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3560 更新時間:11-03-15 08:41
1982年春天,在武義縣壺山鎮舉辦了一期金華地區有線廣播線務員學習班。
根據浙江省廣播電視廳部署,全省有線廣播開展縣站設備、信號線質量、信號線傳輸、鄉鎮站設備四個單項質量指標的達標活動,要求達到國家的“丙級”指標。我們開辦這期學習班的宗旨就是為廣播線務員解讀國家的技術指標。參加這期學習班的成員都是各縣市廣播站的技術骨幹,他們後來都相繼成為縣市有線廣播電視台站建設中的領導和骨幹。
有線廣播,在中國特別是廣大農村,人民群眾對它懷有深厚的感情,曾經發揮過無可替代的輿論宣傳工具作用。在城鎮,在農家小院,在小屋廳堂的牆壁上,幾乎家家戶戶都掛著一隻小喇叭。別看它不十分起眼,可它是百事通、農民的顧問和貼心人,國內外新聞它早知道,農事如何安排也得聽聽它的意見,小喇叭還給農村送來了戲曲、相聲、故事、歌舞和娛樂。小喇叭直到電視普及到農村,特別是有線電視的普及之後,才逐漸退出曆史舞台。
金華有線廣播始於1952年,當時的縣文化館建立了收音站,每天定時收抄中央和省電台的新聞,提供領導參閱,印發至鄉村利用黑板報和喇叭等形式向群眾進行宣傳。建站初期,除了轉播好中央、省電台的重要新聞節目外,主要辦好當地的新聞節目,並在節日和各項運動中不固定地舉辦專題節目,此外還有氣象、影劇介紹、農技、衛生等服務性節目和文藝節目。每天播音兩次,共三個小時。後來事業發展了,人員增多,設備進行了更新,網絡傳輸線路質量有了新的提高,新聞節目由每日二檔增加到三檔,即《金華新聞》、《簡明新聞》;專題節目設有《金華新風》、《學習園地》、《科技講座》、《文化生活》、《一周經濟信息》、《青年之友》、《聽從信箱》、《各縣市聯辦節目》等。後來各縣市辦的電視台、廣播電台大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壯大起來的。
在這期學習班上,擔任授課的有俞德炎、林靜翁、賴獻梓、徐國良工程師和陳聯會師傅,還有我本人。俞德炎畢業於浙江大學,曾留校任教十多年,因照顧家庭才調回家鄉武義縣。組織部門曾有意提拔他任金華地區廣播電視局領導,可他一再推辭,繼續留在家鄉縣裏工作。林靜翁是蘭溪市的一位工程師,畢業於北京郵電學院。賴獻梓也是畢業於浙江大學,多年從事有線廣播。還有一位許國良工程師,他自學成才,寫得一手好字,是武義縣壺山鎮上頗有名氣的書法家,在製圖方麵十分精致,曾借調到廣播電影電視部的有關部門工作了相當長時間。工人陳聯會師傅擔任線路架設專業課程,他既能說,又能帶頭做。在電視領域摸爬滾打了十來年的我,在廣播電視理論基礎方麵打下了一點基礎,實踐方麵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側重關注的是廣播電視技術的發展動態,視野瞅著廣播電視的未來。在這期學習班上作了《有線廣播的發展趨勢與有線電視的發展前景》講演,著重介紹光纖的應用與展望。當時光纖還處在研發實驗階段,每公裏損耗高達3dB,但科研人員對它研究進展充滿信心,預測光纖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經濟價值十分高。不多年之後,用光纖製成的光纜就開始在有線廣播電視傳輸網絡建設中得到應用。金華有線電視光纜聯網工程始於1994年7月14日。第一條光纜主幹線起點於金華後城裏馬裏鞍崗,終點在金華北山1248高地金華電視調頻轉播台,途經羅店、雙龍洞、鹿田,全長13。9公裏,係統帶寬550兆赫,設計傳輸PAL—D製電視頻道40個,這在用鐵絲傳輸的技術條件下是不可想象的。這條光纜傳輸鏈路建成之後,一是將浙江省廣播電視中心用大微波傳送到金華北山的廣播電視節目下傳到金華市城裏,二是將金華城中的廣播電視節目上傳到金華北山發射台和省廣播電視中心,三是解決沿途羅店、雙龍、鹿田、盤前村的有線廣播電視的聯網。隨後,金華市範圍內開始以光纜聯網的規劃和建設。這是在金華地區有線廣播學習班之後第十二年頭發生的變化。
在學習班期間,不僅參觀了當地比較有影響的鄉鎮廣播站,還在東道主的安排下,有幸領略武義迷人的山水風光。盡管這些長年活躍在各自轄區內山水間的人們,對武義的曆史和山水仍然充滿情趣。
武義縣始建於唐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是個多民族混居的縣,有漢族和佘族、苗族、回族、白族、壯族、滿族、侗族、藏族等八個少數民族。壺山鎮是縣治所在地。壺山鎮依壺山而建得名。壺山海拔280米,登臨絕頂,花園式的縣城盡收眼底。熟溪從壺山鎮的西南迤邐而來,又緩緩向東北向飄逸而去,在金華的三江口彙入婺江。熟溪是武義縣人民的母親河,發源於該縣桃溪鎮與西聯鄉交界處海拔1000餘米大崗山的東北坡。
壺山鎮的熟溪上橫臥著一座年代久遠的熟溪橋,被譽為“江南一絕”。熟溪橋是始建於南宋開僖年間的古廊橋,為重簷歇山頂木結構建築。雖經多次重修,仍保持古色古香的風貌。橋身長140米,寬4。8米,橫跨於九拱十墩之上,狀似長廊。橋中樓閣高聳,重簷翹角,十分壯觀。橋中的一廊一柱,皆有名家的楹聯或匾額,飽含深遠的曆史內涵和文化底蘊。
近年來,武義縣大力開拓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到延福寺、台山三絕、俞源太極星村、郭洞古村落、石鵝岩風景區和溫泉旅遊度假的人們絡繹不絕,紛至遝來。
延福寺位於桃溪鎮,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建於後晉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整個建築群從山門開始逐步升高,大殿氣勢雄偉,觀音堂背山軒立,形成中軸線高低起伏的韻律。大雄寶殿位於院落中心,全殿鬥拱交錯,梁柱之間不用釘和榫,采用“鬥”、“拱”、“頂”托法,堅實牢固,曆經千年而不損分毫。在整個大殿裏既無蜘蛛網又無燕雀築窩,令人稱奇不已。我曾先後三次到過延福寺,的確如是說。
台山三絕。台山寺坐落在台山之巔,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寫寺名。據記載,早在北宋乾德年間(公元963-968年),號稱伏虎禪師的高僧人台山說法,結茅安禪,騎虎募創台山寺。其虎每夜臥於寺門口大岩石上,天長日久,留下虎形跡,至今依稀可辨。後經曆代擴建,台山寺初具規模。明崇幀己卯年(公元1639年),改名真靜庵,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複名台山寺。近年又修複並新建了來翠亭、前殿廂房、觀音堂、妙雲亭、功德亭、山門牌坊、環山長廊、竹亭、焚經石塔和身高15米的南無阿彌陀佛露天立像等景點,香人日盛,飲譽四方。以台山寺為中心的台山風景區,山奇、崖陡、風清、景秀。寺院周邊古樹名木眾多,極目遠山鬆濤林海,山川雲遮霧繞,恍如置身仙境,使人心曠神怡。台山有三絕:一為孤山絕頂有一井,常年滿盈,水清甘冽,可供數百人飲用,久旱而不涸。二是台山三麵淩空,山勢陡峭,有妙雲清風、來翠望月、步雲遠眺、樹門聽濤、伏虎懷古、懸鏡神屏、仙井玉露、天池觀魚、靜水龍崖、環廊鍾鼓等十景。三是石碧潭、清修古樟、掛岩禦史、虎丘聞嘯等景致。
俞源太極星象村是首批中國曆史文化名村,坐落在武義縣西南部,距縣城20公裏。該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奇異的布局,罕見的古建築群和精致的木雕、磚雕,以及一個個不解之謎而吸引著國內外眾多遊客。宋時,在鬆陽任儒學教諭的杭州人俞德過世後,兒子俞義護送靈柩回杭,路過這裏投宿時,停放在溪邊的靈柩被紫藤纏繞起來。俞義認定這裏是神地,便置地葬父,守墓時與當地人通婚,至今已第30代,現在2000多人口大多姓俞,是全國規模最大的俞姓聚居地之一。俞源太極星象村布局奇異,充滿神奇。據考證俞源村係明朝開國謀士劉伯溫按天體星象“黃道十二宮二十八星宿”排列設計建造,村口設有直徑320米,麵積120畝的巨型太極圖,村莊內主要的二十八幢古建築是按天空中的星座排布的,村中還有防火、鎮邪用的“七星塘”、“七星井”,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
郭洞在武義縣西南方,距縣城10公裏,是一個若處世外桃源的小山村,因地處層巒疊嶂的山穀之中,“山環如郭,幽邃如洞”,始稱郭洞。郭洞村後龍山,樹齡高達六七百年的珍稀古木遮天蔽日,水口構建如牆形,建回龍橋聚氣藏鳳,周植樹木,規劃民居、通道,巧設七星井,形成絕佳的人居環境,有“江南第一風水村”的美譽。
石鵝岩風景區位於桃溪境內,有慈航洞府,距城西7公裏。景區內林木鬱鬱蔥蔥,奇岩嶙峋,碧水秀峰,景色宜人。長80米、寬40、高20米,總麵積達3200平方米的洞府庵院,傍山依洞,氣勢恢弘。始建於唐代天佑年間的三間古刹,雖逾千年滄桑,風貌依然,香火連綿,是浙中南聞名禪林古刹。駕小舟蕩漾在波光瀲灩的石鵝湖上,令人流連忘返。
武義享有“螢石之鄉,溫泉之城”的美譽。螢石蘊藏量居全國之首,溫泉堪稱“華東一流,浙江第一”,城郊已經開發了溪裏溫泉區、魚形角溫泉區和北嶺塔山溫泉區,總麵積達十平方公裏。溫泉日出水量高達4000—6000噸,溫度介於42攝氏度至45攝氏度之間,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武義被國家旅遊局列入全國優先發展的43個旅遊開發區項目之一。
金華的農村雖則早已實現了有線廣播電視的共纜傳輸,但回顧有線廣播的發展曆史依然情縤不斷,對武義的山水風光更是充滿情趣。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