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2145 更新時間:10-08-19 12:41
第一章首都的夢魘
“貓有九條命”——華盛頓居民提起這個典故時,並不總是覺得戲謔的,因為實際情況可是一點兒都不好玩兒。這還要追溯到3年以前,溫斯頓•薩爾圖那樁撲朔迷離的凶殺案。當時,因驚嚇致死的人,在數量上要遠遠超過慘遭“黑貓”毒手的亡魂,而受傷的人更是不計其數。而成人們無謂的恐懼到底會讓孩子們承受什麼樣的心靈創傷,恐怕要等到心理醫生深入追蹤下一代的精神狀況之後,我們才有機會得以了解。
雖然後來專家們眾說紛紜,但是有幾項指控卻是他們都一致同意的。其中之一便是對報界的指控。對那個時候所發生的一切,華盛頓各家報社的確難辭其咎,可是,正如《華盛頓郵報》一位編輯所說的:“我們隻是如實地告訴普通讀者有關這一事件的發生,它是怎麼發生的,以及發生了多久。”這樣的辯詞看起來似乎合情合理,可是卻解釋不了為什麼報紙非要把“黑貓”的行徑添油加醋地告訴普通社會大眾。不僅如此,字裏行間還點綴了許多有關被害者親友悲痛欲絕的情景描述。一則新聞竟這麼賣力地處理,其目的昭然若揭——這個目的的確是達到了。一家報紙的發行部經理私底下甚至承認:“我們真正把首都給嚇壞了。”
而與此同時,廣播節目則被指責為同謀。有些電台曾經聲援衛道人士,共同斥責某些電台播放的懸疑節目是美國青少年歇斯底裏、行為偏差、不合群、固執己見、性早熟、咬指甲、做噩夢、尿床、神異及種種反社會行為的罪魁禍首,然而在“黑貓”案件發生後,這些電台竟然拒絕承認巨細無遺地報道“黑貓”的惡行有任何不妥,仿佛正因為報導的內容並非虛構,他們甚至還加上音響效果……後來有人毫不客氣地指出,光是一則報道該殺人惡魔最新駭人暴行的五分鍾新聞,其戕害聽眾神經係統的效力就早已超過所有電台懸疑節目的總和。但為時已晚,傷害已經造成了。
其實我們並不難看出,“黑貓”的罪行當中確有某些特征撥動了人們心中最深層次的恐懼,例如,他所采用的殺人手法就是其一。生命存於一呼一吸之間,斷絕氣息就是死亡,而“黑貓”的犧牲品正是死於“扼刑”。另一個特征是,“黑貓”對他的受害者並不挑剔,這一係列恐怖行為的對象都是被“隨機選取”的。而通常,人們隻有在認為自己是為了某種目的去死的情況下才能最心平氣和地接受這項事實。但是“黑貓”毫無規則可循地挑選他的獵物,無疑是藐視人存在的尊嚴。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方式的抵禦——尤其是以道德為名的防衛,都派不上用場。在無處可躲的情況下,產生這些驚慌的情緒也就不足為奇了。第三個特征,那就是我們對這個殺人惡魔一無所知。沒有一個人能活著看他完成駭人卻又缺乏動機的罪行——他的年齡、性別、身高、體重、膚色、習性、口音、籍貫,甚至他到底屬於何種生物,都未留下任何蛛絲馬跡。從所有可得到的資料看來,他最可能的身份是厄運的黑貓,或者根本就是撒旦本人。就是因為人們什麼都不知道,想象力才恣意馳騁,使噩夢成真。
哲學家們此刻則惺惺作態地胸懷世界,盡其所能地為當前所發生的事件提供一個可以窺探全景的窗扉,“我們的民眾要培養世界觀!”他們舉著拳頭高喊著。
這一代的美國人,是經曆過經濟大蕭條而活躍過來的一代;他們很不幸地都見證了這個國家的驕傲與失敗,也見證了犯罪率的激增;而同樣是這一代人在世界和平的誘餌下遊過時代的血腥的水域,但最後卻又忍不住懷疑自己的價值觀;他們原本也是不了解也不想要了解為何需要對犯罪和暴力產生恐慌的一代;是無助地看著外交人士為那永遠也不會發生的世界大決戰獻計爭寵的一代;他們是一會兒被拉到這邊,過一會兒又被拉到那邊,被人懇求、勸告、懷疑、拍馬屁、炒魷魚、煽動、遺棄……時時刻刻都處在壓力和衝突下的一代——是全球“精神戰爭”的真正受害者。
哲學家們說——毫無疑問——這一代會在神秘未知的一切初試其淒厲嗓音時,被砰然震驚並齊聲驚嚎。在這樣的一個感覺遲鈍、不負責任、飽受威脅的世界裏,歇斯底裏並不是一個值得大驚小怪的現象——而它已經侵入華盛頓了。倘若它襲擊世界上任何別的什麼地方,那裏的人也一樣會毫無招架之力。然而哲學家們又強調,人們必須了解——人們其實是欣然地接受驚慌的狀態,而不是抗爭失敗後才對它俯首稱臣的。當一個城市已經在平民的腳下搖晃成了碎片,保持理智與清醒反而是種痛苦,幻想才是可靠的避難所,才是解脫。
但是另外卻有一個普通的首都人——一個才20歲的法律係學生,他始終都保持清醒,而且用一種大多數人都能理解的語言敘述這個案子。
“我最近一直在研究丹尼•韋伯斯特(19世紀前期美國著名律師、政治家),”他說,“在處理一個棘手案件時,他曾說過這麼一句話:‘隻要還有一位凶手未能伏法,社會大眾的生命安全都將大打折扣。’如果你是住在我們所處的這種瘋狂的世界上,有一個叫做黑貓的怪胎無緣無故地到處亂殺人,但卻沒人能理出一點兒頭緒——而且所有人都看得出來這變態會繼續勒死人,直到棒球聯賽的觀眾席上都塞不滿觀眾——你會怎麼想?你覺得我這麼說無聊嗎?還有,順便問一下,最近洋基隊到底怎麼了?”
這個學生名叫德羅•歇斯特,他是在接受美國早新聞一位記者的街道采訪時說了以上這些話。自此之後,他的這一段話分別被轉載在《紐約客》及《讀者文摘》上……連脫口秀後來也邀請這位歇斯特先生在攝影機前把這段話重新說了一次,首都人紛紛點頭表示認同,事情大概會這麼發展吧!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