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周刊·現代社會  003期(2)——我討厭韓國,你呢?

章節字數:3955  更新時間:12-11-03 15:05

背景顏色文字尺寸文字顏色鼠標雙擊滾屏 滾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八卦周刊·第二期(總第002期)

    主編:夜七

    (哲學卷)

    =============================

    夏夏哥哥擺一擺大天朝的鄰國(3)(朝鮮半島卷完)

    =============================

    這個時候,一向不大愛理藩邦事務的明朝也坐不住了,以前江浙的倭寇就已經令朝廷傷透了腦筋,現在若再縱容日本侵吞朝鮮,那後果不堪設想。於是明朝於6月2日命令遼東撫鎮發精兵兩萬援助朝鮮。

    6月15日先鋒戴朝棄、史儒率部渡過鴨綠江,6月16日進駐朝鮮李王所在的義州。6月21日副總兵祖承訓、遊擊王守官帶大部隊也進入朝鮮。

    為了及時補給陸軍給養,九鬼嘉隆又派出了三路艦隊侵朝,同李舜臣艦隊在閑山島前展開決戰。閑山島水深,利於朝軍,一開始朝軍就利用小規模攻勢誘使日軍進入包圍圈中,待日軍全部進入後,隱藏在閑山島北的朝軍主力立刻擺開了鶴翼陣,同時從正麵和側麵擊潰了日軍。擊破了59艘敵艦、數千日軍,史稱閑山島大捷。

    這是被寫入馬漢《海權論》裏的著名戰例。之後李舜臣又在安骨浦完全消滅敵殘餘部隊。

    受此役鼓舞,7月17日拂曉,中日兩國軍隊終於開始發生衝突。祖承訓認為日軍“蠻夷野人,安能於天朝大軍抗衡哉?”,輕率地調動全部兵力進攻平壤。當時連續降雨,道路泥濘,以騎兵為主的明兵很難施展威力。

    當衝入好象是空城的平壤時,立刻遭到了小西行長部的伏擊。日軍的火銃隊發揮了極大的威力,戴朝棄、史儒當場身亡,其餘兵將更是死傷慘重。祖承訓一天之內退到大定江,然後撤回國內。平壤攻防戰使本來對明朝尚有一定戒心的秀吉再無提防之意,立即派島津義弘增兵朝鮮,企圖從陸地支援小西、加藤、黑田部。

    出乎秀吉意料,因為以加藤清正為首的日軍在朝鮮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使得朝鮮人恨極日軍,各地義軍蜂擁而起,甚至連和尚都組成僧兵(不是日本那種職業僧兵)來抵抗日軍,逐漸代替官兵形成抗日的主力。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使日軍陸地的補給線也不穩定,而且還要分掉不少兵力來鎮壓騷亂,於是秀吉不得不打消了立刻進軍義州的計劃。

    另一方麵,明朝10月17日任命李如鬆為薊遼保定山東等處防海禦倭總兵官提督(喘一口氣),大規模援助朝鮮。李如鬆4萬3千大軍於1593年1月3日進駐肅川,第二次平壤攻防戰宣布開始。

    1月6日,明軍包圍平壤,李如鬆豎起一麵大白旗,上書“朝鮮軍民自投旗下者免死”。次日總攻開始。小西行長占有地利,退縮在練光亭的土窟中用火槍不斷射擊,而李如鬆則憑借數量優勢強攻,同時以火攻對抗。雙方均傷亡慘重,連李如鬆坐騎都中彈而死。最後明軍疲勞過度,被迫撤退。但小西行長同樣筋疲力盡,無力再戰。當晚李如鬆寫信給他說“以我兵力,足以將你殲滅。

    但不忍多殺人命,姑為退舍,開你先路”,小西行長回信說“俺情願退兵,請不要半路攔截。”然後他連夜率殘兵跨過冰封的大同江,向南逃去。李如鬆如約撤去半路埋伏的李錳,另派兵從後麵追殺,又殲滅六百餘人。一共消滅了1646名日軍、生擒5名,明軍傷亡為796人。

    2月19日,明軍進駐開城。加藤清正此時已經將其屠掠一空,焚城南逃。2月27日,李如鬆領兩千人在漢城附近的碧蹄館同日軍發生遭遇戰,幸虧大將楊元趕來救援,才退回開城。當時京城日軍有4萬多人,是日軍的精銳部隊,絕對數就比朝中聯軍要多。

    李如鬆決定先確保開城一線,一邊等國內新增援兵,一邊整頓朝中聯軍。明兵部尚書還主張和談,而另一方麵秀吉得知己軍受挫,糧餉不足,疾病流行,也打算撤兵。雙方不謀而和,雖然朝鮮國王極力要求複仇,但明朝還是決定和談。

    3月22日,明使沈唯敬前往龍山同宇喜多秀家談判,議定日軍4月19日退出京城,明軍隨即進駐。5月2日,侵朝的日軍大部分退到了釜山一帶。秀吉不甘心就此失敗,遂一方麵在慶尚、全羅道修了18座城堡,一方麵運用外交手腕,派小西如安前往北京遞交日本的和談條件,開始了長達四年的打打停停的“和談”時期。

    鑒於日軍可能不會再有大的軍事活動,明軍大半在1593年八月回到國內,隻留下一萬人駐守朝鮮。李舜臣被朝廷任命為三道水軍節度使,實際上就是海軍的總司令官,整飭軍隊,建造戰船。而秀吉也不斷地利用談判時間補充兵力,運送武器給養,以備再戰。

    明、日的談判一直持續到了1596年9月,仍然處於僵局狀態。秀吉認為日軍已經有能力再戰了,但首先他要設法除掉李舜臣。1597年1月,小西行長用秀吉的計策,派人在漢城散布謠言,陷害李舜臣,結果李舜臣被捕入獄,被押送到京城。

    得知反間計成功後,秀吉立刻於2月21日再度調動14萬陸軍和數萬水軍侵朝。從動員到集結就緒共花費5個月時間,在7月準備完畢。明朝因日本毀約大為震怒,也調動了川、陝、浙、薊、遼的陸軍和福建、吳凇的水軍,再度援朝。

    7月7日,九鬼嘉隆要一雪前恥,一舉重創元均為首的朝鮮水軍,又配合陸軍水陸夾擊漆川島的朝鮮水軍,朝軍幾乎全軍覆沒,日軍控製了製海權。8月1日,1萬4千日軍三路進攻全羅道,正好趕上明軍進駐全羅、忠清。大將楊元率3000人守衛南原,但寡不敵眾,兩千七百餘人戰死,楊元負傷。

    8月19日,明軍除守衛稷山外全線退至漢城,日軍占領了全羅道全部地區。李舜臣重新被任命為三道水軍節度使,但此時他手中隻有12艘船和120名士兵而已。於是李舜臣整頓了殘餘部隊,在碧波亭水域悄悄準備恢複實力。

    9月7日黑田長政10,000人分攻稷城和舒川,被明將解生打敗。這時明將邢?d和麻貴統兵四萬和朝鮮權粟元帥會師,組成中朝聯軍,大舉南進。秀吉情知不妙,加上李舜臣又在鳴梁海峽以少勝多,大敗日水軍,所以日軍連忙戰略後撤,令加藤清正守蔚山、小西行長守順天、島津義弘守泅川,形成沿海要點的守備態勢。

    聯軍經過偵察,決定先進攻隻有兩萬人的蔚山。12月23日午夜,明軍三路直搗蔚山,李如鬆交戰後佯退,會同友軍消滅了五百餘日軍。正在監督西生浦的加藤清正連忙返回蔚山,親自守城。明軍連續四天猛烈強攻,仍舊沒有攻下城池,期間加藤清正也難以支撐,就送信給明軍乞求講和,被拒絕。雙方僵持之時,西生浦1萬3千多日軍趕來增援。1598年2月9日,明軍屢攻不下,被迫撤退,途中還被追襲,死傷3千多人。

    蔚山戰役後,雙方都調整了戰略。秀吉眼見反攻無望,隻得繼續確保防線,在朝鮮南部站穩之後再蠶食朝鮮。而明軍雖經蔚山慘敗,但主力未損,而且國內又派陳遴和鄧子龍的水軍前來助陣。所以明軍開始同時進攻三座要塞:蔚山、泅川、粟林。同時明水軍和李舜臣的聯合艦隊控製了南朝鮮海的控製權,切斷了日軍的退路。這時候在朝日軍隻有6萬人,而中朝聯軍則有11萬之眾,明顯占有優勢。

    8月18日,征戰一生的豐臣秀吉因為朝鮮戰爭的失利,羞憤積鬱,終於在伏見城死去。臨死前遺命退兵。這對朝鮮的日軍無疑是雪上加霜。小西行長進退不能,再次提出和談,並再度遭拒,隻能堅守城堡,等待援軍。

    9月20日,中朝聯軍水陸並進,向小西行長駐守的順天進攻,同時明軍還襲擊了晉州。一直到10月2日,順天仍未被攻破,而襲擊晉州的明軍已經占領晉州,以近3萬人的強大兵力攻打泅川。本來戰況順利,但不料明軍火藥庫突然爆炸,結果全軍大亂,又遭日軍追擊,傷亡高達8千多人。

    到了11月,日軍的承受能力已經達到極限,小西行長再次準備厚禮送至李舜臣營中,希望和談,還是遭到拒絕。絕望的小西行長向島津義弘求救,島津於是集結近5百艘船,企圖衝破聯軍防線,打通回國的通路。在露梁海麵,與陳遴、李舜臣的水軍展開最後一次大規模水戰。戰鬥中李舜臣、鄧子龍先後戰死(中學曆史課本的那一段),但島津的艦隊也被殲滅了二百多艘。

    12月上旬,日軍全線後撤,幸虧日本國內派兵救援,方屈守一隅,直到三百年後,才再度侵吞朝鮮。聯軍因為李舜臣之死而變得遲鈍,日軍終於大部分勉強撤回了日本。

    縱觀整個戰局,日軍將領和士兵的素質明顯要高於中朝軍隊――李舜臣是個例外。在戰術和戰略上始終沒有犯什麼大的錯誤,甚至在極端不利的情況下還能大敗敵軍(蔚山之戰、泅川之戰)。在亂世中磨練出的戰鬥水平是和平時期的軍隊所不能相比的。要說日軍有什麼失誤的話,那就是根本不該發動這場戰爭。

    日本國內當時連年戰亂剛剛結束,無論是哪方麵都無法和中興的明朝相比。在朝鮮戰場上,日軍的補給一定要海運才跟得上,而明軍則可以海陸同時運輸,雙方補給線的安定也不可同日而語。麵對恢複能力幾乎等於無限的明軍,即使在戰術上取得一些勝利,也改變不了中朝軍隊強大的進攻態勢。可以說從一開始勝負就已經決定了。這是老糊塗的秀吉晚年犯的最大錯誤。

    而明軍空有優勢而無法轉換成相應戰果,秀吉死前不能將日軍全部驅趕,反而屢戰屢敗,全憑數量優勢,才取得勝利,也不見得有多厲害。

    戰爭結束後,朝鮮在漢城建了“大報壇”以感謝明朝相救,之後明軍回國,朝鮮對明的感激之情甚至持續到了清初。而明神宗大獎三軍,《明史》稱此為“東洋之捷,萬世大功”,未免有點太誇大其詞了。

    因為秀吉之死和朝鮮戰爭的慘敗,剛剛恢複秩序的日本又陷入了文吏派與武將派的紛爭,德川家康嫡係部隊因為沒參加戰爭而絲毫未損。兩年後,關原之戰爆發…………

    這是第二次

    1892年8月,伊滕博文受命第二次組閣,準備發動侵略朝鮮和中國的戰爭。他首先策動天皇發布詔書擴充軍備,對外與英國結盟,於1849年與英國達成協議,取消英國在日本的治外法權。英日結盟,極大地助長了日本侵略擴張的氣焰。

    1894年,日軍借口挑起侵朝戰爭,在仁川登陸,占領漢城,發動宮廷政變,培植親日政府。接著,日本又對中國發動戰爭。作為日本戰時內閣總理大臣,伊滕博文直接參與、策劃了侵華決策。這年11月22日,日軍攻占中國旅順港,屠殺無辜中國平民2萬人,這就是中外聞名的旅順大屠殺。

    中日甲午戰爭以中國戰敗、割地賠款為結局,並於1895年4月17日,由李鴻章代表清朝政府與伊滕博文簽定了中國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標題:
內容:
評論可能包含泄露劇情的內容
* 長篇書評設有50字的最低字數要求。少於50字的評論將顯示在小說的爽吧中。
* 長評的評分才計入本書的總點評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