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4550 更新時間:19-08-14 22:21
朱棣大封功臣之時又下令逮捕誅殺建文朝那些誓死不肯歸順的逆臣,這期間有很多的建文朝舊臣不甘受辱,在獄中自行了斷。
朱棣見到這些建文朝舊臣寧死也不屈服,是又敬又恨,心道:“允炆這小子竟有這麼多人效忠赴死,他死了也算值了。哼,敢不服從朕者,殺無赦,朕要滅了這些人九族,看看天下還有誰敢不服朕,誰敢對朕不忠心?”
朱棣又想,“如今朕手握神器,當選個吉日召告天下,正式登基為帝,但該由誰來起草詔書為好呢?”當下朱棣宣道衍和尚入殿,將此事問之於他。
道貌岸然的道衍和尚笑道:“請問皇上,當今天下誰是讀書人的表率?”
朱棣道:“你難道說的是方孝孺,叫他來起草詔書?”
道衍和尚道:“方孝孺乃當世第一大儒,得要皇上親自去請他才顯得皇上有誠心。”
朱棣笑道:“對,對。理當朕親自去請。”
道衍和尚方告退離去。
朱棣迫不及待的趕去了關押方孝孺的牢房,見到了方孝孺,命人趕快打開他身上的枷鎖,對著牢房獄卒罵道:“大膽,怎可如此對待先生?”
方孝孺冷冷道:“朱棣,你少假惺惺,要殺便殺,少給老夫來這一套。”
朱棣道:“先生說的甚麼話,朕又豈舍得殺你,那不叫天下讀書人寒心?”
方孝孺道:“朕?看來你燕庶人的陰謀果然得逞了。”
朱棣道:“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承蒙朝中大臣們和各地的藩王們共同擁戴朕登基為帝,朕惟有勉為其難了。”
方孝孺道:“好一個勉為其難,你如今既已得償所願,還來找老夫作甚?”
朱棣道:“朕此來實是有一事相求於先生。”
方孝孺道:“你已然篡位成功,還會有事相求於老夫這階下之囚?”
朱棣道:“先生文章冠絕天下,又是天下士子的表率,朕想求先生為朕寫一道繼位詔書,詔告天下,正式登基為帝,年號就叫永樂。”
方孝孺聽罷仰天大笑不止。
朱棣道:“先生為何發笑?”
方孝孺道:“往日我罵你是亂臣賊子,今日卻要我對你歌功頌德,豈不好笑?”
朱棣強忍怒火道:“此一時,彼一時也。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先生更應該明白這個道理。”
方孝孺想了想道:“好,我寫。”
朱棣大喜道:“來人,快準備筆墨。朕要親自為先生磨墨。”筆、墨、硯台奉上,朱棣果然親自磨墨,心中暗喜:“方孝孺這老學究終於開竅了。”
方孝孺揮筆在黃絹上寫了四個大字,朱棣看到這四個字終於壓不住了心中怒火,大吼道:“豈有此理,方孝孺,你不想活了?”
他憤怒之下一拳打向牢房牆壁,那牆壁竟破了一個大洞。整個牢房都在顫動。好重的一拳,這一拳得有多大的力量?朱棣果然不愧為燕軍中第一高手,也難怪他身經百戰,每次都能死裏逃生,成就今日之帝王霸業。
方孝孺毫不畏懼,凜然道:“忠臣不侍二主,老夫早就抱定必死決心,又豈會向你這亂臣賊子屈服低頭?亂臣賊子,哈,哈。”原來那四個大字正是“亂臣賊子”四字。
朱棣再次強壓下怒火,道:“先生為何如此仇恨我朱棣?朱棣不過是順應天意,無奈之下才發動了靖難之役,實則是為皇上清君側,誅奸臣小人,然而建文皇帝竟誤解了我朱棣,竟然焚火自盡。國不可一日無君,朱棣隻能受命於危難繼承大統,以告慰我皇考在天之靈。”
方孝孺道:“好個虛偽令人惡心的小人!朱棣,燕庶人,你聽著,你篡奪神器,千古罪人,老夫死便死罷,詔不可草!”
朱棣怒目圓睜,喝道:“你死便死罷,朕又豈能讓你速死?便是死,就不怕朕株連你九族?”
方孝孺大笑道:“株連九族?哈,哈,便是十族,又如何?”
朱棣氣得是六竅生煙,怒指著方孝孺道:“好,好,朕便如你所願,誅你十族。”
方孝孺大笑道:“你這奸賊,必遭雷擊,你敗於我也!”
朱棣氣得連連喘氣,喝道:“來人,將方孝孺即刻押往刑場,給他淩遲處死,朕要看著他慢慢的受盡折磨而死,另外將他十族之內的親屬好友和學生,隻要是跟他方孝孺有一點點關係的統統給朕殺了!”
就這樣方孝孺所有的親人好友和他的學生全都被押往刑場受死。刑場上幾百口性命背縛著,跪在刑場上,等著行刑。方孝孺望著弟弟方孝友老淚橫流,哭著道:“兄弟,是做哥哥的連累了你啊!”
方孝友道:“兄長不必難過自責,為國而死,弟弟死得其所,能夠與兄長一同赴死是弟弟的福份。臨行之際就讓為弟為你做一首絕別詩:阿兄何必淚潸潸,取義成仁在此間。華表柱頭千載後,旅魂依舊到家山。”
方孝孺聽罷更是淚如泉湧,道:“好,好,哥哥以你為傲。朱棣,你這亂臣賊子,你不得好死!”隨著行刑號角響起,監斬官下令行刑,方孝孺受盡千刀致死,慘狀實不忍睹,那幾百口性命也在傾刻間魂歸地府。
應天城破,建文朝廷滅亡,朱棣如願得登大位,而身在軍營之中的鐵鉉將軍亦不幸被叛徒出賣,為燕軍所俘。
說到鐵鉉,堪是朱棣的宿敵,永樂皇帝朱棣生平最為痛恨、害怕又最是敬佩之人便是鐵鉉,當今天下也唯有鐵鉉能與朱棣在戰場上一較雌雄。
鐵鉉,用兵如神,靖難之役四年來,鐵鉉與朱棣數次在戰場上正麵交鋒都大敗朱棣,有好幾次更是差點就要了朱棣的性命。若不是建文帝聽信了他人之言,中途撤換掉鐵鉉,改任李景隆為帥,朱棣不見得能夠篡位成功。
鐵鉉被燕軍押至金鑾寶殿內,朱棣見到這位宿敵,決定親自會會他。他雖然痛恨懼怕鐵鉉,但更愛其才,很希望鐵鉉能為己用。朱棣高坐在龍椅上,看著階下的鐵鉉背對著自己,不免心有怒氣,道:“鐵鉉,你也有今日?”
鐵鉉恨恨道:“隻恨戰場之上沒能殺了你這奸賊,數次都讓你逃了。”
朱棣道:“你可知道你數次差點都置朕於死地,而朕為何都能化險為夷嗎?那是因為朕乃是天命所歸,上天都在助朕,我皇考在天之靈也在庇佑朕。朕今日能得登大保,實乃順應天意,誰都不能逆天行事,你鐵鉉也不能。所以朕勸你還是歸降於朕,朕保證絕不計前嫌,加封你為我朝兵部尚書。隻要你肯向朕屈服,正對著朕磕三個響頭,高呼三聲萬歲。一切的榮華富貴和功名利祿就全是你的。”
鐵鉉大笑道:“鐵某人豈是貪圖榮華富貴之人?朱棣,你太小看鐵某了,也看低了你自己。”
朱棣無奈道:“你是不打算正麵看朕一眼了?”話中盡是威脅。
鐵鉉凜然道:“你便是割下我的耳鼻我也不會正麵看你。”
朱棣怒道:“這可是你自己說的,來人,割下他的耳鼻,放入爐火中燒烤,朕要看看你鐵鉉敢不敢吃下自己的肉。”
錦衣衛指揮使紀綱親自動刀,鐵鉉瞬間滿臉血肉模糊,慘不忍睹,但鐵鉉卻沒有發出痛叫聲。不久,耳鼻即在爐火中烤熟,聞到一股香味。
紀綱親自端到鐵鉉麵前,鐵鉉讚道:“好香。”張開嘴一口氣吃下自己的耳鼻。
朱棣問道:“好吃嗎?”
鐵鉉道:“忠臣之肉當然好吃。”
朱棣道:“你還是不肯正麵看著朕?”
鐵鉉道:“若是正麵看著你這奸賊,豈不要髒了鐵某人的雙眼?”
朱棣氣得從龍椅上跳起,道:“好,來人,挖去他的雙眼。”
紀綱動作利索,一下子就挖出了鐵鉉的雙眼。
鐵鉉大笑道:“朱棣,你終究還是敗於我手,鐵某人是永遠不會正麵看你的了。”
朱棣道:“朕自有辦法讓你正麵對著朕。來人,將他投入油鍋內給炸了。”
油鍋抬到了大殿之上,很快便生了火,不久鍋內的油便滾滾翻騰。兩名錦衣衛將鐵鉉整個人抬起投入油鍋內,鐵鉉很快被生生炸熟,奇怪的是屁股朝著上麵,他至死也不正麵看著朱棣。
朱棣下了龍椅親自過來看,命人將鐵鉉翻過身來,奇怪的是錦衣衛一放手,那鐵鉉的身子竟又自動翻回去屁股朝著朱棣,始終不正麵見朱棣,朱棣仰天大叫:“天意,天意!”
永樂皇帝朱棣登基後,並沒有從此高枕無憂的坐擁江山,他始終害怕自己的帝位不過是一場夢而已,而建文帝朱允炆根本就沒有被火燒死。
他懷疑建文帝尚在人間是有他的理由的,一是民間各地都傳來發現建文帝的蹤跡,雖多是捕風捉影,卻令朱棣相信建文帝的確還活著;二是宮內所謂建文帝的那具燒焦了的屍體經太醫查驗實為一具女屍,非是建文帝的遺骸,盡管呂太後一口咬定那就是她兒子的屍身,但朱棣更願意相信太醫精準的查驗結果;三是朱元璋在位之時曾留有十七塊寶璽,但朱棣隻得到了當中十六塊寶璽,而最為重要的一塊傳國玉璽卻不知所蹤,他懷疑是建文帝朱允炆帶走了。
如果朱允炆真的尚在人間,而這第十七塊傳國玉璽又真的在允炆身上,那他朱棣的這個龍位便坐得不得安穩。傳國玉璽所帶表的正是皇權,有了它便可以號令天下,統領天下兵馬,它若是在建文帝朱允炆的身上,那他朱棣的這個皇帝便名不正言不不順,允炆複辟便可能成功。
登基這多日來,每每睡下,朱棣便總是做著同樣的惡夢,夢見朱允炆一手托著寶璽,一手持著寶劍,冷冷的笑道:“朱棣,你這篡國的逆賊,你看看這是什麼?”
朱棣驚道:“傳國玉璽?”
建文帝朱允炆道:“不錯,這正是傳國玉璽,你手中的十六塊寶璽全是假的,你是陰謀篡位的逆賊,全天下的人都容不得你。朱棣,你納命來罷!”朱允炆手中的寶劍直刺向朱棣的腦袋。
朱棣每每這時驚醒,嚇得全身是冷汗。
為免夜長夢多,朱棣密召錦衣衛指揮使紀綱,令他暗中尋查這第十七塊寶璽的下落。
紀綱道:“皇上,據微臣派去的密探查知,黃子澄和姚善在南方正在大力募兵,企圖對抗朝廷,又聞他二人正準備航海乞兵,臣在想,這第十七塊寶璽很有可能就在黃子澄身上。”
朱棣道:“好,你務必將黃子澄這老匹夫活捉回京。一定要得到這第十七塊寶璽,要不惜一切代價。”紀綱領命而去。
十多天後,黃子澄便被逮捕入京,然而他身上卻並沒有傳國寶璽,最終黃子澄落得慷慨成仁。
朱棣殺黃子澄而不得寶璽,心中悶悶難安,苦思寶璽下落:“黃子澄身上沒有,那又會在誰身上?黃子澄為何要航海乞兵?難道允炆這小子逃到了海外不成,黃子澄是要去與他會合?那麼第十七塊寶璽便也隨他允炆到了海外?當務之急須命人奔赴海外去查找允炆小兒子的蹤跡,此事事關機密,又該派誰去好?”思前想後,朱棣決定派親信貼身太監三保兒完成這個使命。
當晚,朱棣密召三保太監,朱棣道:“保兒,你可知道朕深夜單獨召你為何事?”
三保太監跪地磕頭道:“奴才愚笨,還請皇上明示。”
朱棣道:“保兒,你自幼隨朕左右,這幾年來為朕立下不少戰功,說心裏話,這個世上隻有幾個人是朕能夠信任,放心的,你就是其中的一個。”
三保太監連連磕頭:“皇上信得過保兒,保兒為皇上赴湯蹈火,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朱棣道:“嚴重了,朕怎麼舍得你為朕去死。保兒呀,你立下赫赫戰功,朕決定賜你一個姓名,以後你便叫鄭和吧。”
三保太監又連連磕頭謝恩,道:“謝皇上為奴才賜名,從此以後我就叫鄭和了,我終於有了自己的姓名了。”
朱棣扶起鄭和,道:“鄭和,朕有一事要你去辦,朕才能放心。”
鄭和道:“皇上隻管吩咐,鄭和一定盡心盡力辦到。”
朱棣道:“民間有謠傳說建文帝尚在人間,朕雖然是不信,但為了確認此事,朕決定派你去查訪,據傳聞建文帝極有可能遠赴海外。明日朕便親自為你送行,以通商貿易為名下西洋,實則暗中查尋建文帝的蹤跡,倘若建文帝果然如傳聞真的在世上,你若有幸找到他,務必將他當場殺之,奪得他身上的第十七塊傳國寶璽。”
鄭和道:“皇上英明,建文帝不死我朝終不得安寧,鄭和此番下西洋必不辱聖命。”
第二日,永樂皇帝朱棣親率文武百官為鄭和送行。鄭和率兵五千,遠航大型船艦十數艘,從此開啟了漫長的航行。鄭和一生共七次下西洋,與西洋多國通商貿易,讓世界知道了東方的大國我大明朝,更使永樂皇帝朱棣的威名遠播,他此行打通了與外國的貿易,促進了大明朝經濟的快速發展,乃是載入史冊的一大壯舉,鄭和的姓名也永遠的載入了史冊。
朱棣派鄭和下西洋的同時,又命紀綱通令全國,守好嚴查各處關口,絕不允許放過任何可疑之人。紀綱果真是“盡忠盡職”,秉承著“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枉縱一人”的精神,在大明各地肆意抓捕殺戮建文朝舊臣,又牽連到許多無辜百姓,鬧得是雞犬不寧,民怨四起。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