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2831 更新時間:11-03-15 08:25
一九七一年五月初,我仍在杭州北高峰。浙江省廣播事業局通知我,近日內將趕赴金華北山,進行《七一一工程》,即金華電視調頻轉播台的勘測定點,要求盡快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我馬上通過電話向單位領導蔣文青做了彙報。第三天勘測人員就從杭州動身,參加此次勘測定點工作,省裏派出了王正珩(軍代表)、黃邵林等,我隨同返回金華。
次日就上北山。那時金華北山的公路隻能通到雙龍洞前,還要爬上十五裏步步上嶺的山路。單位從電訊部門借來了幾公裏通訊電纜,向電力部門借來了小發電機組,又從原林業部第六森林調查大隊借來野外用的帆布帳篷,由北山人民公社的社員肩扛人背搬運到了山頂。
這次勘測選址工作,一開始就得到了當地黨政領導、人民群眾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南空駐金某部的大力支持。南空駐金某部的營地成了我們的後勤保障和中轉基地。
電視調頻轉播台台址要求具備如下的基本條件:首先要求位於中心覆蓋服務區;二是要求相對高度盡量地高,以利於電視和調頻廣播的電磁波傳輸距離盡量遠一些,從而擴大覆蓋麵;三是要避開幹擾源,有利於電視和調頻廣播信號的接收;四是有利於機房和生活設施的建設,包括生活用水的保障;五是盡量避開雷擊區,避免遭遇雷擊的危害;六是有利於安全保衛工作。盡管金華山綿亙三百餘裏,但符合上述條件的還真的不是很多。
當年衛星廣播電視在世界上還處於實驗階段,為了擴大電視和調頻廣播的覆蓋麵,電視和調頻廣播轉播台大都選在高山上建台。山東泰山、安徽黃山、四川峨眉山都按照《八二0》工程的規劃要求,建起了電視和調頻轉播台。浙江在金華北山、寧波四明山、台州括蒼山和麗水項梁崗先後建立起電視調頻轉播台。在金華北山的群峰之中,大盤山、大盤尖、西湖峰、九龍崗四個地段的條件比較符合上述要求。
目光首先瞄準了九龍崗。在九牛龍崗上撐起帳篷,電話線一直聯接當地駐軍營地,以便與外界聯絡,移動式小發電機組安裝就位。測試設備為一台上海104—5型黑白電視機和一部南京無線電廠生產的熊貓牌全波段晶體管收音機。
作為《七一一》工程,調頻廣播的收轉是首要任務,金華北山將來將擔負著中繼的任務。首先,要將安徽黃山上的調頻廣播向浙江全省和福建的武夷山轉播。白天收聽到黃山上轉播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節目信號,清晰明快,沒有中短波那種幹擾和噪聲。電視信號隻有在晚上18:30至20:30才有。當第一次在北山上接收到了浙江電視台在北高峰上發出的電視信號時,歡呼雀躍。五月的夜間,金華北山不時還飄著雪花,山風吹來,更加寒冷,盡管披上了駐軍為我們送來禦寒軍大衣,還是凍得直抖擻。但當收看到了電視,收聽到了黃山的調頻廣播,一切疲憊和寒冷都似乎隨著高山上的寒風呼嘯而去。在此地前後花了三天時間進行了收測,並在南坡和北坡勘探水源。當時,陳正財和陳學正穿過布滿荊棘的山林,爬到南北兩麵山坡上用茶杯測量泉水的流量,獲得的流量數據實顯示水源緊缺。山頂場地也相當狹窄,建築機房和安裝發射塔的場地太小,生活設施建設也難以安排。視距範圍內,偏離了金華市的中心覆蓋區。綜合條件的評估,不太理想。
下一步,我們準備上金華最高的大盤山上勘測。當地駐軍首長告訴我們說,他們曾經在大盤山頂駐軍十年,終因那裏的生存環境實在惡劣,不適宜長久駐紮,特別是生活用水難以解決,每年到夏秋幹旱季節,當地老百姓還經常送擁軍水。從半山腰挑一擔水到大盤山頂來回要半天,全身衣服都被汗水濕透,最後呈白色鹽花。當時任連長的王亭珍和副連長湯宗喻,指導員張訓輪和副指導員劉春鬆一致提出,是否到他們的駐地西湖峰進行收測,驗證一下,能否做到互不幹擾。如果能滿足互不幹擾的要求,又經過上級批準立項,那將是一個十分好的方案。後來我和連長王亭珍、副連連長湯宗喻攀談起,原來都是安徽老鄉,一位來自太和縣,另一位來自蕪湖。指教員張訓輪,副指導員是劉春鬆,是福建人。事務長陳望海,對我們的生活關懷備至。作為省裏派來的軍代表,自然有更多的共同語言。
隨後的幾天就在西湖峰進行調頻廣播和電視的收測。測試的效果也頗為理想,並未發現有明顯的幹擾。西湖峰南坡高差九十米處,又有近千畝山間盆地,盆地中央有山泉湧出,碧波蕩漾,人稱西湖澱。掩映在綠蔭叢中的北山林場工區和駐軍營地相依,在蒼翠的山嶺懷抱下,顯得格外幽靜。在這裏建台當然十分理想。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要到大盤山踏勘一番。大盤山是金華山絕頂,爬到山頂,倒也相當平坦,有一個籃球場那麼大,但東麵和北麵都是懸崖峭壁,南坡山崖裸露,西頭連接大盤尖,孤峰絕頂,水源短缺。當我們沿著大盤尖山脊南坡,穿過荊棘叢林,回到盤前村,我們形成了一個共識:盡管大盤山有絕對高程和相對高程的優勢,但綜合優勢條件遠不及西湖峰。
當晚,在駐地進行了討論,駐軍也及時向上級領導機關做了彙報請示,上級答覆是:在經過實測,確認在互不幹擾的前提下,同意將此方案呈報上級審批。當晚決定我與王治平翌日下山,趕赴杭州,調用一部功率為五百瓦的調頻廣播發射機和配套設備。省廣播事業局又增派了孫祖堯和李金寶兩位無線電工程師傅,一同趕赴金華北山,負責調頻廣播發射機的調機和實測。第三天,調頻廣播發射機就由北山公社盤前大隊的社員搬運到了西湖峰。在西湖峰早已架設起帳篷,調頻廣播發射機就安裝在帳篷內,三相交流電已從駐軍發電機房接了過來。這部鞍山廣播器材廠生產的調頻廣播發射機,在出廠前,未經聯調,在現場調試過程中,遇上了許多困難。孫祖堯和李金寶二位師傅在帳篷中花了近半個月時間,才將調頻廣播發射機調試出來,在西湖峰上進行發射實測,驗證與軍用設施有無幹擾,並根據最嚴格的要求,最終還將調頻廣播發射機搬入軍用機房,軍民兩家同時開機,進行最嚴格條件下的測試和驗證。經駐軍的上級領導和專家親自參加檢測和驗證,最終的結論是:未發現幹擾,同意在此地建台。為了取得書麵的證明材料,《七一一》辦公室曾致函駐軍的上級領導機關,並得到了書麵同意的函件證明材料。
在完成了上述的勘探和測試之後,在獲得了相關的證明材料基礎上,金華地區向省革委會提呈報告,後經省革委會和南京軍區批複,同意將《七一一》工程,即金華電視調頻轉播台,定點於金華北山西湖峰。從此,金華開始了電視和調頻廣播事業的建設和發展階段。
在建台初期,我們與南空駐金某部官兵同吃同住達三年之久,洋溢著軍民魚水情。架通了的高壓供電線路,隨後開辟的高山公路,不僅僅滿足了電視調頻轉播台本身的需要,同時,也直接支援了當地駐軍的國防建設,還為林場和盤前村的生產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十多年後,劉指導員轉業在金華市工作,我們還經常相遇,每當談起三十多年前金華電視起步階段,軍民共同努力的情景,還是那樣歡欣鼓舞,喜笑顏開。
廣播電視的誕生和發展,對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和科學文化教育等方麵的發展,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廣播電視的誕生和發展,為相關工業的發展和千百萬人的就業提供了機會;廣播電視的誕生和發展,為世界各國人民豐富多彩的政治經濟和科學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一座聯係越來越便捷的橋梁和越來越廣闊的交流平台。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