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2633 更新時間:11-03-21 08:11
從3號門進入浦西世博園,先後參觀了萬科館、中國航空館、信息通信館、中國船舶館和城市足跡館等。
萬科館稱2049展館,七座形似金燦燦的麥垛建築巍然矗立在浦江西岸,落落大方地展示著生命的健康與旺盛。我們這個老年參觀團隊進入浦西世博園,首先被這幢奇特造型展館所吸引引,自然成了參觀的首選場館。
萬科館被命名為“2049”。公元2049年,正是新中國成立百年之際,如果不發生意外,那時的中國很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文化大國,軍事強國,這個2049年賦予人們對未來的無限遐思與關注。2049年不僅僅關係著一個人的未來,同時也關係著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甚至整個地球的未來,它在預示著人類通向未來的一段曆程和蘊含著的無限可能。
在一個個金燦燦的麥垛傍都為一泓淺淺的碧水環繞著,藍天白雲飄逸在麥垛頂上,倒映在這一千多平方米的水池裏,我伸手潑水,偷閑學少年,不時有誌願者提醒我們這些老人不要跌入水池中去。由天然麥秸板為外牆建築材料,構建了七個相互獨立的筒狀展廳,各廳之間通過頂部的藍色透光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薄膜連成一個整體。這種用麥秸稈壓製成的建築板材,不僅優化了資源利用,節省了大量的鋼骨水泥建築材料,還能防潮阻燃,既環保低碳,又避免了舊的處理方式引起的火災和空氣汙染,世博結束後,這些板材拆掉後還可以回收再利用。
萬科館通過五個小故事來講述人與自然和城市的相互關係,希冀與來到2049館的參觀者分享對“尊重的可能”的思考與探索。走進展館,我們就踏上了一段妙趣橫生的旅程,目睹五個不同的有關“尊重”的故事。
首先是在“雪山精靈廳”,看到了一群美麗可人的滇金絲猴。在雲南的原始森林中,生長著一種純淨美麗的滇金絲猴。這是一種除人類以外唯一的紅唇動物,它們長著一張最像人類的臉,不過滇金絲猴的命運並沒有因為長得像人類而得到了特別優待,在十多年前,由於原始森林的過度采伐使得它們流離失所,甚至瀕臨滅絕,直到一個叫做奚誌農的攝影師將鏡頭對準了那些無辜又無助的眼神的瞬間,人們才對它們險象環生的生存環境,感到了保護的緊迫性,如果不果斷及時加以保護,美麗的金絲猴就有可能馬上從地球上消失了。它們可是和我們人類一樣是從遙遠的年代走過來的,是朋友,是兄弟,人類怎麼能忍心瘋狂地摧殘它們的家園,毀滅我們人類的朋友和兄弟呢?
萬科館雪山精靈廳,展出的正是這位攝影師呼籲保護滇金絲猴的攝影作品。畫麵上的滇金絲猴,不諳世事地看著人類,像是不願看懂人類的貪婪與野蠻。正是這些極具震撼力的作品,觸動了梁啟超先生族孫、環保組織“自然之友”的創始人梁從誡先生,在他的支持下,原始森林最終得以保留,“雪山精靈”得以挽救。
雪山精靈展廳的內部以綠色為主色調,營造出原始森林的繁茂空靈。滇金絲猴的影像時而出沒在密林深處,配合天然聲源采集的背景音樂,活靈活現地展示了滇金絲猴的生活空間。此情此景,讓人感歎,原來那些需要保護的生命,不但就在身邊,更在人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
進入第二個展館“生命之樹廳”。這是一個運用了多媒體形式,講述人類破壞環境導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的嚴重後果,從而引起人們的檢討與重視。有鑒於此,我國開始了當今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公益環保行動,實施了退耕還林的政策,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經顯示出如何讓林進沙退,讓“生命之樹”茁壯生長的綠海情源。
展館中央是“生命之樹”,整個樹杆采用360度環幕,樹下由細沙鋪就的“投影屏”,圍繞“樹幹”的全息膜,以及展廳的四壁都成為了變幻莫測的影像展示平台,配合著悠揚的音樂,共同講述這個有關人與自然的“尊重”故事。通過LED大型電子顯示屏幕、沙畫、影像讓參觀者體驗到流沙隕落、綠芽破土、生命之樹盛放、萬鳥齊飛的美輪美奐。人類是從大森林中走出來的,我們人類在進化的悠悠歲月裏,是在森林這隻巨大的搖籃裏成長起來的,保護生命之樹,就是保護人類的現在和未來。
在“蟻穴探險廳”,是一次放大了的在蟻穴中遊曆。展廳內部按照蟻穴的樣子進行布置,在中央設置了一台形如熱氣球的升降台。這個“熱氣球”每次可以搭載20位遊客去這個放大了的“蟻穴”遊曆一番,並且還能升到頂部去看一下360度環幕展現的場景。透過懸崖峭壁上開啟的窗戶,來到了白蟻的摩天大廈,一隻活靈活現的小螞蟻出現在窗口,在為來到的客人介紹美麗的非洲大草原。隨著大廈樓層的逐漸升高,小螞蟻也在不斷變換場景,讓人們領略非洲草原上的風光。伴隨著座椅的左右搖動,一縷縷從氣球頂端噴灑下來的冷氣,迎麵呼嘯而來,仿佛真的來到了非洲的大草原。人們在“蟻穴探險廳”,通過到放大了的蟻穴中遊曆,人類才進一步體會向自然學習的深層次意義,希望創造出更加綠色環保建築。
“莫比斯環廳”裏的莫比斯環,象征著資源的無限循環,展示我國台北市民是如何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滴行動變問題為資源。在這個展廳中,由20萬個廢舊易拉罐底部被剪下來作為裝飾貼在內壁上,還有無數廢舊集成電路版裝潢牆壁頂部。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僅節省了裝潢原料,更體現出一種創意於十幾年前的台北,當時處理垃圾不像現在這樣文明,很多垃圾就堆在河邊,環保義工投入再多,也無濟於事。直到1996年開始“垃圾不落地”和“垃圾回收”製度陸續推動,才出現了新變化。剛開始時,沒人能接受倒垃圾要付費的觀念。在政府和環保民間組織的共同推動下,人們發現經過分類回收,真正需要付費的垃圾其實少之又少。六十九歲的莊老先生退休後到山上當環保義工撿垃圾,“很多人笑我傻,退休還不去享福,我想這個世界就是要多一點傻瓜吧!”就這樣,有遠見的政策,加上默默支持的民間組織,和一群自覺的市民,造就了台北市的“不可能”。大概這將是今後每座城市,都可以借鑒的一條簡便而可行的環境保護的創新路子。
萬科館主題廳“尊重•可能”廳,使用了穹頂的巨幅球幕和四周的環幕營造出一個獨立空間,包圍著梯田式的座席,給參觀者以身臨其境的直觀感受。我坐座席上,隨著座席的自動旋轉和俯仰,主題影片不僅在前方映出,還在大廳的穹頂顯示,如臨夜空,如巡遊環宇。人們通過奚誌農、梁叢誡、馬軍以及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等一係列個人、組織為保護生態環境所做出的行動,看到一個人的力量,看到每一個個體的力量彙聚成中國的環保行動。自然、生命、震撼、感動貫穿整個影像。“尊重•可能廳”講述的是尊重的故事,隻要個人、組織和社會都能以尊重的態度付出努力,那麼未來就會有人類、自然、城市和諧共生的美好可能。
浦東看世界,浦西看未來,一朵朵絢麗的雲彩飄逸在浦江兩岸!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