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5426 更新時間:09-05-28 09:28
越國的皇城像是水中一座巨島,其上亭台樓閣也多臨水而建。李係舟跟隨英王乘坐越國皇帝的龍船,沿水路行進,進入滎都再入皇城,都不用更換其它交通工具,真是水鄉澤國與陸地上的城池迥然不同。
李係舟覺得整個滎都就好像世界文明的水城威尼斯那樣的規模,但是建築風韻更接近中國江南,如同周莊放大幾百倍,特別是皇城內的各種建築極盡奢華,簡直是將紫禁城搬到水上一樣。
越國滎都的繁華和別具風味,幾乎將夏國雍都比了下去。李係舟滿心歡喜,這趟出國旅遊果然沒白來,他一定要抽個空閑抓緊時間把滎都好好逛逛。
此時天色已經完全暗了下來,皇城內卻燈火輝煌,亮如白晝,城樓崗哨上士兵列隊莊重森嚴。
龍船靠岸,這禦岸碼頭比尋常碼頭要高許多,探出的岸角與龍船甲板平接,都是上等木料修築,堅實光澤,中間還為皇帝專門設了禦道,鋪了厚厚的紅絨地毯,尋常人是不能踩踏以彰顯皇帝的特權和身份。
早有越國的文武百官站立在岸上等候,經過一番隆重的迎接禮儀,越國皇帝帶著夏國使團一行人浩浩蕩蕩進入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
此殿名為安泰殿,殿闊九間,重樓疊宇,金碧輝煌,這是皇城內專門舉行大型宴會的場所,三麵環水,一麵與禦岸碼頭相接。環水的三麵皆有石橋連岸,通向其它廣場宮殿。
進入安泰殿,越國皇帝在最上首龍椅上坐定,英王率夏國使團在左側落座入席。
李係舟對於宮殿之內的排場倒不是很關心,他的注意力都被桌上各色精美食物吸引,光看這些點心水果就可以想見隨後筵席的豐盛,他隻等著越國皇帝發話酒菜上桌開吃,便可以一飽口福。
誰料越國皇帝卻道:“英王殿下請稍坐片刻,昭國使團隨後便到,屆時賓客齊聚安泰殿,朕定然好好款待大家,盡一番地主之誼。”
英王心道,明知我們夏昭兩國正在交戰,還將使團安排在一起吃飯,越國皇帝到底做何打算?昭國使團因為晚到一時三刻,就不能由皇帝親迎,換成太子,儀仗排場恐怕要下一個檔次,但是由皇帝親迎的夏國使團風光過後還要老老實實等著昭國使團到了才能開席。從一開始越國皇帝就是想讓我們兩國使團為了求親之事明爭暗鬥愈演愈烈,他越國作壁上觀,等著看笑話麼?
李係舟是真的有些餓了,望著桌上的開胃點心,左顧右盼妄圖趁人不備先偷吃一口墊墊肚子。無奈英王經過剛才遇刺事件,更是不敢讓李係舟離開身邊半步,英王是眾人焦點,李係舟自然是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根本沒有偷吃的機會,隻能將口水往肚裏吞。李係舟暗罵:昭國人動作真慢,越國皇帝的安排也欠考慮,這又不是等吉時結婚,先來先吃豈有讓賓客幹坐著的道理?幸好李係舟穿越前領教過在某餐館裏因為人多廚少被晾了一個多小時才上菜的待遇,基本上能調整到正常的心態,貌似神情自若從容淡定,麵上還帶著微笑。
越國皇帝好像也意識到這一點,立刻命人獻上歌舞,分散大家的注意力。
這一招對別人不一定有多少作用,可是對李係舟仿佛旱地甘霖。李係舟坐的也算是VIP席位了,看得真切品得細致,美女婀娜,絲竹鼓樂,聲色俱佳,真堪稱精妙的歌舞表演。
越國皇帝好音律,舞樂品味相當高,便是久慣聲色的英王看了這樣的表演也是耳目一新,讚不絕口。
一輪歌舞過後,英王興致勃勃道:“越國人傑地靈,陛下的宮庭歌舞更是聚天地精華,猶如仙音神韻,不說別的國家,就是我夏國也未必能及。”
越國皇帝當然愛聽奉承話,尤其談論到音樂歌舞,更是激情澎湃。他心想,聽說英王是文不成武不就,整日吃喝玩樂,但今日看來欣賞水平不低,對宮廷禮樂有所涉獵,莫非也是愛好音律之人?想到這裏越國皇帝笑道:“英王殿下過謙了,夏國乃中原大國,音律文化禮樂歌舞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越國的許多樂器曲調都是從夏國學習而來。殿下出身皇族,自幼受到熏陶,想必精通音律,不妨品評一二。”
英王察覺越國皇帝談起音律眉飛色舞,言語間也是對夏國尊重吹捧,充滿善意,看來是打算營造與夏國情誼深厚的局麵,於是順水推舟道:“本王母後原是貴國公主,論輩分,本王是陛下的晚輩子侄,初來乍到,年輕識淺,還望長輩多多關懷提攜。至於音律,本王隻粗通皮毛,哪有資格品評?”
李係舟聽英王的話說得相當客氣謙虛,還不斷與越國皇帝套近乎,心想英王果然有一套手段,找個機會就增加越國皇帝對夏國的好感。看越國皇帝的反應,對我們夏國也不錯,這事情沒準還真像他們先前推測的那樣,越國皇帝早已打定主意把女兒嫁給英王?既然已經定了,為何還大費周章把昭國人也請過來,越國人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麼藥?今天這大戲唱得是哪一出?
越國皇帝一說起音律哪有那麼快就放手的,不顧英王謙讓客氣,又命人繼續演奏樂曲。
英王對於音律的造詣根本無法與越國皇帝相提並論,他本想揚長避短找借口推辭,轉移話題談論別的事情,但聽越國皇帝鄭重道:“英王殿下,接下來的這首曲子不同於尋常樂曲,是本國最有名的女樂師琵琶獨奏,而曲譜正是朕的公主所作。禮教所限,公主不能親迎眾位賓客,所以特意作曲編舞,以表心意。”
英王偷眼看了看李侍讀,一副氣定神閑等著聽的樣子,他立刻放下心來,有李侍讀在,他有什麼不能談?於是不再推辭欣然受領公主這份厚禮,英王打定主意,如果越國皇帝到時候真要談論品評樂曲,他就將李侍讀推出來應付。
這位越國最有名的女樂師,並非生得美貌,相反長相很平庸又上了年紀,但是穿著高雅氣質華貴彈了一手好琵琶。倘若閉上眼睛聽,便可以忘卻周遭一切,耳中隻剩下悠揚琴曲。
越國公主作的這首曲子非常精妙,整體基調華麗又不失靈性,經高手演奏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一曲過後,眾人皆不自覺地鼓掌稱讚。
越國皇帝很自然地問道:“英王殿下以為此曲如何?”
牛丞相也不失時機地跳出來補充道:“英王殿下若隻是泛泛地說好,不談也罷。”
越國皇帝聽出牛丞相言語中刻意刁難之意,本想製止打個圓場,轉念又一想,試探一下英王的學問也無妨,便順著牛丞相的話繼續道:“是啊,英王殿下不要太見外,有什麼高見不妨說出來。”
英王微微一笑道:“本王覺得公主所作之曲甚好,演奏者也得其神髓,至於陛下和牛丞相期望的更精深的品評,本王身邊李侍讀博學多才,於音律一道也有所涉獵,殿下不如請他暢談一二。”說罷將充滿期待地目光投向李侍讀。
李係舟沒想到英王會來這一套,原來這曲子不是白聽,還要點評。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李係舟是英王高薪聘的侍讀,關鍵時刻容不得他退縮。虧得他在英王府裏已經被寧浮萍考驗過一回,心裏雖然有些緊張,麵上卻不動聲色,搜腸刮肚想詞。
急中生智,李係舟腦中靈光一現,東拚西湊幾句名句,侃侃而談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注1]。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注2]。”前四句李係舟還記得出自高中語文背過的《琵琶行》,後麵那兩句是誰寫的早忘了,總之是形容曲子好的話,用在這裏應該可以。他說完看了看眾人沒有不良反應,心想終於蒙上了。言多必失,《琵琶行》全文他可不會背,又再也想不起什麼像樣的話說,索性閉口不談玩深沉。
越國皇帝一聽這位李侍讀果然是行家。琵琶分大小弦,音色特質各有不同,能用短短幾字就將琵琶演奏的精妙之處描繪得如此生動,無論是音律文采都不得不讓人佩服。更有後麵那一句對全曲的綜述“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分明是將此曲比作天上的仙樂,人間當然難得一聞,難得聞而竟聞,愈見其妙得出奇了。天上隱喻皇宮,此曲是越國公主所作,那公主便理所當然是天上仙子了。將公主捧為天上仙子,自承人間凡夫,有幸聆聽,欲求再聞仙樂,仰慕求親的意圖不言而喻。越國皇帝原以為緊隨英王寸步不離身懷絕技的這位李侍讀,僅僅是頂了一個侍讀的名字,實際上是英王貼身保鏢,現在看來此人文采學識也非常人能及,當真是文武雙全驚才絕豔。他不得不對李侍讀另眼相看,對英王能有如此賢能輔佐一番深思了。
英王雖然對於琵琶的演奏不在行,但是李侍讀最後這一句飽含深意,一語雙關的話他理解的意思與越國皇帝差不多,他不禁暗暗讚歎,李溪真乃大才也。
牛丞相則暗暗心驚,夏國果然藏龍臥虎,他早已察覺英王身邊的那位李侍讀不是一般人,不過單隻那份身手就非尋常護衛能及,如今聽他對樂曲的見解和讚美中隱喻的深意,此人才思敏捷文采風流,這樣一位高人能為英王所用,英王又是怎樣的人呢?從之前收集到的那些情報來看,英王不學無術已久很少受到皇帝重視,隻是在確定要被派來越國求親之後,夏國為了造勢才對英王的形象重新包裝了一下,什麼精於弓馬騎射,聰穎好學,親民愛民等等,無非是為英王貼金子。牛丞相判斷,英王從遇刺時的鎮定到現在應對得體的言行,恐怕都是受了身邊這位李侍讀的指點才能有如此良好的表現。有李侍讀在,英王和夏國使團看來都不好糊弄了。
就在這些人胡思亂想的時候,有太監宣告,太子殿下迎昭國使團已到安泰殿之外。
對於李係舟來說這無疑是個好消息,馬上就要開飯了。
英王心想,昭國使團終於來了,好戲要開場了,他見李係舟滿麵喜色,想必成竹在胸,他也就放寬心,微笑自然而然浮上臉頰。
太子吳雙接到昭國使團之後故意延誤時間,想看看夏國使團等得不耐煩的模樣,結果他們一行人進入安泰殿的時候看到的卻是英王等人笑臉相迎,心下不得不佩服英王好涵養。
[注1]此詩句出自唐朝白居易的《琵琶行》。
譯文是大弦的聲音嘈嘈像疾風暴雨,小弦的聲音細切急促似切切私語。嘈嘈和切切的聲音錯雜在一起彈,就好像大小珍珠一起落在玉盤上。大弦:指最粗的弦。嘈嘈:聲音沉重悠長。小弦:指最細的弦。切切:弦聲幽細瑣碎。錯雜:錯落夾雜。
其實《琵琶行》詩文所指的背景是唐憲宗元和十一年深秋,白居易被貶到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做司馬,在潯陽江頭準備乘船送友人,在客船上暢飲時,被一琵琶女的彈奏深深地打動的故事。白居易當天晚上寫下了這首千古傳唱的的長篇敘事詩。詩中對琵琶女高超的技藝給予了生動細致的描繪,對琵琶女的身世寄予同情,同時抒發了詩人被貶的悲憤。全詩在細節描寫上堪稱技藝超群,人物性格鮮明真切,景物描寫很好,同時適當地烘托了氣氛,語言具有音樂美,比喻貼切,層次分明,行文如流水,可以看出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當然整首詩的基調都不是歡快的,李係舟會背誦全文還不如一知半解隻記得一兩句更有意思。
[注2]此詩句出自唐朝杜甫的七絕《贈花卿》。
全詩原文:“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這首絕句,字麵上明白如話,但對它的主旨,曆來注家頗多異議。有人認為它隻是讚美樂曲,並無弦外之音;而楊慎《升庵詩話》卻說:“花卿在蜀頗僭用天子禮樂,子美作此譏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詩人之旨。”沈德潛《說詩晬語》也說:“詩貴牽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竊,則想新曲於天上。”楊、沈之說是較為可取的。
在中國封建社會裏,禮儀製度極為嚴格,即使音樂,亦有異常分明的等級界限。據《舊唐書》載,唐朝建立後,高祖李淵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孫考訂大唐雅樂,“皇帝臨軒,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軒懸出入,奏承和;……”這些條分縷析的樂製都是當朝的成規定法,稍有違背,即是紊亂綱常,大逆不道。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曾因平叛立過功。但他居功自傲,驕恣不法,放縱士卒大掠東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音樂。杜甫贈詩予以委婉的諷刺。耐人尋味的是,作者並沒有對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語雙關的巧妙手法。
字麵上看,這儼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樂曲讚美詩。你看:“錦城絲管日紛紛”,錦城,即成都;絲管,指弦樂器和管樂器;紛紛,本意是既多而亂的樣子,通常是用來形容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的,這裏卻用來比狀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樂曲,這就從人的聽覺和視覺的通感上,化無形為有形,極其準確、形象地描繪出弦管那種輕悠、柔靡,雜錯而又和諧的音樂效果。“半入江風半入雲”也是采用同樣的寫法:那悠揚動聽的樂曲,從花卿家的宴席上飛出,隨風蕩漾在錦江上,冉冉飄入藍天白雲間。這兩句詩,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樂曲的那種“行雲流水”般的美妙。兩個“半”字空靈活脫,給全詩增添了不少的情趣。樂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歎說:“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天上的仙樂,人間當然難得一聞,難得聞而竟聞,愈見其妙得出奇了。全詩四句,前兩句對樂曲作具體形象的描繪,是實寫;後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誇,是遐想。因實而虛,虛實相生,將樂曲的美妙讚譽到了極度。然而這僅僅是字麵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長的。這可以從“天上”和“人間”兩詞看出端倪。“天上”者,天子所居皇宮也;“人間”者,皇宮之外也。這是封建社會極常用的雙關語。說樂曲屬於“天上”,且加“隻應”一詞限定,既然是“隻應天上有”,那麼,“人間”當然就不應“得聞”。不應“得聞”而竟然“得聞”,不僅“幾回聞”,而且“日紛紛”,於是乎,作者的諷刺之旨就從這種矛盾的對立中,既含蓄婉轉又確切有力地顯現出來了。
宋人張天覺曾論詩文的諷刺雲:“諷刺則不可怒張,怒張則筋骨露矣。”(《詩人玉屑》卷九引)杜甫這首詩柔中有剛,棉裏藏針,寓諷於諛,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可謂作得恰到好處。正如楊倫所評:“似諛似諷,所謂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也。此等絕句,何減龍標(王昌齡)、供奉(李白)。”(《杜詩鏡銓》)
在本文中,李係舟竊了名句斷章,借越國皇帝曲解了原詩的意思,都是為了情節所需,但不想誤導大家,所以將原詩的寓意在這裏講解清楚,做個參考。
**************************************************************
5月13日開始,要在起點首頁分類推薦軍事曆史類出現本文的推薦了。
謝謝大家支持捧場。
爭取明天一章。
周日晚上出差,周日後估計下次要等到5月15日了。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