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4987 更新時間:09-05-18 11:23
按說陳湯和甘延壽立此大功,回到長安後高官厚祿應當是指日可待。可惜,難封的不止有李廣而已。
石顯曾經打算把姐姐嫁給甘延壽,但是甘延壽看不上石顯的宦官出身和為人,因此婉言拒絕。石顯對此懷恨在心,因此對甘延壽和陳湯的受封之事橫加阻撓。
先是郅支單於的腦袋(願他安息)被送到長安後,元帝想將郅支單於的腦袋在長安的使館一條街(西域諸國在長安的辦事處聚集在此)懸掛十天,石顯讓匡衡上書說目前是春天,懸掛人頭不吉利,應當立即掩埋。
可惜時任大司馬車騎將軍許嘉和右將軍王商(這個王商是宣帝的舅舅王無武之子,不是王政君的五哥王商)對於甘延壽和陳湯的軍功頗為稱讚,一定要把單於頭顱懸掛十日。石顯不好為了這點事情直接和外戚們過不去,郅支單於的腦袋因此才得以在長安城展出了十天。
但是石顯並沒有就此罷休,他又授意下丞相匡衡等人揪住陳湯、甘延壽矯旨的事情不放。同時又把陳湯私自將戰利品犒賞給部下的事情交給司隸校尉去處理。司隸校尉當然是順著石顯的意思處理,用公文通知沿途郡縣,逮捕陳湯的部下並加以審問。
陳湯看勢頭不對,立刻上書元帝:我和部下萬裏之外征討隻資產與凱旋而歸,按說應該有朝廷的使者沿途慰問。現在沒有慰問不說,司隸校尉還派人逮捕審問我的部下。這是要給郅支單於報仇嗎?
元帝聞言大驚,立刻下令釋放所有被捕官兵,並沿途政府酒肉犒勞將士。
等到陳湯和甘延壽回到朝廷,元帝準備對他們論功行賞。又是石顯和匡衡從中作梗:他們假傳聖旨、擅調軍隊,不殺他們已經是天大的恩惠了。還要賜爵封土,那以後派出的使節官員豈不都要效仿他們了,這個頭不能開!
元帝自己雖然很欣賞甘延壽、陳湯的功勞,但是又不好太違反匡衡、石顯的意見。所以陳湯和甘延壽封侯的事情就這麼懸了起來。
關鍵時刻,我們的劉向同誌又仗義執言,上書元帝。痛陳利害,元帝一看有了輿論支持。立刻下詔赦免甘延壽、陳湯矯旨起兵的事情,不準指控,命公卿討論如何賜封他們爵位。
朝臣普遍認為應該按照捕斬帝國國君論功行賞,
可是匡衡、石顯當然不願意讓陳、甘二人有如此大功。他們倆堅持認為“郅支是逃亡的單於,已經失去匈奴國土,屬於盜用單於名號的假冒產品,不是真單於”。
元帝爭不過他們,就打算援用鄭吉的前例,封給甘延壽、陳湯千戶侯。
匡衡、石顯又說鄭吉是奉命出征,甘延壽和陳湯是矯旨起兵,不能一視同仁。在石顯和匡衡的一再阻撓下,最終封賞方案為:甘延壽“義成侯”,賜封陳湯“關內侯”,采邑各三百戶,加賜黃金各一百斤。同時任命甘延壽當長水校尉,陳湯當射聲校尉。
打郅支單於都沒有費這麼大的勁!!
甘延壽後來遷至城門校尉、護軍都尉,死在任上。
而大英雄陳湯以後還有故事,後文自有論述。
卻說陳湯誅殺郅支單於的消息傳到匈奴,呼韓邪單於是又喜又怕。
交待一句,由於漢朝的庇護,呼韓邪單於的實力恢複的很快。呼韓邪單於部已經在永光元年(前43年)離開漢朝北界,回到了原匈奴王庭所在地。
呼韓邪單於高興的是自己的這個死對頭恩將仇報的親哥哥終於被人給滅了;怕的是漢朝既然能把郅支單於滅了,估計要滅自己也不是太困難的事情。
因此思前想後,呼韓邪單於決定入朝覲見元帝,表示忠心。
於是在竟寧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於入朝覲見元帝,並請求和親。
此一時彼一時也,現在漢朝再也不用把劉細君、劉解憂這樣真正的公主下嫁給匈奴人了,所以就放話給後宮的宮女:有誰願意和親匈奴的,給與正公主級待遇。
要說後宮的宮女們,大多數是注定終老宮中,連皇帝的麵也見不上一次,所以都巴不得有個機會跳出這所大監獄。
可是一聽說是要遠嫁匈奴(單於還是個大半截身子埋進土裏的老漢),不少人就打了退堂鼓。
於是掖庭官員一番挑選後,選了五個候選人交給元帝定奪。元帝禦筆親點,劃定了其中一個賜予呼韓邪單於,待吉日到時完婚出塞。
元帝選定的這個宮女名叫王嬙,字昭君。
估計別的不用多說了,先介紹下王昭君的身世。
王昭君生於公元前52年(存疑),家鄉在漢朝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
王昭君是家中獨女,而且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說是含在口裏怕化了,頂在頭上怕摔著毫不為過。
王昭君不但天生麗質,而且聰慧過人。由於父親的寵愛和培養,王昭君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王家有女初長成,雖是養在閨中,其絕世才貌卻已經名滿南郡。
元帝永光三年(前36年),當陳湯和甘延壽正在西域喝著西北風浴血奮戰的時侯,元帝同誌昭示天下郡國,挑選秀女送入宮中。
王昭君在南郡已經是家喻戶曉的美人,而且年方二八,郡守自然把她作為入宮秀女的第一候選人。
饒是王昭君的父親王穰百般推脫說“小女年幼,難以應名”,可憐小昭君還是難免告別了家鄉的父老相親,灑淚登上北上的航船。
按說王昭君才貌雙全,應該很快得到元帝的寵愛才對。可是昭君入宮之後,別說什麼三千寵愛,連元帝的麵都沒有見過。在後宮默默無聞地做了兩年保潔工作。
難道是因為漢朝美女太多,王昭君掉到美女堆裏麵顯不出來了?可是根據後來元帝見到王昭君時眼珠子都快瞪出來的樣子來看,即便在美女如雲的漢朝後宮,王昭君也應該是鶴立雞群。
那麼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啊,我們的元帝同誌雖然身體不怎麼樣,但是和天下的男人一樣,對美女的追求是發自內心地。
不過和其他男人不同的是,別人大部分隻能在腦袋裏想想意淫一下,但是皇帝卻可以把這種追求變成實際行動。
由於宮中的宮女們比較多,而皇帝同誌日理萬機,又沒有時間一個一個地見,因此就命令宮中的畫師們為入宮的秀女們畫像呈給他禦覽。元帝看到其中有出眾的,才會考慮去寵幸一下。
這樣一來,宮中的畫師們可就對秀女們的命運有了生殺予奪之權。於是宮女們紛紛賄賂畫師,相貌不很出眾的希望他們把自己畫得更漂亮些、相貌很美的希望他們不要把自己醜化了就行。
而我們的昭君,因為自認才貌雙絕,所以沒有賄賂給她畫像的畫師毛延壽。結果毛延壽在給昭君畫像時一改以往的寫實風格,走了畢加索的抽象路線。因此導致了昭君入宮後在後宮當了兩年的保潔員外加女招待。
可憐我們的昭君如此絕世才貌卻落得如此地步,雖常常感歎自己的命運本不該如此,卻也沒有什麼辦法。眼看昭君就要和其他沒有得寵的後宮女子一樣,在這不得見天日的皇宮中年光過盡,功名不見,紅顏老去,機會也不來。
所以,當竟寧元年(前33年)元帝征召後宮宮女遠嫁匈奴時,王昭君毅然決然地挺身應召:“遠嫁匈奴的日子雖然充滿未知,然而總要強過在這高牆大院中無聲無息地老死而去。”
王昭君被選中之後,待到呼韓邪選定的告別吉日已到,便來向元帝辭行---畢竟現在她已經是名義上的漢朝公主,出行之前向元帝辭行的過場還是要走的。
說明一下,這次王昭君的出場是史無前例地震撼。
這個史無前例意思是震撼了兩個國家的君王:呼韓邪單於和漢元帝。這兩位都是第一次見到王昭君。
昭君向元帝辭行時,元帝隻是象征性地瞟了一眼。可是就這一眼,就已經驚為天人了。
元帝心裏尋思:怎麼宮中竟然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朕卻不知道?難道是新進宮的?
於是元帝問昭君:“妳什麼時候入宮的。”
昭君如實答了。元帝心裏更納悶了:已經兩年了,按說畫像我應該見過,怎麼一點印象也沒有呢?
元帝越看越喜歡,心裏就有要跟呼韓邪撕毀合約,留下昭君另派他人的打算。
無奈茲事體大,這個事情要是傳出去,這大漢天子的顏麵可往哪裏放啊。
再三考慮後,隻得忍痛割愛,將昭君賜予呼韓邪單於。
話說這邊呼韓邪單於看到王昭君這個大美人,震撼到樂得嘴都合不攏了。心說漢朝皇帝果然夠意思,這樣的大美人都舍得送給我。他哪裏知道元帝那邊正痛心疾首呢。
呼韓邪單於大約是因為郅支單於被滅,又得了亙古未有的大美人,心裏特別過意不去。他甚至上書元帝說漢朝幹脆別在北邊邊塞駐守軍隊了,以後漢朝北界的安寧就交給我們匈奴人負責了,這樣大漢朝也可以減少邊民的負擔。
且不論呼韓邪單於是真心還是假意,不設邊防軍把邊境交給另外一個國家去布防,這種事情今天聽來都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可是,元帝和他手下的那幫儒生們居然還正兒八經地在朝堂上開始討論這件事情,並且似乎投讚成票的人還不少。
幸好朝中不全是腦殘,這件事情最終還是被否決了。否則會怎樣呢?區區在下實在都不敢順著這個‘否則’往下想了。
話說昭君於是跟隨著呼韓邪單於東出潼關、北上雁門,經過近一年的長途跋涉終於來到了漠北的匈奴王庭。
這是匈奴臣民上下無一例外都是鐵杆的親漢派(郅支單於的例子就在眼前擺著),所以代表漢朝的和平大使王昭君收到了盛大的歡迎。
呼韓邪單於封昭君為“寧胡閼氏”,取匈奴有漢女為閼氏,始得安寧保障之意。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國的和睦關係達到了曆史之最。漢匈邊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幹戈之役”的和平景象。
漢成帝建始二年(前31年),在位三十八年的呼韓邪單於逝世。在此之前,昭君已經為他生了一兒子,名叫伊屠智牙師,被封為右日逐王。
此時的昭君則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了下一任單於為閼氏。繼任的單於是呼韓邪的長子雕陶莫皋,號為複株累單於。
對於昭君這樣的漢朝女子來說,對改嫁後子這樣的事情其內心無疑是極其排斥的。然而王昭君以大局為重,為了國家大義之和漢匈和平她最終入鄉隨俗。
所幸新繼任複株累單於對於昭君十分憐愛。夫妻二人十分恩愛甜蜜,接連生下兩個女兒。
從昭君出塞後直至西漢滅亡,漢朝和匈奴始終保持著友好的邊境關係,再未發生過戰事。這種和平局麵,是昭君以及匈奴其他親漢的王公貴胄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王昭君去世後,匈奴人懷念她為漢匈和平所做出的貢獻,將她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昭君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被稱為青塚。
“塞外多白沙,空氣映之,凡山林村阜,無不黛色橫空,若潑濃墨,昭君墓煙垓朦朧,遠見數十裏外,故曰青塚。”以上是《塞北紀遊》中對於王昭君墓被稱為青塚的解釋。
曆代以來,無數文人騷客撰文賦詩慨歎昭君的事跡,其中以杜甫的《詠懷古跡》之一堪為其代表,詩雲: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
畫圖省視春風麵,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王昭君在曆史上又被稱為“明妃”。是因為西晉時為避晉文帝司馬昭的諱,改稱“昭君”為“明君”,之後才漸漸有了“明妃”的叫法。
昭君是走了,可元帝這邊還有一肚子氣沒處撒。
他回宮後立刻命人把昭君的畫像呈來禦覽。不出所料,果然是畫得草草,僅有幾分相像,比之真人則遜色太多。
元帝還長了個心眼,又命令將他寵幸過的一些宮人的畫像拿來對比。好嘛,基本上都是畫比人標致。
元帝就是再好脾氣,麵對這種事情也已經忍無可忍---這是赤裸裸地欺騙!他大發雷霆,命令立刻找出給王昭君畫像的畫工,查個究竟。
案情極其簡單,王昭君沒有給畫工毛延壽送賄賂,所以被畫醜了。毛延壽自然是死罪沒商量。
但是區區在下倒覺得其實毛延壽死得也挺冤枉。為什麼這麼說呢?
要借用吳思先生的潛規則的概念了。區區在下權且稱之為畫工們和宮女的潛規則。
由於畫工壟斷了給宮女畫像的權力,所以被畫的宮女要給畫工錢,或者文雅點叫作潤筆費。
這和現在做手術要給醫生紅包一個道理,是患者和醫生都認可的規則(是否心甘情願不在討論之列)。
但是我們的王昭君是沒有給畫工賄賂的。
也許是因為家裏窮給不起,也許是因為不屑於給。
從旁觀者看來這兩者是有區別的,前者是無奈,後者是清高。
但是對於畫工來說,他們看到的結果是一樣:我們沒有拿到錢。你不給錢,就是不上道,就是不尊重行規。
他姓毛的也許想發把善心不收你的錢給你往美了畫,但是,他敢嗎?如果毛延壽不收錢給王昭君照原樣畫了,以後畫師還怎麼問宮女索賄?以前交過錢的宮女們怎麼辦?退錢?
畫工的財路們很可能就此被斷絕。
所以如果毛延壽這樣做了,他就和王昭君一樣,成了宮內畫師界和宮女界規則的破壞者,是要付出慘痛的代價的。
或者,可以肯定地說,毛延壽肯定會比王昭君還要慘。
因為王昭君即使沒有能見到皇帝,還可以在宮廷裏麵做一個普通的宮女混口飯吃。而毛延壽如果破壞了規則,下場輕則受到排擠卷鋪蓋出宮,重則隨便被別人找個茬做了也說不定。
說到最後,鄙視毛延壽也好,為王昭君鳴不平也罷,都不是問題的根本。
還是來看看林黛玉小姐寫王昭君的一首詩,《五美吟》之一:
絕豔驚人出漢宮,紅顏命薄古今同。
君王縱使輕顏色,予奪權何畀畫工?
這才是正解!那個弄那麼多女人進宮,都來不及自己一個個看的人(或者說這個人身後的這個後宮製度),才是罪魁禍首。
從昭君事件我們稍稍可以領略到一些元帝對待女人的態度和風格。下一節,就專門來談談元帝的女人們,以及元帝和這些女人們的兒子們。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