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8108 更新時間:11-03-15 08:43
一飛天序曲
在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不間斷播出中,我目睹了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的全過程。現將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等各大新聞媒體對神舟七號載人航天的飛天圓夢這一曆史盛況的報道收集在此珍藏。
二騰飛藍天
公元2008年9月25日晚,酒泉衛星發射中心,108盞聚光燈將發射場區照得雪亮如同白晝,58。3米高的船箭組合體和105米的發射塔散發出水晶般的光澤。執行中國第三次載人航天任務的航天員翟誌剛、劉伯明、景海鵬,進入神舟七號飛船的返回艙。
離發射還有40分鍾,發射塔第8層固定平台操作閥箱前,操作手馮仰輝在測試發射站副站長王軍的指揮下,將塔架控製開關向右旋轉90度,接著按下啟動泵。
環抱著火箭的第3組平台開始旋轉,30度、90度、180度……乳白色的船箭組合體完全展露在眼前,燈光下,整流罩上的五星紅旗圖案格外醒目耀眼。
“15分鍾準備!”
“祝你們好運!”44歲的飛船總裝工人孫占海,向3位航天員揮了揮手,穩穩地從外麵關上飛船返回艙艙門,接著又關上軌道艙艙門。
塔台上人員全部撤離。完成了飛天前一切準備的3位航天員,靜靜地躺在距離地麵50多米高的返回艙內。
指揮中心的大屏幕顯示,中間座椅上的翟誌剛伸出雙手,分別與左邊的劉伯明、右邊的景海鵬緊緊地握了一下。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專程趕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航天員壯行並觀看發射。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拿起可視電話,滿懷深情地對3位航天員說:“希望你們圓滿完成此次任務,以優異的成績向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人民彙報!”
話筒裏傳來航天員充滿自信的回答:“請祖國和人民放心!”
“5分鍾準備!”
3位航天員再次檢查調整束縛帶,關閉麵窗,鎮定地等待飛天時刻的到來。
點火:4秒鍾的漫長等待。
“……5、4、3、2、1。”隨著零號指揮員郭忠來清晰有力的倒計時口令,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39歲的郭忠來第一次擔任神舟發射的零號指揮員。
在郭忠來的麵前,並排擺放著5個話筒:廣播、對上、對下、天地主、天地備。即使是在發射準備的最後一秒鍾,一旦出現意外情況,零號指揮員也有權中止發射。
“點火——”
控製指揮徐文西迅速抬起右臂,果斷地按下那顆大拇指大小的紅色按鈕。
1500米外的移動發射平台上,一股橘紅色的火焰從長征二號F型火箭底部猛地噴射出來。
發射中心指控大廳內,燈火通明。牆麵上兩塊實時直播發射場景的巨大電子顯示屏,瞬間被紅黃色的煙霧填滿。在一排排閃爍著的計算機屏幕前,上百名科技人員目不轉睛地注視著不停跳動的各種數據。
1,2,3,4……足足4秒鍾時間,火箭仍穩穩地坐在發射平台上,似乎如同即將遠行的遊子,不願意離開母親溫暖的懷抱。
等待,讓人透不過氣的等待。480噸重的火箭,似乎壓在每一個人的神經上。
這4秒的停滯,就如同跳水運動員在起跳前猛地將跳板踏下蓄勢。現在,那股蓄積的力量604噸的巨大推力開始托著火箭徐徐升起。
火箭底部噴出的幾千攝氏度高溫的烈焰,在幾秒鍾內就將導流槽中數百噸水變為蒸汽。烈焰與蒸汽被壓迫著從左右兩側的槽口噴薄而出,隨即如同巨大的蘑菇雲騰空而起。高達數十米的烈焰,一刹那將整個戈壁輝映得如同白晝。
酒泉航天指揮控製中心大廳內,航天員係統副總設計師黃偉芬目不轉睛地盯著麵前的計算機。屏幕上的數據顯示,3位航天員一切生理參數均在正常範圍內。
巨大的呼嘯聲驟然而至,似炸雷滾過,如天崩地裂。數千米外觀摩席上的觀眾同時感受到了滾燙的氣浪和耳膜的強烈震動。
長征二號F型火箭開始了它的第7次飛行,也開始了長征火箭家族的第109次飛行。
這是長征二號F型火箭的謝幕之旅。在完成托舉7艘神舟飛船的使命之後,這種專為載人飛行而打造、為實現中國載人航天曆史性突破立下了汗馬功勞的火箭,將把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火炬,傳給發射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的下一種火箭。
飛翔!飛翔!火箭加速上升,一束眩目的金色火光劃破墨藍色的天幕……
轟鳴聲漸高漸遠。
第12秒,火箭的尾部像被什麼力量拽了一下,高速飛行的箭體向著東南方向微微拐了一個彎。
越飛越快、越飛越遠的火箭,漸漸成了夜幕中的一個亮點。沒有看夠的人們,隻能從還留在天幕上的煙霧回味曇花一現般的壯美。
相當於5倍自身體重的過載壓力,把翟誌剛、劉伯明、景海鵬重重地壓在座椅上。身著14.5公斤重艙內航天服的3位航天員,蜷曲著雙腿,如同安睡在母親子宮中的胎兒。
“盡管他們的耐受力超越常人,但此刻也需要通過調整呼吸來應對這段最難熬的時光。”曾先後把神五、神六航天員送上太空的黃偉芬說。
“火箭飛行正常!”
“跟蹤正常!”
“遙測信號正常!”
潮水般的數據源源不斷地湧向指揮控製中心。發射場各測控站的光學、紅外、遙測設備,太原、渭南、青島的測控站,分布在三大洋上的5艘遠望號測量船,接力般把測控數據實時傳來。
“從火箭點火的那一刻起,載人航天工程各係統就全麵啟動。”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有上千個單位、10多萬人員參與到了這一工程之中。
神舟飛天的壯美航跡,牽動著萬千人的神經。
從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到成千上萬的普通航天人,全都緊盯著神舟七號那向著天邊延伸的航跡。
位於內蒙古中部草原四子王旗的主著陸場和酒泉附近的副著陸場同時啟動。
在東風、銀川、榆林、邯鄲各個陸上應急搜救點,救生大隊大隊長劉濤和幾百名同事已經攜帶救生裝備,坐在已經啟動的直升機和特種車輛裏……
廣播裏,好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
第120秒,“逃逸塔分離”。這意味著火箭和飛船越過了最為危險的上升段前兩分鍾。
第138秒,“助推器分離”。火箭進入52公裏高空,捆綁在箭體上用以增加推力的4支小火箭完成了使命。
第159秒,“一、二級分離”。在飛過平流層和中間層之後,火箭芯一級自動脫離,芯二級就要和飛船一起接近大氣層的邊緣。
第198秒,“整流罩分離”。火箭已經飛出稠密的大氣層,神舟七號在太空中露出自己的真麵目——飛船不再需要整流罩的保護了……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主任楊利偉始終緊盯著計算機屏幕。5年前,他在首次乘坐神舟五號飛船發射升空時,曾由於火箭高速飛行產生的振動而感到“很不舒服”。
“再也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火箭係統總指揮劉宇說,科技人員經過嚴密測算,在火箭助推器內新安裝了一套“變能蓄壓器”,一舉解決了火箭上升過程中的振動問題。
“神舟七號報告:舷窗打開!”
當聽到從110公裏的高空中傳來翟誌剛清晰的報告聲,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控大廳內,首飛太空的“航天英雄”楊利偉鼓起掌來。
三翱遊太空
太陽從東方升起,朝霞滿天,湛藍的天際,遼闊無邊無際。西邊的太陽落山了,東方的明月冉冉升起,月宮裏的嫦娥在月宮輕歌曼舞,在向人間揮手微笑。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在天宮瑤池舉行的蟠桃盛晏。天上瓊樓玉宇,人間泥瓦土牆。千百年來,人們在仰望天宮在遐想,在作飛天夢想。人們仰望天空希冀像雄鷹那樣展翅在天空翱翔。在14世紀中國明代,有一位叫萬戶的軍中工匠,製造了一把“飛天椅”,並在椅子後麵捆綁了47支“飛龍”火箭,試圖乘坐它飛上天宮,遊覽瓊樓玉宇。萬戶在椅子上坐定,手持兩隻大風箏,點燃火箭,“飛龍”火箭把座椅推向空中,隨風箏飛了起來,但很快一聲爆炸,“飛天椅”跌落下來,萬戶以生命為代價的嚐試終告失敗。
萬戶飛天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利用火箭搏擊太空的英雄,他的努力雖然失敗了,但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借助火箭推力升空的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創造性構想飛天的人,因此他被世界公認為“真正的航天始祖”,為了紀念這位世界航天始祖,世界科學家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火山命名為“萬戶山”。
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宇宙的奧秘的前進步伐。中華民族在經過百年積貧積弱的曆史之後,在滿懷信心走向民族偉大複興時,處於人類科技最尖端的載人航天領域的一個騰空而起的場景,以及一步邁進的太空現場,無疑有著強烈的喻意。它讓我們明白,除了致力於科技生產力發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將沒有什麼能讓我們達成夢想。同樣,除了和平利用太空的願望,充分展開國際合作,也將沒有什麼能讓我們拓展中華文明的生存空間,最終構建屬於全人類的太空文明。
中華民族曾經在漫長的歲月,以政治、經濟和科學文化遙遙領先於世界。今天,我們在人類文明的征途上跋涉,在宇宙的浩淼中尋找,從容而不迫,自信而豁達。翟誌剛、劉伯明、景海鵬已經微笑著在向我們揮手,那一場正在微笑中的太空漫步表達了中國人民在宇宙探索和開發中的自信。
翟誌剛正在打開艙門。首先進行的是艙門解鎖,先提拉一下再開始旋轉。此時此刻翟誌剛站在著力點上,在太空當中完成一些動作都比較緩慢。因為失重情況下,一些旋轉動作比較慢,否則的話人會跟著旋轉起來。艙內有2000帕、3000帕壓力,如果在地麵上去拉的話,比較容易的。艙門打開了,這是曆史性的一刻,16:39:33。這一步跨躍,獨步寰宇;這一刻曆史,銘刻輝煌。雖然是一個人的行走,卻牽動13億人的心跳與祝福;雖然是短短20分鍾的實現,卻凝結五千年夢想與光榮。這一步把奧運開幕式上那29個巨大的煙花足印合在一起,構成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燦爛印象;這一刻,讓一個民族從苦難而堅韌的曆史敘事中躍然而出。
翟誌剛漫步太空,揮動鮮豔的五星紅旗的一刹那,無數的中國人仰望星空,希望能發現航天英雄翟誌剛的身影,盡管靠肉眼根本不能捕捉,但我們還是在仰望,因為那裏正在發生人類史上傳奇的一幕:外太空首次見證了中國航天員的步伐。
這一步,是中國人對自己的超越,這一步,是中國人對夢想的追求,這一步,是中國人與宇宙的第一次直接握手,這一步,整個人類都在眺望。中國成為第三個有能力讓航天員從本國航天器上行走太空的國家。
公元1076年,蘇軾寫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的千古詞句。932年之後的今日,翟誌剛、劉伯明、景海鵬在青天之上俯瞰地球,遙望月球,凝視這茫茫宇宙。如果東坡居士再世,想必再度潑灑筆墨豪情,新添詩詞妙句。
人類第一個漫步太空的航天員列昂諾夫回憶出艙的那一刻說,“下麵就是萬丈深淵,地球的上方呈現出彩虹的顏色。我對自己能在地球上空飄蕩,而不會像一塊石頭那樣掉下去感到驚奇。”出了艙的列昂諾夫,就像一隻張開翅膀的海鳥,從飛船旁邊滑翔而過。而就在剛才的這一刻,翟誌剛踏著列昂諾夫們留下的足跡,翱翔,翱翔。這是人類共同的驕傲,這裏留下了列昂諾夫和翟誌剛的足跡,也留下了300多名航天員的足跡,這就是人類的足跡。哪怕這些足跡看不見,摸不著,但這些足跡已然駐足在記憶裏,激勵著人類對文明的探索,對未知世界的向往。
翟誌剛在太空行走了約20分鍾。這20分鍾,對於翟誌剛來說,一定是無限傳奇的20分鍾,星星躍進視野,衛星在周圍掠過,地球上遼闊的海洋再也不那麼“浩瀚”,這樣的情景,一生也難以忘懷,一生也難以重複,我們與他一起難以忘懷。這是翟誌剛的20分鍾,是劉伯明、景海鵬的20分鍾,也是那麼多叫不起名字的航天人的20分鍾,這更是中國的20分鍾,是你和我的20分鍾。奇妙的20分鍾。沉睡的宇宙被再次喚醒。
但這樣的奇妙還將有許多回。翟誌剛的行走是為了下一次地探索,從神舟1號到神舟7號,我們實現了一次又一次地看得見的跨越,我們還將實現更多的跨越,隻要理想長存,對宇宙的探索將長存,屬於中國的以及人類的驕傲也將長存。
太空中並不僅僅有美妙,也有各種危險。由於地麵上無法完全模擬太空中的環境,出艙既需要技術、智慧,更需要勇氣。翟誌剛和他的夥伴們緊密配合,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以這樣的行動告訴了世界:中國人,從來不缺乏英雄;中國人,更將以此為人類的文明前程作出屬於中國的貢獻。
在中華民族經過百年積貧積弱的曆史之後,在滿懷信心走向民族偉大複興之時,處於人類科技最尖端的載人航天領域的一個騰空而起的場景,以及一步邁進的太空現場,無疑有著強烈的喻意。它讓我們明白,除了致力於科技生產力發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將沒有什麼能讓我們達成夢想。同樣,除了和平利用太空的願望,充分展開國際合作,也將沒有什麼能讓我們拓展中華文明的生存空間,最終構建屬於全人類的太空文明。
1970年4月24日,隨著一曲《東方紅》的旋律通過廣播電台在神州大地回蕩,我國自己研製的“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從而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第五個能夠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
1999年中國發射了第一艘無人飛船,隨後來的幾年,隨著神二到神四無人飛船的發射,中國的載人航天技術也越來越走向成熟。2003年10月,神舟五號將中國的第一名宇航員楊利偉送入了太空,無數國人頓時熱淚盈眶。茫茫蒼穹,浩瀚宇宙,千萬年來第一次迎來了中國人的造訪,整個無垠的未知世界向我們張開了臂膀。神五,中國有了第一位宇航員;神六,又有兩名宇航員進入太空。盡管每次發射進入太空的人數越來越多,技術任務越來越複雜,不過他們都是在飛船內部活動,沒有和外太空有親密接觸。而這次神七,中國宇航員終於可以打開艙門,親身在太空漫步,和她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中國人首次在太空揮動五星紅旗。
四凱旋歸來
2008年9月28日,我座在電視機前,目擊了航天員飛天歸來的全過程。28日下午,神七主著陸場站站長賈書貴坐在指揮方艙裏,一個點號一個點號的呼點,語言幹淨簡潔。負責搜救工作的副站長藥亮已經帶領隊員們,把所有的搜救設備裝載到直升機上。這套程序對於這個從神一回收到神七回收一次都沒有落下的大個子來說,相當熟悉。但這次不同的是,搜救任務全部交給空中來完成,藥亮的壓力還是比以前大了一些。在檢查完所有的工作流程後,他跑到停機坪外,看著天抽了一根煙。離飛船返回還有90分鍾,地麵的回收搜救分隊提前出發了。副指揮長馬甫君指揮著4輛特種車輛和一些保障車輛,提前向預定地域開進。
按要求,地麵搜救分隊必須在飛船回收前,進入到距離理論落點大約20公裏的地方待命,然後根據指令進入現場。他們的任務是等航天員的搜救任務完成以後,進入現場處置飛船返回艙。
“我們是打下半場的,上半場由空中搜救分隊來完成。”馬甫君這樣形容他們的任務。
氣象台傳來了氣象預報,主著陸場天氣晴間多雲,能見度在10公裏以上,符合飛船回收條件。這是個非常好的消息,有人忍不住喊了一聲:“好!”
時間接近17時,希拉木倫寺廟旁的野外臨時停機坪上,6架搜救直升機的機槳緩慢地開始轉動,轟鳴聲打破了草原的寧靜。
因為主著陸場在這裏的紅格爾,這個小鎮連同它豐厚的曆史文化遺跡和柔美的草原民族風情,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眼球。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主著陸場空中搜救任務都由總參某陸航團擔負。這次,他們派出了包括4名特級飛行員在內的優秀機組,飛行員全部參加過汶川地震空中救援任務,很多飛行員剛剛完成奧運安保任務就轉場到草原上。
由於今年的搜救模式由原來的空地共同搜救,改為“空中搜救航天員,地麵處置返回艙”模式,直升機一響,就意味著搜救行動正式拉開序幕。
“各號注意,出發!”隨著調度參謀的口令,6架直升機依次騰空,向飛船理論落點飛去。按照要求,直升機要飛臨理論落點的四周,懸停在空中,等待飛船返回。
機艙很小,神舟七號任務又把搜救指揮平台搬到了空中,用機載海事衛通、高速電台、北鬥用戶終端等先進設備,對空中6架直升機進行實時指揮,這使得機艙更加擁擠。
指揮平台上還安裝了先進的搜救空中態勢係統,能夠隨時標出飛行地域的地理信息,並主動完成返回艙的搜索。
場站所屬雷達、光學和USB3個測控站,所有的設備全部開機,碩大的天線昂著頭,一圈一圈地追蹤著目標。
透過直升機的窗,能看到太陽一點一點地下沉。飛船該回來了。
直升機懸停在理論落點的幾個角上。
“目視返回艙。”機組人員向後艙報告。所有的人都猛一提神,幾個腦袋同時向窗外邊望去。
同一時間,機載的搜救設備也收到了由返回艙發來的信號,信號源的經緯度被迅速標繪出來。在直升機的電子地圖上,目標方位形成一個小紅點。
就在空中人員爭相望著窗外時,地麵人員也目視發現了目標。待命的車隊中,早有眼尖者發現了天邊的小黑點,高聲喊了起來。
小黑點越來越大,到半空的時候,已經變成一個披掛著金黃色霞光的大圓球。在距離地麵大概1萬米時,降落傘分兩次打開,飛船被傘猛地一拽,速度馬上慢了很多。總指揮隋起勝介紹說,這個傘展開後,麵積有1000多平方米,能使飛船速度由每秒數千米,最終減速至每秒8米。
開始有車追著飛船跑,那是性急的媒體車。馬甫君和他的專業隊伍仍然在原地待命。飛船的回收與發射一樣,有一個嚴格的流程規範,隻能按照規範來,不允許自由發揮。
大約隻有兩三分鍾,直升機已經到達了飛船著陸點。向窗外望去,返回艙橫臥在草原上。迎著返回艙信號燈刺眼的閃光,直升機開始逐次降落。
跳下直升機,就聞到了飛船的味道。淡淡的,好像燒焦的玉米,飛船上的青煙還未完全散去。
直升機降落的地點,離飛船返回艙最近不到30米,身著橘紅色搜救服裝的搜救隊員魚貫而跳,直升機也梯次停車,轟鳴聲消退而去。
第一個往前衝的人是李濤,他是主著陸場救生回收隊空中分隊一班班長,參加過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七號所有搜救任務。由於每次返回艙的艙門都是由他打開,所以人送外號神舟“第一開”。
搜救隊員的動作非常迅速,幾項工作同時開展。警衛人員負責開設警戒區,也就是不到2分鍾的時間,內外幾層的警戒線開設完畢後,所有的人員隻能按證件進出警戒區。
照明燈、視頻傳輸設備、衛星通信設備各就各位。
在5分鍾左右的時間裏,對返回艙的外觀“體檢”等工作全部完成,李濤站在指定位置,準備開艙。
醫監醫保人員已經等待在旁邊。
一名技術人員在向指揮部請示,經過他的檢查,飛船外觀和電路都沒有問題,建議可以開艙了。
李濤開啟了艙門。接下來的時間是屬於醫監醫保人員的。按照規範,航天員必須由醫監醫保人員進入艙內進行身體檢查確認後,才能出艙。
詢問和觀察判斷持續了40多分鍾,這段時間,航天員還需要在艙裏做一些適應地球重力的調整。
終於,在做出一連串的檢查後,醫監醫保人員向指揮長報告:“航天員健康狀況良好,建議主動出艙!”
現場有人帶頭鼓了幾下掌,但更多的人還是屏住了呼吸,等待著3位天外歸客。
大約5分鍾後,翟誌剛帶著笑容,身著乳白色航天服出現在艙口。從他入選神五乘組開始,翟誌剛的笑容總是那麼充滿陽光。
笑容的感染力是無窮的,翟誌剛一笑,全場的人都長長地鬆了一口氣,熱烈地鼓起掌來。
劉伯明也出來了。最後出來的是景海鵬。簡短的現場媒體采訪後,張學亮和他的隊友,抬起翟誌剛,向醫療飛機走去。
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9月28日,農曆八月二十九,時逢月底,看不到月亮。
為了保障航天員的絕對安全,航天員出艙到走上直升機,都有兩名隊員負責,像抬轎子一樣送上直升機。
神七任務的回收搜救時間放到了傍晚,這也使呼和浩特成為航天員回到地球後的第一個“家”。按預定方案,3名航天員將在這裏過夜,於29日搭乘飛機返回北京。
3名航天員分別登上了3架直升機,再次起飛。此時,呼和浩特某軍用機場和解放軍第253醫院,已經做好了迎接航天員的準備。
這樣一個夜晚,3位航天員應該都能睡個好覺。
五舉國歡慶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舉國歡慶,中華兒女和海外華僑無不沉浸在勝利的歡騰氛圍中。2008年11月7日,舉行了盛大的慶祝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曾經創造人類曆史的光輝燦爛的文明,引領世界多少個世紀。從現在開始,中華民族已經把落伍的一個多世紀重新找回,我們有信心和能力在日新月異的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我們有信心和能力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再添輝煌!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奮勇奪取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鬥爭的重大勝利,又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現在神舟七號航天員翟誌剛、劉伯明、景海鵬探索宇宙空間凱旋歸來,載人航天飛行獲得了圓滿成功。航天員翟誌剛、劉伯明、景海鵬三名航天員首次成功實施的空間出艙活動和空間科學實驗,實現了我國空間技術發展的重大跨越。這一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向世界宣告,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關鍵技術的國家,這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的裏程碑,是中國人民攀登世界科學技術高峰的偉大壯舉,是中華民族長期以來為人類探索利用外層空間作出的曆史性卓越貢獻又添新的篇章。
中國人終於完美地實現了飛天圓夢!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