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12070 更新時間:07-01-04 20:43
每個人寫的每一篇文章它都應該有體裁,體裁是區分文學作品的最主要標誌。今天我們就說說文學體裁和文學樣式。
文學體裁
一、記敘文
記敘文是以記敘為主要表達方式,記敘人物、事件和景物來反映客觀事物的一類文章。它有兩大特點:一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兼以議論和抒情;二是以記事顯人、記事顯理,間接又含蓄地表達主題。記敘文一般可以分為三類: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如《為了忘卻的記念》;以寫事為主的記敘文,如《娘子關前》;以寫景為主的記敘文,如《雨中登泰山》。一篇好的記敘文,應該包括六個要素,即: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原因、結果。按記敘的側重不同,各個要素在文中發揮的作用、占有的比重也不盡相同,寫人為主的記敘文“人物”要素就相對重要些,寫事為主的記敘文“事件、地點、原因、結果”等要素就重要些。但並不是每一篇記敘文都能夠具備以上全部要素的,要看文章的實際需要而定。下麵我們著實談一下記敘文的相關注意點。
(一) 記敘方法
1、 順敘:按照事情發生、發展的過程和時間的先後進行敘述就叫順敘。
2、 倒敘:在記敘事情的時候,有時把事情的結果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段放在開頭寫,然後再從事情的開始進行敘述,這就叫倒敘。
3、 插敘:就是在敘述事情的過程中,中間插入另一段敘述,這另一段敘述就叫插敘。
4、 補敘:補充敘述中所缺的段落,在敘述中先隱藏某些重要內容或情節,做成懸念,待讀者思考,直到事件發生後,再作補充說明。補敘一般以附加資料的形式出現。(是插敘的一種表現方法)
5、 平敘:又叫分敘。在記敘文中,有時會出現同一時間內有多於一件事情發生,為了說明有關的情況,便要對兩件或以上的事情分開敘述,可采用輪流敘述的方式去表達。即“花開兩家,各表一枝”。(是插敘的一種表現方法)
6、 追敘:指追憶過去的片段或事件,通常用以說明事件的因由或來龍去脈,豐富文章的內容。(是插敘的一種表現方法)
(二) 記敘的方式
1、 記述事物的狀況是空間的;
2、 敘述事物的變化是時間的。
(三) 記敘的線索:是指文章作品中,把全部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體的脈絡,是作者組織材料的思路在文章裏的反映。
(四) 描寫:是寫作的基本方式之一。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人物、事件、景物和環境具體而細致地描繪出來,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描寫的基本要求是具體、真切,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1、 描寫方法的分類
(1)白描:白描本是繪畫的方法,就是全部用線條勾勒,不加色彩,單純明快。用在文學上,成為描寫的一種手法。魯迅把這種方法歸納為:“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它不加修飾形容和鋪張揚厲,隻用普普通通的話,簡捷地反映出事物的特質。雖著墨不多,卻能窮形盡相。許多名家大師,都把白描當作常用的方法。如:時間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裏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點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魯迅《故鄉》)
(2)細描:細節描寫是指對生活中看來好像瑣碎、平常但卻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動作、神態的描寫。《變色龍》一文中在對警官奧楚蔑洛夫的軍大衣在較短時間內一穿一脫的細節描寫,細致入微地體現了人物複雜的內心活動。運用恰當的細節描寫能大大增強文章的真實性、生動性。缺乏細節描寫,人物就蒼白無力,故事就枯燥乏味。
(3)意描:即想象描寫,描寫的時候,往往不隻如實敘寫所見的情形,還要把想象的因素雜入其中,補充描寫的內容。描寫帶上了想象的因素,便能更生動、更豐富、更富於文學性。
2、 描寫對象的分類:描寫按角度分有正麵描寫、側麵描寫之分,按方式分有直接描寫、間接描寫之分。我們重點講一點按對象的分類:
(1)人物描寫:包括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細節描寫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環境描寫: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
(五) 抒情:是指表達、抒發作者自己的情思、情感,是寫作的基本方式之一。
1、 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記敘的基礎上直接抒發自己對事物的思想感情。
2、 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於人、事、物,在敘述描寫的字裏行間自然滲透作者的感情。閱讀時要注意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二、議論文
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直接闡述事物的道理,表現作者一定的見解或主張的一種文章體裁。議論文必須包括三個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一) 論點:是作者對某個問題或客觀事物所持的主張或見解。比較複雜的議論文,作者提出主要的見解即總論點或中心論點以後,在文章的各個部分圍繞中心論點還提出分論點,分論點被中心論點所統帥,又服務於中心論點。一篇文章的論點可放在文首,放在文中,也可放在文末,甚至可以是文章的標題。
(二) 論據:是用來論證論點的根據,一般可以分為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兩類。無論何種論據,一定要充分、確鑿、典型。
(三) 論證:是組織和運論據證明論點的方法和手段。論證最基本的方法有兩個:一是擺事實,二是講道理。除此之外,論證還有其他一些方法,我們作一個分類:
1、 從論題性質分:
(1)立論:是以充足的論據正麵證明作者自己論點正確的論證方式;
(2)駁論:是以有力的論據反駁別人錯誤論點的論證方式。
2、 從論據性質上分:(1)事例論證;(2)引證論證;(3)比喻論證;(4)因果論證。
3、 從推理特點來分:(1)演繹論證;(2)歸納論證;(3)類比論證。
4、 從論證手法分:(1)正反對比論證;(2)分層論證;(3)引申論證。
(四) 論證結構
1、 三段式:引論、本論、結論
(1) 立論文
① 引論:引出觀點或論題;
② 本論:證明或闡述論點、論題;
③ 結論:歸納全文或論點。
(2) 駁論文
① 引論:樹立靶子;
② 本論:予以批駁;
③ 結論:揭露實質、提出主張。
2、 並列式:層次間或段落間關係是平行的。
(1)論點分為幾個平行的分論點;
(2)論據分為幾個平行的小項;
(3)並列式的議論文還有一種對比並列的形式,即對比兩種論點、論據或以一種烘托另一種。
3、 總分式:層次間是總述與分述的關係
(1)先總後分;
(2)先分後總;
(3)總分總;
4、 層遞式:層層推向深入,順序不能變動
(1)時間縱向深入;
(2)事理縱向深入;
(3)時間、事理縱向深入。
(五) 論證方法
1、 例證法:用典型的事項證明有必然聯係的論點;
2、 引證法:引用原理、名言、成語等材料證明論點;
3、 對比法:把兩不同的事物對照比較,使各自的特點鮮明突出,從而證明論點的真實;
4、 類比法:比較兩種類似的事物,據已知條件推論或證明自己的論點;
5、 喻證法:用完整材料作喻體,記述或證明有關論點;
6、 歸納法:用充分的事實證明帶有特殊性的論點;
7、 歸謬法:即引申法,從對方論點引申出荒謬的結果,以證明自己的論點正確。
(六) 議論文的語言
1、 準確:概念明確,判斷恰當,推理嚴密;
2、 鮮明:意思不含糊,造詞遣句充滿愛憎感情;
3、 概括:語句簡要,語意深刻,富有理性;
4、 生動:活潑,形象,富有情趣。
三、說明文
說明文是一種解說或介紹事物的內容、形式、性質、結構、成因、功能及關係等為主的文體,是說明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和科研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事物本質、特征及其規律性的一種文章。說明文一般有科技說明文和文藝說明文(科學小品文)之分。科技說明文是指各種有關自然和社會知識簡介方麵的文章,如科學實驗報告、產品使用說明書、書刊內容提要等;文藝說明文主要是指應用文藝筆調或手法創作的說明文。與記敘文、議論文相比,說明文的語言要求相對更高,它的語言要準確、簡明、周密、通俗。下麵我們看一下說明文的相關知識:
(一) 說明文的特點:三性
1、 內容的科學性;
2、 結構的條理性;
3、 說明的客觀性。
(二) 說明的順序
1、 事理順序:說明事物構造、形狀為主的說明文,是說明文最主要的順序;
2、 空間順序:即觀察順序,介紹建築物等空間位置關係的說明文;
3、 時間順序:說明某一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過程的說明文;
4、 總分順序:說明某些事物相互間關係及其特點、功能為主的說明文;
5、 倒敘順序:介紹科學實驗為主的說明文;
6、 邏輯順序:按事物的內部聯係來解說的說明文;
7、 程序順序:按操作步驟寫的說明文。
(三) 說明方法
1、 下定義:用簡潔的語言對事物的特有屬性作確切的說明;
2、 舉例子:舉有代表性的事例反映一般情況;
3、 作比較:用人們熟悉的事物與被說明的事物進行對比說明;
4、 分類別:對被說明的對象分類一一說明;
5、 打比方:對事物進行比喻說明;
6、 作解釋:對說明的事物進行闡釋;
7、 列數字:用數據說明;
8、 配圖表:用圖畫或表格的形式進行說明;
9、 引用法:引用相關資料說明;
10、 分析法:對某一事物從若幹方麵或不同角度來說明;
11、 綜合法:對要說明的事物總體上概括性的說明;
12、 描述法:說明過程中帶有一定的描寫成分。
文學樣式
一、散文
散文是指用凝煉、生動、優美的語言,以真人真事為基礎來抒發情感的一種文體。散文優美生動,令人賞心悅目,既可以寫景狀物,也可以記人記事。下麵簡要介紹一下散文的一些基本知識:
(一) 散文的基本特點
1、 形散神不散;
2、 語言優美洗煉;
3、 有詩情畫意般的境界;
4、 篇幅短小、形式自由、題材廣泛;
5、 不需要完整的故事情節;
6、 不受韻律約束。
(二) 散文的藝術表現手法:1、寓情於事;2、因事見情;3、寓情於物;4、托物言誌。
(三) 散文的類別:散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下麵看一下廣義散文的類別。
1、 先秦散文:(1)曆史散文;(2)諸子散文。
2、 漢魏六朝散文:(1)史傳文;(2)論述文;(3)雜記文。
3、 唐宋散文:(1)名人小品;(2)遊記;
4、 清朝桐城派散文;
5、 現代散文:
(1) 記敘散文:以記人、事敘、狀物、寫景為主的散文。
① 報告文學:兼有新聞和文學雙重特性的邊緣性文體。運用文字語言和多種藝術手法,運用生動的情節和典型的細節,選取生活中人們普遍關心的題材,迅速、準確、真實地報告生活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真人真事,它具有新聞性、文學性、政論性。報告文學產生於西方,在20-30年代傳入我國,近年來日趨完善、成熟。在當代文壇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如夏衍《包身工》。
② 隨筆:隨手筆錄,不拘一格,一般以借景抒情為主,夾敘夾議為其特色,篇幅短小,形式多樣。
(2)敘事散文
① 傳記:記載人物生平和主要事跡的文章,作者自敘生平的叫“自傳”,寫一個人的生平事跡的叫“專傳”,合寫幾個人的叫“合傳”,把許多人物傳記列在一起的稱“列傳”。如司馬遷《史紀.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 遊記:是一種描寫旅行見聞的散文體裁。遊記如果不僅是客觀地寫過程,還要注意在記山水的同時,要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也就是說將理智與情感的內涵緊密地結合起來。如歐陽修《醉翁亭記》
(3)說理散文:說理往往借助於事例的簡述,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抒發來進行。不需要邏輯推理,和嚴密的論證。
① 評論:是對社會現實問題進行論述和評價,而著重判別是非、議論從違的文章。它的主要作用是宣傳教育和引導輿論,主要分文藝評論、思想評論、政治評論、經濟評論等。文藝評論主要有文學評論、畫評等。文學評論是對各種文學現象或文學理論進行分析、探討和評價的文章,也稱文學批評。文學評論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認真分析研究評論對象,要求實事求是,全麵分析,恰如其分進行評論。
② 新聞特寫:用文藝筆法集中地描寫新聞事件富有特征性的片斷,迅速及時地反映現實,發揮戰鬥作用,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與文藝特寫不同,必須完全真實,不容虛構。
(4)抒情散文:通過對人物、事件或景物的記敘描寫,達到托物詠誌、寓情於物的目的。常用象征手法表達作者含蓄的激情,引導人們去追思和聯想。
(5)藝術散文:電視散文、廣播散文、網絡散文等;
(6)雜文:在散文的基礎上吸引了外來隨筆、小品文的特點而形成的,其形式多種多樣,大都兼有評論和文藝兩種因素,既有縝密的邏輯,又生動形象,它一般不作出直接的結論式的答案,而是采用對比暗示、象征、借喻、反語、幽默、諷刺等藝術手法,寫出生活中“錮弊”或某些人的“類型”,其文風或幽默生動,或尖銳潑辣。它內容廣泛,從實入手,以實論虛,綜合運用多種論證方法。語言簡潔縝密,富有氣勢和表現力,理論的說服力與藝術的感染力緊密結合。雜感、雜談、雜記都是雜文的一種。有人將雜文、隨筆、小品文稱之為新散文。
(7)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種,它篇幅短小、形式活潑、內容多樣,大多就某一話題,深入淺出、夾敘夾議地講一些道理,或簡明生動地敘述一件事情。行文往往不拘章法,隨意而談,而又如珠走玉盤,語不離宗,形散神聚,絲絲入扣。有的人將小品文等同於散文詩。小品文可分為:①科學小品文;②政治小品文;③諷刺小品文;④時事小品文;⑤曆史小品文。
二、詩歌
詩歌是以高度凝煉的語言,形象地抒發詩人的感情,高度概括地反映社會現實生活,並有一定的韻律和節奏的文學樣式。詩歌常常采用比興、擬人、誇張、重疊等藝術手法,在寫作體製上一般分行排列,多用形象思維,視接千載,視通萬裏。
(一) 詩歌的特點
1、 高度的概括性:詩是高度而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
2、 濃鬱的抒情性:詩感情強烈,以情感人,抒情色彩濃厚;
3、 突出的形象性:詩是聯想、想象的產物,形象地表現現實生活;
4、 鮮明的音樂性:詩的語言凝煉生動,音調和諧,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美。
(二) 詩的分類
1、 按表現形式(格式)不同分:
(1) 格律詩:近體詩的一種體式,律詩的格律要求是多方麵的。首先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句、六言句或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其次對詩句數量有不同限製,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八句。如果僅六句,則稱為小律或三韻律詩;超過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詩,稱排律或長律。第三是特定的對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詩,每兩句成一聯,計四聯。按照舊時律詩寫作的起承轉合結構,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即首聯,第二聯為頷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即尾聯。每首的中間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都必須是對偶句。排律則除首末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都必須上下句對偶。小律對偶要求較寬,或一二兩聯,或二三兩聯,或僅二聯要求上下句對偶。第四便是聲韻格律的嚴密要求。以常用的五律、七律為例,首先是押韻,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五律首句多數不押韻,七律首句多數押韻。也有押仄聲韻的,有人認為押仄韻的應屬古體。其次是聲調。古代漢語分平上去入四聲。詩歌聲律以平聲字為一類,以上去入三聲字為一類,稱“仄聲”。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
(2)散文詩:兼有散文和詩歌的一種文體。用散文的形式寫成詩篇,具有散文的一般特點。語言較散文更加凝煉,內容跳躍性比較大,具有一般詩歌所要求的意境,常常在有限的篇幅中隱含豐富的哲理,包含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它不分行,不押韻,但比較注意語言的節奏性。
(3)自由詩:是不按照嚴格的格律寫的詩,除了要有一定的節奏感外和押大致相近的韻外,在段數和行數、字數方麵都沒有固定的要求。
2、 按表達方式不同分:(1)抒情詩;(2)敘事詩。
3、 按時代發展分:
(1)古體詩:與“近體”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以前,除楚辭體外的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古體詩格律比較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寬,除七言的柏梁體句句押韻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韻,韻腳可平可仄,亦可換韻。篇幅長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齊劃一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也可雜用長短句,隨意變化,為雜言體。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雜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為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慣上歸入七古一類。漢魏以來樂府詩原是配合音樂的,有歌、行、曲、辭等。唐人摹仿前代樂府而作,有沿用樂府古題的如李白《蜀道難》,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題的如杜甫“三吏”、“三別”、白居易《新樂府》,都已不合樂,實屬古體詩範圍。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為單位的絕句,或稱“古絕句”,唐時也有作者,與講究平仄的近體絕句不同,也屬古體詩一種。
(2)近體詩:與“古體”相對而言的詩體。也稱今體詩。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詩體。由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求四聲、八病等聲律、對偶的新體詩發展而來,至唐初沈佺期、宋之問時始定型,為唐以後人常用的詩體,因與古體詩相對而言,故稱。其字數、句數、平仄、對仗和押韻都有嚴格的規定,主要類別有律詩和絕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別(六言較少見)。絕句每首四句;律詩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稱排律或長律,偶有六句三韻的律詩,稱為三韻律詩或小律。
(3)新詩:又稱“現代詩”,指中國“五四”運動以來產生的新體詩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舊體詩歌格律的限製,采用了較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語的白話,便於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新詩的創作比較簡單,主要講究音樂美、建築美和繪畫美,也就是詩歌的形式、音律和意境。押韻和對仗以及句子的長短都不限。比較自由。新詩基本上等同於自由詩。
4、 按創作方式分:(1)文人詩;(2)民間詩。
5、 其他詩歌種類:(1)田園詩;(2)山水詩;(3)邊塞詩;(4)打油詩(因唐代張打油首寫此詩而得名。)
三、小說
小說是通過人物、情節和環境的具體描寫,反映一定的社會現實的一種文體。小說有三個要素,缺一不可,即人物、情節、環境。人物塑造是小說的根本任務,也是小說最主要的因素。小說的情節一般分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小說的情節和環境都是為塑造、刻畫人物服務的。小說的環境有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之分,自然環境烘托人物,社會環境反映小說的時代背景,都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小說的線索也是小說創作必須注意的地方。一般來說小說的線索分單線和複線兩種。無論是單線還是複線都必須起提綱挈領、穿針引線的作用。小說的語言較散文而言具體、形象、生動,小說語言的基本功能就是記敘情節、描寫環境、塑造人物。下麵著重講一下小說的分類:
(一) 按作品反映生活規模的廣狹和作品篇幅的長短分:1、長篇小說;2、中篇小說;3、短篇小說;4、微型小說(小小說)。
(二) 按作品反映題材分:1、現實小說;2、神話小說;3、曆史小說。
(三) 按作品的內容分:1、偵探小說(推理小說);2、武俠小說;3、言情小說;4、科幻小說;5、社會小說;6、問題小說。
(四) 按時代分:
1、 現代小說;
2、 古代小說:
(1)誌人小說:指記述人物的軼聞瑣事、言談舉止的小說。其中“誌人”這個名稱,是魯迅從“誌怪”推衍出來的。
(2)誌怪小說:是記錄和加工神鬼故事的小說。誌怪小說大都是神話色彩濃厚,有的還是封建迷信的糟粕,但也有不少篇幅反映了被壓迫者和壓迫者之間的鬥爭,反映了社會中不合理現象,如幹將莫邪、韓憑夫婦等,已和人民生活滲透結合,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意義。
(3)傳奇小說:是一種情節多奇、神異的古典小說。一般指唐、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是元、明、清三代小說、戲劇作家吸取題材的寶庫。其源出於六朝“誌怪”。
(4)話本小說:用通俗的語言把小說、講史的內容記錄下來自己備忘或為傳授別人。後成為小說的一種樣式,即話本小說。它標誌著我國古典小說的成熟。話本小說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生活,表現了人民愛憎分明的感情,其內容生動豐富,成了人民最喜歡的文藝形式之一。
(5)擬話本小說:模擬話本形式的短篇小說。擬話本小說在繼承話本小說優點的基礎上,更注重了對人物表現(言行)和心理的細致刻畫和描寫,使小說的創作達到了巔峰。
(6)章回小說:我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一種樣式。是在講史、話本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分章敘事的小說。特點是概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矛盾衝突的段落,劃分為若幹回,並多用對偶句式作回目,揭示本回內容。每回開頭常有詩詞。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內容,以便銜接本回內容;每回結尾,多在情節高潮時戛然而止留下懸念。
(7)譴責小說:以揭露社會弊病,並對封建官場和社會的種種病態進行鞭笞與譴責的一類小說的總稱。產生於辛亥革命前後。
(8)演義小說:舊體長篇小說的一種。概括史書、傳說,用近代口語鋪敘成文。是由講史話本發展而來的。
(9)軼事小說:用於記敘魏晉以來崇尚清談的知識分子的狂放傳聞和軼事是一種小說。
(五) 按表現形式分:1、敘述式小說;2、意識流小說(20世紀初興起於西方,在現代哲學特別是現代心理學的基礎上產生的小說類作品。)3、詩體小說;4、攝影小說。
(六) 按寫作體製分:1、章回體;2、日記體;3、書信體;4、自傳體。
四、劇本(戲劇)
劇本是靠人物通過語言和動作來進行自我表現,是戲劇演出的依據,是以表演為中心包括文學、音樂、舞蹈等藝術的綜合。劇本是一劇之本,它分為案頭本和演出本兩類,演出本是為舞台演出而創作的,一般的演出本由舞台說明、人物對白和場幕劃分等構成。舞台說明包括人物表、舞台美術、服飾、環境、燈光、人物上下場、人物對話的動作、態勢、表情和心理活動的說明;人物對白包括獨白、旁白、對白。也叫舞台提示和人物台詞。劇本有特有的結構形式,分幕分場,一般按照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安排劇情。下麵簡要介紹一下劇本的特點和分類:
(一) 劇本的特點
1、 有尖銳的矛盾衝突:衝突是戲劇的生命,沒有矛盾就沒有戲劇。如曹禺的《雷雨》
2、 個性化的人物語言:人物的語言不僅符合各自的身份,而且還有動作化特點,隨著劇情的發展,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人物的語言也各有變化。
3、 劇情、場景人物高度集中:戲劇因受時間、地點和舞台的限製,角色不能太多,矛盾衝突必須集中、限時完成。
(二) 劇本的分類
1、 根據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分:(1)話劇;(2)歌劇;(3)舞劇。
2、 根據劇情的繁簡和結構不同分:(1)獨幕劇;(2)多幕劇。
3、 根據題材反映時代的不同分:(1)曆史劇;(2)現代劇。
4、 根據矛盾衝突性質不同分:(1)悲劇;(2)喜劇;(3)正劇。
(三) 潛台詞:是戲劇一種含蓄的表現技巧。它是指台詞所包含的實質內容,沒有在字麵上直接表示出來的言外之意或未盡之言。
(四) 戲劇人物的分類:
① 生:傳統戲曲角色行當,扮演男性人物。宋元南戲裏已有生角,此後除元雜劇外,曆代戲曲都有這行角色。從南戲到明清傳奇,生角大都扮演青壯年男子,是劇中的主要角色。曆代各地方戲曲劇種的生行,大都根據所扮演人物年齡、身份的不同又劃分為許多專行,如老生、小生、武生等,表演上各有特點。有些劇種(如漢劇等)的生行則專演壯年男性。
② 外:傳統戲曲角色行當。元代戲曲中有外末、外旦、外淨等,大致是指末、旦、淨等行當的次要角色。明清以來“外”逐漸成為專演老年男子的角色。表演上基本與生、末相同。一般掛白滿須,所以又叫老外。如《四進士》中的宋士傑、《跑城》的徐策等。近年來有些劇種(如京劇)外角都由老生兼演,不另分行;有些劇種(如漢劇)則仍作為一個主要的行當。
③ 末:傳統戲曲角色行當。主要扮演中年男性。宋雜劇中已有末出現。元雜劇的“正末”是同“正旦”並重的兩個主要角色。明清戲曲中都有這行角色,表演上基本與生、外相同。近代有些劇種(如京劇),末角已逐漸成為生行的次要角色,如《李陵碑》的楊六郎、《文昭關》的皇甫訥等即規定由末扮演。目前已不再有此區分,但有些劇種(如漢劇)則仍作為一個主要行當。
④ 旦:傳統戲曲角色行當,扮演女性人物。宋雜劇已有“裝旦”;元雜劇中旦行角色很多,如正旦、小旦、搽旦等,其中“正旦”是同“正末”並重的兩個主要角色。此後,明清傳奇以至近代各戲曲劇種都有這行角色,又大都根據所扮人物年齡、性格、身份的不同而劃分為許多專行,如青衣(正旦)、花旦、貼旦、武旦、刀馬旦、老旦等,表演上各有特點。旦行過去在京劇班社俗稱“占行”,或係貼旦的“貼”字之簡寫。
⑤ 淨:也叫“花臉”、“花麵”。傳統戲曲角色行當。一般認為是從宋雜劇的“副淨”發展而來。此後曆代戲曲裏都有這行角色。現在各劇種中的淨角都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特異之點的男性人物,如曹操、嚴嵩、張飛、李逵、包文正等。麵部化妝運用各種色彩勾“臉譜”,動作幅度大。聲唱發言寬闊洪亮,粗壯渾厚;唱用寬音或假音,時有“強音”(顱腔共鳴)或“嗷音”(嗷腔共鳴)。唱念並重的如《草坡麵理》的金兀術、《刺秦王》的荊軻。唱做並重的如《五台會兄》的楊五郎、《過巴州》的張飛(帶有喜劇色彩)。重功架的有《蘆花蕩》的張飛(穿漁夫裝)、《反長沙》的魏延(穿箭衣披馬褂)、《破寧國》的常遇春(紮大靠)。唱念做打齊全的如《淤泥河》的蓋蘇文等。以突出其所扮人物性格、身份的不同而劃分為許多專行,如大淨、毛淨、武淨等等。
⑥ 醜:傳統戲曲角色行當。從宋元南戲到現代的各戲曲劇種中都有這一行角色。麵部化妝是在鼻梁眼窩之間,用白粉勾劃成塊狀,行叫“豆腐幹”。俗稱“小花臉”,又同淨角的大花臉、二花臉並列而俗稱“三花臉”。傳統劇目中醜扮演的人物種類繁多,有的是心地善良、語言幽默、行動滑稽的人物,如《蘇三起解》中的崇公道;也有奸詐刁惡、慳吝卑鄙的人物,如《審頭刺湯》中的湯勤。根據所扮人物性格、身份的不同而分為文醜、武醜兩行,表演上各有特點。扮演女性人物時稱“彩旦”、“醜旦”、“搖旦”或“醜婆子”。表演重念,要求念白口齒清楚,且能念“板歌子”流利嘴快。多念自然白,扮演上層人物時用上韻白。醜的表演似有不守“格”之感,實有自己的程式和規律。
五、古代常用文體
(一)詞:萌芽於南朝,形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的一種詩體。又稱曲子詞、長短句、詩餘。按字數的多少可以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一首詞隻有一段的叫單調,兩段的叫雙調(分上下兩闕),三段、四段的叫三疊、四疊。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示音樂性的調名,叫詞調,也叫詞牌。在常見的詞調中,以單調如,《十六字令》、《漁歌子》、《憶江南》和雙調如,《浣溪沙》、《漁家傲》、《永遇樂》、《念奴嬌》、《清平樂》、《西江月》、《菩薩蠻》、《雨霖鈴》、《沁園春》、《卜算子》、《蝶戀花》、《如夢令》、《憶秦娥》、《一剪梅》為最多。
(二)賦:我國古代兼具詩歌與散文特點的一種文學體裁。原是《詩經》鋪陳敘事的一種表現手法,後來發展成為一種文體,其結構一般分為三部分:開頭有序,說明作賦原因,用不押韻的散文與駢體文;中間是賦的本身;最後是亂,對全篇作結。明代徐師曾把賦分為古賦、俳賦、律賦、文賦四種。古賦即漢賦,大都用鋪陳誇張手法,描寫都城、宮宇和帝王窮奢極移的生活,篇末往往加一個諷刺的尾巴。如班固的《兩都賦》、張衡的《二京賦》。文賦是在中唐以後受古文運動影響而產生的,句子參差,以散代駢,押韻也較隨便,形成清新流暢的氣勢,與漢賦很接近,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宮賦》、宋代蘇軾的《前赤壁賦》。
(三)曲:本是音樂方麵的名稱。金元時期成了跟唐詩、宋詞並稱的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是清唱曲,包手小令和套數。小令由一支曲牌構成,如《山坡羊》、《天淨沙》。張養浩的《[中呂]山坡羊.潼關懷古》其中的“中呂”是宮調名,“山坡羊”是曲牌名,“潼關懷古”是題目。套數是由兩支以上的曲子按一定規則聯綴而成的組曲,它可用來敘述完整的情節,夾有議論。如睢景臣《[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雜劇是可以演出的戲曲,如《竇娥冤》,它有完整的故事情節,有唱詞,還有科介、賓白,每本戲隻有一個主角,男主角叫“正末”,女主角叫“正旦”,次要角色有淨、醜、孛老、卜兒、副淨、副末等。
(四)駢文:中國古代魏晉以後產生的一種文體。又稱駢儷文(兩匹馬並駕叫“駢”,夫妻成雙叫“儷”。)南北朝是駢體文的全盛時期。駢文是與散文相對而言的。其主要特點是以四六句式為主,講究對仗,因句式兩兩相對,猶如兩馬並駕齊驅,故稱駢體。在聲韻上,講究運用平仄,韻律和諧;修辭上注重藻飾和用典。駢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縛內容的表達,但運用得當,也能增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南北朝駢文中也不乏內容深刻的作品。如鮑照的《蕪城賦》,通過對比廣陵昔盛今衰的興亡變化,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豪華奢侈,抒發了華屋丘山、人生無常的感慨;孔稚珪的《北山移文》辛辣地嘲諷了身在江湖、心在魏闕的假隱士;庾信的《哀江南賦》描寫了自己的身世之悲,譴責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達了對故國的懷念之情。這些都不失為優秀的駢文。唐以後,駢文的形式日趨完善,出現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駢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稱駢文為四六文。直至清末,駢文仍在流行。
(五)其他文體
1、 論辯類
① 論:用以直接闡明自己觀點,有時是對某種見解的駁斥,分史論和文論兩種。如《過秦論》、《六國論》都是史論文。
② 說:多用來說明某種整理,通常敘述兼有議論。如《捕蛇者說》、《黃生借書說》、《師說》、《愛蓮說》。
③ 原:對事物的本原進行闡述和推究。如《原君》、《原毀》。
2、 記敘類
① 傳: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章。《童區寄傳》、《柳敬亭傳》。
② 行狀:在一個人死後,戰友、門生等人將死者世係、名字、爵裏、壽年等詳情具書上報,請求追諡封號或乞墓誌碑表之類。逸事狀即屬行狀,舉軼事逸聞,以彰其名。如《左忠毅公逸事》。
③ 碑記:專門敘寫死者的生平事跡。如《五人墓碑記》。
④ 記:記人記事,寫景狀物均可。如《遊褒禪山記》、《嶽陽樓記》。
3、 告語類
① 策:古代臣子向皇帝陳述政見、進獻策略的一種文體。如蘇軾的《教戰守策》。
② 表:古代向帝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原本是用以陳情的官府文書,後世也用以敘事、勸進、慶賀、辭免、謝恩、推薦等。如《出師表》。
③ 疏:古代臣子對君王條陳自己對某事看法的一種文體。後為也稱“奏疏”、“奏議”、“奏章”。如《論積貯疏》、《諫太宗十思疏》。
④ 書:即書信,是故舊、朋輩間往的文字。如《答司馬諫議書》、《與妻書》。
4、 序跋類
① 序:介紹或評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一種文體。如《伶官傳序》。
② 跋:記讀後感的一種文體,也稱後序、後記、題跋。如《〈指南錄〉後序》。
5、 銘祭類
① 銘文:指具有警戒、激勵性的文字。與鑄金刻石以記功、記事的墓誌銘式的“銘”不同。如《陋室銘》。
② 祭文:古代祭奠死者寫的哀悼文章。如《祭妹文》。
文學體裁和文學樣式千變萬化,短短一篇文章是不能窮其盡的,隻有在創作過程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才能真正駕駛和掌握這些文體。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