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6210 更新時間:08-05-30 22:14
在大唐第一卷中提到,隋朝末年天下有四大家族,分別宋家,李家,獨孤家和宇文家。其中宋家地處嶺南,堅持漢人血統,而李家,獨孤家和宇文家則地處北方,是胡人或胡化的漢人。
在這裏想談談曆史上關於這四大家族的真實情況,先從嶺南說起。
首先,大唐書中所說的宋家其實是不存在的,那就更談不上幫助寇仲爭奪天下了,不過當時嶺南倒確實有一個家族,盤踞嶺南數十年,在當地有絕大的影響力,這就是馮氏家族。馮家本是五胡十六國中的北燕國王馮弘的族人,北燕亡國後,馮弘逃到高麗,他的族人馮業帶了三百人從海上投奔南方的劉宋,宋朝把這些人安置在嶺南,給了馮業一個羅州刺史的官職,這個職務一直傳到馮業的孫子馮融。不過當時嶺南地方實際掌權的是當地的部落頭人,而馮家是從外麵來的,所以根本沒有人聽他們的。
這種有職無權的尷尬局麵因一樁成功的聯姻而得到了改變。馮融的兒子馮寶做高涼太守的時候,娶了當地酋長洗氏家族的女兒。這洗家本身世代為有十幾萬家的部落的大酋長,洗家的這個姑娘就是後來曆史上大大有名的譙國夫人洗氏,她不但善於用兵,而且講信用,講義氣,周圍的部落都很信服她。自從嫁到馮家後,洗氏就約束自己部落的人聽從官府(其實也就是自己丈夫)的號令,每當有什麼官司的時候,就和丈夫一起決斷,即使是部落的首領、自己家的親戚犯了罪,也要給予懲罰,這樣馮家就漸漸地在當地站住了腳。不過一開始時勢力所及,應當僅限於高涼。
據曆史記載,在梁朝發生侯景之亂的時候,嶺南的地方官李遷仕也發動叛亂,馮氏夫婦和梁朝的另一個地方官交州刺史陳霸先一起擊敗了李遷仕,而洗夫人當時就看出陳霸先不是平常人,便讓馮寶與他結交。後來陳霸先北上勤王有功,官越做越大,看梁朝的皇帝越來越不行,幹脆自己做皇帝算了,於是建立了陳朝。這樣馮家在整個陳朝,一直與朝廷保持良好的關係。
在此後的幾十年裏,洗夫人一直是馮家的靈魂。她始終忠於朝廷,由於她本人善於用兵,因此每當發生地方官或部落酋長的叛亂的時候,洗夫人總是站在朝廷一邊幫助平定叛亂,因此深得朝廷的信任。而另一方麵,各部落之間經常發生爭鬥,則洗夫人則扮演調停者的角色,因為處事公道,所以也得到嶺南各部落的尊重。
到得隋朝滅陳以後,陳朝在嶺南的統治出現了權力真空,嶺南各地便共同推舉洗夫人為“聖母”,統率嶺南的軍隊以自保。隋朝派出勸降使,把陳後主給洗夫人讓她投降的詔書,及當年嶺南進貢給陳朝皇帝的犀杖給她看,洗夫人便對著犀杖痛哭一場,然後宣布接受隋朝的統治。
在隋朝的時候,隋文帝對馮家采取優撫政策,而洗夫人也對隋朝努力效忠。曾經有一次嶺南發生叛亂的時候,她的一個孫子因為與其中的某個頭目關係不錯,而鎮壓不力,結果被她給關起來了。
過了幾年後洗夫人就去世了,由她的孫子馮盎繼承,她的事跡在《隋書》關於女子的那篇列傳裏有比較詳細的記載。說到這個馮盎,也是個厲害角色,曾經某次隋文帝和楊素一起與馮盎一起討論某個軍事問題的時候,馮盎說得頭頭是道,完事以後,隋文帝驚訝地對楊素說:“想不到南方竟也有這樣的人物!(大意)”。
以前有個朋友說宋缺的原型是洗夫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到隋朝末年的時候洗夫人早已去世,而馮盎也不是宋缺的原型,因為他雖然也算厲害,但遠遠沒到宋缺那種級數。當唐朝軍隊擊破南方的反抗勢力後,馮盎投降了唐朝。某次唐朝宮廷宴會的時候,李淵(當時已讓位於李世民)命令他與突厥投降的可汗突利一同起舞(這對於宋缺來說絕不可能),然後對李世民說:“胡越君長在一起這樣子,自古恐怕也沒有呢。”馮盎的事跡在《新唐書》的《四夷諸將列傳》裏有詳細的記載。(也可能是舊唐書,抱歉記不清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從血統上來看,馮家本是北燕王族,因此可能是鮮卑人(這一點我不敢確定,隻是覺得馮氏原是北燕慕容熙的部將,按說當時做胡人皇帝的武將的應當是胡人),何況到到嶺南以後更融入了南方少數民族的血統,所以也不是什麼純正的漢人。
北方的三家
首先要說明一點,大唐第一卷裏提到宇文化及是北周皇族之後,想要複辟北周,不是這樣的,我將在後麵說明原因。但要講李氏,獨孤氏,就不得不連北周宇文氏(再說一遍,這家跟宇文化及不是一家的)一起講。不過這樣話題可能會扯得稍微遠了點,那得先從西魏的八柱國家說起。
北魏末年,高歡當政,首都在洛陽,後來北魏皇帝元修不堪忍受,跑到關中投奔高歡的反對派,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這幫人在與高歡的對抗中逐漸形成了以宇文泰(遼西鮮卑宇文部之後,宇文部後來被鮮卑慕容部所滅)為核心的領導集團,除宇文泰外,還另有元欣,李虎,李弼,於謹,趙貴,獨孤信,侯莫陳崇等七人,號稱八柱國。
宇文泰生前一直沒有廢掉西魏皇帝而自立(主要的原因一是從內部來講在這八柱國中他雖然比其他七位高一點點,但這七位如果聯合起來反對他的話,隻怕要比他高一點點。二是東邊始終麵臨高氏父子的巨大威脅,而他素來以忠臣自居,自然不好自己做皇帝。有意思的是,當高歡的兒子高洋與手下的重臣們討論要不要取代東魏皇帝而自立的時候,有人反對說,這樣會給西邊提供攻擊我們的口實,有人就反駁說,西邊早晚也要象我們這樣,怕什麼呢)。當他臨死的時候,因為兒子們還小,便把軍國大事托付給侄子宇文護。宇文護害怕其他重臣反對,就私下裏找八柱國之一的於謹商量(李虎早些時候也已死去,因此八柱國隻剩下六位),於謹說你放心包在我身上。結果在一次會議上,於謹突然提出之所以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麵,是宇文泰同誌的功勞,宇文護同誌是宇文泰同誌親自選定的接班人,我堅決擁護他做我們的領袖,誰要反對我就跟他沒完。大家沒想到他會來這一手,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誰也不敢貿然提出反對意見,結果隻好紛紛表示服從。宇文護當政不久,看到宇文泰的繼承人宇文覺年紀太小,怕夜長夢多,就強迫西魏皇帝讓位與宇文覺,於是西魏滅亡,北周建立。
宇文覺當上皇帝以後一直處於宇文護的監護之下,因此感覺很不爽,這時就有身邊的人自告奮勇要去除掉宇文護。然而事機不密,走漏風聲,結果反而被宇文護把那夥人抓起來了。然後宇文護就對宇文覺說自己並沒有什麼野心,隻是因為宇文泰把大事托付給自己,自己隻好負責而已。宇文覺也向宇文護道歉,表示這些並不是自己的意思,以後還是由你來說了算。然而在最高權力的爭奪當中,嫌隙一旦構成就無法消除,宇文護後來還是把宇文覺給弄死了。接下來做皇帝的是宇文泰的長子宇文毓,他同樣不滿宇文護的專權,結果是某天吃東西的時候,中毒死掉了,臨死前指定他的一個弟弟宇文邕繼承。平心而論,宇文護本人似乎並不想當皇帝,可惜不學無術,貪戀權位。曾經有一次某位大臣勸他既然不想當皇帝,不如明哲保身,把權力交還給宇文毓,他說我這樣是在學周公輔佐成王啊,該大臣說哪見過周公輔佐成王到三十歲的。宇文護聽了隻是默然,但還是不願交權。宇文邕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北周武帝。他起初是裝傻來迷惑宇文護,讓他失掉戒心,然後發動突然襲擊殺掉了宇文護,當上了真正的皇帝。他對內勵精圖治,對外結好突厥(還娶了一個突厥公主做皇後),國力一天天強盛起來。而當時東邊的北齊皇帝高緯,是一個隻知道吃喝玩樂的花花公子,號稱無憂天子,國家則越來越弱。於是北周向北齊發動了一場戰爭,滅掉北齊,統一了中國北方。
正當宇文邕準備進一步的戰爭統一全國的時候,疾病奪走了他的生命,時年三十六歲。總的來說,他做了三件曆史大事,一、統一中國北方;二、發明中國象棋,主編了第一部中國象棋譜《象經》(已失傳)(此係野史,未經確認);三、大規模地滅佛。宇文邕死後,兒子宇文(斌下麵一個貝字,打不出來)繼位。這位,從小就比較頑劣,老挨父親的打罵,因此一旦老頭死掉沒人能管得了他,就更加胡作非為,兩年就把自己折騰死了。三歲的兒子宇文闡繼位,被太後的父親楊堅趁機奪取了政權,取代北周,建立隋朝。這樣宇文氏的統治就結束了。
宇文氏從父係來說屬鮮卑血統,宇文泰、覺都應當是比較純種的鮮卑人(宇文覺的母親是北魏的一個公主,所以這樣說)。而其他人估計可能有一定的漢人血統。
另外前麵已經說到,宇文化及跟北周皇族不是一家的,他家本是匈奴皂隸,姓破野頭,後來被宇文部征服,跟著姓宇文的。楊堅建立隋朝後,把北周宇文氏的親王殺得沒剩下幾個,宇文化及如果是北周皇族的話,隻怕早就沒有命了,更不可能成為楊廣的親信大臣。李密有一次在陣前責備宇文化及說隋朝對你們父子一直很好,為什麼你還要弑君呢,宇文化及如果是北周皇族,大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我要複辟北周,然而他卻是無言以對,隻好說要打就打,廢什麼話。宇文化及後來快滅亡的時候,過了一把皇帝癮,但建立的國號是許(他是隋朝世襲的許國公),而不是周,也可見他並非北周皇族。
接下來要說的是獨孤家族。獨孤是個胡人的姓氏,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讓他們改姓劉,看來沒有堅持下去。獨孤信年青時是個大帥哥,在葛榮部下當兵的時候,就被軍中稱為獨孤郎。後來做某地的地方官時,某次不小心把帽子弄歪了,結果全城戴帽子的人紛紛效仿,歪戴帽子,偶像的魅力可見一斑。當然獨孤信成為八柱國之一,是靠自己多年打仗打出來的,他在西魏就做到最高軍事長官大司馬,可見打仗還是有兩把刷子的。他生的幾個女兒都很漂亮,一個嫁給宇文毓,一個嫁給李虎的兒子,生下了李淵,還有一個嫁給隋文帝楊堅,生下楊廣兄弟,因此他是楊廣和李淵的外祖父。
獨孤氏在北周、隋朝、唐朝三個朝代都是外戚,這在曆史上是僅此一家的。不過在這三個朝代裏獨孤家族都有人倒黴。首先是獨孤信本人,北周剛剛建立時宇文護獨攬大權,趙貴、獨孤信本來和宇文泰同屬八柱國,現在反倒居於一個小輩之下,心裏常常怏怏不樂。終於趙貴忍不住要殺宇文護,雖然獨孤信想要製止他,但消息還是被宇文護知道了,宇文護先殺了趙貴,然後免了獨孤信的官職。因為獨孤信向來聲望很高,宇文護不好殺他,就強迫他在家裏自盡。到隋朝的時候,他的兒子獨孤(陳字左邊,拖字右邊)在家裏高迷信活動,正好獨孤皇後和楊素的妻子都生病了,隋文帝因為他是獨孤皇後的異母弟,而他妻子是楊素的異母妹妹,就懷疑是他在作祟,經過一番對他家裏傭人的審問,而認定他有罪,於是將他革職,差點要處死他,後來獨孤皇後求情,才免於死罪,流放外地,但家裏的迷信工作者全部被處死了。唐朝初年,獨孤信的孫子獨孤懷恩在唐朝當尚書一類的官,某次李淵跟他開玩笑說姑姑的兒子都當過皇帝了,下次該輪到舅舅的兒子了吧,獨孤懷恩就記在心上了。後來因為什麼事情對李淵不滿就造反,結果當然是被砍頭了事。
現在輪到李家了。李淵家族出自隴西,是漢朝飛將軍李廣的後代(有的書說拓拔氏是李陵的後代,那這樣李淵跟北魏皇帝也是遠親了),李淵的七世祖李(日字下麵一個高字)建立過十六國之一的西涼(所謂五胡十六國並非全為胡人政權,比如前涼張氏和西涼李氏就是漢人,成漢李氏是巴氐人),李淵的祖父就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虎。關於李虎,唐朝建國後追尊他為太祖,唐朝人寫書的時候一般提到虎字就要避諱,比如唐朝人寫的曆史上提到石虎的時候就稱他的字為石季龍,提到韓擒虎的時候就稱為韓擒。然而好象曆史上沒有他的專門傳記,估計是因為唐朝人寫那段曆史的時候不知該把他往哪兒放,把他跟前朝皇帝並列似乎不象話,跟其他幾位大將並列似乎也不妥,有點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到後來人寫唐朝曆史的時候,又因為他不是那時候的人了,所以幹脆也不寫。
李虎在北周建立以前就已經死了,李淵的父親李(日丙),是李虎的第三個兒子,由於長子和次子當年隨李虎打仗的時候陣亡了,所以李(日丙)繼承了李虎的隴西郡公的爵位,北周建立後改封為唐國公,後來又傳給了李淵。
似乎李家從李淵開始血統中鮮卑人成分的比重就不斷增加,李淵的父親應該是純種的漢人,他的母親是獨孤信的第四個女兒,因此他大概有一半的鮮卑人血統。李淵的妻子也就是李世民兄弟的母親竇氏,父係來自鮮卑人紇豆陵氏(北魏遷都後改漢姓竇氏),母係來自宇文氏(她的母親是宇文泰的女兒,北周的一個公主),這樣李世民兄弟就有四分之三的鮮卑人血統。李世民的妻子長孫氏,父係自然也是鮮卑人,母係則是北齊高歡的堂弟高嶽的後代,這樣他的兒子李治就是八分之七的鮮卑人。(這個計算過程中有一些問題,但我懶得指出來)
由於李家在北周是沒有犯錯誤的功臣之後,隋朝則是皇親國戚,而且一直遠離政治鬥爭的中心,因此在這兩朝都沒有受到削弱,到隋朝末年的時候已經是很有力量的世家大族了。李淵的堂兄弟和子侄輩加起來共有好幾十號人,將門之後,都還算驍勇善戰。李淵本人就有很好的武藝,他的箭法相當棒,他的妻子就是通過射箭得來的,另有一次,遇上盜匪,結果發七十二箭,殺七十二人。當然李家最出色的是李世民,也是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他是那個時候最傑出的政治軍事天才,不但統一中原,而且打敗突厥人,建立貞觀之治,文治武功都是中國皇帝中的頭號選手。而且風度翩翩,連李密那樣不可一世的人物見了他都不得不服,稱他豁達如劉邦,神武如曹操,必能統一天下。小時候看說唐的連環畫,裏麵的李世民是個隻會以德服人的家夥,武藝也非常差勁,見誰都要跑。
實際上李世民身手非常了得,打仗的時候從來都是衝在前麵,有時候還喜歡隻帶一兩個衛兵跑出去刺探敵方的軍情。在大唐裏常常提到兩個跟在李元吉屁股後麵的李家高手,一個李神通,一個李南天,前麵那位在李家根本排不上號,後麵那位則實際上並無此人估計是黃易編出來的。其實李家子弟中除李世民外,還有兩個厲害角色。一個是李孝恭,唐朝初年的國內戰爭基本上都是在李世民的指揮下完成的,當時的不少名將,不過是在李世民手下跑腿而已,隻有李孝恭獨當一麵,作為主帥平定整個長江以南包括嶺南地區,其畫像列入淩煙閣,是李家子弟中唯一的一位。另一個是李道宗,十幾歲就跟著李世民打仗,在對突厥和吐穀渾的戰爭中他也都是主力戰將,他的女兒後來作為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去了。
在隋朝,一直流傳著一個姓李的要當皇帝的預言,隋朝為此殺了好幾個姓李的大臣,其中包括隋文帝的外孫女婿李敏。然而這個說法似乎深入人心,不管李淵還是李密,抑或李軌,都把這個作為自己的宣傳工具,當然最後的勝利者隻有一個,即李淵。曆史上好多事件包括劉秀建立東漢,李淵建立唐朝,以及武則天顛覆唐朝,事先似乎都已經暗藏在那些預言當中,的確令人迷惑不解。因此黃易小說中關於存在正邪兩個神秘教派暗中鬥法,影響天下走勢的說法,是有些來曆的。
然而李家的成功,並非是靠了姓李而得來的,除了李世民本身的軍事天才外,更重要的是他有巨大的包容性,在李家的重臣中,既有徐世績,尉遲恭這樣的降將,也有蕭(王禹),陳叔達這樣的前朝皇弟,還有李靖,魏征這樣以前有嫌隙的人,以及史大奈,契必何力這樣的少數民族頭領,通通為我所用,平定天下自是水到渠成。
大唐中寇仲與李家爭奪天下,是要證明自己平民出身照樣有資格做成大事,然而從曆史上看,平民出身而能夠成功的隻有劉邦和朱元璋二人,其餘的改朝換代無不是官僚、貴族的遊戲,因此他的失敗似乎不可避免。由於這個結局已經為人所熟知,因此黃易要想改變寇仲的命運,除了偷梁換柱以外,看來別無他法。
今年過完春節回來以後,正好連載到第五十二卷,關於結局的預測也層出不窮,小弟實在提不出什麼新的解決方案,隻好往後看,說說一些曆史。拖拖拉拉寫了一個多月,到今天才算完成。其中除注明外,都是根據正史來的。其實看武俠小說,金庸的也罷,黃易的也罷,隻須從中得到消遣就夠了(頂多可以引發對某個問題的興趣,從而去找原文看),不必當正經的書看,企圖獲得什麼“豐富的曆史、地理、宗教知識”。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