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曾國藩一生之中,在書法、學問、思想上,各有怎樣的變化?(三)

章節字數:2841  更新時間:20-04-30 10:21

背景顏色文字尺寸文字顏色鼠標雙擊滾屏 滾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作者:史遇春

    第三,曾國藩在思想上的三變

    1、曾文正的思想,在他做京官的時候,主要以程朱為依歸。

    程朱理學亦稱程朱道學,是宋明理學的主要派別之一,也是理學各派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學派之一。理學由北宋二程(程顥、程頤)兄弟開始創立,其間經過弟子楊時,再傳羅從彥,三傳李侗,至南宋朱熹,集為大成。

    理學,是由周敦頤、張載、邵雍、二程創立的,傳承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學說。程伊川先生更重理,朱子創造性地發展了伊川先生的理學,最後形成了程朱理學體係。程朱理學在南宋並沒有多少優越的地位,自元朝程朱理學被統治者定為官學以後,始得興盛。程朱理學在日本、朝鮮、琉球、越南影響也頗大。

    理學根本特點就是將儒家的社會、民族及倫理道德和個人生命信仰理念,構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係統化的哲學及信仰體係,並使其邏輯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這使得理學具有極強的自主意識,形成了理高於勢,道統高於治統的政治理念,為抑製君權、讓中國政治在宋明兩朝走向平民化、以及民間的參政議政提供了理論支持,也使得邏輯化、抽象化、係統化的倫理道德的主宰“天理”、“天道”,取代了粗糙的“天命”觀和人格神,是中國及世界哲學思想的一次巨大飛越。

    2、在曾國藩出來辦理團練、處理軍務的時候,他的主導思想是申韓。

    申韓,是戰國時法家申不害和韓非的並稱。後世以“申韓”代表法家,亦稱申韓之學。

    法家是中國曆史上提倡以法製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以富國強兵為己任,《漢書·藝文誌》列其為“九流”之一,古代大家和近代學者一致認為其是道家的分支。法家思想內容豐富,結構較為完整,包括倫理思想,社會發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諸多方麵。法家倫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觀基礎上的誠信觀和義利觀。

    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於夏商時期的理官,成熟在戰國時期。春秋、戰國亦稱之為刑名之學,經過管仲、士匄、子產、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樂毅、劇辛等人予以大力發展,遂成為一個學派。戰國末,韓非對前人的學說加以總結、綜合,遂集法家之大成。

    法家是戰國時期平民的政治代言人,在政治上可謂“獨步天下”。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法家思想作為一種主要派係,提出了影響深遠的以法治國的主張和觀念,把法律視為一種有利於社會統治的強製性工具,成為中央集權者穩定社會動蕩的主要統治手段。

    這一時期,曾國藩曾說,自己要寫一部“挺經”,意在表達自己的剛直。

    3、清文宗鹹豐七年(公元1857年),曾國藩在江西軍中時,家中親亡,丁外艱。收到訃報之後,他馬上奔喪,返回原籍。因為此事,朝中議論紛紛,大概是說人臣不能以私廢公,官員們對此頗不以為然。此時,左恪靖(宗棠)還在駱文忠(秉章)的幕府之中,對於曾國藩的行為,左宗棠橫加指責、隨口詆毀,一時間,眾議嘩然,隨之應和。因為這件事情,曾國藩心中也很內疚,他思慮過度,得下了嚴重的失眠病。後來,筆記作者歐陽兆熊推薦曹鏡初(耀湘)為曾國藩診療。曹鏡初在給曾國藩治療的過程中,曾對他說,岐黃之術醫治的隻是身體的病痛;要治療心病,可以學一學黃老之術。曹鏡初對曾國藩的規勸,大約也就是在要求他能夠“無為”,如此,心結才能開解,才能達到從根本上療疾養生的目的。

    “黃老”,也稱黃老學說或黃老教派,尊上古的黃帝和老子為創始人,故名。黃老之術始於戰國,盛於西漢。黃老以道家思想為主,發展黃帝、老子的思想,並兼采陰陽、法、儒、墨諸家觀點,形成一家之言。黃老思想的特點是“無為而治”,是漢初的統治思想,即“休養生息”。從內容上看,黃老之術繼承、發展了黃帝、老子關於“道”的思想,他們認為“道”是作為客觀必然性而存在的,指出“虛同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見其形”。在社會政治領域,黃老之術強調“道生法”,認為君主應“無為而治”,“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公正無私”,“恭儉樸素”,“貴柔守雌”,通過“無為”而達到“有為”。在漢朝初期曾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結果出現了中國曆史上“文景之治”的盛世。到東漢時,黃老之術與新產生的讖緯之說相結合,就逐漸演變為自然長生之道,對道教的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未受黃老之術影響之前,曾國藩在寫信給胡文忠(林翼)時,隻要說到左宗棠,他往往都會破口大罵。曾國藩還曾在給胡林翼的信中提到,說是自己和左宗棠的關係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還說自己永遠也不要再和左宗棠說話了。

    鹹豐八年(公元1857年),朝廷下旨,曾國藩被奪情〔中國古代禮俗製度中,官員遭父母之喪,應棄官家居守製,稱“丁憂”。服滿再行補職。朝廷於大臣理應守喪之時,召出任職,或命其不必棄官去職,不著公服,素服治事,不預慶賀,祭祀、宴會等由佐貳代理,稱“奪情”。〕起用,支援浙江。他剛到浙江省不久,就集一聯:

    敬勝怠,義勝欲;

    知其雄,守其雌。

    上聯,據《容齋續筆·卷九·太公丹書》裏說,這是周武王甫登位向大臣問道時,薑太公回答給他的提問所提到的句子。

    薑太公所言,出於《丹書》,其辭如下:

    “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凶。凡事不強則枉,弗敬則不正,枉者滅廢,敬者萬世。”

    也就是說:

    恭敬勝過懈怠就會吉祥,懈怠勝過恭敬就會滅亡;仁義勝過欲望就順利,欲望勝過仁義就凶險。凡是辦事情不努力就會出偏差,凡是辦事情不恭敬就會歪邪,歪邪偏差就會毀滅,恭敬認真就會永世長存。

    下聯,出自《老子》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奚。”

    知雄守雌,正是處於最為恰切、最為穩妥地對全麵情況的把握的狀態。老子不僅提倡“知雄”,關鍵還在於“守雌”。“知雄”不是仗勢欺人或“得理不饒人”,而是知己知彼,對症下藥;“守雌”不是被動地“任人欺淩”,而是處後、守柔、含藏、內斂。知雄守雌,是謙退到不能再退、放低到不能再低的地步,與“懦弱”僅有一紙之隔。謂內心雖然堅強,外表卻要柔弱,與人無爭。這是古代道家所謂“和光同塵”的處世態度,也是道家提倡的一種韜晦自處的處世哲學。

    集成此聯後,曾文正還囑托左宗棠書寫成篆體,以此聯來表明自己的心跡、傳達自己處世的主張。

    由此,曾國藩與左宗棠又和好如初,情誼篤深,從此以後,兩人也不念舊惡了。

    曾國藩這一次出山之後,為人處事,他全都以柔道運行,最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雖然功業顯著,也未見他有半點沾沾自喜之色。

    曾國藩曾經開玩笑對筆記作者歐陽兆熊說:

    “有朝一日我故去了,如果有人為我寫墓誌銘,銘文我都已經想好了,那就是:

    不信書,信運氣;

    公之言,告萬世。”

    所以,在曾文正去世之後,筆記作者歐陽兆熊給他挽聯如下:

    矢誌奮天戈,憶昔旅雁傳書,道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竟曆盡水火龍蛇,成就千秋人物;

    省身留日記,讀到獲麟絕筆,將汗馬勳名、問牛相業,都看做秕糠塵垢,開拓萬古心胸。​​​

    此聯的下聯,後麵幾句,就是對曾文正晚年思想境界與處世哲學的概括。歐陽兆熊覺得,自己的這個總結,大概可以寫出曾文正的心思、心事。

    曾文正自己也曾經說過:

    “吾學以禹墨為體,莊老為用。”

    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他思想上的取向。

    (未完待續)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標題:
內容:
評論可能包含泄露劇情的內容
* 長篇書評設有50字的最低字數要求。少於50字的評論將顯示在小說的爽吧中。
* 長評的評分才計入本書的總點評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