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乾隆中葉,大清王朝氣運鼎盛,秦腔興盛;孫星衍與洪亮吉酷嗜秦音

章節字數:2627  更新時間:20-03-08 11:44

背景顏色文字尺寸文字顏色鼠標雙擊滾屏 滾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作者:史遇春

    三

    其實,秦腔在清代的興起,還遠在徽劇以前。

    清高宗乾隆(公元1736年~公元1796年)中葉,秦腔就已經在京師之中非常昌盛了。

    孫淵如(星衍)、洪北江(亮吉)兩位大家,都對秦腔十分酷愛。

    筆記《悔逸齋筆乘》的作者清人李嶽瑞曾經在京師廠肆的一家書店中,見到過一個小冊子,提名做《秦雲小譜》(因為撰寫筆記時,已經是二十三年以後的事情了,所以,筆記作者多此明並不十分確定)。

    這本小冊子中所記載的,全都是畢秋帆(沅)在陝西任巡撫期間,當時比較精妙絕倫的伶人的小傳,這裏麵多記述的伶人,全都擅長秦腔。

    這本小冊子裏,還記載了孫淵如(星衍)、洪北江(亮吉)兩位先生的言辭,說是:

    “中國所有的曲歌,比較高雅的,也僅僅能夠合上商音的音節、旋律。”

    所謂商音,就是指旋律以商調為主音的樂聲,其聲多悲涼哀怨。

    “中國的曲歌之中,偶爾有那麼一、二節能夠合上宮音的音節、旋律的,可惜的是,就其全篇而言,則無法稱之為宮音。”

    所謂宮音,就是指旋律以宮調為主音的樂聲,其聲正方而好義。

    “隻有秦地的梆子(秦腔為梆子腔,前文又述),演劇者無論生、旦、淨、末,隻要一開口,就是黃鍾大呂,合於中音的音節、旋律。”

    黃鍾,我國古代音韻十二律中六種陽律的第一律。

    大呂,六種陰律的第一律。黃鍾聲調最宏大響亮。

    後多以“黃鍾大呂”形容音樂或言辭莊嚴、正大、高妙、和諧。

    “並且,秦腔之中,沒有一個字會混人商音、徵音。之所以如此,猜想是天籟自然所致,不是人力所能強行達到的。”

    商音,五音之一,亦指旋律以商調為主音的樂聲,其聲悲涼哀怨。

    徵音,五音之一,亦指旋律以徵調為主音的樂聲,其聲高亢磅礴。

    因為要把國運的興亡和樂曲的盛衰聯係起來,所以,有人還說:昆曲在明朝末年十分繁盛的理由就在於昆曲預示著明朝的衰亡。

    昆曲的特點是:

    清麗悲切、淒美婉轉。

    聽了昆曲之後,觸情動心處常常讓人為之淚下。

    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拿此時昆曲的興盛與明王朝的江山日暮連接,還是滿符合實情的。

    等到清朝乾隆中葉的時候,其時,清王朝的氣運鼎盛。這個時候,人心安樂,生活和順,表現在音樂旋律上,就是秦腔的興盛。

    秦腔雍容圓厚的特色,正是天下大治時,規諫的音聲。

    雖然實況大約如此,但是,要把這話和清朝末期的人說起來,就像是拿南極對北極,反差會非常大。

    筆記作者李嶽瑞說,自己不懂得音律,而且,雖然自己就是秦人,但是,卻非常不喜歡聽梆子。

    就其觀察思索,清末一些人對秦腔的論述,也不過是牽強攀扯之語罷了,也不見得就有真見識。

    不知這世界上真的有萬寶常這個人嗎?

    如果真有,筆記作者真相拜望他一番。

    (文中音樂方麵的知識,我很貧乏,就隻能按照自己淺顯的理解書寫了。有不對的地方,還請方家批評教正。)

    文中相關資料補充。

    孫星衍。

    孫星衍(公元1753年~公元1818年),字伯淵、淵如,陽湖縣(今常州市區)人。生於觀子巷(今和平南路),後遷居雙桂坊。清高宗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殿試榜眼,曆任翰林院編修、刑部主事。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再升刑部郎中。後任道台、署理按察使等職,清廉有政聲。清仁宗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任代山東布政使時,稱病告假回鄉;三年後,客居揚州,參與校刊《全唐文》;嘉慶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主持南京鍾山書院。先後主講泰州安定書院、紹興書院、杭州詁經精舍等書院,樂育英才;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66歲,病逝。生平鑽研經史文學音訓之學,旁及諸子百家。精於金石碑版,工篆隸書,尤精校勘,輯刊《平津館叢書》、《岱南閣叢書》堪稱善本。勤於著述,積30多年之功,集古今各經學家成就,刊成《尚書古今文注疏》,標誌清代古文經學達到高峰,孫星衍因此成為乾嘉學派(古文經學派)的重要人物。還著有《周易集解》、《寰宇訪碑錄》、《孫氏家藏書目錄內外篇》、《芳茂山人詩錄》等多種文集。

    洪亮吉。

    洪亮吉,先世祖籍安徽歙縣洪坑,三十七世洪璟曾任山西大同知府,其子洪公采為洪亮吉的祖父,入贅於常州趙氏,娶康熙四十八年狀元趙熊詔之女為妻,從此定居常州。洪亮吉生於清高宗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九月三日(10月17日),卒於清仁宗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五月十二日(6月24日)。自幼喪父,刻苦讀書,以詞章考據聞名,尤其擅長輿地。與同裏黃景仁、孫星衍友善,並得袁枚、蔣士銓的賞識。屢試不中,先後充安徽學政朱筠、陝西巡撫畢沅等幕府。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44歲時終於以一甲第二名考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充國史館編纂官。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擔任順天府鄉試同考官。後督貴州學政,任內為貴州各府書院購置經、史、《通典》、《文選》等方麵圖書,提高了貴州學術水平。嘉慶元年(公元1795年)回京供職,入直上書房,教授皇曾孫奕純讀書。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以征邪教疏為題考試翰林和詹事,洪亮吉著文,力陳內外弊政數千言,為時所忌,以弟喪辭職回鄉。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為大學士朱圭起用,參與編修《高宗實錄》;同年,上書《乞假將歸留別成親王極言時政啟》,觸怒嘉慶帝,下獄並定死罪;後改為流放伊犁;百日之後,即被釋放回籍。從此家居撰述至終。

    畢沅。

    畢沅(公元1730年~公元1797年)清代官員、學者。字纕蘅,亦字秋帆,因從沈德潛學於靈岩山,自號靈岩山人。江蘇鎮洋(今江蘇太倉)人。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進士,廷試第一,狀元及第,授翰林院編修。曆任內閣中書,軍機處章京,修撰,侍讀,甘肅鞏秦階道,陝西按察使,布政使、巡撫,河南巡撫,湖廣總督等。清仁宗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賞輕車都尉世襲。病逝後,贈太子太保,賜祭葬。死後二年,因案牽連,被抄家,革世職。經史小學金石地理之學,無所不通,續司馬光書,成《續資治通鑒》,又有《傳經表》、《經典辨正》、《靈岩山人詩文集》等。

    萬寶常。

    萬寶常(生年不詳~約公元595年),隋代音樂家,江南人。其父大通曾從梁朝部將歸附北齊,後圖謀逃返江南,事情泄露被殺;因株連獲罪,配充樂戶,成為樂工。萬寶常是一位音樂奇才,一次,與人吃飯,論及音樂,沒有樂器,就隨手持箸,在幾個食器上敲起來,居然諸音俱備,頗為動聽。當他提出八十四調理論時,有人哂笑他,以為是紙上談兵式的謬論,他卻能自如地在實踐中運用這一理論,出手成曲,令人讚歎不已。還有一次,聽宮中奏樂後,忍不住淚如雨下,說:“聲音如此尖曆悲哀,天下人將互相殘殺矣。”時值盛世,眾人皆以為是胡言,大業末年,天下群雄並起,果大亂。

    (全文結束)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標題:
內容:
評論可能包含泄露劇情的內容
* 長篇書評設有50字的最低字數要求。少於50字的評論將顯示在小說的爽吧中。
* 長評的評分才計入本書的總點評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