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第二十六章 有備而來

章节字数:4440  更新时间:16-02-09 15:50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皇上諭令已下,命王爺趙光義領上大將五千,與元虤一同西行。

此刻,三品下中書郎蔡進忽然上諫,辱罵元虤不知廉恥,甚至以死相逼,讓皇上革去元虤一切職務。

「皇上,此風不滅,大宋危亡。」另一名吳康大人也上諫。

蔡進更是哭喊著:「此人若繼續待在朝中,只怕汙了大宋風氣,壞了眾大臣的清譽。」

「元虤自己汙了名譽,汙了身子是不打緊,想我大宋從未有男寵上朝政論事…」吳康得寸進尺喊著。

「大膽!  」皇上怒喊:「我大宋朝堂之上豈能容你倆如此胡言!  」

「臣並非胡言亂語,這百姓都已傳著元虤以色魅惑王爺,亂我大宋朝綱,夜入王爺書房淫靡呻吟,種種不堪入耳之事已傳遍了整個開封府。」蔡進硬是要說完:「老臣已過五旬,就是老命一條,今天也得說完,此人助長歪風邪氣,一日不除老臣便跪在大殿上不起。」

「好…好…你要跪,朕就讓你跪。」氣得不輕。

「皇上。」數名大臣齊跪。

「看來各位大臣今天是有備而來的。」

趙光義眉毛一挑。

怕是尹尚書要他們如此,好拖住軍將救援時機,好個連破三城,如意算盤打的這真好。

「報!報!  」一名士兵滿身塵土衝進大殿。

「皇上,小人乃蜀川楊師我將軍旗下第二師士兵,此有八百里加急。」喘著大口大口的氣。

「快呈上。」皇上急著要趙醒拿上。

打開一看,心下一驚。

「眾大臣…如今那西遼蕭達凜已攻破二城,你們卻為了元大人爭吵,這元大人可有錯?」趙匡胤額上冒汗,他的日子怕是不多了。

元虤看出端倪趕緊用眼神示意趙福,要他遞上藥草茶。

皇上喝了口茶,靠上龍椅:「蔡大人,你就跪吧!你們就跪吧!朕痛心著,你們寧願跪在殿上什麼也不作,而不去想想如何謀福百姓。」

「皇上…」眾臣又是一喊。

揮手制止,露出不耐,點名陸平紳:「陸大人說說對此次遼軍破城有何對策?」隱忍不適,得趕緊為趙光義做準備。

「啟稟皇上,此次攻城遼軍乃是由遼國叛軍蕭達凜領軍,臣以為遼國耶律斜軫可助我大宋一臂之力。」

陸平紳看了一眼元虤,也只是一瞬,卻被趙光義瞧見。

「我大宋國力昌盛雖可擊破蕭達凜,卻難防蕭達凜與羌族為盟,由西南方突擊我軍,若由北遼軍耶律斜軫將軍以叛軍之名共同聯手擊退蕭達凜,一來可防外族突襲,二來也得彰顯大宋與北遼兄弟情誼,將來我大宋北方便不愁遼軍蓄意侵擾。」

「愛卿所言極是。」點著頭,緩下口氣:「李岑,你說說。」

元虤說過李岑他早已有安排,此刻便讓他說說。

李太尉看了一眼王爺,眉宇間有些為難,輕輕吸了口氣便說:「臣以為此方可行。」頓了一會兒,看了元虤一眼:「日前,便已讓姚大人傳訊於北遼,耶律大將已回信應諾。」

「皇上。」陸平紳走至殿中,又道:「臣以為王爺親征固然可以提正士氣,可若由周亮將軍領軍,更能一展我大宋軍戰之力。」

趙匡胤思忖,而後應許,下旨。

眾臣也無可反駁,一片安靜,只留那蔡進依舊跪地,有幾分尷尬。

「皇上,臣有事要奏。」尹尚書似乎不放棄除去元虤。

揮了揮手,不用想也知道是針對元虤。

「安內必能攘外,如今城中已對元大人有所疑慮,此時若不能即刻處置,百姓不服,民怨四起,恐有民辦滋生。」說的是民心。

「請皇上三思。」蔡進叩頭又是一喊。

「皇上,微臣可否說句話。」周亮站出。

他這一聲,令尹尚書一愣。

「說!  」揉了揉眉心。

「且不論城中流言蜚語,此次遠征,自是不可缺少了元大人,且不論元大人精通遼語與兵法,元大人醫術了得,還能為我軍增添軍力,以能力來說,陸大人與李大人說的句句有理。臣以為帶此戰過後再論斷元大人功過,不無不可。」說得威凜,在理。

尹尚書一臉訝然,忿忿地緊握奏牌。

「諭旨已下,眾愛卿勿再多言,十日後出發。」

龍座上趙匡胤睨視一臉不悅,起身罷袖離去。

眾臣伏跪。

元虤依舊低頭,耳邊仍有不善之語,他並未多加理睬,周亮見他仍挺直背樑堅己所持,與他作揖。

「元大人乃真漢子。」他本是將軍,說話不修邊幅。

「周將軍繆讚,在下只是不願這大宋再回前朝亂象,百姓民不聊生。」他微微嘆息。

「元大人可得挺住,這嘴長在別人面上,不是你我可管著。」

元虤愣了愣,笑答:「多謝周將軍。」

本以為周亮不屑與他為伍,現下這番安慰,倒是鼓勵他。

兩人多聊了兩句,趙福便碎步跑向元虤耳語幾句,只見元虤笑著作揖與周亮道別,便往皇上書房奔去。

周亮摸上鬍髯,思忖會兒,眉間為蹙,一臉忡忡。

廊上元虤急奔邊道:「何時開始?」

「昨日。」趙福已滿臉驚慌。

「趙大人,讓人開上雪爐,記著跟下人們說是皇上想吃烤糕。」這大熱天備上雪爐,只怕引人竇疑。

「好好。」

元虤跨進書殿之內,只見趙匡胤額上冷汗直流,捂唇帕巾已染血紅,他急步上前,不理趙匡胤訝然之情,診脈開下藥單。

「昨日便吐血,你怎地不喚虎兒進宮!」拿出銀針,為趙匡胤扎針。

「你這般兇嚴,朕…怕。」他自己的身子,他自己知道。

「知道怕,還不喚。您這般,虎兒怎能安心前去涼州。」

「放心。朕會堅持,撐著等你們回來。」笑得虛弱。

「真令人吃味。皇兄就只讓虎兒知道?」趙光義見了帕巾鮮血,蹙眉。

元虤一愣,繼續札針。

「你倆秘密比朕多呢?」

趙光義莞爾,擰條帕巾便為皇上擦拭唇角血漬,趙匡胤一愣,竟有些眼紅鼻酸。

「本想再多聽一會兒,可天氣熱著,還是進屋裡好。」微嘆。

趙匡閉上雙眼,就怕眼中的感動被瞧見。

「如何?」問著元虤。

「不礙事,今早真氣著了,身體自然不適。」

「真沒事?」

「此次炙針埋下,可緩住不適嘔血,待會兒我請田太醫每三日親診埋針,即可。」那即可兩字說的無力,他並無把握。

趙匡胤握上元虤之手,拍拍他。

三人又聊了一會兒,有說有笑,讓進門的趙福楞了一會兒,見了皇上開心,他便退至一旁,暗自拭淚。

待趙匡胤睡下,他倆才告退。

兩人漫步於皇宮之中,難得沉默。

心裡都沉得很,是為了趙匡胤的病而沉,也為了今日早朝大臣怒謗元虤而沉。

「虎兒。」趙光義對今日大臣之語很是憤怒,可大臣去留不是他一人能獨斷。

「我沒事。」他早就知道,會有這麼一日。

「我不懂,為何他們不看你所做所謀!  」

這些日子,元虤下推農耕互植,百姓生活大有改進,已有三季不曾斷糧,上回襄州大水,更有餘糧可濟救難民。

「炅兒。」元虤笑道:「我還有你。」

趙光義心中泛酸,他在朝中根本無法保護元虤,到底當初選擇了入仕,是對還是錯!

大宋王爺領兵出征,本是件值得稱揚之事,卻因為一場意外,讓趙光義一路板著臉。

幾個時辰前,軍隊行經城西大門,騎在趙光義後側的元虤被惡意潑了一身髒水,一群百姓不善的眼神透露出他們的厭惡,元虤拿著遞上來的帕巾擦了擦身子,對趙光義搖頭示意,不以為意繼續前進。

周亮見到此狀,上前慰問,只見元虤仍舊掛上笑容,拉起馬繩跟上行軍。

他且知元虤與王爺之事,原本認定元虤必是一介男寵,女氣且毫無胸襟可言,如今越是相識,周亮心中更是明白著元虤,更是對他敬佩有加。

周亮一路跟行,且知王爺對元虤寵愛,卻不因私事而亂軍紀,縱有怒意,卻不影響整體士氣。

他周亮征戰一輩子,要從的便是能為百姓謀福的好主子,見了趙光義與元虤,他才真有一腔熱血為大宋拋頭顱灑熱血的快意。

此刻行軍將領一聲號令之下,搭帳設營。

「你可真安得住氣。」遞了件衣蓬給元虤。

「別氣了。」將自己的水壺給了趙光義。

自然地接過就口一飲而下,趙光義無語,他清楚著知道尹尚書散布他與元虤之間的消息只是一種手段,卻無可奈何,他可以殺了那百姓,殺了尹尚書,卻阻止不了下個中傷虎兒的百姓,與下個尹尚書和蔡進的出現。

「真沒事。」接過水壺,笑得無謂。

看著元虤的背影,趙光義想從他身後緊抱他,手伸出去了卻無法起步向他走去,太多的囹圄框著他,讓他只能停留原地,等待著元虤走向他。

趙光義與三名大將入棚確認明日路程,元虤便入醫棚助行軍大夫醫診。

「元大人,還好你這次有來,否則我們這些士兵的腳尚未碰著遼軍便先被草蛭給將血吸乾了。」一名士兵褲管捲起貼了片藥草。

「元大人,我劉二說話就是直了些,剛剛多有得罪。」搔著頭,一臉抱歉。

「劉二你不覺得我剛剛對你下手重了些嗎?」元虤淡笑。

「哈哈哈哈…元大人還會說笑呢!  」劉二和一行人笑得歡。

「元大人,我們這群士兵就是沒識幾個字,不會說話,還請您見諒。」一名站著的士兵拱手作揖,也是一臉抱歉。

「沒事。」笑著搖搖頭,繼續為下一名士兵貼著藥草。

「元大人,可今日那群百姓如此待你…」一名士兵倒了杯茶水給元虤,很是尊敬。

「那是我們大宋的百姓,是皇上的子民,想想我們小時候,開封城還擠滿了難民,如今大夥都安居樂業關心朝政,關心在下是否會亂了朝綱,這說明了什麼?」元虤笑了笑,調了調手上的藥草又說:「說明了百姓們生活安定,為了大宋努力的生活,不願朝綱軍紀被人破壞。」那個人便是被傳為男寵的自己。

「可元大人,這不公平,你做錯了什麼?」一旁的李大方說著。

「就是和王爺好著。」王次口無遮攔地說,還被一旁的劉二巴了一掌頭,痛得直呼。

元虤笑著不語,他不想否認,也不承認,繼續為士兵除去草蛭。

一行人說著聊著,也將話題扯開了,卻也沒有人再提起王爺與元虤之事。

伸了個懶腰,元虤便回自己的帳裡。

開帳見到趙光義坐在裡面,看著他笑得溫柔。

「想你定是還未進食,拿了點米粥給你。」桌上米粥還熱著冒煙。

笑了笑,拉過椅子便開始吃,真的餓了。

看了一眼桌上的畫,趙光義隨筆一畫,畫什麼像什麼。

「炅兒圖就是畫得好。」感嘆著。

「記得我在別院桌上還放著一幅春雨圖,昨兒個忘了題字。」手還畫著。

「我給題了,還加了幾筆。」繼續喝著米粥。

「你題了?還給畫了幾筆?」趙光義停筆看著元虤。

嗯了一聲,元虤繼續喝粥。

「還記得你將鳳凰畫成雛雞吧!  」笑著看著元虤。

不知為何似乎帳外也傳出笑聲。

元虤臉紅:「我就加了幾筆,沒畫飛禽。」

趙光義走到門邊,拉開布簾,便見到幾位士兵貼著布簾「聽簾腳」,面無表情地看了他們一眼。

士兵們趕緊跪下:「請王爺恕罪。」

「滾!  」叫他們滾已經是他最大的仁慈。

元虤見了如此,便對趙光義說:「炅…不…王爺。」放下米粥:「明日我倆須以官職敬稱,凡是以軍事為主,否則如此軍紀,倒是元虤的過錯!  」一臉懊惱,他早該想到,為何還與炅兒在軍營裡話家常。

趙光義看了元虤一眼:「錯不在你,只想著拿這個給你,未能注意。」將他手拉過,在他手腕上繫上一條皮製的手鍊,鍊上還鑲有檜木球,小指般大小的檜木球上還雕刻著一隻小麒麟,轉過來一看還能見著一個「虎」字。

「早點歇息。」在他臉上偷個香,便離去。

元虤看著手鍊,珍惜地摸著,走近桌前一看,炅兒的畫,畫中有山水,在一棵樹上有兩道小人影,莞爾一笑,元虤拈筆畫上一寫:「願與君望山水湖,笑憶兒時荒唐事,依偎伴遊拋囹圄,倆倆相望訴衷情。」

取了塊布細細包好,放入自個兒的包袱。

若真有這麼一天,就好。

隔日寅時,一行人也感受到了王爺與元虤嚴肅的氣氛,兩人只談軍事,相互用著敬稱,士兵們見著了也不嬉鬧隨意。

眾人又花了三日才趕至涼州,及時救援節節敗退的大宋士兵。

那涼州城將余上權早已先行逃跑,棄城而去,若非大宋軍隊趕至,城中百姓恐怕凶多吉少。

趙光義令人通知川蜀楊師我調派一師軍隊前來相助涼州,讓周亮將軍在涼州坐鎮,便帶著元虤與百名士兵到城下救助傷兵。

元虤下了城便忙碌地醫治傷患,趙光義指揮著士兵巡視與修繕涼州城門,做好預防下次的攻擊。

不過一日,蕭達凜便又領軍攻打涼州,周亮出城相迎,過了約一個時辰,北方忽有耶律將軍旗幟出現,號角響起,加入戰場。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3 www.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