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3393 更新時間:22-09-07 06:03
接著蔣介石宣布了守城國軍將領。
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副司令:羅卓英、劉興
第2軍團軍團長(第41、第48師):徐源泉
第66軍軍長(第159、第160師):葉肇
第71軍軍長(第87師):王敬久
第72軍軍長(第88師):孫元良
第74軍軍長(第51、第58師):俞濟時
第78軍軍長(第36師):宋希濂
教導總隊總隊長(3個旅):桂永清
第103師師長:何知重
第112師師長:霍守義
憲兵部隊憲兵司令(4個團):蕭山令
此外,還有江寧要塞部隊、炮兵部隊、特務隊等。
蔣介石宣布完畢,被點名的將領臉上罩上了一層霜。一雙雙怨恨的眼神向唐生智射了過來,台下響起了稀稀落落的掌聲,唐生智突然站起,伸直了病弱的身軀,大聲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身為軍人,戰死沙場,雖敗猶榮。我唐生智願與南京共存亡!願各位和我一起,精誠團結,共赴國難,與小日本決一死戰!”
首都防衛,軍事委員會常委白崇禧說:“現部隊已殘破不全,也沒有後續部隊可調度,建議宣布南京為不設防城市。”國防參政會秘書長張群則說:“如我軍自動退出南京,將來和談時,日軍就不能以武力攻占南京的戰勝者自居。”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陳誠當時也反對守南京。
時任軍事委員會第一部作戰組組長劉斐說:“日軍會利用在上海會戰後的有利形勢,以優勢的海陸空軍和重裝備,沿長江和滬寧、京杭國道(寧杭公路)等有利的水陸交通線前進,機動性大,後方聯絡線也很便利。而南京在長江彎曲部內,地形上背水,故可由江麵用海軍封鎖和炮擊南京,從陸上也可由蕪湖截斷國軍後方交通線,然後以海陸空軍協同攻擊,則南京將處在立體包圍的形勢下,守是守不住的。國軍在上海會戰中損失太大,又經過混亂的長途退卻,已無戰鬥力,非在遠後方經過相當長時期的補充整訓,不能恢複戰鬥能力。基於我軍當前的戰鬥任務,為貫徹持久抗戰方針,應避免在初期被敵強迫決戰。南京是中國首都所在,不作任何抵抗就放棄當然不可。但不應以過多的部隊爭一城一地的得失,隻用象征性的防守,作適當抵抗之後就主動地撤退。對兵力使用上,以用12個團,頂多18個團就夠了,部隊太多將不便於機動。”
對此,軍政部部長何應欽、白崇禧、軍委會辦公廳主任徐永昌等人均表示讚同,蔣介石也表示認同。但蔣指出,南京是國際觀瞻所係,守是應該守一下的。
在第二次防衛會議上,李宗仁也主張棄守南京:“南京在戰術上是個絕地,敵人可三麵合圍,而北麵又阻於長江,無路可退,以新受挫折的部隊來坐困孤城,實難望久守。”白崇禧則提出應將大軍撤出城外,“監視南京,掩護徐州,保留實力,以便機動打擊敵人。”隨後,蔣介石詢問德國軍事顧問亞曆山大·馮·法肯豪森,亞曆山大以軍事觀點讚成李宗仁的論點,並竭力主張“不作無謂的犧牲。”
唐生智說:“現在敵人已迫近首都,首都是國父陵寢所在地。值此大敵當前,在南京如不犧牲一二員大將,我們不特對不起總理在天之靈,更對不起我們的最高統帥。本人主張死守南京,和敵人拚到底!”
在做出“短期固守”南京的決策後,蔣介石迅速行動,以南京4個師的守備部隊為基礎,另外還調集了11個師增援南京,隨後,南京守城兵力增達15個師,共計15萬人。為了表示長期抗戰的決心,國民政府也做了兩手準備:當時,蔣介石一方麵積極備戰,另外,11月20日,國民政府正式宣布遷都重慶,在一份就遷都致軍內各級長官的密電中,蔣介石表示:“宜抱破釜沉舟之決心,益堅最後勝利之自信,寸地尺土,誓以血肉相撐持,積日累時,必陷窮寇於覆滅。”
但蔣介石也明白,在日軍的軍事優勢下,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並不劃算,“南京守城,非守與不守之問題,而是固守時間之問題……隻可希望較短時間之防守。既作短時間守城之望,則不必將全部之基幹部隊,全部犧牲,須預為撤退之掩護”。“若是至不得已放棄南京時,各防守部隊撤退,得有掩護。”
“好!孟瀟,你放心,這次守城,無論勝敗,我蔣某人都會全力支持你!南京是國都,如果我們棄城而去,會讓全世界的笑話的。”
“謝謝委員長!”唐生智再一次向蔣介石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唐生智終於放了心,他知道,此次守南京,凶多吉少。在守城部隊中,陳了桂永清的三個旅和蕭山令四個憲兵團有較強的作戰能力,其餘的作戰部隊與日軍比起來,無能是軍事裝備和戰鬥素質,與日軍比起來,差得太遠。淞滬擔任掩護撤退的第七十四軍、第六十六軍、第八十三軍先後奉令退回南京參加戰鬥。這三軍都是殘缺部隊,老兵很少,新兵大都尚未受過訓練。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麵對凶殘頑強的日軍,結果就不用說了。他是從戰火中走到今天的位置,他不是傻子。
他是非常清楚,日軍士兵,都經過嚴格的訓練,大約傷亡十個中國軍人,才能夠拚掉一個日本兵,日本人的單兵作戰能力,真的可以用恐怖來形容。日軍裝備優良,武器大多數都是德國製式裝備,本國造的武器也都很先進,就步槍,日式三八式和國軍的中正式,日式有效射程一千多米,而且精準。中正式不足三八式一半距離。日軍的軍國主義教育使把每個士兵徹底洗腦,打起仗來不要命,而國軍士兵都是抓壯丁而來,一部分士兵都是抱著混口飯吃而當兵。變態的武士道精神讓日本士兵的作戰能力變得尤為可怕!他們在戰場上瘋狂表現讓國軍吃盡了苦頭,付出了慘重的生命代價。
唐生智已經知道,這次攻打南京的指揮官叫穀壽夫。
這個穀壽夫農民出身。1903年11月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5期步兵科,翌年3月授予步兵少尉軍銜。參加日俄戰爭,期間晉升為中尉。1912年11月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第24期,成績名列該期第三名,被派往英國留學。後曾在參謀本部及駐外使館任職。他在日本海軍大學講授陸戰術時曾強調:“作戰時的掠奪、強盜、強奸是保持士氣的重要手段”。他在陸大當教官時還采訪了原來滿洲軍司令部作戰課長鬆川敏胤,寫了一本《機密日俄戰史》,很有價值。這就是日本人說的他對日本陸軍的軍政和軍事教育方麵的很大貢獻。1925年3月18日晉升陸軍大佐;1928年8月10日作為第三師團參謀長參加了侵略中國山東的作戰。1930年8月1日晉升陸軍少將,任駐國聯的日軍陸空軍代表。1932年回國任軍事調查委員會會長。1933年8月1日任近衛師團第2旅團長(師團長為後來的南京大屠殺主犯朝香宮鳩彥王中將)。1934年8月1日擔任東京灣要塞司令官的閑職。1935年6月5日任第九師團留守師團長,12月2日任第六師團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時,穀壽夫擔任日本第六師團中將師團長,率部參加進攻華北的戰鬥,在華北也縱容屬下屠殺過平民百姓。10月後調入華中戰線,在柳川平助中將的第十軍編成內參加金山衛登陸,接著不顧後勤的缺乏,長途奔襲南京。屢戰屢勝,被日本人認為是個優秀的高級指揮官。
與這樣的對手較量,在戰鬥中,他很難占到先機。
他的部下全是剛從淞滬會戰中撤下來的殘軍,基本沒有健全的建製。在淞滬會戰中撤下來的部隊中,有百分之四十全是新招的新兵,這些新兵好多連槍都沒有開過便被拉到了淞滬會戰。其中老兵隻占到百分之六十,基本上與新兵數量達到了持平。反觀當時進攻南京城的日軍部隊,全是剛招來的隊伍,都是由久經沙場的老兵組成,在配上全副武裝的武器,戰鬥力強悍。這樣的隊伍南京守城的殘軍怎麼打,根本不是一個檔次,那麼蔣介石為何會將這麼一隻部隊拉到南京城內防守?這一點蔣介石的眼光還是準的,他早就看出日軍一旦拿下上海,那麼肯定就會馬上進犯南京,所以蔣介石並沒想過守住南京,因為熟悉南京周圍地理的都知道,南京城在曆史上一直以來就相當於一個死地,在曆史上凡是守國南京的基本上都是以失敗告終。南京城麵對日軍,不僅僅是陸軍的威脅,還有日軍戰艦、空軍的威脅,可以說南京麵對的是日軍海陸空三軍的夾擊。所以蔣介石最初的目的是,利用淞滬會戰中撤下來的部隊,守南京城一段時間。南京城淪陷是必然的,並未與打算守下南京城。
唐生知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退路,隻有拚死一戰。他望了望參加軍事會議的將領,除了自己,竟然沒有一個表態的。正當他感到失望時,有一個人終於站了起來,原來是他的老部下:蕭山令,少將。
他被蔣介石任命為南京市長、首都衛戍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唐生智)兼南京市警備司令,成為拱衛國民政府首都的實際負責人。
蕭山令向首先向蔣介石行了軍禮,然後向唐生智行了軍禮,大聲說:“蔣委員長,老首長,我蕭山令保證:我們的憲兵隊在這次守城的戰鬥中,衝鋒在前,不會當逃兵,無論戰況如何,誓死保衛南京,與南京共存亡!”
“好!”蔣介石冰冷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笑容……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