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1423 更新時間:19-01-31 09:28
作者:史遇春
四、親朋鄰舍
1.那一方生我養我的土地在一日一日地發生著變化,現在返鄉,許多東西都變得無法辨認了。每一個時代,都會有它自己的鄉村記憶。每一個地方,也都會有它自己的過往印跡。這些,或出之於形象的畫麵,或見之於感性的文字,或載之於嚴肅的史記。
2.我的鄉村記憶,也有許多美好的時光,很多時候,我很想用手中這孱弱的筆把它們抒寫出來,無奈才力有限,記憶不全,所以,也就一日一日丟棄了。想想很是可惜!
3.最早的記憶,留存在老屋。那時大約剛分家,那時我必然在四歲以下。
4.媽是講道理的人,可是遇見兩隻拳頭打天下的嬸嬸,她也隻能自認倒黴。
5.據說嬸嬸罵人三天三夜,花樣翻新,不重複一句,那真叫一個神。
6.在我們家,嬸嬸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上至婆(祖母);中至伯母、母親;下至堂姐都遭過她的毒手。
7.我小時候膽子小,看見嬸嬸就像看見狼一樣。
8.叔叔搬家。祖母一輩子信佛,認為搬家要求神保平安,於是燒了很多紙錢。嬸嬸很有意見,說是把錢拿去打青蛙。
9.隔壁的奶奶一輩子給人接生,可是她自己卻從未生育。
10.兒時,鄰居爺爺常在門前和老人們坐著聊天,一次,他聊天時念叨:隔窗望見兒抱孫,我兒還比你兒親。我兒餓斷我的腸,你兒餓碎你的心。這雖然有些因果報應的宿命觀,但是對於孝道,多少是有促進的。我常常這麼想。
11.隔壁的奶奶是爺爺的續弦。隔壁爺爺比奶奶早去世幾年,爺爺去世後,奶奶就常常和隔壁家裏人鬧脾氣,其實並非家裏人待她不好,未曾生育而產生的淒涼感是其去世前最大的苦楚吧。
12.我們現在的家,有一部分房子還是三十多年前的舊物。雖然沒有大的變動,但是,許多舊痕也難以找尋了。我的印象中,頭門是重修過的,但是,舊門的樣子,卻沒有一點記憶了。
現在的家,是當年插隊的一戶人家居住過的。插隊是中國特有的名詞,現在很多人大概都不知道什麼是插隊了。這是政治運動的遺物,最終還是用政治的手段解決了。
插隊的人走後,我們家便搬了進來。
為什麼不在老屋住?一是地方狹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還是因為那麼多人擠在老屋裏、是非、爭執、吵鬧甚至打架是演不完的。
插隊的那一家的長子叫“毛毛”,村裏人便稱他的母親作“毛毛他媽”。前些年,返城後的她還回村裏來過,到我家——也是她原來的家坐,和我媽一起拉家常。說了些什麼,我記不清,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個堡子的人很壞”,當年他們在這裏插隊,孤兒寡母的,村裏人有排外情緒,還有一些無聊的人瞅空欺負他們。
父親一生脾氣大得嚇死人,但是為人正直,也很仗義,所以名聲很好。“毛毛他媽”說,這一村裏,也就那麼幾個好人,父親自然算是一個。
當年,有許多人想要這個房子的。因為兩邊的鄰居都是很厲害的人,沒有人能插得進來。父親沒求人、沒走門子,順利入住這裏。聽人說,換了別家,還不知道能不能在這裏住下去。
13.“毛毛他媽”說過“這個堡子的人很壞”,我相信。父親也經常會罵“這個堡子”的人,可是,父親自己,包括我們全家都是“這個堡子”的人。“毛毛他媽”和父親都對“這個堡子”的人有意見,看起來似乎是一樣的。其實不然,“毛毛他媽”是用外來人的眼光看“這個堡子”的人,因為“這個堡子”的人欺負過他們、對他們不好,所以,這裏麵多少是有些仇恨的。父親則不然,他對“這個堡子”的人是有深厚感情的,生於斯、長於斯權且不論,就父親為鄉親鄰裏所做的那些事,就證明了父親對“這個堡子”的感情。父親看不慣鄉人的一些壞習氣,少不了常常破口大罵,照我看,其實是一種“怒其不爭”的關懷。
(全文結束)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