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1554 更新時間:19-09-04 00:31
破關是死,殺敵亦是死,投降亦是死。再看身後,錦繡山河從此一馬平川,通往京師幾處關隘再無天險可拒敵。既然無論如何都是死,不如軍民同心共同迎敵,若等到朝廷援軍,興許還能借雲匣關之險,以圖收複失地。
保衛家園之心迫使全關年輕力壯的男人主動上了城關,戰死後爹爹兒子頂上,爹爹兒子再死年輕媳婦頂上。戰至最後,連十歲孩童都抱著石頭往下砸,可見軍民拒敵之心何其堅韌。
賀蘭破關的消息,快馬加急送達京師還未立秋,其時陽穀關與下關均未失守。不過那敗報隻是第一粒投湖之石,接下去敗報雪片般飛來,求援求援,全是求援,全是戰敗。
驟然直麵調軍西援,文帝一看立於朝堂的武將均已垂暮,其兒孫個個紈絝早已棄武習文,驚覺大周竟無帶軍之將。再談軍糧軍械,方想起昌洲、龍江、柳林幾處糧倉軍庫,早年調出軍需後一直未補給,所謂糧倉軍庫已是虛有其名。
周文帝不敢怪任何人,不顧軍需並非臣工之意,全因自個貪圖享受,將那一筆銀子挪去建行宮了。
再接著,便是鄰近洲府官吏的折子送達。文人奏折與武將求救不同,他們將大正軍隊暴行書寫得淋漓盡致,寫至殘忍無道處往往力透紙背,淚痕滿篇。讀得文帝雙眼血紅,數度無法自持。滿朝文武莫不唏噓,將剛剛生出的議和之心生生捏死在心底。議和,看來是全無希望了。
周文帝與群臣商討至深夜,期間有提議臨時征兵,立即被駁回。
原因大家都清楚,大周輕武經年,十個成年男子中有半數為讀書人,另外半數也無甚武力。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不是說當兵就能當的,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連刀劍都舞不開,何以殺敵?就算抱著報國之心勉強從軍,開赴前線等於送死。
最最關鍵的,沒有刀槍弓箭,征兵何用?這一刻,滿朝文武方意識到,表麵繁華的大周已呈傾覆之潰勢。
幸而,大周算有幾位懂得審時度勢的能人,議來議去終於議定棄三關增派大軍死守芒塘山。對於當時的戰局而言,這項決議的確是最明智的選擇。
跑死無數匹馬也不頂用,日夜兼程也沒有用,路途太遠,朝廷調兵增援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就算大軍前去支援,由東至西到達三關已救無可救。不如借芒塘山地利拒敵,還有護住大好江山以圖日後收複失地的希望。
決議是正確的,有希望終歸是好的。誰曾想,半年後芒塘山守將不戰而降,將大周萬裏河山直接捧到了戟薑手中,隻為換得全家的榮華富貴。
朝廷不派援軍的消息傳到雲匣關,守將捧聖痛哭:“陛下啊陛下,那怕派五千軍也是安慰啊……”痛定思痛,守將一臉淒苦望著滿城傷患,噙淚給鄰近洲縣同僚寫下求援信,希望憑借多年私交求來援軍。
距離雲匣關最近的中塘府守將收到求援信,看著上麵點點淚痕想著昔日情誼心中難受。有心想援自己卻隻得守城之權,沒有出兵救援的兵符。
那要命的兵符在哪?它掌管在中塘禦史台手中。以文臣節製武將,是許多朝代帝王慣使的招數,大周亦同樣。
那守將思來想去,依照平日對大人的觀察,認為其人頗具骨氣,應不會置之不理。思定,遂帶著信拜見了禦史台鑒大人。
中塘禦史台看信後,即刻召集州府衙門眾官吏商議,最終一致認為再不增援雲匣關,一旦關隘失守中塘府危矣。介時大軍過處寸草不生,不如現在就戰還存一線生機,也能多爭取些時日讓全府百姓逃命。
最後,禦史台取出兵符,決定冒著殺頭的大罪增援雲匣關。守將得了兵符連夜調軍,為雲匣關增軍一萬。
雲匣關同時也往其餘州府派了請求增援的急報,無奈陽穀關、下關一破,正北正西正遭遇二位王爺攻打,自顧不暇如何來救。
早先周文帝也想救雲匣關,怎麼說都是天險之關,在手中和丟給大正意義完全不同。可連年消減軍政,舉國上下能抽調的兵力加起來不足二十萬。這二十萬派了十萬去芒塘山,剩餘十萬是水師……
再往後去整個西北處處危機,一敗接著一敗,總不能將全國兵力全調去西北,那是兵家大忌。
得想著西北全線失利後,北邊和正東的防衛。正東是整個大正經濟文化中心,那兒有京城,裏麵住著皇上。而大正騎軍一旦占領西北必將引軍直取京師,這是必然。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