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6230 更新時間:09-05-05 12:38
朱宸濠1479—1521
安徽鳳陽人。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孫。初,封上高王,弘治十二年(1499),襲封寧王。正德十四年(1519),朱宸濠借口明武宗荒淫無道,集兵號十萬造反,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帥舟師下江,攻安慶。四十三天之後,朱宸濠大敗,與諸子、兄弟一起為王守仁所俘,押送北京,廢為庶人,伏誅,除其封國。
附:明寧王世係表
獻王權,太祖庶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六年就藩大寧。永樂元年移南昌府。正統十三年薨。
磐烒,獻嫡一子,永樂二年封世子。正統二年薨。以子奠培襲封,追封王,諡曰惠。
靖王奠培,惠嫡一子,正統十四年襲封。弘治四年薨。
康王覲鈞,靖嫡一子,初封上高王。弘治五年襲封。十年薨。
宸濠,康嫡一子,初封上高王。弘治十二年襲封。正德十四年,反逆伏誅,除。
明宗藩寧王朱宸濠於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起兵爭奪皇位的叛亂事件。宸濠係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王朱權後裔,弘治十年(1497)襲封於南昌。
正德九年,宸濠先後賄賂太監劉瑾及佞臣錢寧、伶人臧賢等,恢複已裁撤的護衛,畜養亡命,隨意殺逐幽禁地方文武官員和無罪百姓,強奪官民田產動以萬計,並劫掠商賈,窩藏盜賊,密謀起兵。又企圖以己子入嗣武宗,以取得皇位。太監張忠、禦史蕭淮等先後告發宸濠之罪行,武宗因下旨收其護衛,令其歸還所奪之田。宸濠得知消息後,於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興兵,殺巡撫孫燧、江西按察副使許逵,革正德年號,以李士實、劉養正為左、右丞相,以王綸為兵部尚書,集眾號稱十萬,並發檄各地,指斥朝廷。七月初,又以其部將守南昌,自率舟師蔽江東下,攻打安慶,欲取南京。汀贛巡撫、僉都禦史王守仁聞變,即傳檄諸郡,舉兵勤王。守仁會齊各地軍兵之後,於七月二十日攻克南昌。朱宸濠聞訊,解安慶之圍,回救南昌,二十四日與王守仁軍相遇於南昌東北的黃家渡,叛軍敗退
八字堖。次日又敗,退保樵舍,聯舟為陣。二十六日,明軍以火攻,宸濠大敗,將士焚溺而死者三萬餘人,宸濠與其世子、郡王,及李士實、劉養正、王綸等皆被擒。八月,王守仁捷奏傳至北京,但明武宗朱厚燳仍自稱奉天征討威武大將軍鎮國公,於八月二十二日率萬餘官兵南下,以親征為名南遊作樂,一路擾民不已,直到次年十二月,武宗才班師回通州(今北京通縣),並在此處死朱宸濠,除寧王之藩。
古時戰爭進出都過德勝門,意會得勝還朝。據傳,明正德年間,上饒女子婁素珍,成都訓導、理學家婁諒之女,自幼秉性聰穎,博學多才,能詩善畫,且頗有政治見地。婁素珍成年後,被選配寧王朱權五世孫朱宸濠為妃。南湖內的杏花樓曾是她的梳妝台。樓內有“屏、翰”二碑,字體雋永,筆力遒勁,傳說是她用頭發為筆書寫而成。
明朝正德14年,朱宸濠聽信術士胡言,說他有天子之氣,便圖謀不軌欲奪帝王之位。婁妃知情後,曾寫下詩規勸其夫,詩曰:“婦語夫兮夫轉聽,采樵須知擔頭輕。昨霄雨過蒼苔滑,莫向蒼苔險處行。”可是,朱宸濠不聽勸阻,依舊舉兵謀反,後終被王陽明抓獲。婁妃亦跳進贛江自殉。婁妃投江後,屍首並未順流而下,而是倒流至南昌,市民見狀甚奇,認為婁妃生不從夫謀反,死亦不肯隨波逐流。王陽明也念其義烈德賢,而命人在德勝門外贛江邊對婁妃禮葬。乾隆初年,江西布政使彭家屏重新修築婁妃墓,並親筆題碑“前明寧王庶人宸濠婁妃在此”。“文革”期間,婁妃墓被破“四舊”而全部拆除,現已遺跡全無。
王陽明與朱宸濠的戰事在樵舍展開,得勝後的王陽明就是從德勝門進入南昌,陽明路也因此而得名。
000
000
000
0000作者:劉燕雲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為鞏固朱明王朝的統治,大封子弟,分藩就國。按照明代的分封製,皇子封為親王,歲祿萬石。王府置官屬,辦理各項事務,冠冕服飾,車旗邸第,僅次於皇帝。這批藩王,雖“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但他們地位極為尊貴,在親王麵前,“公侯大臣伏而拜謁,無敢鈞禮”,諸王在封地,沒有治民之責,卻有統兵之權。各王府都配有護衛3000至近2萬人。當地駐軍調動,還須有親王令旨。藩王實際是皇帝監控地方軍權的代表人物,而每一個王國則成了一個軍事中心。
在明朝皇帝分封的眾多藩王中,藩地在江西境內的有南昌府的寧王、饒州府(治今鄱陽縣)的淮王和建昌府(治今南城縣)的益王3府,3大王府宗支蔓延,人口眾多,他們所享有的封建特權,給江西地方造成了沉重的負擔;他們利用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嚴重幹擾地方政治,對江西社會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其中以寧王府的危害最烈。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寧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反叛朝廷,成為明代中期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最大一次角逐,也給江西社會帶來了極大的混亂。
朱宸濠為寧王的第四代繼承人,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嗣位。其高祖寧獻王朱權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7子。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王,逾二年就藩大寧,其封地最初在長城喜峰口外(今內蒙寧城西邊),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二月,改封南昌,以江西布政司官署為曆代寧王官邸。朱宸濠生性輕佻無威儀,卻善於以文行自飾;他在南昌巧取豪奪,貪婪地聚斂錢財,又有政治野心。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明武宗朱厚照即位,這個明史上有名的腐朽荒唐的皇帝有兩大帶根本性的缺陷:“嗜酒而荒其誌,好勇而輕其身。”其結果是政事不問,大權旁落於以太監劉瑾為首的宦官手中;重用富於勇力的流氓式人物江彬,在其慫恿下,到處巡遊,進行兒戲式的出巡、征討,致使朝政極端腐敗,為寧王朱宸濠反叛朝廷、窺覬帝位提供了便利的條件。而寧夏寘鐇之亂,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寧王朱宸濠的起兵反叛。為反對劉瑾的專權,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寧夏安化王朱寘鐇率兵發動叛亂,斬殺了劉瑾派往寧夏以“清理屯田”為名進行搜刮的大理寺少卿周東等人,這次叛亂從舉事到失敗,前後雖隻曆經19天,但它卻直接導致了劉瑾的倒台、喪生,這無疑給不滿武宗統治的朱宸濠作出了示範。
朱宸濠加緊了武裝叛亂的準備。他欺壓百姓,為叛亂瘋狂斂財。其掠奪民財的手段肆無忌憚:“盡奪諸附王府民廬,責民間子錢,強奪田宅子女,養群盜,劫財江、湖間,有司不敢問。”他還“數假火災奪民廛地”。更有甚者,他大集群盜淩十一、閔廿四、吳十三等四出劫掠,若遇有反抗者,則指使這些強盜屠殺其家,南昌百姓苦不堪言。
他排斥異己,陷害打擊,甚至擅殺江西地方官員,為叛亂清除障礙。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九月,因巡視江西右僉都禦史王哲不附己,朱宸濠宴請王哲,“哲自濠所宴飲歸,以病暴卒,時以為濠毒之雲”。江西副使胡世寧上疏彈劾朱宸濠:“江西患非盜賊。寧府威日張,不逞之徒群聚而導以非法……禮樂刑政漸不自朝廷出矣。”寧王得知胡世寧彈劾自己,先是“奏世寧離間,列其罪,遍賂權倖,必欲殺世寧”,未得逞,乃又“指世寧為妖言”,命錦衣衛將其逮捕入獄。鉛山籍朝官費宏,因挾製寧王請複護衛屯田事,寧王懷恨在心,遂交結權倖,誣陷費宏,使他被迫辭官歸裏,在歸家途中,寧王派人將其船焚燒,還慫恿鉛山李鎮、周伯齡、吳三八等人據險作亂,“發宏先人塚,劫掠鄉民二百餘家”,對費氏家族大肆報複,鉛山縣被攪得遠近騷動。他還擅殺都指揮戴宜,驅逐布政使鄭嶽和禦史範輅,幽禁南昌知府鄭巘、宋以方等。寧王在地方的淫威,致使“官其地者惴惴,以得去為幸”。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寧府典寶閻順、內官陳宣、劉良等赴京揭發朱宸濠的不法之事,朱宸濠遣同謀劉吉賄賂倖臣錢寧等人,結果不僅未問他的罪,反而將檢舉者閻順等發往孝陵衛充軍。朱宸濠懷疑承奉周儀是閻順等人的指使者,把周儀及其家屬60餘人全部殺害,並殺了典仗查武等數百人。江西巡撫孫燧察覺朱宸濠的不軌,為防不測,他加強了南昌防務,朱宸濠認為孫燧的所為是針對自己,使人買通朝中的倖臣欲將孫燧調走,同時派人送給孫燧棗黎薑芥四色果品,暗示孫燧早離江西疆界。
他發展私人武裝,為叛亂壯大自己的力量。為組建一支私人武裝,朱宸濠謀複前代寧王因罪被革去的護衛屯田,為此,他“輦白金巨萬,遍賂朝貴”,在兵部尚書陸完、伶人臧賢及倖臣錢寧等人的幫助下,終於在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四月獲準恢複護衛,為反叛朝廷邁開了堅實的一步;與此同時,宸濠積極鑄造印章,共得“護衛及經曆、鎮撫司、千、百戶所印,凡五十有八”;為置備兵器,又“遣人往廣東,收買皮帳,製作皮甲,及私製槍刀盔甲,並佛郎機銃兵器,日夜造作不息”;朱宸濠還利用一些地方的不法武裝來壯大自己的力量。他曾邀請江湖巨盜楊清、李甫、王儒等百餘人人府為“把勢”,又招募淩十一、閔廿四等流竄在鄱陽湖的強盜500餘人,還厚結廣西的土官狼兵以及分布在贛南、福建汀州、漳州一帶山區的山民武裝,“欲圖為應”。
他沽名釣譽,討好明武宗,以掩飾自己叛逆的行跡。他得知明武宗有在宮中張燈為樂的愛好,故於正德九年正月,向武宗貢獻新樣四時燈數百,窮極奇巧,並派人親自入宮將燈懸掛起來,盡管因偶不小心,引起火災,將乾清宮燒成一片灰燼,但明武宗仍挺高興。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八月,朱宸濠上奏朝廷,彈劾宗支“巧索民財,肆其橫暴”,請求武宗“降敕痛懲前弊。其有怙惡不悛者,許臣係治”,得到武宗的褒獎。他買通錢寧、臧賢等在明武宗前稱讚他的孝與勤,並“取中旨召其子司香太廟”,錢寧等為之報告明武宗,明武宗“用異色龍箋,加金報賜”。按照舊例,異色龍箋是“所賜監國書箋也”。朱宸濠得之大喜,列仗受賀,又脅迫鎮巡官及南昌諸生父老上奏褒獎其孝行。朱宸濠過分地突出自己,終於使明武宗有所覺察,他見奏大驚說:“百官賢當升,寧王賢欲何為?且將置我何地耶?”當時武宗近臣江彬正紅,太監張忠依附江彬,與錢寧、臧賢相傾軋。張忠乘機進言:“(臧)賢稱寧王孝,譏陛下不孝耳。稱寧王勤,譏陛下不勤耳。”明武宗聽後覺得極有道理,當即下詔驅逐寧王派到京城之人。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禦史蕭淮上疏揭發寧王的罪行:“寧王不遵祖訓,包藏禍心,招納亡命,反形已具。”並且指出:“不早製,將來之患有不可勝言者。”明武宗感到事關重大,派駙馬都尉崔元、都禦史顏頤壽、太監賴義等攜帶聖旨前去,收其護衛,令其歸還所奪官民田。寧王得知消息,決定馬上發動武裝叛亂。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十四日,朱宸濠利用南昌地方各級官僚人府謝宴之機,令帶甲持刀侍衛數百人將他們包圍起來,聲稱“奉太後密旨,令起兵入朝”。朱宸濠自稱皇帝,以李士實、劉養正分任左右丞相,王綸為兵部尚書,集兵號稱10萬,發布檄文,聲討朝廷。命其將領閔廿四等攻下九江、南康(治今星子縣)。七月初一,朱宸濠留宜春王朱拱樤、.內官萬銳等守南昌城,自率水師出鄱陽湖,蔽江東下,攻打安慶,指向南京。
這時,汀贛巡撫僉都禦史王守仁得知朱宸濠起兵叛亂的消息,立即調集吉安知府伍文定等地方官員統兵勤王,一舉攻克南昌,擒拿朱拱樤、萬銳等。正久攻安慶不下的朱宸濠得知南昌已被攻破,遂解安慶之圍,回師爭奪南昌。七月二十四日,兩軍相遇於南昌近郊的黃家渡,吉安知府伍文定采取誘敵深人、南北夾擊的戰術,使朱宸濠首戰敗陣,被斬殺淹死者數以萬計。第二天又敗,朱宸濠退保樵舍(在南昌東北方向),聯舟為方陣。王守仁采納隨軍的萬安知縣王冕的計策,“以小艇實葦於中,擬建昌(永修)人語,就賊艦,乘風舉火”。朱宸濠大敗,將士焚溺而死者達3萬餘人,諸妃嬪皆赴水死,朱宸濠及其世子、郡王、儀賓,並李土實、劉養正、王綸等皆就擒。朱宸濠謀叛朝廷,自起事至失敗僅43天。朱宸濠謀反時,其妃婁氏曾哭泣勸阻,朱宸濠不聽。及至事敗被擒,於檻車中泣對人語:“昔紂用婦人言而亡天下,我以不用婦人言而亡其國,今悔恨何及!”
寧王叛亂是統治階級內部所進行的一場皇權爭奪戰,它對明朝的政局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首先,叛亂給江南尤其是南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造成了社會的混亂,也導致了明武宗統治的結束。寧王叛亂雖然僅43天就宣告失敗,然而,朱宸濠在江西的聚斂刻薄及其叛亂的直接破壞,使江西人民深受其害,正如王守仁在杭州向提督軍務太監張永所陳述的江西兵亂後的困敝:“江西之民,久遭濠毒,今經大亂,繼以旱災,又供京邊軍餉,困苦既極,必逃聚山穀為亂。”而明武宗的南下巡遊,又使這種災難得到進一步的加深。在朱宸濠起兵之時,明武宗以親自率兵征討為由,開展了一場空前的南下出巡遊樂活動。一路上遊山玩水,捕魚打獵。每到一個地方,文武百官需戎裝步行迎送車駕,隨行的倖臣江彬還不時傳旨征索財物,稍不如意,則羞辱、毆打地方官吏。又派兵士四出至百姓家,矯傳上旨,索取鷹犬、珍寶、古玩,甚至夜半闖人民宅搶奪婦女,造成江南一帶民間洶洶不安,苦不堪言。
王守仁等擒獲朱宸濠;也受到倖臣們的嫉妒,他們一麵以搜捕宸濠餘黨為由,到江西大行株連誣陷,屠戮無辜,甚至連平叛有功的吉安知府伍文定也被抓來捆綁;一麵製造流言,汙蔑王守仁“與宸濠通謀,慮事不成乃起兵”。當王守仁從南昌出發,準備將朱宸濠獻給明武宗時,他們又屢屢遣人進行阻止,要求王守仁把朱宸濠釋放在鄱陽湖地區,“待上自擒之”。武宗一行的所作所為,造成了江西地方人人自危,社會極端混亂。
為了將平叛功勞延及到明武宗及其諸倖臣,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閏八月,王守仁不得已將擒獲的朱宸濠押至南京,獻給明武宗,名曰“獻俘”,其場麵十分滑稽可笑:隻見武宗與諸近侍身著戎服.擺開作戰的陣勢,將朱宸濠除去桎梏,釋放在軍隊的包圍圈中,然後伐鼓鳴金而擒之,重新給他戴上枷鎖,列於隊伍前麵,作凱旋狀而歸。一路上仍遊山玩水,尋歡作樂。九月,至清江浦,在積水池釣魚時,明武宗不小心翻船落水,盡管保駕者很快將他救起,然而他還是大受損傷,從此生病,終於在次年三月駕崩,結束了一代帝王的腐朽統治。
其次,促成了明朝統治者政治改革的進行。自明武宗逝世到明世宗朱厚熄即位,期間有37天是由內閣首輔楊延和總攬朝政,麵對叛亂初定及各地農民起義的嚴峻形勢,楊延和用頒發明武宗遺詔、皇太後懿旨和明世宗登基詔書的辦法,進行了一些改革。如:停京師不急工務,裁汰錦衣衛、內監局旗校工役人數,減少漕糧,驅逐因恩倖得官者等,這些改革有一定的進步性。及至明世宗即位後,在楊延和改革的基礎上繼續進行了一係列的善政,政治方麵有:逮捕武宗年間作惡多端的宦官;革傳陞官;盡罷“諸鎮守內官”;開放言路,命群臣陳民間利病。經濟方麵有:罷除額外的征收,以減輕百姓的負擔;對受災地方采取修義倉、置義田、行和糴代賑等辦法;清理莊田等。這些善政對革除明武宗時期的弊端,緩和各種社會矛盾產生了一定的作用。
再次,徹底了結了曆代寧王與皇帝間的虯結。從高祖朱權開始,曆代寧王與朝廷之間的矛盾重重。燕王朱棣發起靖難之役時,為謀得大寧諸軍的助戰,用計挾製寧王朱權,使大寧邊軍俱聽其指揮,朱棣還哄騙朱權:“事成,當中分天下。”燕王即皇帝位後,寧王要求改封蘇州、錢塘等南方地方,均遭朱棣拒絕,寧王與皇帝間的矛盾由此而生。朱權死後,其孫朱奠培嗣位,因“增造宮殿及派歲祿於進府縣,奏請南昌城內東、西二湖”,被時任左布政使的崔恭抵製而生怨恨,“遂劾奏(崔)恭不法,恭與按察使原傑亦奏奠培私獻惠二王宮人,逼內官熊璧自盡。按問皆實,遂奪護衛”。⑦削去寧王護衛,改為南昌左衛,使自朱權以來與朝廷間的矛盾進一步加劇。朱宸濠反叛失敗後,正德十五年十二月,朱宸濠在通州被處死,並遭到了焚屍揚灰的下場,既而明政府廢除寧王封國。經過這次劇烈的變故,寧王府這支不甘現狀的宗族終於懂得了在無上的皇權之下必須安分守己、夾著尾巴做人的道理。從此之後,他們歸於平靜,徹底安於眼前的地位和處境了。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