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2037 更新時間:10-03-19 06:57
孫權故裏在哪裏?為什麼我會提出這個問題?日前,在一博友處看到《孫權故裏——龍門古鎮》的博文,裏麵附有許多照片,引起了我的回憶。我曾四次到龍門,但我知道,龍門不是孫權故裏,孫權故裏應該離龍門尚有十幾公裏。隻是博友這照片上有刻石,刻石上明明寫著“孫權故裏”,這難道會錯?錯,絕對是錯!我曾尋訪過孫權故裏,而且還找到了。那是近十五年前……。
孫權故裏在哪裏?我們大家是知道的。《三國誌》卷四十六,吳書一,孫破虜討逆傳第一上書:“孫堅字文台,吳郡富春人也。”富春即今日之富陽。我當時住在餘杭,與富陽毗鄰。我手中又有一本1982年版的《浙江省地圖冊》,在富陽縣的政區圖某一點上,有一個紅點,上書:“孫權故裏”。
當時,人已中年,兒女不在,家妻生了乳腺癌,七次化療之後在家中病休。因而我得為她去悶,常用自行車載她四野走走,間或遠遊。她則無事尋找可以去玩的地方。那次,她就產生了要到孫權故裏去的願望,我自然應允。
星期天,載了她直奔富陽。
因為有了目標,富陽就不停了。直奔大源,過了天鍾山。天鍾山我去過,所以也不停,一直騎到龍門。這是我第四次到龍門,上午十點多我們到了龍門。當時,龍門已有人在報上披露過,但那時全國沒有形成旅遊熱,因而也沒有旅遊經濟和文化。那時的龍門隻是一個村民點,完全自然態,也就是原汁原味的樣子。
龍門就一條街,另還有不少小巷,是一個古樸又偏避的小村落。留給我最大印象的是它的路,全用鵝卵石鋪就。另外就是幾處故宅大院。在這唯一的一條街與流過村落的一條溪交彙的地方,是一個小亭。再就是孫氏宗祠,它前麵有一小片場地。
孫氏是孫權的後人,這一點應沒有錯,龍門古鎮的原住民也大多姓孫。即使這樣,當時,當地也沒有人說,這裏是孫權故裏。地圖冊裏標的也不是這裏。我們在這龍門古鎮看了看,感受了一下時空的差異。然後,按著地圖,去尋找真正的孫權故裏。過了環山,問人。也不是人人都知道,總算問到一個,指著一條土路告訴我們:從這裏走。
土路坑坑窪窪,顛簸得不行,心中又沒有數,怕妻受不了,就打了退堂鼓。可妻是個執著的人,每到這樣的時刻,她總堅持,令我感到羞愧。這樣一路騎來,一路問,時已過一點,當我們覺得已經騎到離目的地不遠了,騎到已經沒有公路的時候,再問一農人。那農人指著遠處的一個地方,肯定地說:“就在那!”那刹那,似乎一切的勞苦,一切的疲憊,都有了結果,精神為之一振。順著村道推車前進。快進村時,再問一農人,他就指著田中的一個小亭,說:“那就是!”進了亭,有一塊碑,上書:“孫權故裏”。當時很失望,騎得這麼辛苦,看到的僅僅是這麼幾個字,那種失落感真是不可為人道言。
我不信,孫權故裏就是這樣!
又是妻,她亦不甘心,說:“我們進村去,我就不信!”
妻最大的特點,是端莊平和,為人親切,和任何人都談得來,這當然和她那優越的出身有關。而且她一旦要做一件事,就非得做成不可。進了村,她便問人,且問了個清清楚楚。說,還有一塊碑和石人像,在村口。除此之外,就真的什麼也沒有了。這的確是出乎我們意外。
當我們站在那巨大的石碑前,看著那“孫權故裏”幾個字和幾個巨大的石翁仲,立即產生了一種曆史的親疏感。因為,在這石碑前,還立著一塊《浙江省文化保護單位》的碑石,上書“孫權故裏”。有了這塊碑石,那就無可置辯的表示著真實。——我們真正地站在了孫權的故裏上了,一瞬間,我感到了曆史的厚重和浩遠。
這是一個十分破敗的小村落,但在這破敗的小村落裏,曾經產生了那樣一個了不起的曆史人物,又令我十分傷感:一個這樣的曆史人物,已經滲透到了我們民族的精神之中,但在他的故裏,卻沒有引起後人的關注,竟寥落如此!可曾想,當年的鐵馬金戈氣吞山河的英雄壯舉,如今都一一淹沒在這斜陽蓑草,後人尋蹤的無限感慨之中呢?
這就是曆史和現實。
是有些失落,最後,我們帶著一絲遺憾的心,踏上了渡船,渡過了富春江,從另一條路踏上了歸途。
這就是我們要尋找的孫權故裏麼?
當我再次扣問自己的心時,過往的情景便一一重現。隻是,突然間,有一種絕對不同於當時的情感由然而生,那就是荒蕪平實的孫權故裏,一下子變得充滿了曆史的蒼桑感,充滿了一種人文標識的氣息,是那麼地在我的心裏產生了震撼。那是真正的曆史,是我們曾經的真實存在。我也因此而真正地貼近了曆史的某一段落,曾經走進過一個我們曆史的縱深處,觸摸到了曆史的真實和顫栗。
現在,當我和妻說起這件事時,她亦發出感歎:“不虛那次尋跡!”
這些回憶,均由龍門而起。因而,現在某些地方的一些做法,令我產生了不安。在旅遊經濟的催發下,一切從經濟利益出發,各地紛紛搶注名人勝地,甚至於偽造,將一個好端端的曆史,攪得烏煙瘴氣,攪得不能確定,這不僅是篡改了曆史,而且也誤導了後人。我想,如果再過個幾十年,有誰還會記得真正的孫權故裏呢?當龍門古鎮成了真正的孫權故裏的時候,那就是我們這一時代的悲哀,也是我們這一時代永遠無法麵對我們後人的愧疚。
但願我們還能保持住我們對曆史所堅持的最後底線,那就是各級政府的《曆史文化保護單位》,但願它不要再被金錢所收買!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