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2035 更新時間:24-07-05 07:53
一六一。那其二、其二呢
智先師父要與討論問題,還如此費心、如此正式……
大半年裏,智先師父與自己朝夕相處,幾乎形影不離。特別是入夜給讀經文並教習坐禪過程之中,幾多次了吧,明顯感覺師父有理要論且話已到了嘴邊,可不知為何,卻又總是即刻緘默或很快轉移了問題。
智先師父此時此刻開口,不管何因何由,自己都應格外盡心呐!於是,慧能趕緊把手裏活兒停了下來去搬凳子了:
“師父,你坐。有什麼話先說了再一起幹,行嗎?”
“也行。
慧能哪,好像記得你說你曾聞過《涅槃經》的吧?”
說幫幹活兒,隻不過人一時不好開口一個由頭,因此人一坐下,禪師便主動了。
“是的,師父。弟子在來路途中曾請人為誦過此經。”
“我雖”常覽《涅槃經》”(1),但始終”未曉常無常義”(2)。
慧能哪,能不能為我說說你的理解?”
禪師短暫遲疑徑直拋出了問題。
——無常之性,佛法根本大觀;
有常之義,人求涅槃所依及著落之境。
佛法學養深厚智先師父,為何於中有問呢……
慧能略作思維,似乎有點兒明白了,於是便試探著回問:
“師父,弟子想先請教五濁惡世何以生、何以成,不知可不可以?”
慧能答非所問,禪師一時有些納悶,好一會兒才應到:
“世人無明根深,不明諸法實相,牢執法我,強別善惡,累累造業,五濁惡世由此而生,由此而成。”
“師父,既然如此,五濁惡世又何來淨土,罪業之人更何以成佛?”慧能再問。
“”此生故彼生”(3)。
正因為人處濁世,才求淨土出路;
正因為人罪業深重,才有向佛成佛切切願心。”禪師脫口而出。
“所以師父,弟子以為,
”無常者,即佛性也;
有常者,即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4)”
慧能表情語氣,似有些俏皮。
禪師聽了一愣,想想仍是不解:
“”經說佛性是常”(5),行者”卻言無常”(6);
經說”善惡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無常”(7),行者反”言是常”(8)。
行者”所說,大違經文”(9),令人”轉加疑惑”(10)?”
“師父,民間佛字相拆,是何說法?”
望著真有點兒迷惑的禪師,慧能還問。
“佛者弗人,佛非凡人,佛非人自然以成。”
智先更是有所不解的回到。
“佛非自然以成,說得多好啊!
師父,弟子理解,這一佛字或就佛性常無常義最深刻注解。”
慧能神情,十分認真。
“這……”
禪師仿佛有悟,卻好像又回到究問此義所由迷惘之狀了。
“師父,
人眾生之一,與禽獸本性相去不遠,因此聖賢才說”人異於禽獸者幾希”(11)。
人在生存競爭、生活誘惑、生命威逼麵前,那幾希靈明保任,是不是有如風中燭火?”
慧能此中之意,也正智先於常無常義困惑所由,於是禪師便不無感慨而應:
“所以五濁之中,人皆佛性那點兒些微光亮在無明根深迷霧更黑暗麵前,還真難指望照己照人有常啊!”
“所以師父,”佛性若常”(12),佛祖也就不會”更說什麼善惡諸法乃至窮劫”(13),人也不會起大願、立大誓發心成佛萬劫苦修苦行了吧?”慧能仍問。
“也就是說、也就是說正因為人皆這點兒芒角之明,佛祖才說人生難得、才說人是自己福田、才說淨土世界可期、才說人皆得佛可能了?”
禪師於中似乎一下有悟。
“是的師父。
故”吾說無常,正是佛說真常之道也”(14),這是其一。”
已有會心的禪師聽慧能說這隻其一,更是有些急切下文了:
“那其二、其二呢?”
“其二,師父。
三界唯心,常與無常,一心而已。”
“常與無常,一心而已?”
“是的師父。
善惡諸法,起於一心,歸於一心,所以識心見性者,知常與無常相恃相生。
因為,世間一切雖終歸清淨,但百年時時刻刻、在在處處,人還真得麵對善惡是非等等諸法,於中如何堅牢清淨本性,那是常常要做抉擇的呀!
故弟子說善惡諸法分別心是常,或”正是佛說真無常義”(15)吧?”
“還真別開生麵。”
禪師滿心讚歎。
“其三,師父,
凡夫執無常為常,常常輪回生死,佛為之悲憫;
”二乘人以斷滅無常及確定死常”(16),因此灰身滅智,不知於中慈悲更自在真常所義,佛為之深憾。”
“真非常人哪!”
聽到這裏,禪師已是坐不住了,不由起身來回踱步。
“所以師父,
佛於經中”破彼偏見,而顯說真常、真樂、真我、真淨”(17)以倡涅槃四德,開示大乘度人度己方便。故弟子說佛性無常,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有常,正是佛法難起本義,亦佛說”一切善法不放逸為其根本”(18)用心,更明學佛宗旨、知修行真義刻意警醒。”
“佛法在法更在人呐!”
這時有如醍醐灌頂智先禪師不由一聲長歎更是脫口而出:
“”固守無常心,佛說有常性。
不知方便者,猶春池拾礫!”(19)”
慧能聽了,緊接又言:
“師父,人若有明佛法宗旨,那讀經聞經,便多有會心更解其圓融所義了。”
智先禪師凝神望著慧能,這時他才真正明白弘忍大師為何如此器重此人更用心良苦,師弟何於此人如此執著、如此恭敬更如此服膺深由了。
“慧能呐,對不住了。這活兒還是你自己幹吧,我有事得先出去會兒。”
五內交感的禪師,此刻似乎已是拿定了什麼主意。
———(1。2。4—10。12—17。19)。《壇經,頓漸第八》;(3)。《雜阿含經。上。六入處誦第二。卷第十。262經》;(11)。《孟子,離婁下》;(18)。《雜阿含經。中。道品誦第四。卷第三十一。882經》;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