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元始天尊

章節字數:2687  更新時間:12-05-09 19:43

背景顏色文字尺寸文字顏色鼠標雙擊滾屏 滾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神稱:元始天王、玉清紫虛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元始天尊。

    《曆代神仙通鑒》稱他為“主持天界之祖”。

    居天最高

    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之《真靈位業圖》稱,神靈所居之處是「玉清三元宮」,元始天尊居其「上第一中位」,即三十六天中之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天之最高位,即三十五天之上。玉清境內,有紫雲之閣,碧霞為城。眾神仙按時上玉清境朝拜元始天尊。

    秘道度仙

    《隋書經籍誌》稱元始天尊以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至天地初開,即授以秘道,開劫度人。「所度皆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諸仙官」。

    略傳:

    元始天尊是道敎的鼻祖,在太元(即是宇宙所有劫數開始)之前出生,所以稱它為元始,經常在劫數來臨的時候,用玄妙的天道來度人,成道的人都列天仙上品,有如太上道君,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大道君,三天君、東方寶華林青靈始老帝君,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眞老君、中央黃老君、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君、北方洞陰朔單鬱絕玄老君,混元皇帝太上老君,以及諸仙官,都是元始天尊所度。

    從前太極未分兩儀的時候,天地日月都還沒有形成的時候,已經有一位盤古眞人,是天地的元精,自稱元始大王,經過了八劫的時間,陰陽兩儀才分開,那時元始天王住在中心之上的玉京山,山中的宮殿均以金玉等物品裝飾,並以吸食天氣地泉為生,又經過二劫的時間,大自然又生了一位太元*,號稱(太元聖母),它在石澗積血的地方成長,出生時已經能說話,並俱人形,長得天資美妙,常在地上遊戲,以及吸食空氣為生,元始大王於下凡雲遊四海之際,解逅太元*,於是以自然為媒,共締連理,婚後經過一劫,生下了一男一女,男的叫東王公,又叫元陽父(漢朝時稱為木公),當了天皇(乃三皇之一),長了十三個頭,治理天下共計三萬六千年,女的叫九光元女,又叫西王母(漢時稱為金母),亦即後人所稱之瑤池金母。

    根據天堂遊記述:

    元始天尊居於玉清聖境玉虛宮,此玉清聖境,除非得道上聖高眞,不然凡人及中下界神靈是難以進來,因為玉虛乃大道源泉,道氣無量無盡,強烈難敵。

    根據道書的記載:最早出現“元始”之名的是晉葛洪的《枕中書》書中記載:混沌未開之前,有天地之精,號“元始天王”,遊於其中。後二儀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氣,俯飲地泉。元始天尊又經數劫,與太元*通氣結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後庖羲,神農皆苗裔也。並曰:“玄都玉京七寶山,在大羅之上,有上、中、下三宮。上宮是盤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元聖母所居。”此時,還隻有元始天王的稱呼。直到南朝時,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才始有“元始天尊”之號。該書第一階中位神為“上台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稱“玉清境元始天尊”為主。但是書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隋書。經籍誌四》始賦予元始天尊以諸神特性,稱他“生於太元之先”。認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到天地初開,授以秘道,謂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其問相距經四十億萬載,所度皆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諸仙官”。隋代道士為天尊取名為“樂靜信”。隋唐之時,遂將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盤古真地位而掀起的說法。表明道教信徒對元始天尊的信仰。

    在莊嚴肅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通常供奉著神態端莊的三位尊神,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師”。站在三清大殿大門看,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神像在大殿居中間、上清靈寶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左、太清道德天尊神像在大殿居右,三清為道家哲學“三一”學說的象征。《道德經》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由無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氣,由元氣化生陰陽二氣,陰陽之相和,生天下萬物。第十四章又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元始天尊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認為一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分三,本則常一”。後來道教以此衍化出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因此“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體係中位為最尊,《道教義樞》卷七引《太真科》說:“大羅生始元玄三氣,化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氣所成;二日禹餘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從此三氣各生,”據《雲簋七籖》和《道*元》等道書記載,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無元,其氣始青,真道升聖境,天寶尊(元始天尊)治之;禹餘天上清境,其氣元黃,仙道升真境,靈寶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氣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天尊居之。文曰:“此四種民天,即三界之上,災所不及四種民天上有三清境。三清之上即是大羅天,元始天尊居其中,施化敷教。天寶君治在玉清境,清微天也。靈寶君治在上清境,即禹餘天也,神寶尊(道德天尊)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雲簋七籖》卷三《道教本始部》)又據《集說詮真》引《讀書紀數略》雲:“三清者玉清聖境,元始居之;上清聖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同時,道教的三清尊神還反映了道教“三洞真經”的神化。《雲簋七籖》卷六《三洞經教部》說:“《道門大論》雲三洞者,洞言洞也。通玄達妙,其統有三,故雲‘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會之靈章。”根據《道*元》卷一《清微道法樞紐》關於清微神位的記載;清微聖祖玉清元始妙道上帝代表洞真經部,太玄輔之,傳道教清微派;清微玄祖上清靈福玉雇大道君,代表洞玄經部,太平輔之,傳靈寶派;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靈玄老君代表洞神經部,太清輔之,正一盟威之道通貫三洞,傳道德派和正一派。

    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個曆史過程。漢順帝時(126—144年),張道陵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創立五鬥米道,尊“太上老君”為最高神。後來寇謙之改革天師道,亦以“太上老君”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經出現了“道德天尊”的名稱,以今所見,“三清”的名稱最早始見於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靈位業圖》。該書排列神仙序位,分為七個層次,每一層設一個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為萬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極金閥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為太清道主,下臨萬民)。上皇太上無上大道君。其中較為明顯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稱,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確定,並且第三位為“金閥帝君”,太上老君卻居於第四中位。以後“三清”神名逐漸流變發展,至唐代才成為定說。《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聖跡》雲:“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靈寶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極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於是“三清”遂成為道教的最高神。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標題:
內容:
評論可能包含泄露劇情的內容
* 長篇書評設有50字的最低字數要求。少於50字的評論將顯示在小說的爽吧中。
* 長評的評分才計入本書的總點評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