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瘦猪集  漫谈越剧的流派

章节字数:3513  更新时间:08-09-18 23:24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漫谈越剧的流派

    越剧是我国第二大剧种——柔婉动听,流派纷呈。越剧流派的数量仅次于京剧,但是越剧的流派主要拥挤在小生、花旦两个行当,老生、老旦、花脸、小丑等流派十分薄弱。越剧流派是越剧演员表演艺术的总和,是舞台实践得到观众、同行广泛认可的产物。它包括剧目、角色、唱腔、做功等多种艺术因素,集中体现在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之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突出,影响也最大。因此,人们称之为流派唱腔。譬如:范瑞娟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山伯临终·母亲带回英台信”的弦下调唱腔、张桂凤在《二堂放子》中“华山上圣母是儿的娘亲”的二凡唱腔都是观众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唱段。越剧流派的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运用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以及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譬如徐天红的“抖抖腔”、戚亚仙朴素沉郁的“悲腔”、张云霞华彩多姿的“京昆腔”等等。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唱声、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有些细微之处,还包括着不少为曲谱难以包容,也无法详尽记录的特殊演唱形态,却更能体现各流派唱腔的不同色彩。譬如竺水招在《柳毅传书·惜别》“柳毅无情不知爱”唱段中在“知与爱”之间有个画龙点睛的停顿,往往能与观众形成意想不到的演出共鸣,这是演员与观众的默契,是彰显唱腔特色的一个标志。一个剧种,流派唱腔越丰富,它的生命力就越强,剧种也就越繁荣、越成熟,表演范围也越广。譬如京剧的梅、尚、程、荀,梅派擅演大家闺秀,尚派擅演豪爽巾帼,程派擅演悲怨少妇,荀派擅演小家碧玉,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旦角流派的表演体系。

    至今为止,越剧界广泛认可的流派有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尹桂芳创立的“尹派”、范瑞娟创立的“范派”、傅全香创立的“傅派”、徐玉兰创立的“徐派”、张桂凤创立的“张派”、戚雅仙创立的“戚派”、王文娟创立的“王派”、陆锦花创立的“陆派”、毕春芳创立的“毕派”、张云霞创立的“张派”、吕瑞英创立的“吕派”、金采凤创立的“金派”等13个,按时间先后分为第一代流派和第二代流派。这些流派是越剧的基石,许多越剧专业网站、书刊都有详细的介绍。譬如“袁派”的淳朴委婉、“尹派”的醇厚隽永、“范派”的稳健轩昂、“傅派”的绮丽圆美、“徐派”的高亢华彩、“张派”的刚健质朴、“戚派”的朴实真挚、“王派”的平易质朴、“吕派”的昂扬明亮、“金派”的委婉流畅、“陆派”的清新明亮、“张派”的柔和甜润、“毕派”的飘逸松弛等等。

    然而,除了这些流派以后,一些越剧爱好者经常提到“竺派(生旦)”(竺水招创立)、“吴派(老生)”(吴小楼创立)、“徐派(老生)”(徐天红创立)、“商派(老生)”(商芳臣创立)、“周派(老旦)”(周宝奎创立)、“张派(小丑)”(张小巧创立)、“金派(老旦)”(金艳芳创立)等等,其中竺水招、吴小楼、徐天红都是“越剧十姐妹”成员。这些流派之所以没有与前面13个流派罗列在一起见诸相关资料的最大原因是“没有得到专家的认可”。首先,我们看一下流派产生的条件,一般来说一个流派产生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师出有名: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流派,它都是有师承的。譬如“戚派”是从“袁派”脱胎而来;“袁派”是在王杏花唱腔基础上演绎而来的;

    (2)独创剧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改良,就是把一些传统老戏,学来的剧目经过千锤百炼,精心加工,最后成为他的流派剧目,跟过去的传统老戏有很大的发展变化。比如说范瑞娟先生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金采风先生演的《碧玉簪》。二是编演新戏,编演新戏必定是符合他自己的特长,发挥他特点的。在新戏里边,他就如鱼得水,能够把他个人的艺术才华、特长尽情地展现,这样也形成了他的代表剧目。比如竺水招、商芳臣合演的《柳毅传书》、王文娟出演的《红楼梦》等等。这些戏,都是由演员独创,它带有演员的艺术个性的特色,所以就形成了他独创的代表剧目。

    (3)独特风格:艺术风格应该是浑然一体的,体现在他的唱念做打之中。在不同的剧目里面,既能够活灵活现地表现人物的个性,同时也要渗透流派的艺术共性,所以它是人物的艺术个性与流派的艺术共性的一个矛盾统一体。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意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初级阶段是练功意识,就是把他从老师那儿学来的技巧功夫在台上展现;第二个阶段叫演戏意识,也就是开窍,要从人物出发把人物演活,演得能够传神,这是我们进入了中级阶段;第三个阶段是独创意识,就是说要善于把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所扮演的角色融为一体,把二者艺我交融,在这个境界上才能出现流派。譬如陆锦花在《情探》中饰演的王魁,并不是一开始就对敫桂英弃之不顾,而是通过张行简的游说,矛盾、犹豫,权衡再三,才逐步嫌贫爱富,这符合人物的心路历程,让人看来就像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一样。

    (4)广泛认可:流派既不是自封的,也不是钦定的,而是广大观众和内行一致公认的。这其中包括两种现象,一种是在演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他的流派,比如说徐玉兰、傅全香、尹桂芳,这些流派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就已经被社会所公认。其次是他活着的时候,并没有人称他为某派,而是死后,很多人仿效他,甚至追随他,形成了他的自己的流派。这两种情况都存在。不论哪一种情况,衡量的标准就是要促进和推动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如果一个流派它萎缩了,甚至停滞不前了,不能促进戏曲的发展了,甚至于阻碍戏曲的发展了,那么这个流派就只会消亡。所以,流派也有一个消整的过程。前文提到的“竺派”、“吴派”、“徐派”、“商派”、“周派”、“金派”、“张派”等,在观众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广大观众所熟识,在内行中又相互借鉴和临摹,并被许多爱好者学习和练唱,得到了广泛认可。

    (5)传承革新:流派要流动,要向下传。这个传有两个含义。一是作为流派的创始人,在他生前不断地进行创新,不断地进行发展,我们看到很多流派在他青年、中年、晚年时期,他的艺术是不断发展的。二是他的传人也要进行不断地发展,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审美需求的发展而发展。流派既要衣钵真传,也要发展。这就把继承革新和发展两者辩证地结合起来。流派的传人里应该说有的很像老师,能够把老师的艺术做到神似逼真,譬如竺派传人竺小招。但还有一种,我觉得更为难得,就是在继承先辈流派的同时又能够加以发展,形成他自己的风格甚至形成自己的流派,脱颖而出,比如吕瑞英先生,师承袁派,最后形成自己的吕派。这个过程就是说明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所以我们说戏曲的流派要流动,既要衣钵真传,又要革新发展。

    参照以上五个基本条件,我们应该为这些流派正名,这些流派的享誉度、普及度都已经达到成为一派的标准。“竺派”、“吴派”、“徐派”、“商派”、“周派”、“金派”、“张派”他们都师承有自,又有自己的代表曲目,如“竺派”的《柳毅传书》《桃花扇》、“吴派”的《凄凉辽宫月》《则天皇帝》、“徐派”的《明月重圆夜》《琵琶记》、“商派”的《南冠草》《柳毅传书》、“周派”的《碧玉簪》《红楼梦》、“金派”的《珍珠塔》《彩楼记》、“张派”的《双狮宝图》《春草》等等。但是,由于越剧历来重生旦、轻净丑,导致以老生、老旦、小丑担纲的剧目异常稀少,这些行当一直处于配角地位,我们只有从为数不多的剧目的零星唱段中搜集他们的唱腔素材。但其中不乏精品之作,如“竺派”的“借花献佛敬一杯”唱段、“吴派”的“状元公不要太书呆”唱段、“徐派”的“一见女儿如此样”唱段、“周派”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唱段、“金派”的“东花厅到西花厅”唱段、“商派”的“有故人来自洞庭对我告”、“张派”的“侬官居极品爵禄享”等等。此外,这些艺术大家在长期地舞台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在观众中被广泛认可。如竺水招先生被尊为“越剧西施”、吴小楼先生被尊为“越剧金少山”、周宝奎先生被尊为“老旦王”、金艳芳先生被尊为“越剧芙蓉草”、张小巧先生被尊为“挑梁小丑”等等。这些流派有观众、有传人、有口碑,对促进流派和越剧繁荣有特定作用。

    大力提倡和丰富越剧的流派唱腔是越剧自身发展的需要。一个剧种如果行当不全,就不能称之为大剧种,越剧在健全行当的道路上还大有可为。对于一些已经符合流派条件的越剧艺术家和艺术精品,我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整理和挖掘。一方面让这些流派艺术能够在后人的舞台实践中常青,不至于留下消亡的遗憾;另一方面,可以带动越剧健康全面的发展,跻身全国性大剧种的行列,形成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流派行当,极大提升越剧的地位和品位。

    搜索关注 连城读书 公众号,微信也能看小说!或下载 连城读书 APP,每天签到领福利。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