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徽州古歙  第七章 渔梁述怀

章节字数:2595  更新时间:11-03-12 15:56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出徽州古城的东门,有一条小溪沿着上路街,绕着歙县中学的西边围墙向南流去,一直沿着桃花坞流向渔梁古镇。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我带着刚卸下的被套和换下来的衣裤,端着脸盆,来到渔梁坝上洗涤。水势不大,练江来水都通过南面的三个泄水门流往下游。坝上水波潾潾,微风吹起涟漪,江水清澈见底,南端的龙井山上报春花绽放,映山红倒映在江中格外绚丽多彩。坝下江边上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木船,江滩边上还有工匠在赶修木船,不时传来叮叮咚咚声。江滩上的鹅卵石被大水冲刷得干干净净。洗涤过的被套和衣物就晾晒在江滩的鹅石上。沿着北岸的石级,来到渔梁街上转转。渔梁街上店铺林立,尤以鲜干鱼货最多,大的平底陶瓷盆里装满了臭鲑鱼,沿街还摆满各种刚刚从江上捕捞上来的各种鲜鱼蟹虾。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这么一转,晾晒在江滩鹅卵石上的被套和衣裤也快干了,收拾收拾,赶回学校吃午饭。这是在脑海里呈现出四十多年前的一幕幕画面。

    四十多年后的阳春三月清晨,出徽州古城南门,又一次踏上青石板和鹅卵石铺成的新安古道。新安古道是在乌聊山伸向练江的江岸峭壁上开凿而成,逶迤如带,人在道上走,影在水中游。对岸郁郁葱葱的西干山,亭台玉立,寺塔高耸,映入清彻见底的练江,随着春风吹动荡漾着。江边上早在五十年代建立的水文观测站,还在日日夜夜忙碌着。行约半华里的古道就到了李白问津处。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洛阳同华传舍的墙壁上见到许宣平的一首诗:“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非常赞赏,于是欣然来歙寻访许宣平。曾在此问路。他来到紫阳山下练江边上,只见江边上有一只用竹篙点定在那里的小木船,船头上站立着一位丰姿飘洒,仪态俊逸,头戴箬笠的老翁。到了江岸,李白向老翁作揖问道:“请问许宣平家在何处?”

    老翁便吟诗作答:“门前一竿竹,便是许公家。”

    李白听后,拱手作揖相谢,前往寻访。途中突然醒悟过来:门前一竿竹,不就是船头插立的一竿竹篙吗?刚才所向问路的老翁就就是许宣平了。于是,李白赶紧回头寻访,然而老翁已不知去向。李白唏嘘不已,后来就在许宣平隐居的茅庵壁上留下题诗一首:“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杖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当年还不兴用名片,许宣平也许不知来访者竟是大诗人李白;或许,许宣平就是不见来访者。这些,只能留与后人更多的猜想。

    李白问津处的壁画,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再向前行不到半华里,便到了渔梁古镇。渔梁至今仍完整地保存了古代街衢、水埠和码头的风貌。

    渔梁是歙县古代的水埠,可沿练江入新安江,直达杭州,进而中转苏州和扬州等地。雄踞中国三四百年的徽商,大都从这里扬帆启程和起岸回乡,渔梁成了徽商的兴衰的历史佐证。

    渔梁古镇街道顺着练江而形成蜿蜒曲折,一色鹅卵石镶嵌,宛若鱼鳞;古街道形似鲤鱼,因此又名渔鳞街,大约有二华里长。街道两边均设店铺,临江店铺的屋宇建在高达数丈的巨大青石垒砌的驳岸上,重楼叠宇,鳞次栉比,店铺的商号依稀可辨。

    沿着左弯右拐的几十级石级来到江边码头,爬上渔梁坝。渔梁坝重修后不多久,一二吨重的雪白晶莹的花岗岩砌成的坝体,更显雄伟壮丽,令人产生无限遐思。渔梁坝是歙县古代的一项伟大的水流工程,南端依靠龙井山,北端接渔梁街,整个坝长一百四十三米,高约五米,底宽二十七米,顶宽四米,斜坡面长五十米。渔梁坝的花岗岩垒砌方法十分奇特,每垒十块条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如钉插入,进行稳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这样上下左右紧紧联接成一个整体,形成横卧练江中非常坚实的渔梁坝,乃国之瑰宝,堪与四川的都江堰和广西的灵渠(湘桂运河)相媲美。歙县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秦初置歙县。秦汉时期定当有先民垒石筑坝活动,但根据史书正式所载,在唐代,人们就在此垒石筑坝,历经唐宋元明清,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用现代的科学评估,渔梁坝乃是水流工程之杰作,构思之奇妙,综合利用价值之高,非同凡响。渔梁坝,驯服了暴雨后注入练江的丰乐、扬之、布射、富资的汹涌水势,保护了万年桥、太平桥和紫阳桥,江岸得到了保护;渔梁坝改变了小气候,城西的太平桥下呈现碧波荡漾的宽广江面,防暑降温,夏日晚间出游,凉风习习,沁人肺腑;渔梁坝,抬高了徽州古城的地下水位,保护了古井甘泉,有利于居民的生活和消防用水;渔梁坝,扩大了水面和水下立体空间,为水产资源的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渔梁坝,有利于统束歙地的良田水域;渔梁坝,大大改善了徽州的水上交通运输。渔梁坝上段则便利了州县舟楫的水运,下段古埠为徽商首航之处;渔梁坝,大大美化了歙县文化古城。站在渔梁坝上览胜,古城春色,收入眼底。西干山上的寺塔,隐映于林木深处的披云山庄,郁郁葱葱巍然屹立的紫阳山,碧波荡漾江面上的渔舟竞楫,远眺百里之外的黄山,时隐时现,宛如天仙故里。渔梁之下不远处还有紫阳古桥和新安古关,成为游览者的又一个好去处。

    坝上预设有三个溢流水门。大水从溢流水门冲向下游,浪花飞溅,响声如雷,蔚为壮观。若遇竹木排筏过坝,只见撑伐工人挑起撑竿,对准下游,瞬间排筏冲入江瀑之中,全然不见人影,观者心情正在绷紧之际,只见坝下远处的浪涛之间复出。此等撑筏的水平大概可与黄河壶口瀑布飘流等观。

    坝下帆船云集,来往如梭。遥想当年,徽商拜别高堂,抛下妻小,登舟远去,颇似大将出征。还有那些“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父母忍心将自已的亲生骨肉推向帆船远去谋生,是何等悲壮!谁知登舟远去的徽商中又有多少客死他乡,成为狐魂野鬼,又有多少到老还是穷困潦倒,在商界终成霸业者,恐怕也只是千里挑一,或许是万里挑一吧?尽管如此,但徽商的磨砺和艰辛,他们曾经铸就成的辉煌,至今还在激励着后来人,至今还是徽州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

    有了渔梁古镇才有渔梁坝,有了渔梁坝才有后来的渔梁古镇;渔梁古镇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思。渔梁古镇,是古歙徽城的水口,在中国古代地舆学说看来,正符合徽州人传统的水为财源的观念;渔梁古镇在历史学家眼中,是一部编年史,记述着往古来今;渔梁古镇在哲学家眼里发现了水利和水祸的矛盾最终是如何统一的;渔梁古镇在经济学家脑海里是一部研究徽商兴衰历史的百科全书;渔梁古镇在水利工程师们看来是一个杰作,福及千秋万代;渔梁古镇对为政者来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提供了一个悉心体验颇为良好的意境。

    

    搜索关注 连城读书 公众号,微信也能看小说!或下载 连城读书 APP,每天签到领福利。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