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4505 更新時間:22-05-09 16:34
1931年9月19日,也就是“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天,日本關東軍在沈陽全市遍貼關東軍司令部布告,編造所謂事件真相的謊言。
人們也同時注意到,東北軍的最高統帥、當時的國民政府海陸空副司令張學良卻不在自己的大本營沈陽。
張學良在九一八事變發生的當晚之所以沒有任何反應,是因為當時他身在北平六國飯店的舞廳和知名全國的電影明星胡蝶跳舞。
張少帥沉溺溫柔陷阱、丟掉祖宗江山的花花公子形象。
張學良在當年六月得了傷寒症,一直在北平協和醫院療養加治療。九月十八日當晚,張學良夫婦與民初政治家何東爵士一起在前門外的中和劇院聽戲,劇目是梅蘭芳主演的《宇宙鋒》。根據時人的回憶,戲唱到一半時有人前來報告張學良,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迅速占領了沈陽各主要建築
但我們同時也可以確定,作為東北王的張學良當時確實是在北平而非東北軍的大本營沈陽。這又是為什麼呢?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還要從1928年張學良主持東北易幟,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形式上統一中國說起。
雖然話提從頭是囉嗦了些,但隻要講清楚這個問題,就不難明白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動因,張學良下令東北軍不抵抗的原因,以及東北軍迅速潰敗的根本原因。

◎國民黨第二次北伐的三個主要領袖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合照
1928年,蔣介石國民黨軍發動二次北伐,北洋政府海陸空大元帥張作霖抵擋不住國民黨軍隊的淩厲攻勢,倉皇從北平出走,返回老家東北,並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死。接任大位的少帥張學良是新一代軍人,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懷。在主政東北僅僅半年後,就接受了蔣介石開出的條件,將北洋五色旗換成了國民黨政府的青天白日旗。

◎《全國大統一告成奉吉黑熱昨晨易幟》
東北易幟的成功,代表著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達成了中國的完全統一。然而蔣介石此時麵臨的麻煩其實並不比未統一時少多少。
國民政府北伐的勝利並不是南京國民黨政府一家的勝利,而是南京中央、西北軍、晉軍、桂軍甚至包括東北軍等幾個新軍閥的共同勝利。這些在北伐前後陸續投靠蔣介石南京中央的軍閥像舊軍閥一樣把持地方稅收,控製地方政府運作,豢養著遠超自身財力所能承擔的龐大軍隊。
根據國民黨政府統計,全國統一後,中央和地方各軍閥軍隊合計84個師,220萬餘人,為了供養這些軍隊每年必須花費8億元。而國民黨中央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僅有4。5億元。
嚴峻的財政形勢迫使蔣介石不得不果斷對全國軍隊進行整編和裁軍。然而唯有裁軍這個問題是各軍閥所不能接受的。
1929年3月,桂係宣布反蔣,5月,西北軍首領馮玉祥也宣布反蔣。但在蔣介石武力進攻和金錢收買的兩手運作下,兩次反蔣戰爭迅速宣告失敗。但是兩次反蔣戰爭將各路軍閥和國民黨中央政府的矛盾擺在了席麵上。
11月,桂係再聯合汪精衛擁護閻錫山為首領,在北平重組中央,唐生智、張發奎也表示支持。同盟聯合反蔣的局麵形成了。

◎1930年中國群雄逐鹿:蔣介石、閻錫山、李宗仁和馮玉祥
在這場南北對峙裏,東北軍一直保持著超然的態度。張學良對南京中央和地方軍閥的公開態度是居中調解,希望各方能以和平方式解決裁軍的問題。然而南北兩個政府幾個月的爭吵和扯皮不但沒能緩和局勢,反而給了各方勢力調兵遣將,築壘屯糧的時間。
1930年四月,分屬各路軍閥的國民革命軍第二、三、四集團軍在千餘公裏的廣大戰線上向蔣介石國民黨第一集團軍發起了進攻。這場戰爭就是曆史上著名的“中原大戰”。
對於實力強大的東北軍,南北雙方都想將其拉入自己一方。反蔣聯盟甚至未經張學良表態就將全國海陸空副總司令的名頭按在了他身上。但張學良在戰爭爆發時卻擺出一副兩不相幫的中立姿態。
在張學良看來,蔣介石南京政府在麵對各地軍閥時擁有一定優勢,比如有英美貸款支持,有強大的空軍力量,有德國顧問訓練的精銳陸軍。但地方軍閥也擁有不俗實力。晉軍依托太原兵工廠提供的軍火,擁有強大炮兵和一定數量的自動武器,桂係軍隊作風頑強,擅長山地作戰。至於一馬當先衝在最前的西北軍不但擅長修築工事,據守陣地,還擁有全中國最強大的騎兵,以及八列鐵甲列車。

◎從1928年至1930年間,太原兵工廠的月產量為:輕重炮35門,迫擊炮100門,步槍3000支,機槍15挺,衝鋒槍900支,炮彈1。5萬發,迫擊炮彈9000發,子彈420萬發。閻錫山依靠這些武器裝備,使晉軍發展到30萬人的兵力,並有餘力高價出售武器給李宗仁、馬鴻逵、馬步芳等

◎中原大戰前軍閥割據情況
雙方動起手來,中央軍未必能有十足勝算。
戰爭初期的局勢發展證明了張學良的論斷,由於反蔣聯盟準備周詳,鬥誌高昂,戰爭開始不久就壓製了人數和重武器都較少的中央軍先頭部隊,接連攻城奪地。尤其是西北軍的鐵甲列車給中央軍造成了慘重損失,甚至打傷了第一師師長徐庭瑤。
許昌方向,西北軍擊潰當麵的中央軍,燒毀國民黨空軍飛機12架,迫使對方退守漯河。但正當西北軍攻勢最盛的時候,國民黨空軍在一次空襲中偶然炸死西北軍最得力的戰將樊鍾秀,極大打擊了西北軍的士氣,導致西北軍攻勢頓挫,戰場轉入僵持。
趁著中央軍主力在河南和西北軍對峙,閻錫山晉軍攜數百門大炮渡過黃河進攻依附中央軍的山東軍閥韓複榘,將韓部擊潰。幾乎與此同時,桂係軍隊從廣西三路進入湖南,奪取衡陽、長沙、嶽陽等地,不過中央軍隨即發起反擊,將丟失的領土大部分奪回,滇軍又趁機襲擊桂軍後路,迫使桂軍撤回廣西。
在湖南取勝以後,蔣介石得以抽調南線兵力增援北方戰場。國民黨中央軍在山東發起反攻,加緊攻擊淄博的晉軍,同時在青島發起登陸從側翼發起襲擊。晉軍被中央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迅速潰退回黃河北岸。
勝敗原本是兵家常事,但是閻錫山敗退後竟然一溜煙將隊伍拉回了北平。讓河南方向的西北軍獨自承擔了所有壓力。西北軍領袖馮玉祥親赴前線督促西北軍奮力發起最後一次總攻,但仍然未能撕開中央軍的堅固陣地。隨後,中央軍從三麵大舉反攻,西北軍全線崩潰,一路倉皇逃出了河南。

◎在河南大戰中被西北軍擊毀的國民黨中央軍“中山”號鐵甲列車
在各方激烈廝殺的時候,張學良和三十萬裝備精良的東北軍卻在山海關之外“作壁上觀”。
東北軍對中原大戰的立場分為兩種,一種認為蔣介石在名義上已經統一全國,有了“大義”名分,東北軍可以趁機出兵幫助他對付閻錫山,可以借中央之名擴充自己地盤。另一種聲音認為,“吃高粱米”的東北人在心機上不能和“吃白米”的南方人相比,幫助蔣會吃國民黨的暗虧,主張誰也不幫忙,保境安民。
張學良在南北兩路遊說人馬的包圍下一直不肯明確表態,但心裏早有主張。
9月10日,在南京中央軍攻克濟南,開始占據戰略主動權的時候,他召集東北軍高級將領召開會議,明確提出目前蔣介石已經處於優勢地位,他雖不可信,但比起北方這些各懷異誌的軍閥的臨時聯盟,更是一個值得合作的對象。東北軍決定投靠到蔣介石一邊,派大軍入關襲擊反蔣聯盟。軍事會議決定先將東北軍的精銳編成兩個軍合計10萬人,準備“出兵關內,調停內戰”。
9月18日,張學良通電宣布支持南京國民黨政府,出兵武裝調停南北內戰。新敗之餘的北方軍閥們自然無力抵擋這些蓄銳已久的虎狼之師,僅用了十多天功夫,東北軍就陸續占領華北各個要地。
閻錫山和馮玉祥通電全國宣布下野,其部下分別被張學良和蔣介石接收和改編。這場被當時人成為“決定中國命運之戰”的空前大戰,以蔣介石南京政府的勝利而宣告結束。

◎蔣介石與張學良
當然,贏的最多還是還是張學良,按照事前約定,蔣軍讓出了所有黃河以北的地盤由張學良控製,南京任命張學良為全國海陸空副總司令,負責指揮遼、吉、黑、晉、察、冀、熱、綏等八省的軍隊,並在東北軍原有地盤之外,增加了察哈爾、河北兩省和北平天津青島三個特別市。
東北軍的實力大增,又得到了北平、天津、青島三個北方主要的稅源地。張學良在北平設立海陸空副總司令行營,自己從沈陽趕赴北平,親自指揮東北軍進一步加強對新占領地盤的控製。
這個時候,東北軍已經成為能夠和南京中央政府平起平坐的勢力。
從張學良抵達南京訪問時隆重歡迎儀式也可以看出,蔣介石以十二分的熱情態度來拉攏這位中國北方的新主人的。毫無疑問,雖然張蔣同盟暫時還處在蜜月期,但未來仍將迎來攤牌的一天。
這一點從東北軍“重關內,輕關外”的軍事部署就能看出來。投入關內的十萬兵力雖然還不算東北軍的多數,但卻是東北軍第一等的精銳。其9個獨立旅是第一次直奉戰爭後東北軍整軍期間,由張學良親自組織成立和訓練的,全部裝備東北兵工廠或日本進口武器,統帥的將領都是張學良側近心腹,是東北軍的戰鬥骨幹。後來為了進攻叛變的軍閥石友三,又從關外抽調3個旅和2個炮兵團合計40000餘人進關。

◎1930年9月25日東北軍第一軍軍長於學忠抵津時,當時要人到車站歡迎
而此時留在東三省的東北軍雖然尚有16。4萬人,加上非正規軍接近20萬人,然而從裝備、訓練、組織來說都完全不能與關內的東北軍精銳相媲美,有許多部隊甚至還是收編的當地土匪武裝。而且這些軍隊中有7個步兵旅、1個騎兵旅駐吉林,一個騎兵旅駐黑龍江,僅有3個步兵旅和1個騎兵旅駐紮在沈陽附近。
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軍隊養成了一種“製敵機先”的思維模式。其在甲午年向清軍進攻,選在清軍各支部隊尚未完成集結,援軍還在路上的時刻。在10年後對沙俄挑起戰爭,選在西伯利亞大鐵路剛剛建成,俄軍還沒能向遠東大量輸送兵力的時刻。甚至發動珍珠港偷襲,也是選在了德國進攻蘇聯取得大勝,美英無暇他顧的時候。
在1931年9月這個時間點,東北軍的精銳幾乎全都在關內鞏固新地盤,蘇聯在中東路事件後與東北軍處在敵對狀態,蔣介石的中央軍則在大戰之後元氣未複。
這正是關東軍夢寐以求的“製敵機先”的時刻,至於將扶植多年的奉係軍閥當作對手,是不是涉及各種外交問題以及日本在中國政策的根本轉向,則完全不在軍人的思考範圍之內。
張學良在九一八當晚接獲關東軍進攻的消息時,多半也認定關東軍這次偷襲並非是日本政府的決策,而隻是少數激進派軍人的盲動,所以才沒能下決心全麵抵抗,因為他擔心衝突擴大,會影響東北軍和日本政府之間的實質同盟關係。
然而他沒有料到的是,經過甲午和日俄兩場戰爭,“在合適的時候搶先動手”的思想已經深深刻入日本從政府到一般民眾的思維中,即使明知跟現行政策和形勢相衝突,也必須全力支持軍隊奪取勝利。

◎日軍進入奉天(沈陽)城
在這種局麵下,維持和東北軍的關係已經遠遠沒有“抓住時機奪取東北”這個目標來的重要了。而關東軍順利占領東北,似乎又給這種尋找時機搶先動手的思想增添了一筆有力的注腳。而關東軍這次匆忙的“抓時機”,隻有自己是獲利的一方,對於日本政府和張學良來說都是吃虧的。
經過九一八事變,日本政府從民國初年就堅持的“支持北洋各軍閥之最強大者”並利用其維護自己利益的對華政策已經完全破產,文人派政府的影響力和信譽都遭受嚴重打擊,為軍人權力的全麵擴張掃清了道路。
在張學良來說,關東軍的突然翻臉,將他從借助日本援助和蔣介石共競天下的雄主變成了被日本人和蔣介石夾在中間的籠中困獸。在短短一年時間裏,風光無限的“國家統一之表率”的年輕少帥,就蛻變成了因為沉迷美色而丟失祖宗江山的喪家之犬。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