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賑災與買賬:血淋淋的官場潛規則(一)

章節字數:4947  更新時間:10-05-31 18:55

背景顏色文字尺寸文字顏色鼠標雙擊滾屏 滾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一

    清朝嘉慶年間,黃河奪淮入海,給江蘇北部帶來了連綿的水災。嘉慶十三年(1808)秋,黃河再次決口,肆虐淮安一帶,衝毀房屋、農田無數,餓殍遍野。嘉慶皇帝承認當時的慘狀是“昨秋泛淮泗,異漲並清黃”,“溝壑相連續,饑寒半散亡”。

    朝野上下立即展開了大規模的賑災。對嘉慶皇帝來說,賑災是上承天意、撫恤百姓的當然之舉;到了各級承辦官吏手中,這就變成了貪汙作弊、中飽私囊的良機。白花花的銀子層層流下,像水一般,放賑官吏和監察官吏哪能不動心,“通同作弊,向垂斃之饑民奪其口食”。作弊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是謊誇災民人數,冒領賑銀;第二是層層盤剝,雁過拔毛,克扣銀糧。許多官吏表麵上是跑上跑下,忙個不停,大叫工作辛苦,其實心底裏高興著呢。大災必有大賑,大賑必有大款,大款必能富裕一大片官吏。

    然而,表麵工作還是要做的。兩江地區就照例派出十名官員前往各災區,視察賑災情況,檢查物資落實情況。兩江總督鐵保早已經習慣了這種表麵文章,從他選派的官員就可以看出他的重視與否。比如前往重災區山陽縣(今江蘇淮安,當時是府縣兩級所在地)視察賑銀發放的就隻是一個新科進士李毓昌。

    李毓昌,山東即墨人,當年剛剛考中進士,沒有任何背景也沒有任何政治經驗,科舉名次偏下。吏部對這種“新人”最頭疼了,就賞了一個“候補知縣”頭銜,派往江蘇“候任”。僧多粥少,各省都有許多候任官員,其中不乏無所事事十幾年而窮困潦倒者。李毓昌運氣很好,馬上就得到了視察賑災的差使。

    就是李毓昌這個白紙一樣的年輕人,操辦一件官場例行的公事,竟然掀起了軒然大波。

    原來山陽縣知縣王伸漢是個貪鄙之徒,本縣共領得賑銀九萬多兩,他竟然貪汙了兩萬五千兩,比例接近三成。李毓昌到縣後,不喝酒不應酬,竟然真的綰起褲腳,下到災區察看災情,和災民麵對麵,還認真核對災民名冊。王伸漢的那點手段,很快被李毓昌查得一清二楚。他草擬呈文,準備上報江蘇布政使。

    李毓昌有一個特點,就是他相信正義必定能壓倒邪惡,整個官場是好的、清廉的。

    王伸漢不是等閑之輩,早在暗中派心腹長隨包祥拉攏李毓昌的長隨李祥。李毓昌是初出茅廬、新官上任,沒有貼身隨從,到江蘇後本地官僚給他推薦了李祥、顧祥、馬連升三人到他手下當差。他不知道,社會有專門的一群人以給官宦人家當長隨為業,名義上是官員家的下人奴仆,實際上相互照應、上下其手,收入和權力並不見得比那些兩眼一抹黑的主子差多少。一般官員都會用親屬或者老家的熟人做長隨,李毓昌初出茅廬,對三人照單全收,帶來山陽辦事。實際上,他的一舉一動都通過李祥被王伸漢看在眼裏。

    聽說李毓昌要揭露實情,王伸漢笑了。在他看來,整個官場是黑暗的,沒有清廉和正義可言,大家都在貪,他王伸漢隻是其中的一個小角色而已。上頭派員來調查賑災情況,無非是要分一杯羹。可李毓昌太天真太靦腆,不知道官場“規矩”,要錢可以明說嘛,幹嗎要寫折子威脅自己。王伸漢一想,李毓昌此舉也可能是在敲詐,想坐地分贓。於是,他咬咬牙,拿出白銀一萬兩(相當於李毓昌兩百多年的工資),讓包祥偷偷送給李毓昌。

    李毓昌不僅拒絕了,還把王伸漢賄賂收買視察官員的事情也加進了報告裏麵。

    李毓昌坐地起價!王伸漢怒了。他可以原諒李毓昌的年幼無知,卻不能讓他壞了“規矩”,斷了自己的財路。王伸漢隻願出一萬兩銀子。既然李毓昌軟的不吃,他決定來硬的。他接受包祥的建議,用重金買通李祥盜出李毓昌查賑的清冊銷毀,到時李毓昌無憑無據,萬難從頭查起,就沒辦法告自己了。王伸漢再拿出一萬兩銀子堵他的嘴,不怕他不接受這個“價錢”。

    不想,李毓昌並不全傻,知道調查清冊很重要,時刻不停地帶在身邊,即使睡覺的時候也抱在懷裏。李祥找不到機會偷清冊。

    原來李毓昌不是來分羹的,更不是坐地起價,而真的是太純潔太天真了,竟然要做清官。王伸漢這才高度緊張起來。怎麼辦?思前想後,王伸漢決定鋌而走險,害死李毓昌,一了百了。具體執行的還是包祥,包祥找到李祥,李祥又拉上顧祥、馬連升合作。李毓昌官做得廉潔,又不善應酬,平日裏讓李、顧、馬三人失去了許多牟利的機會,過著清湯寡水的日子,他們早對主子心懷不滿,現在在包祥重金引誘之下,紛紛點頭。但他們要求事後王伸漢不僅要保證三人安全,還要給他們安置新的去處,介紹到別的官人家做長隨。王伸漢滿口應承下來,答應到時候重金酬謝。

    這天,王伸漢在縣衙大擺酒筵,宴請李毓昌。李毓昌勉強前往,席間王伸漢殷勤勸酒。夜裏回到住處,李毓昌口中幹渴要喝茶。李祥就送上一杯摻有砒霜的茶水。李毓昌喝完,上床睡覺,沒多久藥性發作痛得他捧腹亂滾大呼。李祥三人一直在門外窺探,見狀怕驚動他人,忙一擁而入。顧祥將李毓昌攔腰抱住,李祥捂住他的嘴,馬連升用一根布帶勒住李毓昌的脖子。李毓昌隨即氣絕。李祥等人收拾房屋,將屍首吊在梁上,偽造了一個自縊身亡的現場。

    第二天,李祥三人報官,說主人上吊自殺了。王伸漢得報,聯合一班衙役草草勘察現場、驗過屍首,下了李毓昌自殺的結論。其間,仵作見屍首有明顯中毒症狀,猶豫著不敢填寫自殺結論。從王伸漢到普通衙役,都從賑災中賺足了銀兩,早就視李毓昌為災星了,異口同聲說李毓昌“明顯”是自殺。仵作無奈,隻好服從眾人意見。

    一般小民,如此這般處理就可以瞞天過海了。可李毓昌是朝廷七品命官、總督派下來的視察官員,他的死必須層層上報。王伸漢還需要做通一係列上級的意見。他求見同城的淮安知府王轂。王伸漢毫不隱瞞,開門見山將謀殺李毓昌的始末如實稟告,並送上白銀兩千兩,請知府盡力維護。王轂也是個貪財好利之徒,賑災款他也拔過毛,平日沒少拿王伸漢的好處,現在答應幫王伸漢掩飾,向江蘇按察使報告李毓昌自殺。

    江蘇按察使胡克家接到淮安府報告,大筆一揮,認可自殺的結論。他難道就不懷疑嗎?他也懷疑,可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認真查辦起來,如果查出李毓昌不是自殺而是他殺,不知會牽連多少人,得罪多少關係;如果李毓昌確係自殺,查辦起來事情宣揚出去,官場上又會說江蘇的領導幹部心理素質怎麼這麼差、幹部的教育和學習工作沒有搞好等等,麻煩一大堆。所以,胡克家能怎麼辦,隻能草草認可王轂的報告。江蘇布政使的心理也是如此,接到胡克家發來的報告,大筆一揮,簽上大名,上報總督。兩江總督鐵保也不深究,以李毓昌自殺定案。

    塵埃暫時落定,王伸漢把李祥推薦給長洲通判當長隨;將馬連升薦給寶應縣知縣;顧祥想回老家,王伸漢就贈與優厚盤纏。王伸漢沒有食言,相當守規矩。

    同時,派往其他地方視察賑災情況的九名官員都回報,各地賑災情況良好,公平透明,百姓歡欣鼓舞、感恩不盡等等。

    事情似乎就這麼過去了,直到第二年年初,李毓昌的族叔李太清趕到山陽收屍時,在李毓昌的遺物中發現了寫有“山陽冒賑,以利啖毓昌,毓昌不敢受”等情況的稿子。李太清疑心大起,但憑著一張舊紙沒有其他證據,無從查起。他隻好拿著王伸漢熱情贈送的一百五十兩喪葬銀,領著侄子的棺材返鄉。回到即墨,李太清越想越疑,加上李毓昌的妻子在丈夫隨身穿的一件衣服上發現了斑斑血跡,他便自作主張開棺重新驗屍。隻見屍體指甲發黑,插入喉部的銀簪變色,擦拭不掉,明顯是被人毒死的。李家人不幹了,寫明情況要告官。畢竟是讀書人家,李家知道層層報官於事無補,推翻不了江蘇各級官員的結論,保不準就被哪個官官相護的衙門給壓下了,於是族人籌措盤纏委托李太清進京告禦狀。

    李太清本事不小,跑到都察院喊冤。都察院見是朝廷命官猝死案,轉奏了嘉慶皇帝。

    巧得很,嘉慶皇帝正發愁著呢。他父親乾隆有十全武功,弄出了一個乾隆盛世,但天下傳到自己手裏卻糾紛四起,起義和災患不斷。哪裏出了問題呢?嘉慶皇帝經過認真反思,得出結論:並不是自己沒當好皇帝,而是底下的官吏們出了問題。方針政策再好,關鍵在於落實,地方官吏貪汙腐化成風,怎麼能讓天子的英明決策產生效果呢?所以,嘉慶皇帝決定痛下殺手,整頓吏治。

    李太清的狀紙,非常及時地送到了嘉慶皇帝的眼前。

    李毓昌案子疑點很多,經不起嘉慶皇帝的高度重視和認真推敲。嘉慶皇帝仔細讀完後,抓住這個“典型”不放,在後麵寫下了長長的批語,發給軍機處“嚴查”。嘉慶指出李毓昌之死“疑竇甚多,必有冤抑,亟須昭雪”。他懷疑江蘇各級官府沆瀣一氣,繞開江蘇省,命令山東巡撫吉綸詳驗李毓昌屍體,又命令緝拿山陽知縣王伸漢等人進京,由軍機處和刑部直接會審。

    皇帝如此重視,又事無巨細地作出了指示,已經在事實上給案子定了性:這是一樁冤案。

    各級官吏不敢怠慢。在山東,吉綸立即帶上經驗豐富的仵作詳細檢驗李毓昌屍體,認定李毓昌先中毒,後因他故死亡。在北京,軍機大臣們會同刑部對王伸漢、包祥、李祥、顧祥、馬連升五人隔離嚴審。五個人哪見過這陣勢,將謀害李毓昌的緣由和始末一五一十招供了。審訊還在進行,江蘇官場就炸開了鍋。為了給自己開脫,兩江總督鐵保上奏,稱省裏一開始就懷疑是王伸漢在宴請李毓昌時在酒裏下毒,但是詢問同席之人並拷問廚役都無結果,因此以自殺結案等等。(他在撒謊,他根本就沒有調查過李毓昌的案子,甚至連李毓昌的名字都可能是在嘉慶龍顏大怒後才回憶起來的。)

    鐵保此舉火上澆油。看著案上擺著的供狀和鐵保的解釋,嘉慶大發雷霆,怒斥鐵保“昏憒糊塗已極”,“不但不勝封疆重任,亦何堪忝列朝紳!”,下旨將他“著即革職,發往烏魯木齊效力贖罪”;江蘇巡撫汪日章“身為巡撫,於所屬有此等巨案,全無覺察,如同聾聵,實屬年老無能”,革職;和李毓昌一同視察地方賑災情況的其他九名官員腐敗無能,全部革職;淮安知府王轂“身任方麵,知情受賄,同惡相濟”,判處“絞立決”。

    山陽知縣王伸漢“實屬凶狡”,“貪黷殘忍,莫此為甚”,立即斬首,並抄家。考慮到李毓昌死時並沒有兒子,嘉慶皇帝認為王伸漢讓李毓昌絕嗣,應該罪及他的兒子,因此將王伸漢的兒子流放伊犁。長隨包祥助紂為虐,立即斬首;李祥、顧祥、馬連升三人則被處於最重的淩遲處死。

    處理了貪官和凶手,嘉慶還要樹立一個榜樣,讓天下臣工學習。他公開表彰李毓昌“居心實為清正”,大加褒獎,追加知府銜,優厚安葬。李毓昌下葬時,嘉慶下令刑部專門派一名司官將李祥押到墳前淩遲,處死之後摘心致祭,“以泄憤恨”。忠臣不能絕後,嘉慶親自在宗族中給李毓昌挑了一個繼子,恩賞舉人頭銜。而族叔李太清也被賞為武舉。

    嘉慶親自寫了《憫忠詩三十韻》詩一首表彰李毓昌。全詩三百字,注解卻有九百五十一字,詳細闡述了嘉慶帝對君臣關係的看法“君以民為體,宅中撫萬方。分勞資守牧,佐治倚賢良”,要將李毓昌“示準作臣綱”、“詩褒百代香”,還感歎“何年降甲甫,輔弼協明揚”。李毓昌這樣的人太少了,朕太需要這樣的忠臣了。寫完後,嘉慶意猶未盡,令山東巡撫吉綸精雕細琢造了一座碑,立在李毓昌墳前。

    此碑至今猶存,但清朝的吏治並未隨之清化,反而越來越糟。

    一個體製越黑暗,越需要樹立正義清廉的榜樣。李毓昌的存在,恰恰證明了嘉慶朝野還有清白的存在。嘉慶皇帝需要李毓昌來給王朝和天子的臉上貼金。如果李毓昌沒有損害到自己的利益,相信鐵保、汪日章、胡克家等人也很願意把他樹為典型。下屬的清正廉潔不正是上級領導教育有方的政績展現嗎?如果李毓昌不來山陽查探賑災情況,王伸漢應該也很願意和他交往唱和,畢竟和一個清官為伍也算附庸風雅,多少能顯示自己的清廉。

    這裏就有個問題:李毓昌和鐵保、胡克家、王伸漢等人穿同樣的官服,卻不屬於同類人。李毓昌顯然是嘉慶朝官場的另類,因為他不懂許多潛在的規則。比如賑災是經手官吏自肥的手段、監管是來分羹的代名詞、不能和整個官員係統作對等等。多少代來,潛規則是和表麵文章相對應的,真正操縱著官場的運轉。大小官員的升遷調轉、日常開銷和子孫後代的福蔭都仰仗於此。誰破壞潛規則就是和官員體係為敵,整個體係的官員都會反撲過來。所以,雖然李毓昌案的處理大刀闊斧,看似大快人心,細細琢磨並非如此。嘉慶皇帝遭到了整個官僚體係的暗中抵製。從鐵保到王伸漢都被處理了,九名查探賑災的官員也被革職了,但整個事件的處理僅限於李毓昌被害案,更嚴重的賑災黑幕被隱瞞了下來。實際上隻有山陽一縣的賑災黑幕因為李毓昌闖了進來,才被戳破了膿包。其他災區難道就沒有問題嗎?有問題的可能性極大,但被掩蓋住了,抵製住了嘉慶皇帝的進一步動作。這背後又是潛規則在起作用。

    對於李毓昌這樣不知道潛規則的“清官”和“榜樣”,在讓他付出生命的代價後,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把他供起來,樹碑立傳,留著做表麵文章。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標題:
內容:
評論可能包含泄露劇情的內容
* 長篇書評設有50字的最低字數要求。少於50字的評論將顯示在小說的爽吧中。
* 長評的評分才計入本書的總點評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