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字数:7389 更新时间:14-11-29 10:23
人物简介编辑本段
褒姒(bāosì),史记作襃姒,中国古代四大妖姬之一,周幽王姬宫湦的王后,褒姒原是一名弃婴,被一对做小买卖的夫妻收养,在褒国(陕西省汉中市褒城县,今为汉台区褒城镇)长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国,褒人献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对她爱如掌上明珠,立为妃,宠冠周王宫,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对她更加宠爱,竟废去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立褒姒为王后,立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叹气道:“周王室已面临大祸,这是不可避免的了。”褒姒
褒姒
果然不出伯阳所预料,原来褒姒因为过不惯宫中生活,加之养父被太子宜臼所杀,心中忧恨,平时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艳丽迷人,周幽王发出重赏,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周幽王同褒后并驾游骊山,燃起烽火,擂鼓报警诸侯一队队兵马闻警来救,至时发现平安无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见一队队兵马,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不觉启唇而笑,幽王大喜,终于因此失信于诸侯。
与此同时,废太子宜臼不甘心被废,逃离镐京,投奔外公申侯。申侯为助废太子宜臼“夺回”王位,于是勾结犬戎,兴兵入侵。西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诸侯疑为幽王故技重施,不再出兵救援,于是镐京城破,幽王被杀,褒姒被掳,(一说被杀)。
周幽王被杀后,废太子宜臼虽如愿“继承”王位,但因镐京受犬戎劫掠,破坏严重,已无法作为都城驻留,于是迁都成周洛邑,史称东周,西周亡。
《史记·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意思是说,褒姒不喜笑,周幽王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来了。周幽王为了她,点烽火骗各诸侯有敌军来犯,诸侯都来了,发现没有敌军,褒姒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西周遂亡。唐代著名诗人胡曾也写有褒姒倾国诗篇:“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烽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生平经历编辑本段
褒姒,姓姒,古褒国人。褒国立国之地就在今汉中平川中部、留坝县以南地区,因此她算是一个陕西人。褒国“礼妇人称国及姓”,所以她就被叫做褒姒了。关于她的身世,史书上一本正经地记载着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在《国语·郑语》和《史记·周本纪》里,都有相关的记载。大致意思是讲,夏朝末年,褒人的神灵“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也就是说,有两条龙在夏王大庭性交,此二龙是褒神变化而来,自称是褒人先君。夏王对此深感恐惧,便占卜问神灵,是杀掉呢?是赶跑呢?还是制止它们的性交活动呢?贞问结果是“莫吉”。于是夏王又改卜请示说,那能不能把龙漦(注:“龙所吐沫,龙之精气也”)收藏呢?神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告曰“吉”。褒姒
褒姒
于是夏王拿来上好玉帛,用简策给神灵打个报告。二龙显完灵后,立马消失了,只剩下一摊黏糊糊的龙漦。夏王命人把这“宝物”恭恭敬敬地藏在椟匣里,好好保护。自夏末至西周三代,王室均以郊礼祭之。这件宝物一直传到周厉王末年,厉王禁不住好奇,便打开观看,可一不小心,把龙漦洒流于王庭,还无法清除。周厉王很是慌张,便决定用巫术除之,他让宫女裸着身子大声喧哗,迫使龙精化为玄鼋。后来,这只黑色的大鳖爬到王府里去了,恰巧被一个七岁的小姑娘碰上。周宣王年间,这个小姑娘在“及笄”之年(15岁)竟然“不夫而育”,生下一个女婴。这个女婴长大后便是褒姒。因为她出生得莫名其妙,所以宫女很害怕,便“惧而弃之”。
这时恰被一对以卖桑弓弧、箕箭服为生的夫妇发现,看她可怜,便将其抱养,并逃到褒国。那么,他们为什么要逃跑呢?因为在宣王时期,民间留传着一个童谣:“檿弧箕服,实亡周国。”宣王听了很不高兴,恰好发现这对夫妇正在卖这些玩意儿,便派兵去抓他们,然后杀掉。也就是说,这对夫妇是在逃跑途中捡到这个“同病相怜”的小姑娘的。而厉王不知道,正是他的所作所为,明违神旨,却暗合“天道”,终埋下祸根。赫赫宗周,终灭在“檿弧箕服”养女的笑声里。
这个被命运之神派到人间执行特别任务的女婴,自然备受上天的恩宠。等她长大后,已经出落得非常美艳。恰在这时,由于周幽王征伐,褒人国为乞降,便将她献给了周幽王。
史书记载编辑本段
国语
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宠,生伯服,于是乎与虢(guo)石甫比,逐太子宜臼(jiu)而立伯服。太子出奔申,申人召西戎以伐周,周于是乎亡。诗经
历史遗迹编辑本段
褒姒
褒姒
古史载“秦筑长城、起骊山之冢。”长城最初的形式是各种独立的关城、隘口、垛墙、烟墩、楼堡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便把诸侯中燕、赵、秦三国北边的关隘、边墙、烽火台连接起来,其它如齐、魏、楚长城,只有让它们自生自灭了。以骊山烽火台来看,那是周代就有的地属秦国的烟墩(烽火台)。故此,骊山烽火台当属长城最早的发端之一。
今汉中市汉台区褒城镇为褎姒故乡,有山河堰、古栈道(褒斜道)石门、新石门等历史遗留)
《诗经·小雅·正月》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列女传
褎姒者,童妾之女,周幽王之后也。初,夏之衰也,褎人之神化为二龙,同于王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后卜杀之与去,莫吉。卜请其漦藏之而吉,乃布币焉。龙忽不见,而藏漦椟中,乃置之郊,至周,莫之敢发也。及周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也。王使妇人裸而噪之,化为玄蚖,入后宫,宫之童妾未毁而遭之,既笄而孕,当宣王之时产。无夫而乳,惧而弃之。先是有童谣曰:“弧箕服,寔亡周国。”宣王闻之。后有人夫妻卖弧箕服之器者,王使执而戮之,夫妻夜逃,闻童妾遭弃而夜号,哀而取之,遂窜于褒。长而美好,褎人姁有狱,献之以赎,幽王受而嬖之,遂释褒姁,故号曰褎姒。既生子伯服,幽王乃废后申侯之女,而立褎姒为后,废太子宜咎而立伯服为太子。幽王惑于褎姒,出入与之同乘,不恤国事,驱驰弋猎不时,以适褎姒之意。饮酒流湎,倡优在前,以夜续昼。褎姒不笑,幽王乃欲其笑,万端,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诸侯悉至而无寇,褎姒乃大笑。幽王欲悦之,数为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不至。忠谏者诛,唯褒姒言是从。上下相谀,百姓乖离,申侯乃与缯西夷犬戎共攻幽王,幽王举烽燧征兵,莫至,遂杀幽王于骊山之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太子宜咎,是为平王。自是之后,周与诸侯无异。诗曰:“赫赫宗周,褎姒灭之。”此之谓也。
颂曰:褎神龙变,寔生褎姒,兴配幽王,废后太子,举烽致兵,笑寇不至,申侯伐周,果灭其祀。
史记
《史记·周本纪》:
三年,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
(翻译:三年(前779),幽王宠爱褒姒。褒姒生的儿子叫伯服,幽王想废掉太子。)
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幽王姬宫湦与褒姒的儿子没有姓姬而是姓乜,乜出自姬姓。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龙褒姒止於夏帝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夏帝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卜请其漦而藏之,乃吉。於是布币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夏亡,传此器殷。殷亡,又传此器周。比三代,莫敢发之,至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噪之。漦化为玄鼋,以入王后宫。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既笄而孕,无夫而生子,惧而弃之。宣王之时童女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於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逃於道,而见乡者后宫童妾所弃妖子出於路者,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奔於褒。褒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弃女子者於王以赎罪。弃女子出於襃,是为褒姒。当幽王三年,王之后宫见而爱之,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太史伯阳曰:“祸成矣,无可奈何!”
(翻译:太子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是幽王的王后。后来幽王得到褒姒,非常宠爱,就想废掉申后,并把太子宜臼也一块儿废掉,好让褒姒当王后,让伯服做太子。周太史伯阳诵读历史典籍,感慨道:“周朝就要灭亡啦。”从前还是夏后氏衰落时候,有两条神龙降落在夏帝的宫廷,说:“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君。”夏帝不知道是该杀掉它们,还是赶跑他们,还是留住他们,就进行占卜,结果不吉利。又卜占要他们的唾液藏起来,结果才吉利。于是摆设出币帛祭物,书写简策,向二龙祷告,二条龙不见了,留下了唾液。夏王让拿来木匣子把龙的唾液收藏起来。夏朝灭亡之后,这个匣子传到了殷朝,殷朝灭亡之后,又传到了周朝。连着三代,从来没有人敢把匣子打开。但到周厉王末年,打开匣子看了。龙的唾液流在殿堂上,怎么也清扫不掉。周厉王命令一群女人,赤身裸体对着唾液大声呼叫。那唾液变成了一只黑色的大蜥蜴,爬进了厉王的后宫。后宫有一个小宫女,六、七岁,刚刚换牙,碰上了那只大蜥蜴,后到成年时竟然怀孕了,没有丈夫就生下孩子,她非常害怕,就把那孩子扔掉了。在周宣王的时代,小女孩们唱着这样的儿歌:“山桑弓,箕木袋,灭亡周国的祸害。”宣王听到了这首歌,有一对夫妻正好卖山桑弓和箕木制的箭袋,宣王命人去抓捕他们,想把他们杀掉。夫妇二人逃到大路上,发现了先前被小宫女扔掉的婴孩,听着她在深更半夜里啼哭,非常怜悯,就收留了她。夫妇二人继续往前逃,逃到了褒国。后来褒国人得罪了周朝,就想把被小宫女扔掉的那个女孩献给厉王,以求赎罪,因为当初这个被扔掉的女孩是褒国献出,所以叫她褒姒。周幽王三年,幽王到后宫去,一见到这女子就非常喜爱,生下儿子伯服,周幽王五年(公元前777年)竟把申后和太子都废掉了,让褒姒当了王后,伯服做了太子。太史伯阳感慨地说:“祸乱已经造成了,没有法子可想了!”)
褒姒
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翻译:褒姒不爱笑,幽王为了让她笑,用了各种办法,褒姒仍然不笑。周幽王设置了烽火狼烟和大鼓,有敌人来侵犯就点燃烽火。周幽王为了让褒姒笑,点燃了烽火,诸侯见到烽火,全都赶来了,赶到之后,却不见有敌寇,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於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史记·外戚世家》:
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妺喜。殷之兴也以有,纣之杀也嬖(音“必”)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及太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
艺术形象编辑本段
《诗经·雅瞻昂》
屈原《楚辞·天问》
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bjhbmhbjbnjbnj
其他资料编辑本段
相关诗句
屈原《楚辞·天问》
穆王巧挴,夫何周流?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号于市?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诗经·雅瞻昂》
瞻昂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
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贼蟊疾靡有夷届
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
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彼宜有罪女覆说之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懿厥哲妇为枭为鸱
妇有长舌维厉之阶乱匪降自天生自妇人
匪教匪诲时维妇寺
鞫人懠忒谮始竟背岂曰不极伊胡为慝
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妇无公事休其蚕织
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
不吊不祥威仪不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天之降罔维其优矣人之云亡心之忧矣
天之降罔维其几矣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觱沸槛泉维其深矣心之忧矣宁自今矣
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藐藐昊天无不可巩
无忝皇祖式救尔后
楚汉《思悟褒姒》
褒谷的风拂开尘封的竹简,
一个鲜活的佳人款款走出。
青山碧水毓就倾城之貌,
欢歌笑语响彻褒谷之中。
沏一壶清茶回首谈笑:
九鼎情种可悲可笑,
仅为一笑荒政不朝,
只弄得江山性命皆抛,
可终究云散高唐一场徒劳。
岂不知深宫森严锁双脚,
怎比我信步褒谷浣纱采茶纵歌畅笑?
历代帝王几多羞恼?
多少情种覆辙前朝?
历史的轮回仅是知晓?
竹简之中我嫣然一笑……
(转自于楚汉博客)
《东周列国志》(冯梦龙蔡元放)
怀孕迟迟四十年,水中三日尚安然。生成妖物殃家国,王法如何胜得天!
传说故事
周幽王三年(前779年),褒国将其献给幽王。她的美貌令周幽王“见而爱之”,可谓一见钟情。周幽王对她非常宠
爱,加上她的肚子也很争气,为周幽王生了一个叫伯服的小王子,更是娇宠得不得了。褒姒的手段可谓高明,最后竟然说动幽王废去申后及太子宜臼。幽王七年(前775年),她终于被光明正大地扶正,做了王后,而她的儿子伯服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太子。在那个时代,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信天命,那句有谶语性质的童谣举国上下都知道,而褒姒的身世也不是个秘密,可天命不可抗,君王又如此昏庸,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对此,周朝的太史伯阳只能幽然叹曰:“祸成矣,无可奈何!”《琱玉集》说褒姒性不喜笑,但“其一笑有百二十种媚”。因此,幽王为了博得她一笑,曾以“千金”之财征集能让美人欢笑的“金点子”(这便是“千金难买一笑”典故的由来),但耗去许多钱财,试了很多办法,或召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或命宫人歌舞进临,或命司库每日进彩绢百匹、撕帛以取悦褒姒,可她就是不笑。后来,朝中有个“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大奸臣虢石父,出了个馊主意,这便是有名的“烽火戏诸侯”。
褒国介绍
褒国,位于汉中市以北、褒谷口以南的平原上。它是夏禹以国为姓,分封的13个奴隶主统领下的姒姓部落之一。它的领土范围,大约包括褒河下游两岸数十平方公里的地方。褒国是夏王朝的侯服之国,依照夏礼,有向夏天子朝贡的义务。褒国的贡赋,是沿褒水而上,运至渭河,再东渡黄河,运抵河南境内的夏都城。汉中的先民,早在夏王朝时,已经走向了中原。
在夏朝和商朝的近千年漫长历史中,褒国偏隅一方,过着平静的半农耕、半渔猎的聚落生活。中原文化源源不断地越过秦岭,经由褒国向巴蜀传播。褒国在创造自身文明的进程中逐渐强盛起来。商朝末期,周武王伐纣,诸侯纷纷响应。褒国此时在蜀国的势力范围之内,便与蜀人一起,参加了讨伐纣王的战争。此后,褒国与周王朝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日渐密切。
周宣王时,周的德化已覆盖汉江流域。褒国作为周南的诸侯国,便臣服于周室。但因秦岭的阻隔,又往往政令不甚畅通,使周王室鞭长莫及,蜀国乘隙不断向汉中盆地扩张,褒国受控于蜀国,不能正常向周王室纳贡。到了西周末年,周幽王便出兵讨伐褒国。褒国的奴隶主褒妁为平息战争,便将国中一个美丽的女奴褒姒献给了幽王。一则家喻户晓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便由此而产生。
沉冤得雪
《新世纪周刊》2007年第10期摘录《比窦娥还冤的褒姒》编辑:王晔一直以来,与褒姒联系在一起的总是“亡国妖妃”、“红颜祸水”、“狐狸精”之类的狠毒字眼,好像她的罪行罄竹难书。可是,翻阅一下史书,我却发现,褒姒的“罪大恶极”却仅仅在于她是一个不喜欢笑的冷美人。
在《史记》中,关于褒姒的身世扯得很远,很玄。而扯那么玄乎的目的是想证明,褒姒其实不是人,而是妖精。她是龙的唾沫化作玄鼋附着在一个宫女身上,制造出的一个妖孽。而这个妖孽的出现注定了周的灭亡。这就是典型的“妖魔化”,古人搞垮搞臭某个人的惯用伎俩。在史书中,除去妖魔化的成分,关于褒姒本人的所作所为,我并看不出有什么“罪恶”、“歹毒”之处,甚至连“妖媚”都看不出来。
同样的,如果抹去刻意的“妖魔化”,褒姒其实有着悲惨的身世,也算是个苦命女子。她长在穷人家,后被人买去献给了周幽王。献出褒姒的人是大臣褒垧之子。褒垧在一次谏言中,被周幽王打进了大狱。而褒垧之子深知周幽王好色成性,就想出了美人换父的计策。在一偏远乡村,他发现了村姑褒姒,惊为天人,就从她父母手中买下了她。
“烽火戏诸侯”后,褒姒笑了,这正是史学家们抓住不放的一个罪证,并以次断定褒姒是个祸国殃民的狐狸精。可是褒姒的笑是什么笑?是开心的笑,满意的笑?还是冷笑,耻笑?以褒姒的个性来分析,我看冷笑的可能性恐怕更大。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个愚蠢的想法并不是褒姒想出来的,而是奸臣虢石父和周幽王共同的“杰作”。作为事先经过一番精心包装,褒姒被送到宫中。所以这一切并不怪褒姒。褒姒
褒姒
《东周列国志》中如此形容褒姒:“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姿容态度,目所未睹;流盼之际,光艳照人。”绝色美女褒姒果然深得周幽王的宠爱,褒垧自然也被免罪释放。但是美人褒姒似乎得了抑郁症,进宫后就几乎没笑过。和那些成天在周幽王面前献媚的后宫佳丽相比,褒姒简直就是“出污泥而不染”,绝对清高。而周幽王像中了蛊似的迷上了褒姒,绞尽脑汁想博得美人一笑,但是褒姒也跟铁了心似的,冷酷到底,就是不笑。于是,后来就有了那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这段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也就不再赘述。毫不知情的观众,褒姒又为何要承担骂名呢?
而且在史书中,也没有任何关于褒姒陷害忠良,恃宠骄横,滥杀无辜的罪证。难道褒姒的罪过就在于她太美,而且太酷吗?我看,褒姒的最大不幸就在于遇到了一个昏君。但是很多人却认为是褒姒导致了周幽王的昏庸。其实不然,在褒姒进宫之前,周幽王已昏庸得够可以了。他不理朝政,沉迷于吃喝玩乐,酒肉池林,荒淫无度,听信谗言,打击忠臣。周朝末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纵使没有褒姒,周幽王也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更何况褒姒并无谄媚、蛊惑之举。但她却和妺喜、妲己等人一样承担了“亡国妖妃”的罪名。对于妹喜、妲己,的确可罗列出诸如献媚专宠、排除异己、陷害忠臣等祸国之实,而褒姒除了深得周幽王宠爱外,却几乎没有其他劣迹记载。
再说,周幽王宠不宠爱她,她并不能主宰。而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褒姒根本就不想得到这种宠爱,所以她才拒绝媚笑。想想褒姒这一生,其实充满了不幸。出身贫寒,由人买卖,受人摆布,之后又被送进深宫,与昏君作伴。即使拒绝谄媚,也无可奈何。而在最后,犬戎攻入西周,褒姒被虏走,此后杳无音信,生死未卜。结局实在是悲惨。当然,每个人的悲剧也都有其自身的原因,而且她的一生也并无善举。因此,我们在为她平反的同时,也不能刻意去美化她,甚至将其吹捧为女英雄,这些都是不符合事实根据的。
搜索关注 连城读书 公众号,微信也能看小说!或下载 连城读书 APP,每天签到领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