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王朝初创  第十六章 家法的一字方针

章节字数:2750  更新时间:14-10-03 17:40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送走了自己的结拜兄弟们,赵匡胤顿感轻松不少,可是,要彻底解决问题,还是要按赵普说的办。可作为帝国的掌舵者,他必须要用自己的办法去驾驭一切,这就是赵家最早的家法,帝国永远不变的法则。

    在赵匡胤的家法里,万变不离其宗的就一个“防”字,从这点上看,他还是有着超前意识的。在安危的层面上,不论为他自己的安全,还是帝国的安危,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想法都能赶超千年之后的人们。

    自上而下,自内而外,层层设防,环环相扣,互相牵制。本来一个人可以办的事,无形中多出了好几人,原本一个人可以决定的事,必须几人商议后方能决定,耗时耗力,外加浪费钱。

    皇帝显然不在乎这些,他要的只是天下无事的局面,只要能确保赵家江山,该做的牺牲还是要的,钱没了可以再赚,只要天下在自己手中,何愁没有钱。

    第一个让皇帝盯上的是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宰相,在赵家这个家族企业里,如果皇帝是董事长的话,那么宰相就是总经理,他得向董事长(皇帝)负责,大大小小的事都要这位总经理(宰相)去决策管理。

    不管怎么说,董事长都会选择忠实可靠兼有能力的人担任这一职务。可是,董事长(皇帝)也有担心的地方,他怕自己亲自任命的这位总经理不负责任(一通乱搞),或是太负责任(把自己架空),不管是哪一种结果,董事长(皇帝)都不愿意看到的。

    为解决不负责任的问题,皇帝一次都会任命好几个总经理(宰相),当然,他们之间也是有主次区别的。俗话说的好人多力量大,这样办起事来可以相互商量,最终给董事长(皇帝)拿出一个最佳的方案。为了能让自己今后的日子过的舒心,董事长(皇帝)在任命总经理(宰相)是就留有一手,他会选几个关系不是太好、性格有些差异、最好是不同地方的人当总经理(宰相),一旦遇事,几个人经常争执不下,拿不定主意时,还得跑去找皇帝定夺,这样不负责任的问题似乎被简单解决了。

    即便如此,皇帝对宰相大人还是一百个不放心,他们能管的事太多了,管的也太宽了点。为了不让这些栋梁之臣累着,皇帝打算把宰相的权利来一次合理而细致的划分,这完全符合管理学的要求。政事上宰相说了算,军事上的事被一个叫做枢密院的机构管理,财政上的事权归三司(盐铁、户部、度支)。

    起先,这两个新成立的部门只为应付眼前的问题,然而经过赵皇帝的长期研究,他发现这种安排实在是太有必要了,一定要把这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确立下来。有权的没兵没钱,有兵的却没权缺钱,有钱的却又没兵没权,三选一,不论哪个部门要想跟皇帝叫板,那都差远了。

    老谋深算的范质早就看出了皇帝的心思,为了尽量避免跟皇帝碰面,他提议,干脆把宰相坐议去掉。这是一个悠久的传统,也只有遇到大事时宰相才会有如此待遇。可以坐着跟皇帝聊天,又有茶喝,这是天大的恩宠,一旦把偶尔坐坐的机会也丢没了,那帝相间的距离就不是一个人的差距,飞龙腾空升天,虎只能行于山川。

    解决了宰相的职务问题后,宰相所在的部门也开始简化,尚书省早废,中书、门下合二为一,六部形同虚设。这样临时性的枢密院、三司完全派上了用场,在战时一个枢密院可能会干几个部门的活,三司的事也是乱七八糟的一大堆。忙时相互参和,估计皇帝自己也理不清楚。

    对于枢密院这个特殊单位,赵匡胤也煞费苦心的做了一番安排,他规定枢密院只管兵籍、调令,至于招募而来的士卒,则由将士带领进行日常操练,历史似乎又穿越回了战国,不过这次掌管虎符的是枢密院。

    为收回对地方的控制权,他用赵普的计谋,开始拿节度使开刀。王景死在凤翔节度使任上,赵匡胤派人去接替,可上任官员接到的却非节度使任命书,而是凤翔知府,从人员选派到所任官职,都有皇帝自己的打算。

    从此知州、知府开始走上历史舞台,此次被派去的都是文人,这些人都是纯正的儒家门人,按正规的科举路线一步步爬上来的。

    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使命感,父亲母亲不如君亲,在他们眼中只认皇帝一人,是皇帝的恩德使他们从低处走到高处,走上管理的岗位。

    可就是这些新的支持者和生力军,皇帝也非全然放心。按能力和品行,成绩过了的文人都得了一官半职(除了些许可怜的选人们),这个官职跟做官毫无关系,他们是官却从不管事,官职只为领俸禄的时候方便别人核实。

    要想真正为皇帝做事,则要看自己的表现了,对于表现好的,皇帝都会特意外放,做个知州、县令什么的。不过这种任命是暂时的,谓之为差遣(有任务的临时派遣),虽说皇帝一言九鼎,可他还是随时有可能收回任命。下放的官员都是空降到地方的钦差大臣,做完该做的事就要回去复命,那时又是无事一身轻。

    如此一来,所有的权利都归皇帝,大臣们全是合同工,能行就接着干,不行就辞退他们,想当官的人多了去了。

    即使这样,皇帝还是不放心,为防止这些知州、县令们搞一些小动作,在当地一手遮天。皇帝特意为他们安排了副手,派往州府的副手通判比知州更加贪婪,他们都是皇帝面前的红人,州府里的事无所不管,皇帝又给他们打开方便之门,有事可通过特殊渠道给皇帝打报告。

    这些人到了州府,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根本不把自己的长官知州放在眼里,动不动就拿皇帝出来说事。协同工作无法开展,各地反映相当恶劣,赵皇帝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改变了策略,规定所有的文书、命令均需二者署名方可实施。实际情况却是,除了官名听起来不一样之外,州里一把手跟二把手毫无区别。

    在帝国的最低一层的官员队伍里,是毫不起眼的县令和主薄,皇帝对此也予以高度重视。他特意为县令们重新配置了县尉,这些人的主要任务是捕盗、审案子(其职务相当于县公安局局长兼县法院院长)。此外还有一个极具战略性的目的,进一步压缩镇将(节度使亲信)的控制范围,从而快速取缔这些武夫。

    对镇将的所作所为,皇帝早已不满,审讯犯人时往往只听一面之词,严刑逼供、屈打成招那是他们的拿手好戏,正义和道义在他们手中如同儿戏。

    有这样一个案例最能说明他们,一户人家生了个不成器的儿子,跟有名的反面教材周处比起来,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杀人放火,坏事干尽,反正被他祸患过的人没到少数,所有的人都对这人恨的牙痒痒,包括他的父母兄弟。最后,在家里人的精心策划下,这人终于彻底消失了,整个世界都清净了。

    出了人命案,镇将们终于找到了事做,他们火速接手此案,经过一番分析(其实也不用分析),他们极为赞同那条杀人偿命的亘古定律。眼看这家人要共赴黄泉,偏偏皇帝得知了此事,他打算一定要管一管,为民除害也要偿命,还有没有天理王法?说到底王法还不是皇帝说了算,他表示此事不但无罪,还应受到表彰,大义灭亲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所有一切表明,这位征战多年的皇帝对谁也不放心,复杂而独具匠心的设计,只为牢牢的固定住这些人,让他们安安心心的为自己办事。面对这支愈来愈庞大的队伍,他确实做到,可最终也难逃祸起萧墙。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让他的继任者们吃尽了苦头,纵使有天大的能耐也无法逾越他早已设定的框架,家法永难改变。

    

    搜索关注 连城读书 公众号,微信也能看小说!或下载 连城读书 APP,每天签到领福利。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