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  “甘泉宮”、“鮫人”

章節字數:8070  更新時間:10-08-08 17:12

背景顏色文字尺寸文字顏色鼠標雙擊滾屏 滾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作者有話要說:繼續修改中……

    ——————————————————————————————————————————

    甘泉宮:漢代古宮殿,明《讀史方輿紀要》引《括地誌》雲:”甘泉山有宮,秦始皇所作林光宮,周匝十餘裏。漢武帝元封二年於林光宮旁更作甘泉宮。”唐《括地誌》描述甘泉宮道:”宮周十九裏,宮殿樓觀略與建章相比,百宮皆有邸舍。”甘泉宮為漢武帝僅次於長安未央宮的重要活動場所,它不隻是作為統治階級的避暑勝地,而且許多重大政治活動都安排在這裏進行。甘泉山,位於淳化縣北約25公裏處,出甘泉。甘泉山南涼武帝、城前頭、董家等村附近,曆年來曾出土不少秦漢建築遺物,且瓦礫遍地,我們疑林光宮、甘泉宮就在這一帶。

    宮城城牆遺跡:

    在城前頭村、涼武帝村、董家村附近,宮城城牆夯土殘跡,曆曆在目,斷續暴露在地麵上,高1一5米不等。城前頭村的有的居戶就築在南牆中。根據地麵上暴露的城牆夯土殘跡追蹤,加之局部的鑽探,大致已摸清宮城城牆的範圍。雖有小部分埋於地下的城基未能完全摸清,並不妨礙對整個宮城城牆分布的認識。現將情況分述如下:

    根據調查所得,西城牆因地勢關係被分為南北兩段,南段西城牆,長610米。因北受小溝所阻,折東而行,為北牆西段。北城牆東行至城前頭溝中斷。該溝寬約250米。溝東的北城牆與溝西的北城牆並非處於一平行線上,而是向北錯了280米,這段距離我們認為應當是西城牆的北段,惜己無跡可尋。原因大約是城前頭溝是後期形成的,湮滅了西城牆北段。從而可見,西城牆的總長度應是610米+280米=890米。西城牆為什麼自西南角北行610米後便向東折行呢?而溝東的北牆與溝西的北牆又為什麼北錯280米呢?這要從地形上觀察才能得到答案。很明顯,西牆北行610米後,即遇小溝。迫使它非向東折不可。東行超出小溝範圍後,又折向北行280米,再東行。形成北牆。610米的這段西城牆,現在保存情況是:地麵上全部有跡可尋,殘高1�;415、城基殘寬7米。夯土非常堅實,層次分明,每層厚7一12厘米不等,有直徑約7厘米左右的夯窩。為了給將來正式發掘積累經驗,我們試尋了一處西城牆的城門洞。在離城牆西南角向北260米處的牆外,我們探尋到有東西定向的夯土一段,長36、寬18、高1米,夯層厚8�;12厘米。緊挨此段夯土的北麵,離現地麵深達2,8米處,有一段東西向的南北9。5米寬的路土,向東直通城牆內。路土北麵,又是一段東西向的夯土,情況同前。我們初步認為,通向城內的南北9.5米寬的這段路土,很可能便是一個城門洞。因未做更多工作,詳情有待於今後探查。

    北城牆在城前頭溝西的一段有600米,殘牆全部暴露在地麵上,殘高2�;5米不等。夯層夯窩情況同西城牆。溝東的一段北城牆,在涼武帝村北,即自城前頭溝東沿起向東,伸延長約500米的一段夯土。從此再向東,直至武家山溝西沿約600米的一段,地麵無存,因地下磚瓦殘塊太多,無法查探。西段北城牆與東段北城牆南北相距280米,其形成原因前已述及。據上所述,北城牆的總長度應當是:600米十溝寬250米+1100米=1950米。

    由於兩大建築台基北麵的一段北牆不易探查,我們便越過武家山溝北麵的一條小溝,再探尋城牆東北角,以便確定東城牆的走向。結果在小溝的東南角溝沿上覓得了殘存的城牆東北角。與小溝南的東城牆平行。從城牆東北角被小溝割斷的現象可知,小溝是後期形成的。在離二號建築台基東約200米處;向北有一段120米左右的東城牆殘跡。殘高約一米,夯層厚6�;10厘米不等。由此向南有600米的一段,地麵上已無殘跡可尋,地下情況尚未查清。過這600米,地麵上又有100米左右的一段東牆,其南端斷處剛好與南牆相連。從此看來,東城牆的總長度應是120米+60米(包括小溝寬及北麵的一小段東牆長度)+600米+100米=880米。

    南城牆東段,在董家村北400米、涼武帝村南約300米處,斷斷續續暴露於地麵,約長816米;殘牆最高達1.5米,。城基寬約8米。此段東西兩邊約有234米尚未查清。城前頭溝西的南牆西段,長598米,全部暴露於地麵。夯層厚4一10厘米不等,夯窩清晰可辨,直徑7厘米。加上城前頭溝寬約300米,南牆總長度應是:816米十234米十溝寬300米十598米=1948米。

    我們在城牆西南角、西北角牆外,發現緊挨轉角處各有圓形夯土台基一個;殘高分別為2米和4米。這樣的夯土台基,我們在東北角和東南角未見明顯遺跡,但在斷崖中尚暴露有大量磚瓦,恐仍是角樓建築的遺存。

    從以上探查可知,宮城城牆的總周長是5668米,合5.7公裏。這和前引《括地誌》所載林光宮和甘泉宮的範圍十分近似。加之我們在南牆的夯土層內發現有漢代磚瓦殘塊,可以斷定城牆乃是甘泉宮的宮城城牆。

    建築殘跡:

    建築殘跡,我們由北向南敘述。在北城牆東段牆南,現有東西兩個圓錐形建築夯土台基,間距57米。西夯土台基(編號1)西南處還有兩個小夯土台基,似應與西夯土台基相連。兩個夯土台基南側,皆殘留大量建築物倒塌後的殘磚瓦塊、草泥牆麵及。燒渣塊(最大者達1。4米長)。在西夯土台基中部,1974年曾發現過一塊寬約90、厚50厘米的紅色大石板。根據這些現象判斷,這兩個夯土台基似應為高台建築的台基。西夯土台基現存高約15米,底圍約200米,頂圍約40米。東夯上台基(編號2)現存高約16米,底圍約225米,頂圍約22米。據群眾談,在東夯土台基北側,1970年曾發現窖穴一處,出土陶圈一個,內徑87、厚3、高38.5厘米。陶圈外飾豎繩紋,內為麻點紋。陶圈現存我館。

    在西夯土台基南240米撿畔西南角,發現東西走向白色殘牆麵的牆壁一處。壁厚5厘米左右,殘高50厘米。離殘壁東約4.25米處(在這段距離間,撿畔麵可見大量的紅燒土和放置有序的條磚),又發現南北走向的厚6厘米的白色牆麵牆壁二道,殘高30厘米左右,牆頂部離地麵約70厘米。東西兩牆間距2.70米。在西牆,尚暴露有柱子洞。這兩道南北定向的牆壁,很可能是回廊式建築的牆壁。離東西走向的殘牆南約10米處,發現殘正方形、棕色門樞石(?)一塊,每邊長寬各1、厚0.47米。石麵上鑽有淺因孔一個,孔徑8、深6厘米。圓孔的兩端各有淺長槽一個。根據群眾反映,在放門樞石處,原先向東還等距離(32米左右)並列有四塊門樞石,這是於1977年農田基建中發現的,惜現已被打碎棄置。在此排門樞石北10米處尚有一排,現地中隻殘留一塊,排列情況同。在耕地中,大量的牆皮被翻上了耕土表層。據此情況推測,這片地方可能建築十分密集,其南,群眾反映過去還出土過大量的子母磚。

    水道遺跡:

    我們在涼武帝村北一夯土牆底部,還發現埋有水道管的遺跡兩處。一處由圓形水道管鋪成。圓形水道管暴露於涼武帝村拖拉機房向南窯洞內,距地表約2。5米,走向為西北一東南。西北方向一直伸延出去約57米,於小路斷崖上,仍是圓形水道管。圓形水道管內徑19、壁厚1厘米,內壁飾布紋。:離圓形水道西北100米左右處,在南向的斷崖上,發現鋪有五角形水道管遺跡一處,埋於離地表約一米處,北向情況不明。五角形水道管,內徑20、內底寬23、壁厚2厘米。外傷斜繩紋、裏飾布紋。從這二處水道遺跡所處位置來看,很可能是作為宮城排水之用的。

    ——————————————————————————————————————————

    鮫人:魚尾人身,謂人魚之靈異者。中國古代典籍中記載的鮫人即是西方神話中的人魚,他們生產的鮫綃,入水不濕,他們哭泣的時候,眼淚會化為珍珠。晉幹寶《搜神記》卷十二:“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此說《博物誌》、《述異記》並載之而文小異。《述異記》卷上且雲:“蛟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出蛟綃紗,泉先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餘金。以為入水不濡。南海有龍綃宮,泉先織綃之處,綃有白之如霜者。”又《太平禦覽》卷八〇三引《博物誌》(今本無)亦雲:“鮫人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絹。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與主人。”

    《博物誌》:“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南朝梁任昉《述異記》:“鮫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有龍綃宮,泉先織紗之處,綃有白之如霜者。”《述異記》又載:“南海出鮫綃紗,泉室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金,以為服,入水不濡。”

    生活在海中,少數與海相通的大河大湖包括地下湖中也有少量鮫人,主要看水的深度與水質。鮫人不願在不潔的水中生活。

    平均壽命七十歲。胎生,可一胎多胞,孕期六個月。但隻有每年八九月才能受孕,幼嬰也多統一生於二月。小鮫人一生下來在氣囊中,數小時後即破,可以遊泳。但海中天敵多,成活率差。因此種族繁衍速度尚遜於人類。

    流線修長,身材好,近似人類,略為瘦高。但上肢與身體兩側間連有半透明皮質翼和飄須,顯得漂亮飄逸,但這是在海中遊動的必要。下身自腰起附有多條長於腿的裙狀透明薄帶。遊動時雙腿被裹入其中,以利於減輕水流阻力而遊動。傳說中鮫人是古人類某國為避戰禍用魔法改變了體質躲入水中而成族,因而有雙腿,又傳說是漁人遇海中仙人而被變為仆,但誰也不知道鮫人真正來曆是什麼,傳說永遠隻是傳說。男性鮫人背上有角質鰭,女性是透明軟質,因此男性看起來凶惡而女性柔美。

    鮫人有頭發,色彩多樣。鮫人下層男性為勞動與戰鬥需要多從幼時就將它們剃去,並在頭頂刺青。女子緊束起或配以綃帽。鮫人男子留發往往是貴族及上等人的標誌。

    鮫人身體因有飄帶與須垂下遮蓋,因此平時不再著衣物。水中靜立或行走時皮翼及飄須包住身體大部分,遊動時上身裸露,下身在飄帶中。隻有部分貴族因為乘坐巨魚所拉的浮車(水草與輕質木料造成),不太須自己長途遊動,所以為表明特殊身份及保護身體,以光滑水草或被稱為綃的一種特製織品(用若鯛魚的泡膜碾拉配以鱗粉和魚油做成,極為光滑而不吸水)製成披風裹帶等衣物,鮫人衣物是前後分襟,隻在脖前和腰間相係,多有網孔花紋,有時也在下身長飄須外再附以長裙。時間長久後,隨著鮫綃漸普及,一些民眾也開始效仿。

    鮫人男性平常時皮膚和人類一樣,但遇敵時會迅速轉變為戰鬥體質,在身體外形成堅硬鱗甲狀皮膚,如同披上盔甲。女性無此能力。

    鮫人普通情況下無法在水外生存超過一天。上岸後必須每日服用藥物並花數個小時時間在水中恢複。而且非海水的效果恢複不好,會影響健康,在水外呆得越久,身體越虛弱。長期使用藥物的話,健康會受損,壽命會縮短。但陸上也有許多鮫人願意冒險探尋之物,所以在大湖深潭中有時能找到鮫人的隱秘據點。傳說鮫人有奇法能使人在海中呼吸生活,但也同樣以減少壽命為代價,但人族中尚無人知道這秘法。

    鮫人使用類吟唱的語言,在海中用和歌般聲調在傳達信息,這樣可以在海中傳遞很遠。靠近時的語言交流也使用通過喉間骨振動發出的一種快速音頻。其他種族是極難理解的。大多數不懂人類語言。人類在海外聽到奇怪歌聲,就知道是遇上鮫人了。鮫人主要以魚類為食,輔以海中可食植物。

    運用海底浮力開采石塊和搭腳手架種植快速生長的珊瑚生物的方法建造海底城市。一個中等鮫人城市約有千人。普通村落近百人。鮫人隨著海洋魚群和溫暖海流的走向變化常常遷移,平均十幾年遷移一次,留下一座空城遺跡。另有些遊獵的鮫人部族會用水草編成屋巢,在海中懸飄,一個部族極多會有數百個這樣的草巢相係。

    一些城市使用了一種海中石灰質製成空心基座及柱牆,並使用輕質海中植物建房,因此也可在海中浮動,利於遷徙。

    一部分鮫人由於部族的聯合,生產力增強,占據了好的海流地帶,開始馴養魚類及海中植物,形成了定居生活,便出現了國家,不再遷徙。鮫人國多為城邦製。

    鮫人有王。男女都可為王,世襲製。有官製和少量常備衛隊,但戰時軍隊是臨時從國民中組召。有各部臣官處理事務,國民分市民與奴族,奴隸由犯罪者和異族者及戰俘構成,在戰爭中奪取財產贖身或立得戰功是他們擺脫奴隸地位的主要方法。但軍隊也是有限的,鮫人在海中的戰鬥的主力還是驅役的食肉魚群。有專門的海語者(法師)運用驅役法術。一場戰爭下來,海水血紅。

    鮫人存在貨幣,各國家可能存在不同,有海星,龜殼等等。但最通用是一種較稀有絕難人工培育直徑大至相同的金色珍珠,叫珠銘。因為較少有,在海中他們也使用已含這種珍珠的活貝,稱為合幣,因為珠還未最後長成,有些類似預付款。一些親近人類的鮫族在海邊與人族貿易,多以物易物,有時也接受陸上稀有的鮫人貨幣。也有一些與人來往較密的鮫族或有事在岸上逗留的鮫人使用人類貨幣。

    許多鮫人族把水域視為自己領地,極厭惡其他種族入水遊泳或航行,因為他們認為地麵是汙穢的世界,地麵種族下水這將使水汙濁。所以鮫人常常對航行的地麵種族發起進攻,這也大大阻礙了地麵種族航海文明的發展。在九州內三海也常有鮫人的出沒,鮫人不用弓,隻用魚筋弩或水壓彈射筒,在水下射程較近,不足百尺,但在水外發射時,可達數十丈,擊中遠處船隻上的人,不過水壓彈射筒在陸上使用不便,因為不壓注水是無法再次發射的。

    但隨著種族的日益接觸了解,一些鮫人部族開始變友善,在人族舉行祭海儀式並用酒清洗他們的船後,可以下海。航海者在航行中不斷把酒灑入海中,鮫人聞到船上的酒香便不再攻擊。當然不是所有的鮫人部族都這樣。

    鮫人和人族可以通婚,但極難生育,即使有所生,孩子為人族,雖也生於氣囊中,但不再具有鮫人體質特征,如在水中生產,氣囊破後即會淹死。鮫人與其他種族的婚配參見種族通婚設定。

    鮫人與地麵種族的交往,多是海邊貿易,或者漁民開船到海中珊瑚島礁。由於在地中三海內也有鮫人,所以陸地種族對鮫人日益熟悉,見怪不怪。鮫人善於用海中原料紡織一種極薄的絲綢,叫做鮫綃,輕而韌,表麵極光滑。用於海中建築及服裝。在九州,這是一種極其珍貴的絲織品。傳說海上偶然出現的“海市蜃樓”,就是鮫人們出售交換這種鮫綃的集市,誰要是能去到那裏,就可以買到這種寶貝。而事實上,海市蜃樓是鮫人部落升上水麵後加以魔法施霧後的結果。鮫人部落出現於水麵,原因多種,比如進行參星的祭典,或是被上升海流所挾,或是為躲避深海季節性的危險寒流,或是遷移時用星辰來占卜決定方向。

    由於存在著願與地麵種族通商的部族和仇恨地麵種族的部族,所以下海去鮫人”海市蜃樓“是極危險又有極大利益誘惑的挑戰。

    另一傳說鮫人在悲傷哭泣的時候,滾落的眼淚是美麗的珍珠。引自《博物誌》:”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這個典故的名字就叫鮫人泣珠。事實上那是鮫人哭泣時所流出的眼淚的結晶,因為鮫人體液成分緣故,所以會在離開體外後在水中及空氣中快速凝結。當鮫人在陸地上時,也常常因為不能接觸水的生理原因流淚。絕大多數鮫人的淚結晶易碎而色混,毫無價值。但有某些情況下如星辰力量或當時出現特異體質與精神狀態的影響,萬分之一的機率可能凝成不易損而發光的珍珠般的寶物,所以鮫人自己也視為是得到上天賜予,並傳說鮫珠能提高人感應自然的靈性。傳說中在月圓之夜鮫人哭泣時,滾落的鮫珠特別圓;而在月亮缺一角時,鮫珠也就是奇形怪狀的,這或許就是星辰對相應體質的鮫人影響的例子。

    鮫人在地麵上遲動不便,常被自己的飄帶絆倒。鮫人即使攻下海邊城市,也不會占領,因為除非引入海水將其灌注無法居住。由於人族相信地中海下的古遺城有大量財寶,所以常有人冒險進入鮫人的領地,也有邪惡者甚至打起驅除鮫人的想法。當然,也有一些鮫人海語者想著如何使海水漲起,清洗全世界。

    鮫人的幾乎唯一陸上據點,地中三海中心的閔鍾山。那裏山中有通海的大湖,是鮫人的常據地之一。也是傳說中美鮫人和財寶彙聚的地方,無數狂野航海者的夢想之地。

    “東海有鮫人,可活千年,泣淚成珠,價值連城;膏脂燃燈,萬年不滅;所織鮫綃,輕若鴻羽;其鱗,可治百病,延年益壽。其死後,化為雲雨,升騰於天,落降於海。”——《尋古店》

    鮫人是否存在?

    黑鱗鮫人,這並不是首次發現,世界上已經有很多人發現人魚的屍骨了,美國海軍還曾捉到過一條活的,據說海中鮫人的油膏,不僅燃點很低,而且隻要一滴便可以燃燒數月不滅,古時貴族墓中常有以其油脂作為萬年燈的,東海鮫人其性最淫,口顖嗜血,都聚居於海中一座死珊瑚形成的島嶼下,那島下珊瑚洞,洞穴縱橫交錯,深不可知,那裏就是人魚的老巢,它們在附近海域放出聲色,吸引過往海船客商,遇害者全被吃得骨頭也剩不下,有人捉到活的黑鱗鮫人,將其宰殺晾幹,灌入它的油膏,製成長生燭,價值金珠三千。

    傳說中的“鮫人”神秘而美麗,他們生產的鮫綃,入水不濕,他們哭泣的時候,眼淚會化為珍珠。鮫人不僅是個傳說,他們很可能是生活在南海外島嶼上的居民,與中國有貿易往來,而且一位“鮫人國王”還客死山東,並在中國留下了後裔。

    唐李商隱《錦瑟》詩:“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千百年來讓無數人傾倒。倘問此詩之義,最讓人佩服的是梁啟超的說法:“講的什麼事,我理會不著。拆開一句一句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中國韻文裏頭所表現的情感》)也就是說這種詩是“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的詩家之景,是隻可以想象不可以當真的詩家虛文。讀者隻需品味詩美就是,不必非要問詩美的材質。

    雖然詩家虛辭“於理則無,於情則有”,但這兩句費解的詩,卻並非虛作張致,而是事出有典,利用典故作喻。西人把這種通過複雜的典故組合構成喻體的修辭法叫“形上比喻”,如同猜謎,解詩者需要對典故的各種隱藏意義都非常熟悉才可能解開謎底。“不屈不撓的博學”是讀書人的頑疾。讓人感興趣的,是這詩上聯中,滄海、月明、珠有淚三個意象,聯係著傳說中的“鮫人”。

    中國很早就有鮫人的傳說。魏晉時代,有關鮫人的記述漸多漸細。在曹植、左思、張華的詩文中都提到過鮫人。傳說中的鮫人過著神秘的生活。幹寶《搜神記》載:“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雖然不斷有學者做出鮫人為海洋動物或者人魚之類的考證,我個人還是認為他們是在海洋中生活的人類,其生活習性對大陸人而言很陌生,為他們增添了神秘色彩。

    鮫人的兩種物產,世人視為珍寶。其一是鮫綃,任昉《述異記》載:“南海出鮫綃紗,泉室潛織,一名龍紗,其價百金,以為服,入水不濡。”其二是一個令人感覺心疼的敘述,說鮫人的眼淚能變成珍珠。杜甫《客至》詩講到有朋友帶給他一顆泉客珠,結果“緘之篋笥久”,“開視化為血”。珍珠是鮫人的血淚所化,但鮫人似乎把友情看得比珍珠要貴重。《太平禦覽•;珍寶部二•;珠下》引張華《博物誌》:“鮫人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綃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予主人。”為表示小小的感謝,鮫人一下就送了一盤珍珠。所以有人謂鮫人不貴珠,因為眼淚不值錢吧。但如果從鮫人們的家鄉盛產珍珠而不以為貴來說,更為合理。

    鮫人常常帶著鮫綃在中國南方沿海地區和中國人做生意,他們也有自己的文字。唐人李頎《鮫人歌》雲:“鮫人潛織水底居,側身上下隨遊魚。輕綃文彩不可識,夜夜澄波連月色。有時寄宿來城市,海島青冥無極已。泣珠報恩君莫辭,今年相見明年期。始知萬族無不有,百尺深泉架戶牖。鳥沒空山誰複望,一望雲濤堪白首。”李頎詩中,鮫人是今年相見明年期的情深意重的好朋友,詩人對他們“百尺深泉架戶牖”的海洋生活充滿了好奇和向往。

    那麼,鮫人究竟是哪裏人呢?郭璞注《山海經》時謂“雕題國”人為鮫人,古音中,“雕題”與“鮫”可以互轉,與海南島的“黎”族也頗為音近。黎族很早就有發達的紡織技術,據說鬆江的黃道婆就是從黎族群眾那裏學到了紡織技術而被家鄉人民尊為紡織神的。但黎族和大陸交往較早且頻繁,並無過多的神秘可言。從鮫人一年甚至於幾年才能來一次大陸判斷,他們住得似乎比海南更遠。而鮫人記述中的水底居住,也許就是指住處周圍全是水,仿佛是在水下。綜合這些因素,鮫人應該是住在南海外大洋上的小島居民。從出產珍珠和方位上判斷,今菲律賓南部的蘇祿群島人最為接近。

    蘇祿人和大陸交往也很多。元人《大德南海誌》、《島夷誌略》和《元史》中都記載蘇祿人在南海島居,其俗“男女斷發,纏皂縵,係水印花布。”產珍珠,“色青白而圓,其價甚昂……有徑寸者。”他們的珍珠是全世界最佳,他們的居所鄰近出產色絹的爪哇。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打賞本章    舉報本章
這本書實在是太棒了,我決定打賞作品的作者!
100 銅板 300 銅板 1000 銅板 3000 銅板
5000 銅板 10000 銅板 30000 銅板 100000 銅板
打賞查看
送黃瓜送蘋果送香蕉送筆記本送手機送鑽石送跑車送別墅
標題:
內容:
評論可能包含泄露劇情的內容
* 長篇書評設有50字的最低字數要求。少於50字的評論將顯示在小說的爽吧中。
* 長評的評分才計入本書的總點評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