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元和中興,唐代末年

章節字數:3944  更新時間:21-09-03 23:12

背景顏色文字尺寸文字顏色鼠標雙擊滾屏 滾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唐德宗李適死後,李誦繼位。

    唐順宗李誦,成為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李適長子,母親為昭德皇後王氏,登基後任用王叔文等人變法,這觸犯了宦官和節度使的利益,被迫禪位給皇太子李純,自稱太上皇,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十九日駕崩,諡號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廟號順宗,入葬於豐陵。

    唐憲宗李純,唐朝第十一位皇帝,為宦官俱文珍等擁立。盡廢順宗朝政,貶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為遠方司馬。以杜黃裳、皇甫鎛、李吉甫等人執政,停獻祥瑞,修訂律令,整頓科舉,減省官員,加強財政管理,以求治理。又聽杜黃裳之議,以法度製裁藩鎮,先平西川劉辟、江東李錡,使魏博田弘正歸順。複平淮西強藩吳元濟,大振威信,致使成德、橫海、幽州等鎮相繼歸附。

    收複淄青十二州,代宗廣德以來藩鎮跋扈局麵暫告段落,史稱“元和中興”。

    晚年迷信方士求長生,服金丹,因躁怒,宦官往往獲罪被殺,人人自危,終為宦官陳弘誌等害死,崩於大明宮中和殿,享年四十三歲。

    唐憲宗李純死後,唐穆宗李恒繼位唐朝第十二位皇帝,唐憲宗李純第三子,母為懿安皇後郭氏。

    唐憲宗暴崩,在宦官梁守謙擁立下,登基即位,是為唐穆宗。在位期間,宴樂過多,畋遊無度。所任宰相蕭俛、段文昌缺乏遠見,認為藩鎮已平,應當消兵,使得河朔三鎮再度叛亂,在位五年,時年三十歲,安葬於光陵,諡號“睿聖文惠孝皇帝”。

    李湛唐穆宗李恒長子,母為恭僖皇後王氏,唐敬宗李湛即位於柩前,時年十六歲。在位期間,禮遇朝臣,耽於玩樂。沉迷蹴鞠和打夜狐,不愛理政。任由權宦王守澄勾結宰臣李逢吉,排斥異己,敗壞綱紀,引發染工暴-動事件,為宦官劉克明等所弑,年僅十七周歲,諡號“睿武昭湣孝皇帝”,廟號敬宗,葬於莊陵。

    唐文宗李昂,唐穆宗李恒次子,母為貞獻皇後蕭氏。

    原名李涵,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即位為帝,年僅十八歲。在位初年,勵精求治,放出宮女三千餘人,釋放五坊鷹犬,並省冗員,重用寵臣李訓、鄭注等人,發動甘露之變,企圖消滅宦官勢力,事敗後遭到軟禁,李昂抑鬱而終,享年三十一歲,諡號元聖昭獻孝皇帝,廟號文宗,葬於章陵。

    李炎唐穆宗李恒第五子,唐敬宗李湛和唐文宗李昂異母弟,母為宣懿皇後韋氏,文宗駕崩後,李炎即位為帝。李炎在位期間,倚重宰相李德裕,澄清吏治,發展經濟,有誌於革除積弊。同時致力於削弱宦官、藩鎮和僧侶地主的勢力。

    會昌三年(843年),命諸道平定昭義劉稹叛亂。

    會昌五年(845年),鑒於寺院泛濫,下令拆毀佛寺,沒收寺眾土地,擴大了中央政府的稅源兵員。對外則擊敗回鶻,保衛北疆安定。使唐朝一度呈現中興局麵,史稱“會昌中興”。

    李炎長期服食長生丹藥,在會昌六年(846年)駕崩於大明宮,年僅三十三歲,諡號至道昭肅孝皇帝,廟號武宗,葬於端陵。

    唐宣宗李忱,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憲宗李純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異母弟,唐武宗死,李忱為宦官馬元贄等擁立,登基為帝。

    李忱勤於政事,孜孜求治。在位期間,整頓吏治,並限製宗室和宦官,將死於甘露之變中除鄭注、李訓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

    在對外方麵,他擊敗吐蕃、收複河湟,又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以收複河湟之舉,為安史之亂後唐對吐蕃的重大軍事勝利之一。

    李忱為人明察沉斷,從諫如流,恭謹節儉,且惠愛民物。他在位時,國家相對安定繁榮,曆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

    所以直至唐朝滅亡,百姓仍思詠不已,稱李忱為“小太宗”。但亦有史家認為他“知為君之小節,而不知其大節”、“精於聽斷,而以察為明,無複仁恩之意”,最終招致“內臣爭立嗣君,幾至於亂”的後果。

    李忱因服長生藥中毒,於大明宮駕崩,享年五十歲,在位十三年。

    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唐宣宗李忱長子,母為元昭皇後晁氏,唐懿宗李漼,在唐宣宗駕崩後,在宦官王宗實擁立下監國即位。

    唐懿宗李漼改元鹹通,勵精圖治,延納讜言。洞曉音律,猶如天縱。統治後期,遊宴無度、驕奢淫逸、任人不能、導致浙東、安南、徐州、四川相繼發生動-亂,內部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喪失了宣宗朝時期的成果。

    鹹通十四年,唐懿宗李漼,駕崩,享年41歲。

    唐朝第十八任皇帝,唐懿宗李漼第五子,母為惠安皇後王氏,柩前即位,時年12歲。在位期間,權宦田令孜把持朝政,政局日益混亂,引發王仙芝、黃巢起義。

    幾度複興終究折戟於殘花(黃巢起義)。

    長安失落後,逃亡蜀地。期間,調動各鎮節度使平定黃巢起義,返回長安。光啟年間,經曆鹽池之爭和襄王之亂,身體每況愈下,末年引發節度使割據,唐朝至此分裂,臨終年僅27歲傳位於弟弟李曄,即唐昭宗。

    唐朝第十九代皇帝,唐昭宗李曄尊禮朝臣,勵精圖治,希望恢弘舊業,號令天下,製訂出一套適應形勢的統治方略,發動平定四川陳敬瑄、河東李克用的戰爭,最終消滅了田令孜,重挫了晉王李克用。同時,中央禁軍折損大半,有效兵員不足。坐視宣武節度使朱溫實力發展壯大,逐漸成為中原霸主,為唐朝滅亡埋下了禍根,後期一直受製於宦官、李茂貞與朱溫,為宣武節度使朱溫所弑,時年三十八。

    唐昭宗遇害後,李柷正式即位,成為唐朝末代皇帝,唐昭宗李曄第九子。

    另一邊!

    朱溫參加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先後攻陷洛陽、長安等地,大大動搖了唐王朝的統治地位,歸附唐軍王重榮、楊複光部,與李克用等聯合鎮壓黃巢軍。因鎮壓黃巢軍有功,被唐僖宗賜名“全忠”,任河南中行營招討副使。

    次年拜汴州刺史出宣武軍節度使,繼而又進封梁王。他以河南為中心,極力擴大勢力,逐漸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

    唐昭宗天複元年,朱溫率軍進入關中,控製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權,用武力把唐昭宗逼遷洛陽,不久將昭宗殺死。立昭宗兒子李柷為帝,即唐哀帝(又稱昭宣帝),李柷初名李祚,唐朝末代皇帝,成為權臣朱溫的傀儡,天祐四年朱溫通過禪讓的形式奪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改年號為開平,史稱“後梁”。

    第二年,李柷慘遭朱溫鴆殺,葬於溫陵,終年十六歲,諡號為哀。

    華-夏大地在一次進入內戰,唐朝滅亡後依次定都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河北趙王王鎔歸附李存勖,朱溫派遣王景仁征討,王鎔於是請求李存勖援助他。這年冬天,王景仁與李存勖的部隊在柏鄉相遇,在同李存勖交戰中慘敗而歸。

    燕王劉守光稱帝,李存勖聞訊,前去討伐,劉守光不敵李存勖,寫信請求朱溫援助。朱溫深知幽燕一旦落入李存勖手中,後果不堪設想,於是決定攻打王鎔以此聲援劉守光。

    朱溫隨與楊師厚的部隊前去支援賀德倫,將軍隊駐紮在蓨縣以東,可蓨縣還未取下,卻被數百敵騎攻擾了軍營,火燒了很多帳篷和糧草,軍心因此大喪。而李存勖的攻勢很快,幾盡將劉守光消滅,劉守光無法與李存勖繼續抗衡下去,朱溫“圍魏救趙”的方法也失去了作用,隨即收攏軍隊撤退。

    朱溫年老體弱,本來就患病在身,路上的顛簸更加重了他的病情,以至於不能乘坐轎子,一路歇歇停停,五月六日才返回洛陽。

    五月十五日,朱溫病情越發沉重,對近臣十分悲傷地說道:“我經營天下三十年,想不到太原餘孽竟能死灰複燃如此猖狂!我看他李存勖的誌向不小,上天卻又欲奪我餘年,幾個兒子皆非其敵手,我將死無葬身之地了”。

    朱溫因繼立問題,被親子朱友珪弑殺。朱溫在位六年,享年六十一歲,上諡號神武元聖孝皇帝,廟號太祖。同年十一月下葬宣陵。

    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楊吳、桀燕等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楊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馬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

    唐藍已經漸漸的分不清這些時間了,大概又是十幾年,或是幾十年,有可以百年。

    在一次入世,發現已經五代十國,唐藍不由登高唱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五代依次為梁、唐、晉、漢、周五個政權,即“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

    華-夏有開始了長達五十七年的內戰,盤踞太原的晉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建立後唐,同年滅朱溫的後梁。

    後唐之後的五代君王均出自李克用的子孫與部屬。後唐曆經唐明宗的擴張與整頓,國力強盛,但發生內亂後,被石敬瑭引契丹軍攻滅,後晉建立。

    契丹主耶律德光率軍南下,大軍直抵澶州,派蕃將偉王領兵進入雁門關。劉知遠作為幽州道行營招討使,在忻口大破偉王,累遷太原王兼任北麵行營都統,北平郡王、太尉,之後誅殺吐穀渾白承福等五支部族共四百人,以另一部族的王義宗統領五族中其餘的人,又在朔州陽武關再破契丹。

    契丹進犯京師,俘虜了後晉少帝石重貴北去,後晉滅亡,耶律德光登上崇元殿接受朝拜,詔令改晉國為大遼國,大赦天下,劉知遠遣牙將王峻向契丹奉表投降,耶律德光詔令褒揚嘉獎,稱劉知遠為兒子,並賜給一根木拐。按契丹的禮法,貴重的大臣才能得到這種賞賜,就像按漢族禮儀賜給假節一樣。王峻拿著木拐,契丹人望見他都紛紛到路邊避讓。王峻回來後,對劉知遠說契丹政治混亂,一定不能攻占中原,於是便商議建國。

    劉知遠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稱帝即位。統治期間,各地割據成勢而朝廷難控,並且手下貪婪之輩,日益形成弊政,一時斂賦成災。

    接著,劉知遠下詔禁止為契丹括取錢帛;慰勞保衛地方和武裝抗遼的民眾;在諸道的契丹人一律處死等等。於是晉朝舊臣紛紛投誠歸附。

    劉知遠因傷長子劉承訓之死而病重,召史弘肇、王章、蘇逢吉、郭威等人托孤,臨終前,劉知遠認為杜重威反複無常,於是授意托孤大臣除掉他。隨即駕崩,時年54歲,其子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

    郭威,加入後唐莊宗李存勖親軍。後協助後漢高祖劉知遠稱帝,郭威幫助劉知遠稱帝有功,升戳為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成為統帥大軍的將相。不久,後漢高祖劉知遠病逝,郭威和蘇逢吉同受顧命,擁立劉承祐繼位,郭威官拜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當時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朝廷屢次出兵討伐,均無功而返。

    ——未完待續——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標題:
內容:
評論可能包含泄露劇情的內容
* 長篇書評設有50字的最低字數要求。少於50字的評論將顯示在小說的爽吧中。
* 長評的評分才計入本書的總點評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