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2067 更新時間:19-12-02 09:39
作者:史遇春
三
本文內容源自清人汪詩儂所著筆記《所聞錄》中的《和珅》一節。
因為,是在講說曆史,或者是與曆史有關的記述。那麼,首先簡單辨證一下,劉墉與和珅究竟有沒有交手的可能。
關於可能性,最重要的判定,當然是時間,如果時間錯謬,那麼,關公戰秦瓊的笑話,不但會被大方之家不齒,還會被普通讀者譏笑。
劉墉卒於清仁宗嘉慶九年(公元1804年);和珅於清仁宗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被賜死;由兩人的卒年看,這二位在世時,時間的重疊度非常高。因為時間重疊,同朝為官,所以,這二人之間的鬥爭,在曆史場境上,是完全站得住腳的。
至於其他的事情,我就不詳細考證了,可以放心行文了。
清高宗乾隆時,和珅當國,執掌機要,權傾一世,滿朝文武,沒有幾個人敢攖其鋒。
清朝人後來記述和珅的權勢之大,和珅的飛揚跋扈,甚至把他和明朝的“九千九百歲”魏忠賢相提並論。
把和珅與魏忠賢放在一起說事,先不論這種論調合不合理,僅就兩人共有的特點,從中多少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那就是:
和珅當日的勢力與實力,似乎都已經可以和滿清的帝室分庭抗禮了。
更誇張的說法是,和珅在朝中的種種作為,有些地方,明朝的魏忠賢還要稍遜他一籌。
既然都這麼說了,那麼,和珅飛揚跋扈的主要表現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就是結黨營私,把天下公器做了自家擅權斂財的工具。
而且,和珅這樣做,還造成嚴重的後果:
他的結黨營私,權勢之重,使得眾人畏懼,不敢作聲,以至於後來的評論有“道路側目”一說。
所謂“道路側目”,曆史上有過:
《元史》卷一百三十·列傳第十七《阿魯渾薩理傳》有:
“所在囹圄皆滿,道路側目,無敢言者。”
《明史》卷一八九·列傳第七十七《李文祥傳》有:
“朝野寒心,道路側目,望陛下密察渠魁,明彰國憲。”
“道路側目”,亦作“道路以目”。
參照曆史記載,再看對和珅的這一評論,可以想見,和珅在當時所造成的形勢,是怎樣地危殆。
當然,可以推斷,這種“道路側目”的情形,主要還是表現在統治階層的官僚機構內部吧。
那些倚靠和珅的人,極盡諂媚奉承之能事。
那些與和珅意見相左或者內心不認同和珅的人,非常清楚和珅的能量,說話辦事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更不要說是正麵與他對撞了。
其時,山東諸城的劉文清公崇如(即劉墉),位居宰臣之列,參與清廷的機務,管理所屬的百官。
盡管劉墉的位子也不低,但是,對於和珅的囂張氣焰,他也是無可奈何。因為,皇帝始終對和珅信任有加,無人可對和珅的權勢造成威脅傷害。
因為無法對和珅的專權擅政、飛揚跋扈進行抑製,因為無法削挫和珅的銳氣,劉墉的心中,也常生著悶氣,他常常為此非常惱怒。
根據筆記《所聞錄》的作者清人汪詩儂記述,本文所說的劉墉與和珅在台麵下的鬥爭一事,發生的時間是“癸未春首”。
查了一下相關資料,清高宗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是農曆的癸未年,其上一個癸未年在清聖祖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其下一個癸未年在清宣宗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
這三個時間點都無法與本文的人物事件吻合,康熙和道光時期,可以不論。就乾隆時期僅有的癸未年來說,其時,劉墉還沒有做到宰臣的位子,而和珅還是一個未成年的孩子。
所以,事情要講下去,我們寧願相信筆記的作者的時間記憶有誤〔是否癸醜呢?即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
話說,這一年的春首,劉墉探聽到和珅應召入宮,正值天降雨雪,風寒地冷。雨雪天氣導致路途泥濘,劉墉想著,不能在皇上麵前與和珅針鋒相對,還不能在半道上戲耍教訓和珅一回嗎?
乘著這個雨雪天氣,乘著這個泥濘的道路,劉墉特意穿上了家中久不穿著、擱置廢棄的舊衣物,在和珅必經之路上等著他。
和珅一到,劉墉馬上著人執持名帖,高高舉起,拜謁於和珅的轎子前麵,口中稱道:
“我家中堂大人親自往和大人府上拜年,向大人恭賀新春,恰逢大人不在府上,今兒正巧在路上遇見大人,我家中堂大人已下轎恭候了!”
和珅一聽,知是劉墉在路上等候,或許心中有很多的不情願,但是,人情麵子上,基本禮儀上,還是要做足,無奈,他隻好下轎。
和珅下轎,原本想著,自己要進宮麵聖,既然路途遇見劉墉了,躲不過去,這大過年的,下轎寒暄幾句,應付一下,也就是了。
等到和珅一下轎,馬上就傻了眼了。誰料想劉墉已經跪地向他道賀了。一來呢,劉墉是中堂,二來呢,劉墉年長和珅很多。和珅下轎見劉墉已跪地,也容不得他多想,緊忙按禮答拜。
和珅這一答拜,也得和劉墉一樣,跪地行禮。這樣一來,後果可想而知:
和珅身著的玄裘繡襖,已經被泥濘沾汙,身上全是泥水。
這個時候,再看看和珅,與平日裏風光無限、錦衣繡服、幹淨利落的他比起來,此際的他,更像是一隻吃了敗仗的公雞,雄風掃地。
傳聞,和珅曾因此事在宮中向主上哭訴,但是,因為劉墉的做法,並沒有明顯的過失可以指摘懲處,所以,都拿劉墉沒有辦法。
官場上鬥爭,大到殺頭丟命,瑣碎到小鼻子小眼睛,真是千奇百怪;
官場上的角力,大到台麵上的真刀實槍,小到台麵下的使絆子用計謀,可謂花樣多變。
文末,依然要說明一下,筆記比之於正史,可愛之處就在於它的可信與不可信間。但是,行文過程中,筆記的文字資料,能夠辨正的,都會盡力而為。
不足之處,還請讀者指正!
(全文結束)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