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曆史  忠心諫臣--比幹

章節字數:2629  更新時間:08-07-24 10:59

背景顏色文字尺寸文字顏色鼠標雙擊滾屏 滾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國神比幹,子姓之後,沫邑人(今衛輝市北)。生於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曆四月初四日),卒於公元前1029年。為商朝貴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幹。比幹幼年聰慧,勤奮好學,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輔帝辛。幹從政40多年,主張減輕賦稅徭役,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商末帝辛淫亂不止,比幹曰:“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爭。”乃強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剖比幹,觀其心。比幹夫人媯氏甫孕三月,恐禍及,逃出朝歌,於長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比幹為林氏之太始祖。而如今林姓後人在各個領域內,成績非凡。

    後來周武王為封比幹壟,壟為國神。賜後代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廟宇;唐太宗下詔封諡“忠烈公”、“太師”;宋仁宗為《林氏家譜》題詩、元仁宗為比幹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題詩、清宣宗修複比幹廟正殿等等。

    《史記·殷本記》載:殷商末期,很多諸侯背叛了紂而歸服西伯。西伯的勢力更加強大,紂因此漸漸喪失了權勢。王子比幹勸說紂,紂不聽,更加淫亂,毫無止息。微子曾多次勸諫,紂都不聽,微子就和太師、少師商量,然後逃離了殷國。比幹卻說:“給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爭諫。”就極力勸諫。紂大怒,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於是剖開比幹的胸膛,挖出心來觀看。

    天下第一仁

    因為他是曆史上第一個以死諫君的忠臣;比幹是商紂王的叔父,又是他的丞相,比幹對紂王倒行逆施的暴虐統治不滿,多次向他諫阻,紂王不聽,比幹最後隻好以死相諫,死後葬在新鄉衛輝。

    天下第一廟

    殷太師比幹廟位於中國河南省衛輝市城北七公裏,比幹墓從周武王克殷而封,迄今已有三千餘年,廟建於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因墓立廟。占地四萬四千平方米,主體建築有照壁、山門、二門、木枋、碑廊、拜殿、大殿、石坊、墓碑亭等,鱗次櫛比,各具特色,四周朱牆環圍,古柏交柯,碑碣林立,在比幹廟正南方有比幹石雕像、神道、牌坊、環境幽深,是天下遊和比幹後裔林姓兒女祭謁的聖地。

    比幹廟院內碑碣林立,有百餘幢。特別是北魏孝文皇帝拓跋宏“吊比幹文”碑,1963年列為省重點文物。這是一通集文學與書法價值很高的石刻珍品。文內頌揚了比幹“千金豈其吾珍兮,皇與寶餘所中”的愛國主義節操。曆代金石集錄多有收載,素與洛陽龍門二十品齊名。

    公元1917年和1934年,林森曾兩次派代表來衛輝祭謁,擬大規模重新修建,創建“國粹大學”,弘揚比幹“民本清議,士致於道”的佳說。河南省政府1963年列入第一批重點文保單位,1996年列入了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從1993年以來,衛輝市連續舉辦了比幹誕辰3085●3090年紀念活動,先後有26個國家和地區60多個團體,數萬名林氏後裔和國內外遊客在衛輝尋根問祖、旅遊觀光。近年來,隨著尋“根”和旅遊浪潮的興起,衛輝市人民政府動員全市各級單位和民眾廣籌資金,綜合修建,以嶄新的風貌迎接海內外遊人和林姓兒女的光臨。

    因為它是中國第一座墓、廟合一的建築,始建於北魏,我們現在看到的建築群為明代弘治七年重建的。在中國古代名人遺留至今的著名古廟中,有孔廟、嶽飛廟,但廟主的曆史均比不上比幹廟,比孔廟早500多年。自唐朝以來曆代英明皇帝加以封諡和維修,眾多文人雅士以詩詞的形式,高度評價了這位亙古忠臣,並立碑紀念,使比幹廟成為碑碣林立,古文化色彩濃鬱的文物寶庫。比幹是商紂的宰相,紂王的王叔。據《史記》《殷本記》載:“殷紂王的叔父比幹,為人忠恥正直。他見紂王荒淫失政,暴虐無道,常常直言勸諫,後紂王怒而摘其心”。比幹廟占地百餘畝,飛龍雕柱,蒼鬆古柏,整個建築古樸典雅。

    天下第一墓

    因為它是第一座史有記載的墳丘式墓葬;沿比幹廟中心甬道穿過三門可見比幹墓,為周武王所封,距今已三千餘年的曆史了,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魏孝文帝因墓建廟,稱為天葬墓,相傳比幹死後,天降大風,飛沙走石,卷土將比幹屍骨埋於此處,故稱其墓穴為天葬墓。又說天葬墓四周生出許多沒心菜和空心柏樹,象征比幹為國盡忠,耗盡了心血。

    天下第一碑

    比幹廟裏有個石碑,是孔子用劍刻的碑,上書“殷比幹莫”幾個字,因為這是孔子留在世上的唯一真跡,被稱為“天下第一碑”。因為碑下就是土地,所以孔子寫個“莫”而不是“墓”字。公元前497年,孔子55歲,這年春天他從魯國來到了衛國,住在大夫顏仇家裏,汲縣屬衛國(淇縣)管轄,孔子在衛得不到衛靈公重用,他就帶著徒弟到匡城蒲鄉(今河南長垣),經過牧野,忽然車子壞了,他問左右這是什麼地方?答曰:衛地。孔子非常激動,說這是仁人之墓,恭敬舉行了祭奠,揮劍刻下四字“殷比幹莫”。“莫”與“墓”在古代是通假的。這其中還流傳著一個小故事:據說,孔子是借地為土,故意把墓寫成莫字。後來,有個好為人師的縣令看到這塊墓碑,譏笑孔子寫了錯別字,就撥劍刻上一土字,剛刻好,烏雲滾滾,雷聲大作,轟隆一聲,將土字劈掉,就成了現在這樣一塊殘碑。我們剛才在乾隆禦碑上看到“早許三仁,詎惟四字”。四字就是指這通殘碑上的“殷比幹墓”,上書“宣聖真筆”,為乾隆皇帝所留。千百年來後莫衷一是,如何證明是先聖真師孔子所留呢?紂亡之後,周之後皆稱之曰商。武王也直名之曰商王受,而獨聖人以殷稱之。嚐曰:丘也殷人也。故殷因於夏禮殷有之仁更不言商。前比幹廟而冠以殷,可知為聖人筆也。不然由周而來幾千歲往也,中間兵火頻繁。遭非有神物嗬護持,怎能完固,僅有半字之缺?乾隆對金石玉玩甚有研究,他大筆一揮,以官方權威人士對殘碑作鑒定,從此以後無人爭議。山東曲阜孔廟作為聖人府邸也無孔子筆墨,於是專程派人前來出價二千萬商議購買。灶王爺就是商紂王手下的比幹丞相。比幹是中國曆史上最早的諫臣,是紂王的叔父,由於直諫紂王以死相爭,被摘心而死。由於比幹沒有“心髒”,玉皇大帝以為他是沒有心計、也不斤斤計較,看待事情也不偏頗,所以就打發他下凡做灶王爺。比幹是商朝紂王時代的丞相,紂王三大忠臣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民間的文財神。比幹是商帝文丁的兒子,紂王的叔父,因直諫紂王喪風敗德而開罪紂王的妃子妲己,遭妲己設計殺害,命比幹剖心以示忠誠。比幹廟(墓)位於河南新鄉衛輝市頓房店鄉比幹廟村。比幹為商紂王之叔,林氏宗祖。商朝末年,因不滿紂王無道,被剖心殘殺,葬於牧野(今衛輝)。比幹廟占地44萬平方米,規模宏偉壯觀。每年五月二十四日,世界林氏宗親會都要來此參加比幹誕辰紀念活動。

    比幹可以說是一個大大的忠臣,同時也是一個大諫臣。傳說,帝辛曾經做夢,他的父親對他說:"商無比幹,則商必忘"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標題:
內容:
評論可能包含泄露劇情的內容
* 長篇書評設有50字的最低字數要求。少於50字的評論將顯示在小說的爽吧中。
* 長評的評分才計入本書的總點評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