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3363 更新時間:17-07-10 17:54
各位看官,上一講我們講到,涼州叛軍又一次威脅長安,皇甫嵩、董卓出征,打敗叛軍。董卓征討黃巾軍,征討涼州叛軍,長期為朝廷征戰,也立下不少戰功,朝廷屢次提拔董卓。董卓的勢力也急劇膨脹,形成了一支精銳的涼州兵,董卓的兵大部分也是涼州人。並且,董卓的野心也越來越大。
朝廷也注意董卓的情況,公元188年,漢靈帝中平五年,朝廷下命令給董卓,讓董卓到朝廷來做少府。少府沒有實權,屬於明升暗降,削奪董卓兵權。董卓也明白朝廷的意思,借口推脫,不去,抗命了,董卓夠厲害的。漢靈帝病重,對董卓很不放心,緊急召見董卓,任命董卓為並州牧,屬於封疆大吏,權力很大,並州的事情,基本上就是讓董卓一個人做主,隻是讓他把自己的軍隊交給皇甫嵩。董卓對漢靈帝說,我手下的兵啊,跟著我時間長了,我對他們比較好,他們也肯為我賣命,請求皇上允許我把他們帶到並州去,為國家在邊關效力。厲害嘛,當麵抗命啊,就是不交兵權啊。漢靈帝肯定有顧慮,也沒有多說什麼。漢靈帝現在日子不好過了,各地都有反叛,董卓這類人也指揮不動了,身體又生了重病。
董卓就帶兵,往並州走,其實他不想去。為什麼不想去呢,漢靈帝病重了,未來朝廷肯定會有變化,他想謀奪朝廷政權。還有,董卓是當地人,是地方實力派,他不想離開根據地。董卓行軍到河東,就駐紮下來了,不走了,他本來就不想去,就在河東觀察朝廷形勢,再做下一步打算。
人和人就是不一樣,皇甫嵩討伐黃巾,征討西涼叛軍,功勞比董卓大,出力比董卓多,能力比董卓強,也被有想培植自己的勢力,也沒有想擁兵自重。倒是有人勸皇甫嵩擁兵自重,皇甫嵩不願意這麼做而已,還是想為國家做點事,為朝廷分憂,為老百姓謀太平。董卓呢,覺得自己羽翼豐滿了,開始抗命了,謀取個人利益了,什麼國家、朝廷、老百姓,關我什麼事,還是手上有兵最開心。
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酈,覺得董卓抗命,有不臣之心,讓皇甫嵩興兵討伐董卓。皇甫嵩正直,他覺得董卓確實抗命,但我沒有權力討伐董卓,還是向朝廷彙報吧,讓朝廷處置吧。你讓朝廷處置,朝廷能處置早就處置了。還有其他人,也勸皇甫嵩進攻董卓,皇甫嵩都沒有采納。
董卓就不客氣,他要對付皇甫嵩,皇甫嵩帶領一支軍隊在自己旁邊,對自己是一個很大的威脅。如果戰場上遇到皇甫嵩,還怕幹不過人家。董卓命令皇甫嵩去董卓那裏做官,讓皇甫嵩離開軍隊,然後讓人上奏朝廷,找皇甫嵩罪過,把皇甫嵩抓起來,要殺掉皇甫嵩。皇甫嵩人緣好,好多人為皇甫嵩求情,董卓也怕得罪太多人,就赦免了皇甫嵩,讓他當個閑官。
皇甫嵩功勞比董卓大,人品比董卓好,能力比董卓強,也一直官比董卓大,搞到現在,董卓竟然可以命令皇甫嵩了,朝廷都做點什麼事。朝政混亂,可見一斑,如果皇甫嵩有一支軍隊,駐紮在董卓附近,董卓可能未必敢亂來。現在皇甫嵩失去了軍隊,董卓更無法無天了。
--------------------
求轉播,求推薦,求擴散。
下一講三國篇第四十四講:天子失德,敬請期待。
各位看官,前麵我們講到,黃巾起義、涼州叛亂、董卓抗命,怎麼搞得,怎麼會幾年間出這麼多事,都是壞事情。漢靈帝是天子,應該有上天庇佑啊,列祖列宗也會照應的啊。你是天子,上天就一定要庇佑你啊?你不上路子,上天就要拋棄你,重新選兒子。
漢靈帝繼位後,利用宦官鏟除外戚竇氏勢力,奪得政權。天下比較太平,隻有蠻族、妖道在偏遠地區叛亂,都被盧植、朱儁等平定了,漢靈帝認為,天下穩如泰山,沒什麼問題,所以安心享樂。有不聽話的,讓宦官去治他們。享樂要花錢,漢靈帝錢不夠花,怎麼辦呢,賣官,誰想當官,可以,花錢買。各個官職,明碼標價,到後來朝廷提拔某些人當官,也要交錢。這個事情哪能做啊。當官的,交了錢,買了官以後,最起碼要收回成本吧,就剝削下層官員和老百姓。貪腐成風,妖孽橫行。
漢靈帝清除外戚勢力的時候,有一幫士人受到牽連。士人始終覺得外戚總歸還是比宦官要好,外戚也是讀書人,還是比較講道理的。所以士人呢,跟外戚關係比較好一點,對宦官非常痛恨。皇帝呢,始終覺得宦官比較好一點,宦官不能當皇帝,外戚搞不好有可能改朝換代,王莽就是外戚,最後自己當皇帝了。還好光武帝劉秀撥亂反正,重整漢室,再造乾坤,不然皇帝都不是我們劉家人在做了,皇位都要落到外戚手裏了。宦官呢,依仗皇帝信任,做事比較狠毒,對於不服的,不管是外戚還是士人,都下手很重,沒有加以區別。
國家領導層,皇帝、外戚、宦官、士人永遠不可能沒有矛盾,但是也要適度鬥爭,不能瘋狂博弈。這個事情,就需要皇帝在其中平衡,既不能讓外戚威脅皇權,也不能讓宦官亂政,也不能讓士人對朝廷指手畫腳,還要讓三幫人努力幹活,為國盡力。但是呢,漢靈帝這時候年齡還小,還不會搞,隻能依賴宦官。宦官就一家獨大,想怎麼收拾外戚、士人都可以。
有一幫士人,還是比較正直的,堅持跟宦官鬥爭。上書皇帝,希望皇帝考慮抑製宦官的問題,漢靈帝也覺得有點道理,但是最終還是選擇相信宦官。宦官發現,這幫人還不服嘛,痛下狠手,處死、逮捕、流放了七八百士人,說他們結黨,逼迫皇帝。這幫人稱為黨人。
後來又有人上書皇帝,說黨人實在太冤枉,宦官實在太壞。漢靈帝發火了,下詔,凡是黨人的父子、兄弟、部下、學生在朝中當官的,一律罷免,永不錄用。並且這些人的親戚也是,一律罷免,永不錄用。黨人的傷害持續擴大化。
漢靈帝確實當不了這個皇帝,瞎搞,你怎麼想起來親自下詔處罰黨人的,你養宦官,不就是對付不聽話的人的嗎?你這樣搞,會失去上天庇佑的,你知道不?看來你是真的不知道,你不知道,有人會知道。
--------------------
求轉播,求推薦,求擴散。
下一講三國篇第四十五講:劉焉入蜀,敬請期待。
各位看官,之前我們講到,公元188年,漢靈帝中平五年,汝南再度爆發黃巾起義,攻打郡縣,打敗官軍。青州黃巾,徐州黃巾再度起義,黃巾餘部的起義,此起彼伏。這個黃巾餘部起義呢,朝廷很頭疼。首先呢,分散,地方軍隊難以對付,如果朝廷發兵呢,目標比較多,不好搞。其次呢,具有流動性,會跑。
太常官名劉焉,向朝廷建議,把一部分州的刺史改為州牧,讓漢室宗親和朝廷重臣擔任,增加地方權力,讓州牧自己招兵,對付這個州的黃巾餘部。這個辦法呢,是一個比較可行的辦法,但是有風險,州牧實力會上升很多,會造成中央弱,地方強,尾大不掉。劉焉向朝廷出這個主意的目的,並不是想把國家搞好,而是想找一個地方,避亂世之禍。朝廷最終采納了劉焉的建議,是漢靈帝沒有意識到風險,還是被迫行此險招呢?我想都有,這個時候漢靈帝身體也不好了。
東漢益州,大致相當於今天陝西省南部當時叫漢中、四川省和重慶市當時叫巴蜀,這個地方呢,四周都是山,中間是一個盆地,路比較難走,易守難攻。劉焉覺得去益州,可以亂世避禍,搞得好可以有大的發展。益州刺史郤儉在益州大肆搜刮,民怨沸騰。郤儉啊,你搜刮百姓,因為你官是花錢買的,要回本,可以理解,能不能麻煩你改個名字。你名字叫儉,又大肆搜刮錢財,更容易引起老百姓憤怒,你知道嗎?
劉焉向朝廷請求去益州,朝廷就派劉焉去益州,希望他好好管理益州百姓,為朝廷安定一方。劉焉還沒到益州,郤儉就被黃巾軍餘部殺了。賈龍組織軍隊,打敗黃巾軍餘部,迎接劉焉入住益州。劉焉重用賈龍,施行寬容政策,收留反叛的人,穩定了益州的局勢。
漢中太守蘇固,按道理來說,應該聽從益州牧劉焉調遣,但是蘇固不聽話。漢中這個地方很重要,是益州門戶,隻有拿下漢中,益州才能有險可守,偏偏蘇固不聽話。蘇固的意思,估計是想在漢中,自己做一方諸侯,漢中地勢險要嘛。劉焉派張魯進攻蘇固,張魯打敗蘇固,拿下漢中。張魯拿下漢中以後,翅膀硬了,就不聽劉焉的了,自己當家做主多好啊,劉焉拿張魯也沒有辦法。
就這樣,益州形成了,北部漢中張魯,南部巴蜀劉焉兩股勢力。因為劉焉名義上是益州牧,所以一般稱為益州劉焉,實際上他隻能控製益州南部,巴蜀地區。
劉焉亂世避禍的目的,確實達成了,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安定地方的效果,但是劉焉不會給東漢朝廷提供兵馬、糧餉。他說北部被張魯占據了,兵馬、糧餉運不出去。益州處於半獨立狀態,朝廷也失去了對益州的控製。
張魯是一個宗教首領,叫做五鬥米道,跟張角的太平道一樣,是利用宗教籠絡、控製一些人,來達到世俗的目的,在漢中作為一方諸侯。
--------------------
求轉播,求推薦,求擴散。
下一講三國篇第四十六講:幽州劉虞,敬請期待。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