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金華電視  第十九章 留住春天的記憶

章節字數:2248  更新時間:11-03-15 08:32

背景顏色文字尺寸文字顏色鼠標雙擊滾屏 滾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北山上的春天,總是姍姍來遲。山腳下三月末杜鵑花就相繼開放了,等到山頂上的杜鵑花開已經是五月的初夏季節。但春雷卻毫不遲延,早早來到。

    春雷在催促我們,該做什麼,還得做什麼。主機房已經完工了,桅杆式接收天線和發射天線也已經豎起,75米自立式電視調頻廣播發射塔,基礎工程也準備進行施工。電視調頻廣播的一係列後續配套工程都相繼展開。

    避雷接地工程,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為了改善山頂裸露岩層的導電係數,加速雷電流的消散,在東南西北的四個方向,布設了四個4X4X2。5立方米的避雷坑。這些避雷坑,多數都要通過爆破來完成深挖。大避雷坑之間還得通過避雷帶來連接,避雷帶上又以5米間隔設置避雷接地樁數十個,最後在南麵利用自來水管引導至西湖澱的沼澤地,相繼又在北麵通過鍍鋅扁鋼將避雷接地係統也引至常年積水的沼澤地。避雷坑中用鍍鋅扁鋼分上下兩層焊接成方格網,再分層回填以食鹽、木炭、鐵屑、泥土配比的混和物,然後用夯築實。在聯係運輸這些避雷材料中,也是依靠大家找門路,出主意想辦法。季誌琪到家鄉找拖拉機去武義運來鐵屑,石蘊輝回到老單位義烏紅旗電視機廠去借來汽車運輸食鹽木炭。由於上北山,汽車都是爬山,發動機和輪胎磨損特別嚴重,許多司機都不大肯跑這幾十裏山路。浙江省廣播電視廳對避雷工程十分重視,在鋼材指標和經費方麵都給予優先安排,還經常進行督促檢查。因此,多年來形成了從上到下都重視避雷設施的維護檢查的慣例。落實在科學基礎上的避雷設施,有力地保障了台上工作人員和設備的安全。三十多年過去了,這種科學傳統,青春依舊在。

    在金華電視調頻轉播台建台初期,金華的許多部門和單位,都是大開綠燈,他們都為建設自家的電視台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收測定點階段,從原林業部六大隊借來帳篷,從電力部借發電機組,從電信部門借通信設備。後來又是電力部門首先架通了高壓輸電線路,電信部門架設了市話和農話兩條專用電話線路,保障了電力供應和內外聯係。機房建造、設備安裝、避雷設施中的大部分都是由一建和安裝公司來完成的。計劃和物資分配,也盡量給予優先安排。5頻道、6頻道、12頻道、調頻廣播的接收天線、簡易發射天線,都由金華無線電專用設備廠(簡稱五七工廠)加工製作。該廠基本上都是下放鍛煉的幹部和一部分骨幹技術工人為中堅力量組成,我妻子也在其中。幾年後,廠中人員大都重新得到了安排,有的去當黨校當教員,有的去當縣長,還有的當了副市長等等。我妻子後來在工業科學研究所工作,我去金華工業科學研究所聯係設備加工,查閱資料也就多了一些。當年,監視器的顯像管使用壽命不過千把小時,損壞了還真無處購置,隻好跑到義烏紅旗電視機廠去求援,盡管他們是有求必應,但也是出於無賴。我們拿走了一隻顯像管,廠中就少生產了一台電視機。當時的黑白顯像管十分緊俏,屬於計劃分配物資。

    DT—45通用電視調頻廣播發射塔,1973年訂購於北京雙橋的中央廣播設備製造廠,1974年10月到貨。北山電視台公路剛開通,首先就趕上運送鐵塔鋼構件上山。那些龐然大物還是周樹楠的妻妹夫出麵調動多輛汽車才運上山來。鐵塔基礎的施工,是一個難題,要求中心跨距9米之間的正負誤差控製在5毫米以內。這項鐵塔基礎施工,遇到了不少困難。好不容易從國家計劃中劃撥到的40噸500號水泥,但遠在200多公裏外的江山水泥廠。那時的汽車運力真是緊張,我在江山汽車站等了十多天,才爭取到運輸車輛,把40噸水泥運上金華北山。還有幾十噸中砂也要從金華的婺江邊上運到鐵塔基礎工地上,好在碎石就地取材了。鐵塔基礎澆灌期間,金華建築公司一工地技術員周道明和一位技術工人到場把握。為了基礎抗風抗壓,我們還特地在每個基礎穴位中,加了比基礎還深1。5米的錨樁8根。這項基礎的施工精度控製得比較嚴,滿足了工程的需要。

    1975年4月中旬,北京電視設備廠派來了二位技術員,來調試1瓩彩色電視發射機。經過二十多天的安裝調試,1瓩彩色電視發射機終於開播了。但浙江省台的信號源還未打通,還隻是收轉上海的5頻道,整個金華也尚無彩色電視接收機。我們訂購於北京電視設備廠的工業電視,也在此之前到貨了,趁此機會進行試播。1975年5月1日,電影放映隊來慰問當地駐軍,放映彩色影片《地道戰》。我們請他們為我們放映一場,以發射房的白牆當銀幕,然後再用工業電視攝取,經處理,取得視頻和伴音信號,分別輸入電視發射機的圖機和聲機。當天晚上6:30打出了金華電視台呼號,接著實驗播出《地道戰》影片。要追溯金華電視台首次與觀眾見麵的年月,那就是1975年5月1日。不過由於多種原因而停止了實驗。直到1985年7月1日,經廣電部(1985)367號文件批準,金華地區首家電視台,金華電視台才正式成立。這比當初實驗播出的時間整整晚了10年。

    那些年,北山上的冬季來得早,10月下旬就開始下雪了,一直到翌年《五一節》,還在下雪。雪下得特別大,從主機房到生活區的90米高差,300來米的路,雪深達七八十厘米,來往一趟竟然要花上個把小時;特別當凍雨凍結在石階上,就更加難以行走。冰天雪地,霧淞和冰掛的奇觀,呈現一派北國風光。後來,隻得在緊貼主機房的西頭,重新建造職工宿舍和炊事用房。在大雪封山期間,汽車是爬不上山來接送的換班人員的,隻得人人拄著棒,探雪下山走到雙龍洞。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北山上的雪漸漸少去了,霧淞和冰掛也很少出現。最近幾年,再也難得欣賞到一場銀妝素裹的雪景了。難道這就是全球正在關注的溫室效應導致的結果嗎?不過,在春天來臨時,杜鵑花依然從山下逐漸向山頂依次綻放,山花還是那樣爛漫!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標題:
內容:
評論可能包含泄露劇情的內容
* 長篇書評設有50字的最低字數要求。少於50字的評論將顯示在小說的爽吧中。
* 長評的評分才計入本書的總點評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