正文  第1章

章節字數:2700  更新時間:10-04-28 12:00

背景顏色文字尺寸文字顏色鼠標雙擊滾屏 滾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空靈寺位於中國湖南省株洲縣傘鋪鄉,在湘江之濱。

    空靈寺坐落在空靈岸上,依崖而建。古有“觀音射箭鎮九獅”的傳說,而建此寺,亦稱“觀音岩”。

    空靈寺位於湖南省株州市城南湘江之畔的空靈岸風景名勝區,該風景區處省轄五市之中,東有井崗山,炎帝陵;南有南嶽衡山;西有韶山;北有洞庭湖、嶽陽樓。可謂鍾三湘之神秀,彙南楚之精靈,為瀟湘名勝之冠。對此天然崇勝,酈道元謂為“驚浪雷奔,浚同三峽。”杜甫有“空靈霞石峻,楓括隱奔峭”,“可使營吾居,終焉托長嘯”之吟唱。山色波光,總攬靈秀;岸石奇懸,如獅似鍾,猶巨象,儼蓮花;山巒起伏,青黛綿延;陡壁之上,石洞天成,芝潤清泉,四時不涸,欽之若甘露;洞中仙人床,相傳坐臥久之,能得道升天。占地24公頃之箭洲,相傳為觀音大士遣天兵天將射殺危害眾生之怪獅時,飛落江心的神箭化成。

    空靈寺自梁武天監年間建寺開始,後經曆代善士修建,有殿有閣,有亭有樓,依岩就勢,儷綴而成。其精巧構造與奇石嶙峋、層林鬱翠之天然風景交相輝映,引來古今無數人文佳話:杜甫曾四遊空靈,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章;宋朝大書畫家米芾書有“懷杜岩”;彭玉麟賜詩並雕“梅花碑”。其它如劉長卿、趙起林、左宗棠、郭鬆林等諸多文人騷客,無不登臨作賦,披襟吟詩。當代書法家趙樸初、方毅、李鐸等亦奉墨寶,使佳境增輝。空靈古刹聳立江岸,三聖殿、藏經樓、山門、大雄寶殿、地藏閣、鍾鼓亭等佛教建築,櫛次緣山而築。殿宇軒昂,亭台麗質,雕梁畫棟,飛閣流丹,遠眺似海空樓閣,近觀似月殿蟾宮。

    空靈寺在曆史上亦經多次毀建,尚有記載者,主要是近現代。嘉慶九年(1804年)邑人胡官錦倡修杜公亭於岩左。同治十二年(1813年)自毀。今尚存杜公亭柱聯:“詩雅稱王,其人秉山川秀氣;花飛送客,此地乃古今奇觀。”道光十五年(1835年)修建樓閣擴大規則。光緒五年(1879年)鄉募修葺樓閣,由馮鏡川倡首,黎培敬書《樓閣重修記》。其時,除觀音寺外,還有杜甫草堂、長嘯樓等建築。後彭玉麟贈梅花畫並捐銀300兩,複刻於石,方建築梅花閣。民國元年(1911年)劉乃學、鄧光橋首倡修葺。主要是整修杜公亭,重整杜詩並奉杜公像於亭。又經譚嶽泉找粵漢鐵路局方達誌,將寺廟基本換成鐵軌,上複麻石樓板。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鐵軌未加防腐處理年久生鏽,由杜景遠改換鐵軌,並成立“重修空靈岸工程處”再次修葺。1958年,鐵道部門將基部鐵軌換出,改為木料,並撥3000元油漆費,再加防護。1987年,愛國華僑捐資修葺空靈寺殿堂。

    空靈寺文物古跡甚為豐富,其中有山石門,又有“覺路門”,牌坊由四根二尺見方花崗岩石柱支立。屋簷頂端有一展翅蝙蝠雕塑。門上方鑲有一塊長方形大理石橫額,上書“覺路”二字,字底藍色,四根石柱上均有聯。門側分立石獅二尊。從山石門至空靈寺大門有一條八十餘米長石路,沿岩腰一線穿過。路內側岩壁依次排列二十餘塊祁陽石捐碑,石碑總長度占據石路四分之一。石路外側臨江是花崗岩石欄柵,約30根欄柱。每節欄柵由上中下三根長條石構成,中間長條寬幅,上刻有各種花鳥圖案。空靈寺大門前十米處有一焚香爐,為三層寶塔形,上刻“焚香爐”三字。進寺香宮人多時在此焚香,人少則進寺焚香。

    空靈寺樓閣進口處大門,厚二寸,木質,門上方嵌大理石橫匾,上草書“空靈岸”三字,字底藍色,兩側有門聯。進空靈寺大門有一間八平方米進道屋,進門右側門後置捐碑四塊,繞過捐碑下三級台階進入殿堂。進門左側有石條長椅,繞過長石上五級台階進入空靈洞。洞口上方橫匾書“有求必應”,台階兩側有湘繡聯,用鏡框裝掛,底色黃白。洞原深三丈,高六尺,寬二丈。中奉觀音像。洞右側依壁排列二十四位諸天塑像,右側依壁排列送子娘娘和十八羅漢像,並置鍾、鼓。鍾鼓上方有一長方形黑底金字匾,曰:“果然靈”。昔有僧人立於旁,接納香客所奉“鍾鼓錢”、“香燭錢”。洞底部坐蓮觀音後有石泉,原有二尺多深,四時不涸,雲療百病,故稱“仙泉”。清代釋惟虛曾讚空靈洞曰:“岸亦飛來者,巍然勢欲浮。香泉生石洞,瘦竹上空樓。秀色自今古,雲心無去留,唐賢遺詠在,讀罷意悠悠。”

    空靈寺殿堂建於空靈洞前,依岩懸空建造。殿堂臨江有門,門外有一走廊,供遊人觀賞江中景色。廊下有一假屋簷裝飾,自江中遠望,似三層樓閣,實隻二層,一層是支柱,殿堂當中神座高一米多,與空靈洞中心線相對應,上奉阿彌陀佛,麵江而坐。殿堂右壁有“劈山救母”石刻,由四塊方石組成。臨江麵置太師椅若幹張。殿堂之上懸掛各種匾額,殿堂左側有一大鍾。殿堂右邊為和尚住室。出殿堂左側門,上三級台階有路通梅花閣,藏王閣。

    梅花閣位於杜公亭下側,大門朝江,門上有乙卯歲何鍵題字。閣內有一塊石雕梅花,色透黑,旁置大理石筆墨筒。梅花石雕為清欽差大臣彭玉麟所贈,遊人常拓印梅作為紀念品。梅花石雕上附詩一首:“神工劈出空靈岸,穩坐菩提自在身,寫樹梅花作清供,瓊瑤一色靜無藏。”藏王閣位於殿堂與杜公亭之間。門朝江,門楣上書“地藏閣”三字,無門聯。閣內有地藏王,奉於一米多高的坐台上,頭抵樓板,周身鍍金、香爐。門外設有焚香爐。

    名聞遐邇的杜公亭建於臨江岩下,位梅花閣上側,是從江上入寺石路之必經處。杜公亭由四根二尺見方的木柱支架,亭呈方形。亭正中壁上神龕置杜公像,高一尺多,像後有大理石刻“詩聖”二字,亭中四柱均有對聯,其中有翰林大學士趙啟霖題“瀟湘行邁,霞石留題。”

    寺內現存文物也很多,其中後殿原奉觀音佛像,至今尚完好保藏21尊明朝銅佛及一古香爐。坐蓮觀音係黃銅鎏金,高36厘米,重16斤。觀音雙目微閉,靜坐於一蓮台之上。坐獅文殊也是黃銅鎏金,高35厘米,重13。2斤。坐獅抬頭望天,文殊左手執如意,形態悠然。坐象普賢亦為黃銅鎏金,高35厘米,重16斤。坐騎短鼻象,仰天高歌,四肢屈地而臥。普賢右手立掌抬於前胸,似念念有詞。小銅佛有18個,個體高2。5厘米,共重2斤,個個盤坐小蓮盆之上,造形相同。宣德香爐高七厘米,口徑九厘米,下體三足,重1。2斤。梅花石為一青色石碑,上刻梅花一樹,為清欽差大臣彭玉麟所贈,原陳列於“梅花閣”。石碑原長133厘米,寬68厘米,碑上梅花枝幹蒼勁,花繁簇綴,形象逼真。其刻技精巧,為空靈岸的重要藝術品。現原物已毀去上半截。殘留部分長103厘米,殘件為傘鋪鄉盤石村張海君獻出。另有“魁字肖鬥像石碑”,高175厘米,寬65厘米,青色石碑,原陳列於梅花閣內,與佛字碑分立於梅花石兩側。現存一守整拓片,原為傘鋪鄉霞石村王國金保藏。寺內原有三口大鍾分陳於殿堂,藏王閣。其中靜鍾重800斤,高1。7米左右,口徑需三人合抱,上鑄文“癸酉年造”字樣,懸掛於殿堂左側。按照佛家規矩,此鍾在晚間11時敲打。持續四十九下,故謂“靜鍾”。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打賞本章    舉報本章
這本書實在是太棒了,我決定打賞作品的作者!
100 銅板 300 銅板 1000 銅板 3000 銅板
5000 銅板 10000 銅板 30000 銅板 100000 銅板
打賞查看
送黃瓜送蘋果送香蕉送筆記本送手機送鑽石送跑車送別墅
標題:
內容:
評論可能包含泄露劇情的內容
* 長篇書評設有50字的最低字數要求。少於50字的評論將顯示在小說的爽吧中。
* 長評的評分才計入本書的總點評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