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脫離官場  第一節 工人“學大寨”

章節字數:2238  更新時間:09-07-01 11:05

背景顏色文字尺寸文字顏色鼠標雙擊滾屏 滾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1972年,鄭明德終於離開了農場。

    學軍工專業的鄭明德因為家庭出身問題,不能進入軍工行業,這讓他深感遺憾。

    怎麼辦呢?他隻好另外尋求其他單位。

    但當時的漢中,除了軍工,還真沒有一家像樣的企業。

    最後,鄭明德被分配到了漢中無線電廠,做了一名普通工人。

    與現在不同,當年大學生畢業後,一開始並不是國家幹部,隻能先當工人,然後根據個人表現,再考慮提拔為幹部。鄭明德分到漢中無線電廠,就意味著有了一份工作,有了一份工資。可以和妻子團聚,專業還基本對口,他就已經非常滿足了,於是馬上積極投入到了工作中。

    漢中無線電廠當時的主要任務,是生產擴大機,鄭明德的工作是組裝機器。所以每天上班,他都拿著烙鐵搞焊接。有時候也幫鑄工搞鑄造,抬著滾燙的鐵水澆到沙模裏。他經常加班加點,白天晚上連軸幹,工資卻隻有46元!不過,經受過農場磨練的鄭明德,什麼髒活累活苦活,在他眼裏都算不了什麼了。

    也許,鄭明德一輩子都跟農村有著不解的緣分。

    1975年,全國掀起了“農業學大寨”的熱潮。大寨是山西省昔陽縣大寨公社的一個大隊,原本是一個貧窮的小山村,合作化後,社員們開山鑿坡,糧食畝產增加了7倍。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報》刊登了新華社記者寫的一篇報道——《大寨之路》,介紹他們的先進事跡,並發表了《用革命精神建設山區的好榜樣》的社論,號召全國人民,尤其是農業戰線,學習大寨人的精神。此後,便在全國興起了“農業學大寨”運動,一直到七十年代末才告結束。

    作為工人的鄭明德,本來跟這事扯不上關係。但當時出於政治的需要,廠裏要派人參加農村工作組。

    顯然,這是一份苦差事,誰都不願去。

    但這事最後讓鄭明德給攤上了。

    當時,漢中是陝西省政府學大寨的三個樣板之一,所以省裏非常重視這事,組織了1000多個農村工作隊員到漢中工作。工作隊的成員來自各個階層,有中央的,省政府的,還有縣裏和村裏的。這些工作隊遍布漢中的每一個公社、每個村莊。

    當時一個村派一個工作組,一般是三五個人組成一個工作組,個別的工作組也有七八個人的,分組長和副組長。成員中有負責婦女工作的,有負責共青團工作的。總之,工作組規模雖小,卻任務艱巨,工作繁多。

    鄭明德所在的工作組被分到了張寨公社範寨大隊八小隊。這是一個重點扶持的地方,在鄭明德他們去之前,這裏農民的人均口糧隻有300斤左右,當然無法填飽肚子。

    當時,工作組深入到農村去,還不僅僅是一個形式。工作組是帶著任務去的,上麵對工作組規定了很多硬性指標,比如,糧食每年一定要增產多少,修梯田多少等等。很不巧,那一年,漢中受了點小災,糧食減產,這對本來就不夠吃的農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而對帶著任務去的工作組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壓力。

    鄭明德來到範寨大隊八小隊後,麵對那些處於半饑餓狀態中的農民,心情非常複雜,好長時間都很難平靜下來。這些勤勞的農民,一年四季辛勤勞動,到頭來竟養活不了自己,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原因究竟在哪裏?

    他想,平時我們喊這個口號,喊那個口號,其實全都是假的,全都是虛假的害人的形式主義!要想真心幫助農民,讓他們真正得到實惠,隻有一條路,那就是帶領他們把糧食搞上去!說千道萬,讓農民吃飽,這才是真理!

    鄭明德還想起了小時候的一件事,有一天,老師帶著他們去參觀一個示範農場,這個農場因為科學種田,那裏的莊稼長得非常好。

    對,科學!科學可以改變一切!

    鄭明德堅信一條,隻要認真、科學地種田,農民絕不會挨餓!

    可怎麼樣才能做到科學種田呢?

    鄭明德決定帶領農民進行科學種植。

    鄭明德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了信心。但隔行如隔山啊,他畢竟不是學農業專業的。不過,這也難不倒他,工作組同伴中有的是農業技術人員,於是他虛心向農業技術員們討教,還從他們那裏借來有關書籍,細心研讀;同時,他走村串戶,勘察實情,對隊裏的土地利用情況進行大量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

    很快,鄭明德就發現,這裏有很多山坡地都閑在那裏。他想,與其荒在那裏,不如廣種薄收,把土地充分利用起來。

    他把自己的想法與當地的農民談了後,得到大家的支持。

    但春種季節,剛剛過去,鄭明德失去了最好的播種季節。於是他又去請教農業技術員,並和農民商量,看還有別的什麼莊稼,既適應這裏的土質,又能趕上季節的?大家向他介紹了情況後,他又結合具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認為隻有種土豆還來得及。

    可土豆怎麼個種法呢?

    這對學軍工出身的鄭明德來說,又是個難題。後來,通過書本學習和到別的地方請教,鄭明德還是解決了這個難題。

    過去那些荒廢的山坡地上,很快就種上了土豆。

    就這樣,白天,鄭明德帶領著農民幹活;晚上,就把自己學到的科學種田的知識,一點一點地講給農民兄弟們聽,然後再組織大家圍坐在一起,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進行具體討論。比如,秧怎麼插?秧苗之間的間距應該是多少?小麥怎麼管理?怎麼施肥?揚花期怎麼管?什麼莊稼到什麼時候應該怎麼弄?等等。

    鄭明德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

    這一年,漢中全縣農業都減產,但鄭明德所在的八小隊卻獲得了大豐收,奪得全縣第一名!八小隊的倉庫裏,糧食堆得滿滿的,農民人均糧食由原來的300斤,一下增加到人均700斤!

    對此,張寨公社的書記深有感觸,他對手下的人說,瞧,人家鄭明德是個大學生,還不是搞農業的,卻把莊稼種得這麼好,讓糧食增產了!而我們在農村幹了幾十年,為什麼就不如人家搞得好?我們要好好總結總結,向有文化的人學習學習!鄭明德科學種田的故事,在漢中一時傳為佳話。

    於是,因此而出了名的鄭明德,到處有人請他去介紹科學種田的先進經驗。

    一年後,鄭明德才隨同工作組一起回到城裏,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

    搜索關注 連城讀書 公眾號,微信也能看小說!或下載 連城讀書 APP,每天簽到領福利。

標題:
內容:
評論可能包含泄露劇情的內容
* 長篇書評設有50字的最低字數要求。少於50字的評論將顯示在小說的爽吧中。
* 長評的評分才計入本書的總點評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本站內容。
請所有作者發布作品時務必遵守國家互聯網信息管理辦法規定,我們拒絕任何反動、影射政治、黃色、暴力、破壞社會和諧的內容,讀者如果發現相關內容,請舉報,連城將立刻刪除!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為,與本站立場無關。
如果因此產生任何法律糾紛或者問題,連城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