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王朝初创  第十八章 大宋子民

章节字数:2161  更新时间:14-10-05 16:15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条曾经给他们带来丰收的河流,此时正发泄的无尽的愤怒。两岸千里良田,顿时化为沼泽,城郭乡村房屋倾塌者何止万计。

    在黄河不曾流过的陕西、河北等地,旱情如期而至,田间一片干枯,寸草不生。赈灾粮饷久久不能到位,军仓、义仓紧闭仓门,不以颗粒施与百姓,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人们焚香祷告,祈祷这场灾难早日结束,到处都是哀嚎之声,结果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身处淮南的沈义伦着实看不下去这种惨象,在未经请示下,他决定开仓放粮,不过这个粮食可不是什么免费的午餐。

    事情闹大了,有人把这事告到了皇帝处,沈义伦私开军仓,置江淮将士于何地,置皇命于何地。皇帝很生气,这个沈义伦现在越来越胆大了,但念及他跟随自己多年,还是想把事情问问清楚。

    对于开仓一事,义伦供认不讳,依他之见,现在江淮无事,用度不完的军饷都将陈腐于仓底。若能把军饷贷与百姓,待其秋后有了收成再行归还,如此即可赈灾,又不止浪费,真是两全其美。

    挑事者不肯善罢甘休,又拿旱情说事,旱情不知何时才能结束,百姓能否偿还还真是个未知数,那万一还不了,军饷该如何解决?这事确实有风险,沈义伦揪心,皇帝比他更揪心,但面对皇帝的质问,沈义伦的回答相当得体。

    他告诉赵匡胤,皇帝以如此诚心待天下百姓,老天必为所动,到时天下丰稔,何愁军饷不得?

    这种话皇帝爱听,马屁拍的很到位,仓门是自己开的没错,但功劳是皇帝的,天下百姓会感念皇帝的恩德,上苍也会被皇帝的诚心所感动。粮饷的问题解决了,饿的两眼失神的百姓终于看到了希望,可还没等他们高兴,事情又来了。

    由于河水冲劲太大,河堤多出被毁,刚刚脱离死亡的百姓又开始了修筑河堤的工作。皇帝下令征集万人修筑沿河大堤,以确保漕运畅通,这是帝国赖以生存的命脉。

    南唐降将陈承昭打仗不怎么在行,归降后一直默默无闻,可此人在水利上有着独特的造诣。这次天灾给了他新的机会,皇帝任命他去疏通河道、修筑河堤。

    有关运河的种种,在此之前,那位荒唐透顶的隋炀帝做了一件大事,开通了以洛阳为中心漕运网,向西便是大兴城(西安),向北可达涿州,向南即到余杭。

    很难想象他开凿这几条渠的初衷是什么?是游玩,还是为了大隋的长治久安?不过很可惜的是,在他花天酒地之后,他本人死在了自己开凿的这条大动脉上。

    后世帝王们在骂他荒淫的同时,在这条动脉上得到了无数的好处,南北的财富、粮食源源不断的向帝国的心脏处汇聚。

    岁月催人,也催老了这条脉络,顽固的泥沙在河底愈积愈厚,关键地段船只行走艰难,粮食的运输是个足以让人头痛的大问题。

    陈将军奉命疏通和修缮了京畿多处河渠,并引闽河入于蔡河,从京师到淮河多出一条新的运河脉络,可直抵江南腹地。这位天才的水利大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向皇帝建议,应将京水、索河并入开封西北的五丈河。如此以来,便可导通京师至山东的漕运,有意思的是,这条运河的中间点正是那个初具规模的梁山泊。

    不过,这个想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要想把京、索二水合二为一的金水河并入五丈河,必须绕开西北朝东南走向的汴河。勘察地形后,陈将军想到了架设渡槽的办法(在河上架桥隔空引水),为适应眼前的形势,陈将军又变身为桥梁建造师。

    从此,以开封为中心的通往东、南的河渠被彻底打开。在黄河的治理上,陈将军也没有其他的好办法,他建议皇帝,可在沿河两岸多植桑榆。

    皇帝多次下诏,开荒植桑榆者,免税三年,赋税从优,田亩永不再检视。

    这个看似毫无问题的诏书,却给如火如荼的检田运动当头一棒,风行全国的检田成了一纸空文。

    跟其他的新兴王朝一样,赵皇帝必须干几件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来向自己的子民表个态。有了土地,那些命悬一线的百姓才可以继续活下去,不会起来闹事。

    关键是,赵皇帝的革命很不彻底,他没有进行轰轰烈烈的打土豪运动,自然也没有多出的田地,拿什么去拯救自己的子民哪?

    办法总是有的,天下如此多的田亩,难道就没有隐报漏报的?赵皇帝一声令下,一场大范围的检田运动开始,从南到北,自西向东,官员一步步的开始丈量,这是一个极大的工程,没有个十年半载是完不成的。

    这确实是个苦差事,但检田的官员热情高涨,又是一个捞油水的好时机。一到地方便拿出了大爷的派头,不想被查出来的拿钱来,我可以绕开你们家的地。

    由于暗箱操作严重,有地的人土地不减反增,无地的人照样没有耕的,百姓们反映强烈。

    各地的人纷纷进京告状,皇帝异常气愤,干净利落的处理了这些官僚队伍里的败类。他又派人去检视,前前后后派了好几波人,毫无例外,这些人都“因公殉职”了。

    最后,皇帝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谁也完不成的任务。随着那一纸诏令的下达,天下所有的田亩几乎一夜之间都成了桑榆之地,这场惊动一时的运动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次不彻底的运动,给帝国埋下了巨大的隐患,那些没有被检视出的田亩,永远是帝国税收以外的存在。帝国到底有多少田亩?没有人知道,包括至高无上的皇帝,他只从税收的多少判定田亩的增减,这无疑于自欺欺人。

    总之,百姓没有田亩已经不关皇帝的事了,他尽可能的将可能闹事的人全部收入兵营,剩下的人被留在了毫无立足之地的土地上,用毫无保障的生命来供养这个庞大的帝国。没有租地却要交租税,听起来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没办法,没权没势的他们只有任人宰割的份。

    无地可耕的百姓,为了活命,也为了上缴所欠租税,只得给大户人家做佃户,一世为奴,世世为奴,这就是他们的宿命。

    

    搜索关注 连城读书 公众号,微信也能看小说!或下载 连城读书 APP,每天签到领福利。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