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字数:3737 更新时间:14-07-18 20:14
中秋晚宴结束之后,萧皇后将萧文贤留在宫里陪她。北帝虽觉不妥,奈何萧太后不曾言语,他也就没有反对。
萧皇后不仅留下了萧文贤,也留下了宋青萝。只不过,这是宋青萝私下里,自己要求的。事实上,从行营回到临潢以后,宋青萝经常出入皇宫。一则,她想借机接近未来的主母,希望尽早获得萧文贤的好感,为将来打好基础。二来,也是更重要的,她要把邺洪基和晋王府中的变化,尽快透露给萧皇后。
听说邺洪基对一个来历不明的陌生女人好得出奇,萧文贤确实有些紧张。表面上,她还是努力保持着镇定。在心里,她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她是要当晋王正妃的,是要在将来母仪天下的。在女人的问题上,她必须要有雅量,要与她无比高贵的地位相称。但是,心里的酸楚却控制不住,慢慢地蔓延开来,真像打翻了醋瓶,满是酸味。
萧皇后觉察了侄女的心思,心里直埋怨宋青萝,小题大做,贪功不分时候。作为帝后和母亲,她并没有把儿子的风月之事放在眼里。她想的,是邺洪基的前途。
早年间,因郑王检举其母谋反,并助北帝平叛有功,北帝曾轻言许下一诺:百年之后,兄终弟及,将帝位交付郑王。到现在,北帝已有三子,邺洪基更是嫡出的长子,却因当年的一诺,至今未得太子之位。萧皇后的心里,着实有些焦急。
所以,萧皇后向太后建议,要尽早安排邺洪基的亲事。一旦娶了萧氏嫡派近枝的女子为妻,就能进一步巩固萧氏一族对邺洪基的支持。稳定内部的同时,抬高邺洪基在朝堂上的地位,赢得北帝对儿子的认同和赞赏,打击郑王一派的势力。
在这样的时候,萧皇后怎么能让萧文贤有丝毫的怀疑和退缩呢?于是,她不住地好言劝慰萧文贤,让她放宽心。更加言传身教,拿出梁贵妃和李淑妃的例子,说明帝王家的实情如此,却不妨碍她尊贵的正室地位。
……
宋青萝一直把心思用在皇后和萧文贤这边,想着如何能借她们的手除去晋王府里的眼中钉,却忽略了邺洪基看她的眼神,渐渐地发生了变化。
曾经也有女子在枕头边说过宋青萝的是非,曾经也有下人们的流言闲语吹进他的耳朵。也许是因为枕边人还不够分量,也许是因为流言闲语不够得体,邺洪基从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上。只以为是有人妒忌宋青萝受宠,故意捏造出来,打压她的。他还曾经为了杜绝类似的流言,疏远甚至驱逐了北苑的几个女子。可是这次,因为她的态度,邺洪基不得不对宋青萝重新审视一番。
铭琇从没有在邺洪基面前说过宋青萝一个字,但是她对宋青萝敬而远之的态度,却让他充分领教了她的固执。在行营时,邺洪基想让宋青萝服侍她,好让她俩亲近一些,但铭琇始终以各种理由婉拒。听起来,这些理由没有一条是针对宋青萝的,但几次下来,邺洪基也听出一些味道来了。
住进王府之后,铭琇有了紫苏、紫姜和几个杂使的婢女。可对宋青萝‘敬而远之’的处事风格,却被发扬光大开了。不仅铭琇本人,连紫苏、紫姜,甚至内书房里所有的年轻婢女,都在尽量避免与宋青萝的接触。万一真有躲不开的事务,便请周嬷嬷、或其他长年在宫中和府中服侍的嬷嬷们出面。这一点,让邺洪基对铭琇的处事为人刮目相看。
邺洪基不得不承认,铭琇找了一堵很好的挡风的墙。宋青萝原先是皇后宫里的侍女,而周嬷嬷原先是太后宫里的嬷嬷;宋青萝是他贴身的女婢,周嬷嬷是从小照顾他的奶妈。论公论私,邺洪基对宋青萝的信任,绝不会超越周嬷嬷。周嬷嬷多年来,行事谨慎,言语有度,宫里府里,上至萧皇后,下至总管廖广安,都会给她几分面子。碰上周嬷嬷,宋青萝也只能规规矩矩做事,客客气气做人。
而且,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周嬷嬷对铭琇变得很服帖。虽然很少有夸赞的言词,但她的顺服本身就说明了她对铭琇的态度。一个在宫里府里服侍了半辈子的老人,邺洪基信任她看人的眼光。
由此,邺洪基开始反思从前,他对宋青萝的纵容和包庇。在她褒贬他人的时候,无论信或不信,他总是一笑而过,从没有指正过她的言语失当。在她收受贿赂的时候,无论知或不知,他一概轻轻带过,从没有处罚过她的行为逾矩。由此,渐渐地养成了宋青萝的欺上瞒下,嫉贤妒能,恃宠而骄,刁蛮霸道。
以前,宋青萝欺侮、诓骗北苑中的女子,邺洪基并不是完全不知情,只是很少理会。一是,他忙于朝堂上的政事,不愿意为府里的小事操心;二是,他还记得青藤的托付,想多给青萝一些机会。不想这次,她不仅不思悔改,反将矛头对准了铭琇。
从皇宫回府的一路上,邺洪基的脑子里,始终回想着宋青萝附在萧皇后耳边低声轻语的情景。他有种不好的预感,可又没有任何的理据,邺洪基觉得心里不舒服。
回到府里的时候,已经是丑时了。明知道她已经睡了,可他还是到内书房弯了一下。站在院门口,向着漆黑的屋子望了许久。终于,轻轻阖上院门,转身便打算回房。只走了几步,就看见廖广安等在那里。
“什么事?”走过廖广安身旁时,邺洪基问了一句。
廖广安不紧不慢地跟上他,声音很小,刚好能让他听见。“南边派回来一个人,刚才到。带了点儿您要的东西。您是今晚见?还是明儿见?”
邺洪基眸中一亮,“让他立刻到外书房见我”。随即,加快了脚步。
当邺洪基步入外书房时,一个灰布常服、作商人打扮的壮年男子,已经在等他了。邺洪基免了男子的跪拜大礼,急切地开始了询问。“要你们留心的那几件事,打探得怎样了?”
男子立得笔直,开始回答邺洪基的问题。“南朝几处较大的铜矿、锡矿,我们都派了精干的人去查了。未见异常。没有向外订购开挖或冶炼的工具,也没有大量招募工人的情况。”
“第二批即将北运进贡的岁币,你们派人去看了吗?新旧比例如何?”邺洪基紧接着问了他的第二个问题。
“属下也曾派人潜入贮藏岁币的官库,可惜,刚开了一个箱子,就被驻守的士兵们发现了。就那一个箱子的岁币来看,都是用过的,簇新的钱币几乎没有。不过,因为这一次的事,南朝守军的防范愈加严密了。再去的人,就没有得手的了。”灰衣男子说得谨慎,生怕主上责怪。
“这也没什么。反正是上贡给我们的东西,等岁币一到,清点一下,该知道的就都知道了。不过是早几天晚几天的事罢了。”邺洪基对此并不在意,他还有更关心的问题。“关于送郡主来我朝和亲的事,南边儿有什么动静?”
见主上没有责怪,男子暗自送了一口气,依旧毕恭毕敬,简明扼要地作了回答。
自从南帝同意,择一郡主与北朝和亲,商郡王赵祝,便在暗地里开始了一些动作。说永王赵祚在民间遗有一女的坊间传言,也与商王府难脱干系。朝会上,甚至有御史为此事上奏南帝,要求彻查传言,寻回皇家血脉。南帝当殿责诘永王。永王的回答却很奇怪。直说当年,年少荒唐,常常狂饮乱性。至于酒后是否干过什么,当时不曾在意,如今也已记不得了。一切全凭南帝做主。
朝会最后,南帝命商王处理此事,彻查传言,寻访郡主。第二天,永王赵祚上书告假。几天之后离京南下,泛舟洞庭,游览襄阳,寻访古迹去了。直至灰衣男子领命北归述职之前不久,永王才回到汴梁。他一路只是游山玩水,并无任何特别的举动。商王也曾命人跟踪,试图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可惜同样无功而返。
“这件事,你们的判断是什么?”邺洪基严肃地问起。
“属下等商量下来,皆以为,所谓的永王遗珠,其实是南朝的障眼法。永王赵祚二十多年前的荒唐往事,南朝人尽皆知。可事实究竟怎样,恐怕连商王也未必知道。如今,北朝索要郡主,商王不愿其女远嫁。于是,他们就想串通起来演戏,借当年的旧事做文章,妄图以民女充作郡主,婚配殿下。”灰衣男子说出了他们的想法。
“也算有理”,邺洪基沉思了片刻。心底里,他并不认为永王此行只是闲游。当初,永王就是在游山玩水的时候,不知从哪里弄来了十匹真正的‘黄鹂翠柳’。这次游历湘楚,难道只是为了配合商王演戏吗?如果真是这样,就该借机弄出一个假郡主来才对啊?
心中存着疑虑,他暂时搁下了永王的问题。“江南姚府最近在做什么?”
“姚府义女殷绘素与崂山弟子张寄归的婚事,沸沸扬扬,热闹了整个江南。姚府送出的嫁妆,看得见的,就有三十六口大箱子。从钱塘上船,在姑苏下船,二处皆有无数百姓围观。大婚当日,姑苏城更是万人空巷,贺殷小姐于归之喜。婚礼后五日,姚家众人,和新婚夫妇一起,分乘三艘大船,溯长江而上,览胜云游去了。……”灰衣男子刚说了大概,就被邺洪基打断。
“姚家游船上的,都有哪些人?钱嘉会去了吗?二位小姐都在船上吗?”
“姚家人,除了二公子姚铭璋南下广州打理生意,余者都去了。钱嘉会和谢经纶也去了。姚家二位小姐没有露面,是坐在轿子里,由轿夫抬上船的。轿子上船前,钱嘉会和谢经纶一直在码头上守候,轿子上船后,二人才入了船舱。”灰衣男子,回答得仔细,应是亲眼去看过的。
邺洪基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可是不久前,事情似乎有了一些变化。不知为何,姚家人忽然分开了。张氏夫妇仍然溯江而上,入了蜀郡;姚府众人顺流而下,折返江南;钱嘉会独自一人,快马北上,去向不明。看样子,姚府似乎发生了什么大事。不过,应该不是生意上的事。我们留意过一段时间,姚府所有的经营,始终井井有条,平稳如常。”男子一脸愁容。
“就没想办法查查,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吗?”邺洪基皱起了眉头。
男子垂首,“查过,查不出来。只知道,好像是丢了什么要紧的东西。我们也曾派人混入姚府打探,只远远地听到钱嘉会对总管姚乐平说了一句,‘一定要找到’。话语之间,态度严肃,神情紧张。”
邺洪基叹了一口气,问了下一个问题。“那江南陆家的情况呢?”
听他问起陆家,灰衣男子立刻双膝跪了下去,“属下无能!属下们多方打探,实在找不到殿下所说的陆家。”
……
搜索关注 连城读书 公众号,微信也能看小说!或下载 连城读书 APP,每天签到领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