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7331 更新時間:12-05-31 08:56
《少年天子之順治》《少年天子之康熙》潘虹;《孝莊秘史》寧靜;《美人無淚》袁姍姍。
莊妃,及孝莊文皇後的一生,傳奇色彩很濃。在皇太極時期,她並不受寵,甚至地位一降再降,被她的姐姐,即皇太極寵妃,宸妃海蘭珠壓製。不過依仗於她的姑姑哲哲,她也並非受盡挫折。再加上,她素有政治才能,得以籠絡多爾袞,扶幼帝,封太後。而後,甚至以下嫁多爾袞為籌碼,保住順治帝的龍椅。多爾袞死後,順治帝專寵董鄂妃,甚至舍命相陪,莊妃獨撐大局,再扶立康熙帝,助其滅鼇拜,鞏固盛大王朝。
誰說女子不如男,莊妃便是一個勝於大多數男子的女人。
孝莊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次女。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之妃,孝端文皇後的侄女,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的生母。是史上有名的賢後,一生培育、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君主,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天命十年,十三歲的布木布泰嫁給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為其側福晉。其姑哲哲為大福晉。
天命十一年,皇太極繼承汗位,其姑哲哲被封為大妃,稱中宮大福晉;布木布泰被封為西側妃,稱西宮福晉。但當時沒有東宮福晉,所以布木布泰在後宮位居第二位,僅次於其姑哲哲。天聰三年布木布泰生長女雅圖,即固倫雍穆公主;六年生次女阿圖,即固倫淑慧公主;七年生三女,即固倫端獻公主。後金天聰六年二月,巴雅爾戴青之女紮魯特博爾濟吉特氏嫁皇太極為東側妃,稱東宮福晉。布木布泰在後宮地位降居第三位。後金天聰八年八月,察哈爾林丹汗的遺孀竇土門福晉阿霸垓博爾濟吉特·巴特瑪·璪嫁皇太極,為側妃。後金天聰九年十月初七日,側妃紮魯特博爾濟吉特氏以不遂汗意,被改嫁給大臣葉赫部德勒格爾台吉之子南褚。後金天聰八年十月,布木布泰的姐姐海蘭珠嫁皇太極,寵冠後宮。後金天聰九年七月察哈爾林丹汗的遺孀囊囊大福晉阿霸垓博爾濟吉特·娜木鍾嫁皇太極。布木布泰之姐海蘭珠、林丹汗遺孀陸續嫁與皇太極,使布木布泰在後宮的地位下降。
崇德元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冊封崇德五宮後妃,也稱五大福晉:皇太極時,蒙古族女子幾乎壟斷後宮。僅科爾沁貝勒寨桑一家就有三位:孝莊從蒙古大草原來到盛京,給皇太極生下一男三女(兒子福臨即後來的順治帝),封為永福宮莊妃。(在皇太極生前,孝莊在後宮的地位並不顯赫。後宮受到皇太極專寵,統攝一切的是她姐姐宸妃。五宮為:中宮—清寧宮,皇後,稱國君福晉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名哲哲(即孝端文皇後,是孝莊文皇後之姑),居首位。東—關雎宮,宸妃,稱東大福晉,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名海蘭珠(即敏惠恭和元妃,是孝莊文皇後之姐),居第二位。西宮—麟趾宮,貴妃,稱西大福晉,阿霸亥博爾濟吉特氏,名娜木鍾(即懿靖大貴妃),居第三位。次東宮—衍慶宮,淑妃,稱東側福晉,阿霸亥博爾濟吉特氏,名巴特瑪·璪(即康惠淑妃),居第四位。次西宮—永福宮莊妃,稱西側福晉,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即孝莊文皇後),居第五位。)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戌時,布木布泰在盛京皇宮的永福宮生皇九子福臨。
崇德八年夏,清軍大戰鬆錦告捷後,國勢大張,氣象日上。皇太極天不假年,八月九日在突發腦溢血,暴死於清寧宮。帝王暴卒,向來容易引起政治動亂。由於皇太極對皇位的繼承問題沒有留下遺囑,在繁瑣的喪儀背後,一場激烈的權力角逐正悄悄展開。由於孝莊過往經常留意參與清廷的政治活動,她的政治素質和才能得到了磨煉,很快脫穎而出。當重大政治事變突然發生的時候,這種才能就明顯地顯示出來了。
這天大清早,兩黃旗大臣盟誓大清門前,命令本旗巴牙喇(天子禁軍)張弓戴甲,環立宮殿。會議開始之前,黃旗大臣悉尼就提出:“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會議一開始,年高輩尊的代善首先發言;“虎口(豪格)帝之長子,當承大統。”豪格見氣氛如此,料大位必囊中物,欲擒故縱,起身遜謝說:“福小德薄,非所堪當。”說完離開會場。豪格一謙讓,阿濟格、多鐸乘機勸多爾袞即位,年老的代善不願得罪銳氣方剛的多爾袞,態度騎牆地說:“睿王若允,我國之福,否則當立皇子。”兩黃旗大臣沉不住氣了,佩劍而前,說:“吾等屬食於帝,衣於帝,養育之恩與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則寧死從帝於地下而已!”有人提出立代善,老頭子不願陷入旋渦,一說:“吾以帝兄,當時朝政,尚不預知,何可參於此議乎!”說完退場,阿濟格也跟隨而去。兩黃旗大臣怒目相向,多鐸默無一言,會議眼看陷於僵局。多爾袞發言:“虎口王即讓而去,無繼統之意,當立帝之第三子。而年歲幼稚。八高(固)山軍兵,否與右真王(濟爾哈朗)分掌其半,左右輔政,年長之後,當即歸政。”
這是二個折中方案,皇子嗣位,兩黃旗天子親兵的地位保持不變。因此兩黃旗大臣不再堅持立豪格。轉附多爾袞劍拔弩張的氣氛頓時緩和。祭祖禱天、集體盟誓,六歲的小娃娃福臨被扶上了皇帝寶座、改元順治。
多爾袞對皇位早已垂涎,為什麼關鍵時刻主動放棄?其中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孝莊的幕後活動。作為愛新覺羅家族的一員,孝莊無疑是明白內亂會造成什麼危害的,一要使雙方的對立緩和,隻有異中求同,一使雙方的要求都得到部分滿足——既要滿足兩黃旗大臣立皇子的要求,又要使多爾袞的權力欲望不致落空,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是扶立幼主;當時年紀幼小的皇子有四五個,誰來占踞天子寶座?孝莊施展手腕,籠絡多爾袞,使多爾袞采納了她的方案,把她兒子福臨抱上了禦座。於是,崇德八年,皇太極逝世,多爾袞擁立其子福臨即位,為攝政王,年號順治。尊莊妃為皇太後。
多爾袞對於皇位,實際上是非常向往的。由於他在諸王大會上首倡立福臨,格局一成,便難以出爾反爾,推翻前議了。雖然他高踞攝政王之位,掌握大清軍政大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畢竟沒有暢其所願,還是一種缺憾。到後來,多爾袞的舉動是十分膽大和僭越的:偷用禦用器皿、私造皇帝龍袍、對鏡自賞等等。當年覬覦皇位的豪格,在順治元年就被羅織罪名,廢為庶人,囚禁至死,豪格的福晉被他收係王府,納為新人。與他同居輔政王之位的濟爾哈朗,盡管一開始就很知趣地退避三舍,拱手將權力支出,但終因附依過豪格的前怨夙恨,於順治四年被罷職,第二年又降為郡王。多爾袞命史官按帝王之製為他撰寫起居注,並營建規模超逾帝王的府第。大軍調度、罰賞黜涉,一出己意,關內關外,隻知有睿王一人。實際上,多爾袞掌握了一切權力。孝莊在多爾袞的步步緊逼下,采取了隱忍、退讓委曲求全的態度。她的方法是,不斷給多爾袞戴高帽、加封號,不使多爾袞廢帝自立。順治元年十月,加封為叔父攝政王,旋又加封皇叔父攝政王。順治四年,停止多爾袞禦前跪拜。最後,大約在順治四年年底,孝莊以太後的身份下嫁攝政王,福臨稱多爾袞為皇父,諸臣上疏稱皇父攝政王。遇元旦或慶賀大禮,多爾袞與皇帝一起,接受文武百官跪拜。
太後下嫁攝政王一事是否存在,史學界尚有爭議。有的小說家試圖從愛情角度解釋這樁婚姻,這恐怕有點理想主義。多爾袞生活放縱,拘豪格妻其妻,又擅娶朝鮮國王族女,一女不足其欲又娶一女,這是官書明載的事情。太後下嫁,迫於時勢,有什麼愛情可言,恐怕是大值推敲的。何況實際上,盡管孝莊退讓一而再,再而三,最後屈身下嫁,多爾袞對皇位的覬覦絲毫沒消退。有一次他還對人說:“若以我為君,以今上居儲位,我何以有此病症!”福臨即位後,諸臣多次提出給皇帝延師典學,多爾袞都置之不理,有意讓福臨荒於教育,做一個傻皇帝,致使福臨十四歲親政時,不識漢字,諸臣奏章,茫然不解。多爾袞對孝莊兒子如此,所謂“愛情”雲雲是很難令人信服的。
“太後下嫁攝政王”問題,是清史研究中一大疑案,至今史學界尚有爭議。在民間,這個說法流傳甚廣,但見諸文字者,是清末刊行的明朝遺臣張煌言《蒼水詩集》,其中《建夷宮詞》有一首影射太後下嫁,詩文是這樣寫的:
上壽筋為合巹尊,慈寧宮裏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後婚。
慈寧宮是皇太後的居處,春官指禮部官員。這首詩的意思是說,慈寧宮裏張燈結彩喜氣洋洋。昨天禮部呈進了預先擬定的禮儀格式,因為正遇上太後結婚典禮。
張煌言作詩時間大概是順治六、七年間,當時清宮的太後有兩位,一位是正宮孝端文皇後,當時年近五十,不可能嫁給三十多歲的多爾袞,另一位就是福臨的母親孝莊文皇後,她小於多爾袞兩歲,因此詩中所指的太後下嫁,隻能是孝莊。然而這畢竟還隻是一種推測,因為詩歌吟詠,是不能作為史證的。著名清史學家孟森卻不同意這一說法,認為張煌言對清廷懷有成見,其詩不能作為史實根據,帝後分葬在清代不乏其例。如真有其事,當時私人著述裏應該有所反映,清末民初有大量的前清私家著述印行問世,除了張煌言的詩之外,沒有什麼可以印證“太後”下嫁攝政王的史料,因而下嫁雲雲,是“敵國”(指南明政權)之傳聞而已。
清亡後,民國教育部清理禮部檔案,發現存檔的曆科殿試策文中有“皇父攝政王”字樣,與“皇上”同格抬寫;後來清理大庫紅本(皇帝禦批之件〕檔案,發現順治四年之後內外奏疏亦多稱“皇父”,與蔣良騏《東華錄》順治五年詔封皇叔父為皇父攝政王、順治八年追論多爾袞罪狀詔中“自稱皇父攝政王”、“又親到皇宮內院”等語正相照映,加上孝莊死後不與皇太極合葬,而是獨葬關內,所以許多人認為,太後下嫁一事大致可作定論。朝鮮李朝實錄中有一段文字涉及“皇父”,很可玩味:“順治六年二月壬寅,上潮鮮國王)曰:‘清國谘文中有皇父攝政王之語,此何舉措?’金自點曰:‘臣問於來使,則答曰今則去叔字,朝賀一事,與皇帝一體雲。’鄭太和曰:‘敕中雖無此語,似是已為太上矣!’上曰:‘然則二帝矣!’”清廷使臣答朝鮮官員金自點那句話,含糊其辭,閃閃爍爍,正可說明其中有難言之隱,朝鮮大臣鄭太和已看出其中委曲,指出多爾袞已作了太上皇,那麼實際上就是說多爾袞已經當了皇帝的父親,這跟說太後下嫁攝政王是一個意思。多爾袞死時,追諡為“誠敬義皇帝”,用皇帝喪儀,神位附太廟(祭祖之地),這種待遇,除了皇帝本人,隻有以旁支入繼大統的皇帝的生父才配享用,如果作為皇叔或者輔政大臣,多爾袞是難以企及的,所以我們可以說,孝莊下嫁多爾袞是很有可能的。
順治七年十二月,多爾袞出獵,死於喀喇城,被追尊為“誠敬義皇帝”,用皇帝喪儀。福臨親政,來到兩月,即宣布多爾袞“謀篡大位”等種種罪狀,削爵毀墓並撤去太廟牌位,籍沒家產,多爾袞的黨羽也受到清洗。在“倒多”過程中,濟爾哈朗取而代之,成為一個新的權力集中點。孝莊敏銳地發現了這一苗頭,防微杜漸,讓福臨發布上諭,宣布一切章奏悉進皇帝親覽,不必啟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消除了可能產生的隱患。年少的皇帝在太後的安排下理政、讀書,如饑似渴地吸收漢文化,在大膽使用漢官、整頓吏治等方麵,開創了清初政治新局麵。
權力鬥爭剛告一段落,孝莊又陷入家庭矛盾的旋流。滿蒙聯姻,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在位時定下的既定國策。大清帝國的建立,蒙古八旗也立下汗馬之功,蒙古王公在清廷政治生活中,一直是一股倚為股肱的力量。為了確保這種關係代代相傳,也為了保持自己家族的特殊地位,福臨即位不久,孝莊就冊立自己的侄女、蒙古科爾沁貝勒吳克善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後,順治皇帝親政當年,就大禮成婚,正中宮之位。自古帝王婚姻,總是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人的喜好與感情則是次要的。而福臨恰恰缺乏這種胸懷,他更多以自己的好惡來對待這種關係。皇後博爾濟吉特氏聰明、漂亮,但喜歡奢侈,而且愛嫉妒。本來,作為一個貴族出身的女子,這些並不是什麼大毛病,但福臨卻不能容忍,堅決要求廢後另立。這個未成年的皇帝性格十分執拗,盡管大臣們屢次諫阻,仍然堅持己見,毫不退讓。順治十年八月,孝莊見兒子實在沒有回轉餘地,隻好同意,皇後降為靜妃,改居側宮。為了消除這一舉動可能帶來的消極政治影響,孝莊又選擇蒙古科爾沁多羅貝勒之女博爾濟錦氏進宮為妃。但福臨對這位蒙古包裏出來的漂亮姑娘同樣不感興趣。
董鄂氏被接入宮中皇貴妃在後宮的地位僅次於皇後,不過福臨對董鄂氏的感情,已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他認為董鄂氏有德有才,正是理想的皇後人選,因此準備二次廢後。假如福臨再度廢後,改立董鄂氏,蒙古女人失去中宮主子之位,勢必影響滿蒙關係,傾動大清帝國的立國之基,孝莊毫不猶豫地對兒子的舉動進行了抑製。結果,母子間出現隔閡,順治皇帝甚至公然下令摳去太廟匾額上的蒙古文字。對於這一切,孝莊都忍受了。寬容理解是她的原則。這種微妙緊張的母子婆媳關係維持了五六年,幸而她有多年的政治經驗和堅毅的性格,清帝國的基業才不致因後宮的傾動而發生動搖。孝莊這種苦心,福臨與皇後恐怕都不理解,倒是通達人情的董鄂氏能夠體諒孝莊的苦衷,她主動周旋於皇後與皇帝之間,緩和調節雙方矛盾,有時起到孝莊所難以達到的作用。唯其如此,孝莊有什麼事總是找董鄂氏商量,有什麼話總是找這個兒媳婦說,以至於到後來,婆婆對兒媳幾乎到了不能離開的地步。順治十四年十月,董鄂氏產下一子,四個月後不幸夭折,喪子的悲傷使她鬱鬱成疾,宮廷矛盾的精神重負使她原來有病的身體更加虛損羸弱。順治十七年八月,董鄂氏病故。皇帝遭此打擊,精神頹落,懨懨無生趣,未出半年,患痘症而逝。
順治死前留下遺囑,八歲的皇三子玄燁入繼皇統,改元康熙。實際上,順治皇帝臨終時,原屬意於次子福全,孝莊看中了玄燁,通過皇帝信賴的傳教士湯若望說項,才改立玄燁,所以說玄燁是孝莊一手扶立的。為了避免攝政王專權的悲劇重演,皇帝有意撇開皇室親王,安排了四位忠於皇室的滿洲老臣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和鼇拜輔政。當時安徽有位叫周南的秀才千裏迢迢趕到北京,請求皇太後垂簾聽政,孝莊嚴詞拒絕了,因為清建國之初曾總結曆史上外戚幹政導致亡國的教訓,規定後妃不得臨朝幹政,孝莊當時雖有足夠的聲望與資曆臨朝,但此例一開,將來或許貽息後代。因此她堅持了大臣輸政的體製,把朝政托付給四大臣,自己則傾力調教小孫子,培養他治國安邦的才能,以便他親政後能擔當起統禦龐大帝國的重任。沒有想到順治所擇非人,口是心非的鼇拜很快暴露出專橫暴戾的本性,欺皇帝年幼無知,廣植黨羽,排斥異己,把攬朝政,儼然是攝政王再出。鼇拜出身戎伍,對於順治朝吸收漢文化變更禮製的做法很不適應,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凡事都要循祖製、複舊章,並且公然打破順治四年不再圈地的禁令,借旗地交換之機,擴大圈地,使大批農民流離失所。鼇拜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滿,但大部分人懾於鼇拜淫威,不敢作聲。輔政大臣中,索尼年老畏縮,遏必隆軟弱,依附鼇拜,唯一敢於與鼇拜頂著幹的蘇克薩哈資曆淺,一直處於受壓地位。康熙六年,玄燁十四歲,按例親政。但鼇拜不但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蘇克薩哈因為受鼇拜壓製,乘皇帝親政之機,上奏辭職。請求去守先帝陵寢,“俾如線餘息,得以生全”。實際上是向皇帝抗議鼇拜的專橫。鼇拜也清楚蘇克薩哈的用意,他和同黨一起,捏造蘇哈薩克二十四條大罪,將蘇拘捕入獄,要處以極刑。蘇克薩哈從監獄裏送出申訴,皇帝獲悉,堅決不同意,鼇拜竟“攘臂帝前,強奏累日”,最後,將蘇克薩哈處以絞刑,九族株連,家產沒官。鼇拜的存在已成為皇帝權威的一個威脅,但鼇拜羽翼已成,處置稍有不當,可能就會激成巨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此時的孝莊對這些問題已有了相當經驗。她悄悄關照性急的孫子,要他隱忍一切,同時不露痕跡地布置起來。也不知從哪一天開始,皇宮裏出現了一批少年,專門練布庫(滿語:摔跤),說是皇帝喜歡這種布庫戲。對於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來說,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誰也沒有多想什麼。就在大家對宮廷布庫戲習以為常的時候;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鼇拜進宮晉見,在路兩旁耍著玩的小孩突然一擁而上,七手八腳把他擒住了,等到鼇拜緩過神來,縱有過人膂力,都已無濟於事了。魔頭落網,黨羽流散,威脅皇權的鼇拜集團,就這樣未動一刀一槍,連根拔除了。皇帝奪回了權力。
康熙八歲即位,十歲時生母佟佳氏亡故,照看他的是祖母孝莊太皇太後,所以祖孫二人感情十分融洽。孝莊不但關心他的起居,而且對他的言語舉動,都立下規矩,嚴格要求,稍有逾越,則嚴厲批評,不稍寬縱與假貸。在她的教導下,玄燁健康成長,一個未來傑出帝王的特質和寸具,在少年時代打下了根基。鱉拜集團鏟除後,孝莊放手讓玄燁理政,讓他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又一再提醒他要謹慎用人、安勿忘危、勤修武備等。對於祖母的教誨玄燁非常尊重,重大事情無一不先征求意見,然後施行。在他們的攜手努力下,清王朝從動亂走向穩定,經濟從蕭條走向繁榮,為平定三藩、統一台灣和邊疆用兵等大規模戰爭奠定了物質基礎。清王朝在康熙朝形成第一個黃金時代,其中包含了孝莊的一份功勞和心血。
孝莊生活儉樸,不事奢華,平定三藩時,把宮廷節省下的銀兩捐出犒賞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歲,她總是把宮中積蓄拿出來賑濟,全力配合、支持孫子的事業。她的表率行為,更使皇帝增加十二分敬意。康熙二十一年春,皇帝出巡盛京,沿途幾乎每天派人馳書問候起居,報告自己行蹤,並且把自己在河裏捕抓的鰱魚、鯽魚脂封,派人送京給老祖母嚐鮮;二十二年秋,康熙陪祖母巡幸五台山,一到上坡地方,皇帝每每下轎,親自為祖母扶輦保護。孝莊與皇帝這種親密和諧的關係,反映了她的為人,與二百年後同樣經曆三朝、對中國政治產生重大影響的慈禧太後,是截然不同的。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莊太後病危,康熙皇帝晝夜不離左右,親奉湯藥,並親自率領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壇,祈告上蒼,請求折損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壽數。康熙在誦讀祝文時涕淚交頤,說:“憶自弱齡,早失估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至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後,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極之恩,畢生難報……若大算或窮,願減臣齡,冀增太皇太後數年之壽。”然而自然規律是無法抗拒的,該月二十五日,孝莊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以七十五歲的高壽安然離開了人世。皇帝給祖母上了尊崇的諡號—一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後。根據她的遺願:“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皇父及汝,不忍遠去,務於孝陵近地擇吉安厝,則我心無憾矣!”,靈樞沒有運往盛京與皇太極合葬,而是暫安在京東清東陵。康熙二十七年十月,上諡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後。雍正元年八月,累諡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翊天啟聖文皇後。雍正三年十二月,雍正帝在布木布泰靈柩暫安之處就地起陵,是為昭西陵。乾隆元年三月,累諡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後。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