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黃山沐浴  第十章 土地生萬物 青山出金銀

章節字數:1969  更新時間:11-03-12 16:08

背景顏色文字尺寸文字顏色鼠標雙擊滾屏 滾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五十多年前我學土壤學,從教土壤學的方迥老師那裏得到了最優成績五分。不過,後來我並沒有深入鑽研過土壤學,但土壤與人類生存環境的關係卻不能說沒有考慮過。

    學校搞勤工儉學,發動學生上山採摘野生彌猴桃搞釀酒和綜合利用。那座山上有呢,心中沒有數。我就向湯口的農民老伯伯打聽:“老伯伯,這裏那座山上彌猴桃多?”

    “那座山上多得很!”老伯伯抬起手指著溫泉對麵的桃花峰山上說,接著又補充了一句:“那山上的彌猴桃又大又甜。”

    “老伯伯,您上去過?”我還不十分相信地說。

    “我在這裏土生土長,那座山沒有摸到過?”老伯伯有十二分把握地補充了一句。

    後來,我們循著老伯伯的指點,背著竹籃上了桃花峰,那彌猴桃是藤蔓生植物,有的盤纏於灌木,有的攀附於喬林,還有的匍匐於地。有的隨手就地採摘,有的攀援上樹摘取,背籃裏越來越多,一上午就在桃花峰山上每人都摘了滿滿一籃,過過秤都有三十多斤。

    我好像還在其他場合也經常聽到過土生土長這句俗語。這句俗語本來是講他本人是地地道道本地人,從小在這裏出生,從小就在這裏長大,對本地的風土民情非常了解,十分熟悉。但這句俗語很可能是一把解開人類起源的鑰匙,人類是否起源土壤之中呢?土生土長麼!

    人類最早從那裏誕生的?有的認為是從海裏爬上岸後進化而來的,有的則認為是從森林中走出來的,最近還有一種說法是從宇宙中飛來的,這裏還不包括宗教的各種傳說。總而言之,莫衷一是。我既不是人類學家,也非生物學家,沒有本錢參與爭論。但有一個明顯的道理讓我悟出來了:如果地球上沒有土壤,我敢肯定就沒有人類,因此我認為人類是土生土長的。我搜索了大量的網上資料尚未見到這一提法。

    土壤常指地球表層的泥土,做為一門學問的土壤學則是以地球表麵能夠生長綠色植物的疏鬆層為對象,研究其中的物質運動規律及其與環境間關係的科學,是農業和林業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它是界於地球科學與生命科學之間的一門獨立的學科,與環境科學也密切的聯係,除了農業和林業外,它還服務於水利以及工業、礦業、醫藥衛生、交通和國防事業等。

    土壤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土壤組成,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土壤的發生和演變;土壤的分類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開發利用改良和保護等。其目的在於為合理利用土壤資源、消除土壤低產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論依據和科學方法。

    人類既離不開地球,也離不開土壤,當然兩者是統一的,並不存在顯著的矛盾。現在人類在發展經濟的時候,往往忽視對土地的保護。土地是什麼?土地指田地、土壤和疆土。這裏就把土壤和土地並在一起講吧,反正不是講土壤學,概念上不必那麼嚴格。森林是長在土地上,不同的土壤適宜不同樹種的生長,沒有土壤的地方是不可能有大片森林出現的。即便是黃山鬆,長在拔海八百米以上的懸崖峭壁上,多少也需要有一點土壤的。人類吃了在土地上生長出來的蔬菜水菓和五穀雜糧才賴以生存,陸地上的動植物和微生物,也依賴著土地生存和繁衍。在這個關係到人類生存與繁衍的大問題上,農民兄弟最關心,也最有發言權。他們曾經為了獲得土地而進行了浴血奮戰,不惜犧牲自家性命;他們曾經為了保護已經得到土地的權益而雄赳赳氣昂昂昂,跨過鴨綠江,參加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但要讓所有的人都認識到人類和所有陸地上的動物的生存和繁衍,都要依賴著土地,從而自覺投入到保護土地資源的實際行動中去,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祖國呀,我的母親!但祖國是與土地緊緊地聯在一起的,有土地才有國,無土則無國。熱愛祖國與熱愛土地是這樣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因此,熱愛土地的人,才有可能成為熱愛自已的母親和熱愛自已國家的人。

    我家鄉黃村嶺後山莊,早年沒有什麼廟宇,但卻有個小小的土地廟。逢年過節,殺豬宰羊,家家都要去土地廟奉獻。土地廟內供奉著一塊牌位:“供奉黃村嶺後山莊土地之神位”。在廟門兩側還有一付楹聯,上聯:土地生萬物,下聯:青山出金銀。橫批:鍾靈毓秀。當年讀私塾,就拿著土地廟這付楹聯和橫批去請教先生,先生也就嚴肅認真地開講起來。土地指你們現在生活的嶺後山莊這個地方,要想在這裏過日子,就一時一刻也無法離開它,所以尊土地神為大。土地生萬物,這是形容土地的實實在在的作用和偉大,衣食住行,那一樣不是土地上生長出來的?青山出金銀,是講山青水秀,綠樹成蔭,到處都是金銀財寶,挑擔柴禾去霞峰賣賣,錢就到手了,可買米買油鹽;斫根樹,箍擔水桶到徽州府去賣賣,金銀又到手了,可以買布做衣裳,是不是青山出金銀?鍾靈毓秀,我講了,你們也不大聽得懂,大意是說嶺後山莊這個地方聚集著天地之靈氣,養育了出類拔萃的人才。現在回想起來,嶺後山莊的先民真是值得我引以為自豪的,他們那樣早就懂得那麼多既樸素又實在的大道理,是那樣從內心深處眷愛著人類賴以生存和繁衍的土地。我的啟蒙先生,過去是我的先生,他的思想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五十多年前的教誨,至今還是熠熠生輝。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標題:
內容:
評論可能包含泄露劇情的內容
* 長篇書評設有50字的最低字數要求。少於50字的評論將顯示在小說的爽吧中。
* 長評的評分才計入本書的總點評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