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字數:12507 更新時間:12-06-18 13:51
元代文學
元代戲曲,包括北曲雜劇和南曲戲文,世所謂元曲,原指元代的雜劇與散曲,但有時亦指元代雜劇。
中國古代戲曲的發展:上古歌舞,周秦逐步發展為節日或祭祀時的演出活動,漢代競技性的遊戲和演出“角抵”——泛戲劇階段,南北朝和隋代以歌舞來敷演極簡單的故事、大曲:反複多次用同一支曲子來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唐代以戲弄嘲笑為主的“參軍戲”、歌舞——戲弄階段,宋代勾欄瓦舍的出現以及伎藝的保留,綜合起來,形成了中國最早的戲曲“宋雜劇”(南宋)和“金院本”(北方)
元雜劇興盛風靡全國的根本原因,是金元時代動蕩激越的現實生活,社會生活本身需要有新的文學樣式反映人民大眾的喜怒哀樂,表現他們的愛憎和追求。
雜劇:雜劇是一種以北曲演唱的戲曲。北曲是在大曲、諸宮調等傳統音樂的基礎上,又吸收北方的民歌俚曲以及少數民族的歌曲而形成的。為與流行於南方的南曲相區別,故稱北曲。雜劇的體例:一本四折,若有劇情的需要,前設楔子。雜劇中男主角稱為“末”,女主角稱為“旦”,由於一本戲由一個角色主唱,所以分為“旦本戲”“末本戲”。
南戲:南戲又稱戲文、南曲戲文。在“溫州雜劇”的基礎上發展形成了完整的戲劇藝術,特點:宮調與套曲的運用十分靈活,角色分為生、旦、淨、醜、外、末、貼,每個角色都可以唱(不同於雜劇)。《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是現存唯一的宋元南戲劇本,傑出標誌:元末高明的《琵琶行》中的“三不從”表現了作為一個封建文人的蔡伯喈無法擺脫的軟弱性和動搖性。主題:為蔡伯喈洗冤,借以宣傳貞烈與忠孝的封建道德,又無法回避元末戰亂黑暗的現實給人民帶來的困難,和自身憂國憂民的憤激。
猜題1之名句賞析《琵琶行》。人物形象:真實豐滿:趙五娘的忍辱負重,勇擔責任,遠超出了一個孝婦的形象;蔡伯皆的軟弱動搖,矛盾痛苦。經典出目:《吃糠》、《賞荷》、《盤夫》語言:清麗本色,細膩委曲。結構:苦樂相錯(命中率百分之5)
散曲:元曲包括元雜劇和元代散曲,雜劇是戲曲藝術,散曲則是一種特殊的詩歌。在元代,一般被稱為樂府或詞,有小令和套數兩種基本形式。小令是獨立的一隻曲子,又叫“葉兒”,每首小令,一調成文。(在固定的格式下,可以把兩個三個曲牌銜接起來)。套數亦稱散套,由兩支以上同宮調的曲子連綴而成,曲牌間的聯係有一定的順序,曲詞須一韻到底,每個套數都有一個尾作為最後一個曲牌。特點: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為當時極為流行的雅俗共賞的新詩體。
關漢卿:第一位享譽中外的偉大戲劇家,元曲四大家之首代表作《竇娥冤》
其作品創作三種類型:1、控訴與鞭撻現實社會黑暗的作品:《竇娥冤》(元曲四大悲劇:竇娥冤、紀君祥《趙氏孤兒》、白樸《梧桐雨》、馬致遠《漢宮秋》)2、讚美懲罰醜惡勢力的機智勇敢的女性作品《望江亭》《救風塵》3、歌頌曆史英雄人物,曲折表達現實感受的曆史劇《單刀會》。關漢卿現存劇作中,以女性形象為主人公,反映婦女生活、思想、鬥爭的作品,所占比例最大。
姐妹喜劇篇《救風塵》:趙盼二智鬥周舍智救宋引章;《望江月》譚記兒魅誘楊衙內智保白士中。
《單刀會》:《關大王單刀會》《關大王獨赴單刀會》,集中表現荊州歸屬問題,魯肅與關羽、喬公、司馬德操之間的矛盾衝突。主人公關羽設置在第三折出場,為表現其英勇氣概和非凡的氣度與豪邁的情懷。
猜題2之選擇:其性格:在困境中較能調試自己的心態,開朗通達;幽默多智。關切民生疾苦,熱愛大眾文化;認同儒家仁政學說,向往仕進生活;倜儻不羈,狂傲倔強。其作品南呂•一枝花《贈珠簾秀》(青樓)《不伏老》(以生動活潑的比喻,寫書會才人的品行才華,具有民間曲詞那種辛辣恣肆和詼諧滑稽的風格,不羈,愛憎分明)
《竇娥冤》:正名為《感天動地竇娥冤》作品鞭撻的是這個社會的黑暗製度,歌頌的是反抗這個社會製度的鬥爭精神。作品源頭《東海孝婦》。全劇由一個楔子和四折組成。藝術成就:1表現在它的悲劇的審美價值。其藝術效果即悲戚又悲壯,二者結合,感人肺腑。2《竇娥冤》的語言,無論是唱詞還是道白,都是元雜劇中的上乘。兼有優秀元雜劇的特點,本色,自然,“雅俗兼收、串收無痕”,而其更可謂“直白而有意蘊”。3在人物性格的刻畫方麵,此劇令人信服的寫出了竇娥性格的發展過程,既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竇娥冤》中竇娥品格與反抗精神:關漢卿的《竇娥冤》是元雜劇中最著名的悲劇作品。劇本反映的內容和人物遭遇,是以元代貪官汙吏徇徇私枉法、製造冤假錯案的社會現實為根據的,屬於社會公案劇。
1這是一出描寫好人蒙冤受難的苦情戲。劇中的竇娥是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陶冶出來的被壓迫婦女的典型,具有安分守己、逆來順受和事事為他人著想的善良品格。如竇娥在嚴刑拷打之下仍不屈服,當聽到要拷打婆婆時,才屈招投毒一事是自己所為。寧願讓自己受冤也不願看婆婆遭受皮肉之苦。
2劇中的竇娥同時也具有剛烈的性格和強烈的反抗精神。隨著惡勢力的步步進逼,她漸漸拋棄了逆來順受的態度,表現出堅強的反抗性格。如“叱天罵地”之舉蘊含著強烈的反抗精神,是對暗無天日的社會製度的懷疑和批判。“三樁誓願”的應驗,表明天地也為其冤情所感動。最後竇娥的冤魂化作複仇的鬼魂出場,也是其剛烈性格的表現。
第三章
《西廂記》:鶯鶯張生的人物形象:王實甫的筆下的人物有著鮮明個性特征的文學形象,這主要體現在對張生、鶯鶯和紅娘的性格刻畫上。1張生:一介書生,但卻能不顧門第的懸殊,十分勇敢地追求相國小姐,一見到意中美人就把功名拋置腦後,執迷不悟,把一場自由戀愛搞得轟轟烈烈。2崔鶯鶯,是個性格複雜的人物。出身名門,可她風情和作派卻不象淑女。一方麵對於男女自由戀愛有一種本能的渴望,希望有人愛自己,自己也去愛別人,她對張生的愛是很主動、大膽的,敢於突破禁區。另一方麵,作為名門的小姐,她又得時時顧及自己的身份,有時顯得心口不一、優柔寡斷,需要紅娘從旁助一臂之力。3紅娘,是劇中最光彩的人物。雖出身低賤,卻伸張正義,助人為樂,勇敢機智,是一個品格高尚的卑賤者。她為張、崔的自由戀愛穿針引線,在兩人的婚事遭到老夫人反對時,她挺身而出,巧妙地將老夫人製服。她的名字成了那種不計個人得失而樂於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
愛情主題:西廂記的戲劇衝突之所以以大團圓的形式獲得解決,實際上是在妥協中得到解決的。因為西廂記所提出的問題,即反對封建婚姻製度,追求在愛情基礎上的自主婚姻,而在王實甫的時代是不可能獲得符合人性的解決的。他所提出的“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在當時還隻能是一種理想。
馬致遠:元曲四大家之一,(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代表作《漢宮秋》元代以昭君為題材的還有,關漢卿《哭昭君》、張時起《昭君出塞》、吳昌齡《夜月走昭君》
《漢宮秋》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取材昭君出塞。把“和親”之舉作為國家衰弱的征象,寫曆史興亡的感慨,借昭君之恨抒發了反抗民族壓迫的情緒,並在一定程度上抨擊了封建王朝的腐敗無能。2在劇情描寫中,作者把悲劇的根源推倒奸臣毛延壽及滿朝文武身上,有意或無意地對漢元帝做了“美化”的處理,把他寫成一個忠於“愛情”的風流才子式的人物,並在劇中以大量的篇幅表現漢元帝失去王昭君時的悲愁別恨。3藝術上:“可稱絕調”劇中許多唱詞,意境優美,尤以抒情藝術見長,音節嘹亮跌宕,極富藝術感染力。
白樸:最有代表性的作品1、《梧桐雨》以安史之亂為背景,以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為線索,是唐明皇為主要角色的“末本戲”,由一個楔子、四折組成。它繼承了《長恨歌》的基調,卻充分寫出了這一個“特例”表達了對於普遍意義上的真摯愛情的讚美。藝術成就:1、成功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主人公在安史之亂前後不同的處境與心境形成了強烈的反差2寫景寫情融為一體,以情景交彙的藝術效果表現任務的性格,處境特別是心理狀態。(猜題賞析)但
2《牆頭馬上》帶有較濃喜劇色彩的愛情劇、以緊湊、生動的情節安排和鮮明的人物形象刻畫見長。劇中主角李千金是大膽追求愛情幸福,敢於與封建家長的假道學進行鬥爭的女性形象。人物生動,劇情活潑、藝術風格輕鬆,與《梧桐雨》的凝重迥然不同。
填空:“小漢卿”高文秀《黑旋風雙獻功》;康進之《李逵負荊》;紀君祥《趙氏孤兒》角色:正麵人物:趙盾、公孫杵臼、程嬰;反麵代表:屠岸賈,共五折且每折主場角色不同。尚仲賢神話愛情劇《柳毅傳書》;楊顯之,因其善於修改雜劇作品戲稱:“楊補丁”,與關漢卿莫逆之交代表作:元雜劇中唯一一部寫男子負心的作品《臨江驛瀟湘夜雨》:以對比的手法揭露崔通對翠鸞負心,情景交融為一體、《酷寒亭》。鄭光祖《倩女離魂》是元後期雜劇中最優秀的作品,浪漫色彩的愛情故事,小倩與王文舉,靈魂與軀體,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婦女理想與現實的分離和矛盾。《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宦門子弟錯立身》《小孫屠》;元末明初四大傳奇:蔣世隆與王瑞蘭堅貞不渝的愛情《拜月亭》,王十朋不畏高壓,貴不易妻和錢玉蓮堅貞不渝、鬥爭到底《荊釵記》,劉知遠發跡罪惡史《白兔記》,孫華孫榮兄弟情變《殺狗記》;馬致遠【越調•天淨沙】《秋思》蒼涼秋景之中,正是漂泊天涯的遊子,無限的愁思,與景融為一體“純是天籟”。元代詩文劉因《孝子田君墓表》《輞川圖記》30英年早逝,遺民之風。趙孟頫《五柳先生傳論》《嶽鄂王墓》元詩四家:虞集、楊載、範梈揭傒斯。楊維楨字鐵崖:標新立異,放達獨特。
明代文學
明代詩文
前後七子之擬古複古,公安竟陵之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但總體規格一般,以填空選擇賞析為考點。
明初易代之際:宋濂、劉基、高啟。明詩第一人宋濂:代表作《送東陽馬生序》涉筆為文,不忘頌聖,今昔對比,揚抑鮮明,實開台閣體之風。
劉基:或積極用世之言《題王右軍蘭亭帖》《賈性之市隱齋記》,或揭露時弊多所諷喻《賣柑者言》《鬱離子》。其詩為世所稱《二鬼》
高啟:“北郭十友”之一,前期《遊天平山記》對當代政權依依不舍,後期《槎軒記》定居終老之意。39歲而卒。
複古流派:1、三楊與台閣體:楊榮、楊溥、楊士奇(最高),士奇之文多為大製作大議論,題材常是“頌聖德,歌太平”,藝術上追求平正典麗,是如同身居館閣故稱“台閣體”。2、李東陽與茶陵派:其散文追求典雅流麗,主張師法先秦古文,未脫台閣體風;其詩講究法度,律中求詩。3、中期前後七子(秦漢)前七子:政治上不滿現實而抨擊朝政,代表人物李夢陽何景明。口號“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李何之爭。後七子:李攀龍王世貞。前者字摹句擬,照辦原句,了無新意卻長於七言近體,音節高亢,敘事抒情自然;後者雖摹秦仿漢,但指陳利弊,頗見鋒芒,諳習掌故。4、複社:婁東二張張溥、張采創建a、“複興古學,務為有用”b、推崇前、後七子的理論,反對公安、竟陵派逃避現實5、幾社:崇禎二年,陳子龍、夏允彝等幾社六子創建(1)取友極嚴,非師生子弟不得入社,社友親如兄弟(2)政治與文學團體的統一企圖以複興古學,挽救明王朝的危機。
反複古:唐宋派:明代嘉靖年間的一個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他們的基本觀點是反對以文采取代“道統”,主張“文道合一”的傳統,卻承襲“文擅韓歐”的詩風。他們的創作較多表現作者真實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王慎中和唐順之屬於宗宋派,茅坤選編了《唐宋八大家文鈔》,歸有光重“情”,他提倡的“道”並非宋代理學,而是傳統的儒教,在提倡道的同時,還特別重視文學的抒情作用《項脊軒誌》。2、公安派:以袁宏道及其兄弟袁宗道、袁中道為代表。三袁為湖北公安人,以此得名。文學主張:反對“貴古賤今”,斥罵剿襲,主張通變;主張文學獨抒性靈,反對擬古之風;推重民歌小說,提倡通俗文學。3、竟陵派:代表作家是鍾惺、譚元春。兩人都是湖北竟陵人,故名。他們反對擬古,主張抒發性靈。又不滿於公安派的浮淺,欲以幽深孤峭糾正之,以致於流於艱澀。
竟陵派與公安派的異同:同:重視自我精神的表現,即“獨抒性靈”。異:公安派開放的、個性張揚的心態2)展現各種生活享受,追求生活情趣。3)語言淺露而富於色彩和動感。竟陵派1)內斂的、孤寂的心態。2)重心理感覺,境界小,標舉“孤行”、“孤情”、“孤詣”。3)語言生澀拗折
《三國演義》:第一部章回體曆史小說,也是曆史演義小說中最成功的一部。其主要來源是陳壽的《三國誌》以及裴鬆的注,加之宋代舞台影戲中擁劉貶曹的傾向和元雜劇對於三國戲極大的豐富了故事情節與任務形象。擁劉貶曹之思想原因分析:出於政治統治的需要。(史家之言)融合了廣大群眾對明君賢臣的渴望,是人民千百年來的政治理想與道德理想,尊仁政,抑霸政。三絕:智絕諸葛亮:賢人而兼智者,運籌帷幄決勝千裏之外,既仁義又嚴於律己以法治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義絕關羽:驍勇善戰,義薄雲天,為蜀漢的崛起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單刀赴會之大智大勇,刮骨療毒驚為天人,人無完人,氣盛高傲不講策略則是致其失敗的性格原因,關羽之死也是蜀國由盛轉衰的標誌。奸絕曹操:(個人觀點)
藝術成就:①獨具神采的人物形象,塑造了很多有著豐滿形象的任務,采用對比與將人物置身於勢均力敵的鬥爭中加以刻畫。2正確地處理了曆史真實與藝術創造的關係問題采用“七分實事,三分虛構。”的藝術構思。在給人以基本的曆史真實感的同時,盡量采用民間傳聞中的精彩片段,並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藝術加工,最大可能地增強故事和人物的藝術魅力。3敘事結構和語言特色,它的產生,標誌著中國古典小說敘事結構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其語言“義不甚深,言不甚俗”人人可讀,人人愛讀,在小說發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水滸傳》:成書於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寫和歌頌中國封建社會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以發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義為題材,生動的敘述了起義的發生、發展和結局,在給中國文學的發展帶來深遠影響的同時,直接鼓舞了封建社會人民大眾對統治階級的反抗鬥爭。來源於南宋口頭流傳階段、南宋末年《大宋宣和遺事》、元代雜劇中對李逵的塑造表明勇猛而富有正義感的形象。明末清初,金聖歎腰斬水滸七十回。其悲劇原因:忠義矛盾不可協調。忠為首,義為次,以忠壓義,最終帶來悲劇不可挽回。
宋江形象與起義失敗:黑宋江,其貌不揚;孝義黑三郎,孝順;及時雨,義氣;呼保義,忠義。最主要的形象是忠義的化身。農民起義失敗的原因。內部原因:由於領袖人物的動搖,導致了統治階級,由“撫”而在“剿”政策的實現,導致革命失敗,這是對元末農民起義失敗的深刻總結。b、作者把宋江的雙重性格統一一身,充滿真實感。作者寫宋江是企圖將忠和義之間取得一個圓滿的解決辦法,然而作者失敗了,因為不同階級的忠和義是不能調和的,調和是能導致革命的失敗,導致革命隊伍被消滅。
藝術成就:1、語言:準確、生動,富有個性化,是我國第一部用通俗口語寫成的長篇小說,標誌著古代通俗小說語言藝術的成熟2人物塑造鮮明形象,個性突出,注重出場亮相的描寫,增飾人物的傳奇色彩,3卓越的細節描寫,不僅長於敘述,更長於描寫,描寫細致入微,對《金瓶梅》《紅樓夢》有相當的影響
明雜劇、明傳奇填空選擇為主:藩王“二朱”朱權《卓文君私奔相如》朱有燉《香囊怨》明代中葉康海《中山狼》徐渭《四聲猿》是四劇的合集以《狂鼓史漁陽三弄》成就最高,內容“擊鼓罵曹”。明傳奇嘉慶後為盛,三大傳奇:李開先《寶劍記》取材水滸傳林衝與高俅,粱辰魚《浣紗記》越王勾踐愛情與政治,具有開創意義,無名氏《鳴鳳記》幹預時政,極盡鞭撻之能事。四大聲腔:餘姚、海鹽、弋陽、昆山(為主)。吳江派沈璟成就在傳奇音樂體製上的突出貢獻:“合律依腔”強調語言本色,主要成員:顧大典,卜世成,呂天成,王驥德、葉憲祖、袁於令、沈自晉。
沈湯之爭:臨川派,一名“玉茗堂派”,強調“曲意”,主張“意趣說”,有湯顯祖、阮大铖、吳炳、孟稱舜等。吳江派,要求作曲“合律依腔”,語言“僻好本色”。屬於此派的曲家有沈璟、顧大典、呂天成、卜世臣、王驥德、馮夢龍等。
湯顯祖:明代最傑出的戲劇家代表作“臨川四夢”《南柯記》《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牡丹亭》因情設夢,因夢設戲,描寫了一段生死相隨的淒美愛情,女主人公杜麗娘從遊園,做夢,殉夢,遊魂與柳夢梅私合,獲得新生,表現了杜麗娘對人性自由解放的追求。劇中的杜麗娘是第一主角,是當時女性的縮影,是曆史情感的積澱,成為一個時代的人文符號。1她出生名門,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嚴格管束,強烈渴望衝出牢籠。《詩經》激發了她青春的覺醒。在“遊園”中萌發了對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對理想異性的渴望。2尋夢的失敗使她由夢境的喜悅而徒然轉為無限的悲愴,但她又不甘心就此死去,死前將自己的畫像放在太湖石上等待夢中情人。3化成遊魂的杜麗娘在與柳夢梅會麵後,與陰間的判官據理力爭,使自己還魂。她還一鼓作氣,讓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長和社會的認同。在杜麗娘對於愛情堅持追求中,可以看到作者謳歌愛情強大力量的用心。愛情的力量可以讓死者複生,能夠征服封建禮教。
《牡丹亭》藝術成就:《牡丹亭》在藝術上呈現出浪漫主義的絢麗色彩,情節結構上充滿了離奇跌宕的幻想色彩,這既是作品本身理想化提的必然要求,也是作家本人抒情詩人氣質的流露2全劇具有濃鬱的抒情詩的色彩,充滿詩意。劇中許多曲詞能夠將抒情、寫景和人物塑造融為一體。哀婉纏綿,情景交融。另外整部戲在喜劇的背後隱藏著悲劇的淺流,通過悲劇來揭示社會本質,因此有悲中喜、喜中悲的特點。
《西遊記》成書過程:唐朝,玄奘《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南宋《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詩話》元末明初楊景賢《西遊記》雜劇
孫悟空心猿:藐視權威,要求平等,反抗束縛,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的叛逆精神,是孫悟空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而在取經的過程中,種種磨難的曆練使之理想得到升華,嫉惡如仇,不畏強暴,勇於善於鬥爭,堅定樂觀等英雄性格才得到完整展現和完善。
藝術成就:(一),寓莊於諧的遊戲之筆是這部神魔小說最鮮明的藝術個性和最突出的藝術成就(二)珍珠與項鏈的情節構思,各自獨立而又環環相生人物刻畫;(三)形象塑造,神性和物性、人性的統一,真實、立體、豐滿。
《金瓶梅》:成於萬曆年間,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突破取材曆史傳說神話的傳統,另辟蹊徑,以現實社會和家庭日常生活為題材,直接描寫世態人情。他的出現,標誌著我國古代小說發展進入新的階段。作者不明,署名“蘭陵笑笑生”。是一部描寫官商惡霸三位一體的典型人物西門慶罪惡的一生以及其家庭從發跡到敗落的興衰史,充分揭露了明中葉後政治的黑暗和社會的腐敗,官府權貴與豪紳富商互相勾結、狼狽為奸、欺壓良善的醜惡現實。作者用細膩而逼真的筆觸,勾勒出一幅鬼域橫行的世態圖。
西門慶是中國封建社會畸形發展中的畸形兒,是金錢與肉欲的化身,反映了中國十六世紀那個特定曆史時期現實社會的某些本質特征,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與廣泛的社會意義。其社會意義在於揭露晚明時期封建統治階級的腐化生活,通過他的命運揭露了16世紀中國商人的命運悲劇,也通過他的毀滅,生動反映了晚明時期人欲放縱的悲劇。
藝術成就: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第一部按照現實生活的本來麵目如實地描寫家庭日常生活和世態人情的長篇小說,標誌著整理加工式小說創作的終結。2所寫人物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無不栩栩如生,在個性化的性格特征的基礎上富於典型意義“著此一家,即罵盡諸色”3以西門慶潘金蓮為主副線縱橫交織內勾外連的回環網狀式結構藝術,精妙入微的細節描寫與生動傳神的語言藝術,具有創新意義的藝術開拓。
填空:曆史演義小說,英雄傳奇小說,神魔小說,其它世情小說。短篇:《清平山堂話本》馮夢龍“三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代表了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代表《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淩濛初“二拍”《出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清代文學:
初期:順治初年至康熙中年。詩文頗有複古之傾,詩歌多歎興亡感傷身世,散文分兩輩一是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的滲入史學經世致用,二是侯方域,魏禧的縱橫之氣,不甚顧忌;小說,《聊齋誌異》《水滸後傳》;戲劇,李玉《清忠譜》李漁《風箏誤》
中期:康熙中年到乾隆晚年詩文:桐城派,陽湖之文王士禎盛世之音倡詩之神韻,沈德潛標舉格調,提倡“溫柔敦厚”袁枚性靈說,翁方綱肌理說;戲劇《長生殿》《桃花扇》;小說《儒林外史》《紅樓夢》後期:乾隆晚年到道光二十年常州詞派周濟生,龔自珍與魏源末代: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後,史稱近代
桐城派性靈說肌理說:桐城派:清代最有影響的散文流派。由康熙時的方苞首先提倡,其後由劉大櫆、姚鼐進一步發展。他們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名。講究義法,要求語言雅潔。以陰柔和陽剛來分析文章的風格。性靈說:清朝乾隆年間以袁枚為代表的性靈詩派,接過公安派“獨抒性靈”的口號,認為寫詩要抒發人的真性情。他的這種反傳統、求創新的特點,是對於清代以來道統文學觀的強大權威的挑戰。2性靈派的成就主要為詩歌,不受傳統思想束縛和正宗格調限製,而且清靈雋妙,具有感情奔放、議論新穎、筆調活潑、語言曉暢、句法靈巧等特點。袁枚,趙翼和蔣士銓並稱“乾隆三大家”。肌理說:1清代作家翁方綱認為王士禛的“神韻說”的問題在於空泛,沈德潛的“格調說”毛病在於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說”。2所謂肌理說包括以儒學經典為基礎的“義理”和結構辭章方麵的“文理”。翁方綱的肌理說實際上就是要求以學問為根底,以考證來充實詩歌內容,使義理和文理統一。
李玉:前期作品“一人永占”,《一捧雪》《人獸關》《永團圓》《占花魁》,後期作品《清忠譜》
《清忠譜》是一部反映明末東林黨人及蘇州地區人民同魏忠賢閹黨鬥爭的作品,正麵描寫了群眾鬥爭的場麵,大膽地把曆史上蘇州市民的暴動搬上舞台,充分顯示了人民的力量。
李漁:《笠翁十中曲》以《風箏誤》最為著名,1、充分運用誤會、巧合、對比、弄巧成拙等各種喜劇手法,使劇情風趣橫生,充滿喜劇色彩2充分關注戲曲的舞台表演性3、充分運用通俗化和形象化的語言其戲劇理論:即獨特的“法脈準繩”,強調“結構第一”,提出了“立主腦”“密針線”“減頭緒”等一係列觀點,講究照應與埋伏。
洪昇隻存傳奇《長生殿》和雜劇《四嬋娟》。《長生殿》經十餘年,三易其稿而始成,一方麵通過對李楊愛情的描寫,歌頌了堅貞不渝的愛情理想,在政治和愛情的對立中,讚揚了愛情肯定了人情。另一方麵,通過帝王之愛的特殊性,聯係李楊愛情的發展,描寫了安史之亂前後廣闊的社會背景,李楊愛情給國家和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寄托了作者的愛國思想。
楊貴妃形象:作者駁斥了曆來的女人亡國的陳腐論調,點出了安史之亂的真正原因,作者站在客觀立場,肯定了她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女子對愛情的追求,把她塑造成一個完整統一的,具有鮮明性格的形象。1美麗聰慧。從《春睡》《質譜》可以看出。2對愛情熱烈而忠貞。《定情》《密誓》3勇擔責任《埋玉》4在爭寵時體現出來的驕縱嫉妒是其對自身愛情和地位的捍衛。情深妒亦真。5羽化後,自我反悔反省。其愛情過多關注自身感受,而忽略了情對政治的影響。《長生殿》藝術成就:1、構思巧妙,結構緊湊2、浪漫與現實主義風格的結合3、詞曲的清麗流暢,音律穩稱。
《桃花扇》主題:借離合之情,抒興亡之感。概括了從明亡前夕到福王政權垮台這一時期政治舞台上的重大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以複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以複社文人和閹黨餘孽之間的鬥爭為主要衝突,展示了明末社會的廣闊曆史畫麵。劇本反映了當時民族的、階級的和統治階級內部的複雜尖銳的矛盾,揭示了南明王朝必然滅亡的命運。在揭露南明統治階級腐朽同時,表達了對李香君、柳敬亭、蘇昆生等歌妓藝人的同情和崇敬。曲折表現了作家的民族意識。總之,全劇融入作者吊明與忠清、仕與隱、儒與道、救世與遁世的多重思想內涵,鑄寫了一部曆史悲劇,一部痛史,一部交合了“情人淚”和“烈士血”的藝術傑作。
李香君形象:是南京有名的歌妓,但品質高尚。她的愛情與政治緊密聯係,她愛侯方域是因為侯是複社的盟主,有恢複明朝的宏願,所以,她的愛是對正義的愛,是政治基礎相一致的愛,明滅之後還愛侯方域,是因為侯不願與奸臣同流合汙。所以李香君對侯方域的愛不是個人之情而是政治之情。這與以前的小說戲劇是完全不同的。《卻奩》重點表現了李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氣節,是中國文學史上又一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侯方域形象:是個線索人物。作者基本上把他作為一個正麵人物來寫。因為他曾主盟複社,想複興明朝,在南明期間也沒有和馬士英、阮大铖同流合汙。但他也有弱點:1有過動搖。在阮的收買下,接受其嫁妝,受到李的嚴厲責罵,在大節上,一個複社盟主竟比不上一個青樓女子,表達了下層人民的深明大義。2在國家民族危難之際,卻沉湎於兒女私情,雖他對李的愛是忠誠的,但他的愛和李的愛不同,李愛侯是愛正義,侯愛李卻是愛美女。作者通過侯方域這個形象,告訴人們複國的大業複社不能勝任,侯等人不能擔當。
《桃花扇》藝術成就:1曆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完美統一,堪稱一部信史。全劇真實地描述出南明朝廷的腐敗和誌士仁人的忠烈,而且對於社會下層人物的憂國憂民之心也有真切的表現,此外劇中還描寫了大量真實的曆史人物和事件。又根據作品主題需要進行了必要的刪減和虛構。使曆史與藝術得到統一。2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善於表現同一類型人物的不同性格。如李香君,對愛情忠貞不二,又明事理,識大體,具有清醒的政治覺悟和明確的是非判斷,在各種政治風波中,其辨忠奸、鬥邪惡,體現了勇敢堅毅的高尚品質和愛國的正義精神。3重視戲劇結構。作者以桃花扇這一象征性道具,串聯侯李的離合線索,遂輻射整個南明各派各係以及社會中各色人物的活動與矛盾鬥爭,紛繁錯綜,起伏轉折而有條不紊、不蔓不枝4《桃花》的悲劇型結局,有力地打破了古代戲劇習見的大團圓程式。
清代戲曲雙璧:洪昇《長生殿》孔尚任《桃花扇》(對比)
蒲鬆齡與《聊齋誌異》思想內容:1直接或曲折地揭露和嘲諷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政治以及帝王官紳的罪惡,歌頌被壓迫者的反抗鬥爭精神,如《席方平》《夢狼》等;2對科舉製度的嘲諷,暴露和批判科舉製度的弊端和封建文人為獵取功名而不顧廉恥的醜行,如《司文郎》《王子安》等;3對純潔愛情的讚美,歌頌青年男女衝破禮教束縛,追求自由、美好愛情的鬥爭精神,賦予了女性更多的自由和地位。《香玉》《鴉頭》
《聊齋》藝術特色:《聊》是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藝術發展的最高峰。1“用傳奇法,而以誌怪”,以傳奇筆法表現誌怪內容,以更多的筆墨寫出鬼狐花魅與人的關係。情節一波三折,人物性格鮮明突出,富有變化2花妖狐魅,多具人情的藝術形象。妖與人兩種屬性天衣無縫的完美統一。3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的語言特點。語言既典雅簡潔而含蓄,似有不盡之意。
吳敬梓與《儒林外史》:思想內容表現兩類人物形象(一)魃魅魍魎,畢現尺幅——科舉眾生醜態的揭露,把對科舉製度的批判同對官場、社會惡勢力的批判結合起來,把批判科舉製度同批判虛偽吃人的理學和封建禮教結合起來。“馬二先生”“周進”“範進”(二)描寫一批保持獨立人格,講究文行出處的正麵人物形象,表達了對理想人生的熱切追求。塑造了一些輕視功名富貴,具有一定叛逆性格卻又帶有封建階級正統氣味的所謂“真儒”形象。“莊紹光”“杜少卿”
《儒林外史》藝術成就:1突出的諷刺藝術。魯迅先生說:戚而能諧,婉而多諷。作者在冷靜如實的敘述中,使人物自身言行構成了諷刺,把詼諧的諷刺和嚴肅的寫實結合起來,被諷刺人物的喜劇行為背後,幾乎都隱藏著深刻的悲劇內涵;2獨特的結構形式。雖如長篇,頗同短製。全書由一個個人物的相對獨立的故事,前後聯結,互相推進,形成儒林生活的長幅畫卷。既繼承了話本、傳奇的傳統,有反映了文人獨立完整的構思;3高度純熟的白話。語言主體是當時的官話,方言也是較為規範的。準確有力,簡潔洗練,含蓄風趣而富有形象性。
曹雪芹與《紅樓夢》:中國古代小說史上成就最高的偉大作品
紅學研究派別:從脂硯齋開始,評點、雜評、索隱、考證—探佚、文本研究其中,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是紅學史上第一部引用西方哲學理論,構成完整體係的紅樓著作。影響最大的是索隱派。
思想內容看悲劇意蘊:一、家族末世大廈傾,悲劇通過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窮奢極欲的生活,兒孫們的墮落惡行,揭示出封建末世的腐敗沒落、二、讚美了“依稀可見的光明”,紅樓夢所塑造的具有叛逆性格的人物賈寶玉、林黛玉,以及眾多純潔的女子,表現了時代的希望和人生中的真善美。三、通過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線索,不僅表現了反抗封建禮教的思想,而且富有感人的詩意,在詛咒腐朽封建社會的同時,更擁抱了新的時代和人生。
《紅樓夢》藝術成就:1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個性化人物形象。用重要的場合和事件及細節的刻畫反複皴染人物性格:如寶玉的乖張、黛玉的眼淚、王熙鳳的強悍等。②對比映襯。作者善於用不同的人物或者是相近的人物進行對比,以突出他們的獨特性,完全改變了過去小說人物類型化、絕對化的描寫。如黛玉和寶釵的對比,晴雯和襲人的對比等③各種手法的烘托:心理、環境、詩詞等。作者對人物心靈及其矛盾衝突的描寫取得巨大進步,表現在作者寫出了人物心靈深處情感因素與理性因素的真是搏鬥,善於表現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環境方麵如黛玉的瀟湘館是高雅清幽的,寶釵的蘅蕪苑是樸素淡雅的。2雙線網狀的情節結構:以寶、黛、釵的愛情婚姻和賈府的盛極而衰兩根主要情節線索,穿插許多小情節線索,相互關聯,各種矛盾錯綜複雜、主次分明,有條不紊。小說的整體布局井然有序。3成熟優美的語言。通俗曉暢又委婉細膩,《紅樓夢》的語言簡潔純淨而又豐富多彩,生動準確而又精煉傳神
王熙鳳形象:王熙鳳是《紅》中最生活化、最生動化、最豐富的一個形象。她最顯著的性格特點就是“五辣俱全”,即香辣、麻辣、潑辣、酸辣和毒辣。她幹練,有管家的才能,料理起家務來毫不含糊。又幽默善言,善於調節氣氛,周旋於不同的人物之間,遊刃有餘,對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態度。她一心討好賈母以及寶玉等賈府的重要人物,卻又耍計毒害尤二姐。她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的“末世之才”。
林黛玉形象:林黛玉是封建階級的叛逆者,但又有貴族少女的一般特點。與寶玉的惺惺相惜,使她的青春覺醒,而她體弱多病的體質,寄人籬下的生活,受到威脅的愛情,使她形成多愁善感、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征,尖酸刻薄語言以及孤傲的行止,感傷詩人的靈魂境界,是一個被封建社會所損害所吞噬了的弱女子。作者塑造這一形象,不僅深刻批判了封建社會製度,而且反映了處於封建製度下的婦女的不幸遭遇和生活希望。
賈寶玉形象:賈寶玉不是有形的封建社會機構的破壞者,而是無形的封建社會意識的異己者和各種典章製度的懷疑者。首先,他斷然拒絕走封建統治者為他安排的“仕途經濟”道路,同科舉製度決裂。其次,他厭惡四書五經,蔑視封建綱常,對孔孟之道,程朱理學做了大膽的否定。第三,賈寶玉對於“男尊女卑”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思想與製度,表示了大膽的否定和批判。他喜歡女子讚美女子,實際上是對以男子為中心的封建社會的痛心疾首,是對舊觀念舊製度,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叛逆與否定,透露出萌芽民主主義思想的曙光。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