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987 更新時間:19-12-22 10:41
作者:史遇春
(三)
後來,關於這件事,陳康祺留心,還真看到了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的上諭,其大體內容如下:
“在京師以內或者京城以外的文武大臣,因考慮到一部分人上了年紀,步行多有不便,所以,朝廷特別降恩,賞賜他們可以在紫禁城內騎馬,以此來代替步行。可是,朝廷仔細斟酌,那些上了年紀、腿腳不靈便的大臣,賜他們在紫禁城內騎馬,便是要上個馬、下個馬,他們的行動也都不方便。所以,經過計議,從今以後,原來已經賞賜可以在紫禁城騎馬的各位大臣,考慮到身體因素,若其步履艱難,繼續加以恩賜,準予其乘著坐椅進入紫禁城。大臣所乘坐椅,可在兩邊綁上短木,讓兩個人抬著,進入紫禁城,以便其入值當差。”
看過這一上諭之後,陳康祺才清楚,賜紫金城騎馬與紫禁城乘坐椅的關係、由來與真實情況。
原來,賜紫禁城騎馬也並不是死板的,也是可以隨宜變通的。
按照宋代王得臣所著《麈史》的記載:
唐朝時,宰相出入宮禁,都是可以乘馬而行的。
到了五代,宰相出入宮禁,才開始用簷子。
所謂簷子,就是肩輿之類的乘坐工具。唐初盛行,用竿抬,並無屏障。唐代劉肅所著的《大唐新語·厘革》有“隻坐簷子,過於輕率,深失禮容。”也就是說,唐代人覺得,大臣乘坐簷子出入宮禁,過於簡單輕率,有失禮儀風貌。另《宋史·輿服誌二》有:“龍肩興,一名椶[zōng,同棕]簷子,一曰龍簷子,舁以二竿,故名簷子,南渡後所製也。”到了宋代,南渡之後,又有了改製後的簷子,名稱也就變為龍肩興、椶簷子、龍簷子了。
宋代時,隻有文潞公(彥博)因為年紀大、司馬溫公(光)因為身體不好,朝廷才容許他們乘坐簷子出入宮禁。
據說,在宋朝時,享受這樣優厚待遇的,也就隻有文潞公與司馬溫公兩個人。
明代情況不詳。
到了清朝,凡是卿貳(次於卿相的朝中大官。即二品、三品的京官,特成一個階級,稱為“卿貳”。卿是指大理寺正卿等三品京堂,貳是各部侍郎。)以上的官員,隻要年紀到了六十歲;另外,還有那些在外戰功卓著的大臣,十有八九;都可以享受賜紫禁城騎馬的優遇。清人認為,僅此一點來看,清廷對大臣還是比較寬大的。
過於這件事,還可以繼續上溯。
其實,在《左傳》裏麵,就有:
公叔文子老了,乘輦(古時用人拉或推的車)去見衛靈公。
猜想,用人來拉車,應該更加感覺到安穩舒適吧。
發展到清朝,就有了朝廷的恩典,賜紫禁城騎馬、紫禁城乘轎。清人覺得,這真是養老尊賢的曠世大恩啊!
(全文結束)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