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字数:3242 更新时间:17-10-22 16:57
正当宋徽宗担心辽国出兵南下时,出使辽国的贺生辰使罗选,与贺正旦使侯益,从辽国回来了。
宋徽宗紧急召见他们,问:“辽国在燕京集结兵马,是否要南下入侵?”
罗选回答说:
“陛下,辽国南府宰相张琳在燕京招兵买马,并不是针对大宋。他是受天祚帝之命,准备前去东京讨伐高永昌。高永昌是东京裨将,今年大年初一晚上,率军发动叛乱,将东京留守萧保先刺杀在留守府里。然后占领东京,自称大渤海皇帝,建国号大元国。”
不久前,和诜也曾上报过类似消息,但宋徽宗还是有些不太放心,问:“这消息确实可靠吗?”
罗选回答说:“确实可靠。燕京一带百姓都知道,都这么说。”
宋徽宗点点头,心里总算踏实一些,又问道:“朕还听说,天祚帝现在被女真人搞得焦头烂额,这也是真的吗?”
罗选回答道:
“陛下,我们这次去辽国,只到达中京,在中京呆了两个多月,因道路阻梗,没能到达上京,所以并没见到天祚帝,对天祚帝的情况也不太了解。不过,听说上京也发生了叛乱。”
这时,侯益插话说:
“陛下,现在辽国国内到处都乱哄哄的。东京、上京都发生了叛乱,女真人把契丹人打得落花流水。咱可趁机进军燕京,收复汉家故土。”
宋徽宗看了侯益一眼,没说什么。
出兵北伐,并非易事,阻力很大。虽然目前尚处于秘密策划状态,但反对的声音,宋徽宗还是经常能够听到。昨天,保州(今河北保定)通判张毣上书说:
“辽国目前的局势是,虽然数次被女真人所挫,但朝野上下并未反叛,其国体依然稳固。边防帅臣们只知一味迎合,编造事端,以误朝听,陛下不可不察。”
前日,薛嗣昌也写来奏章说:
“边将刘延寿路过太原府时,臣曾问他经营燕云之事。他表示:可伐不可守,可守不可久。况且宋辽之间有祖宗盟誓,一旦出兵失败,恐怕会发生不测之变。”
薛嗣昌对于出兵北伐的态度似乎也有所改变。
对于是否出兵,宋徽宗仍犹豫不决。他有时觉得,辽国内乱,的确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应该出兵。不然,错失良机将追悔莫及。可有时他又觉得,出兵与辽军作战,胜败难测。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兵者,军国之大事。应接受历史教训,慎之又慎。
两种声音,时常在他耳边回响;两种意见,时常在他心中打架。搞得他左右为难,寝食不安。
现在,辽军在燕京集结的事已经弄清楚了,这让宋徽宗心里放松了许多。宋徽宗长舒一口气,对内侍张迪说:“去把蔡攸找来,朕有事让他去做。”
蔡攸是蔡京的大儿子,与宋徽宗私交甚好,时任宣和殿大学士。
张迪从崇政殿出来,路上碰到邓洵武。邓洵武现知枢密院,主管军事,与张迪关系很好。张迪见四周无人,便悄悄对邓洵武说:
“邓枢密知道不?官家近来正与蔡太师、童太尉秘密策划,准备出兵北伐,收复燕京。”
邓洵武听后很不安。自己主管枢密院,统管调兵之事,可是,皇帝现在谋划出兵,却避开自己,这不明摆着对自己不信任?同时,他对出兵也很忧虑,觉得应该去找蔡京,向他提个醒。
邓洵武比蔡京小十岁,属于蔡京一党。十几年前,蔡京能够登上宰相宝座,也有邓洵武的一份功劳。邓洵武当时担任起居舍人,虽然官职不大,但在宋徽宗身边工作。他趁机献给宋徽宗一幅《爱莫助之图》,极力推荐蔡京。
邓洵武来到都堂,都堂又称政事堂,在皇宫前区,是宰相下朝后议事之处,紧挨着枢密院。
蔡京这天正在都堂里办公,邓洵武开门见山,说:
“蔡太师,听说皇上正在谋划北伐?宋辽有百年盟约,万万不可破坏。太师现在主政,应切实负起责任。”
蔡京感到邓洵武的话有些刺耳,反问道:
“邓枢密这是听谁说的?皇上如果想北伐契丹的话,能不与你这个知枢密事商量?调兵之权不是在你邓枢密手里吗?”
邓洵武碰了一鼻子灰,无言以对,默然转身离去。
回到枢密院后,邓洵武想了想,还是感到不对劲。皇上如果真要出兵北伐,统帅非童贯莫属。他觉得应该劝一劝童贯,于是,派人去请童贯来枢密院议事。
不一会儿,童贯来到枢密院,笑呵呵地问:“邓枢密,有什么事啊?”
邓洵武说:“童太尉,听说皇上与你,还有蔡太师,正在谋划北伐?”
童贯轻描淡写地说:
“只是在一起议论了几次,算不上谋划。官家现在也只是初步有这样一个想法罢了。现在辽国爆发了内乱,不仅是女真人作乱,东京也起兵造反了。”
邓洵武说:
“即使辽国爆发内乱,我们也不该破坏祖宗盟誓。而且,宋军打不过辽军。这样的教训,历史上还少吗?一旦出兵,必将兵连祸结,贻害无穷。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童贯笑了笑,反劝道:
“邓枢密,如果皇上问起你,你就说燕云当取。商量也得商量十来年,不要与皇上作对。皇上刚有北伐之意,你如果反对,恐怕会被他人抓住话柄的。”
邓洵武也笑了笑:
“我不怕别人抓住话柄。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要对得起大宋子民,还有这大好河山。”
后来,童贯与蔡京都向宋徽宗汇报了邓洵武反对出兵之事。蔡京与童贯的本意,是想甩开邓洵武,不让邓洵武搀和北伐大计。
没想到,宋徽宗听后考虑了几天,决定放弃出兵。这天,宋徽宗召见蔡京与童贯,说:“收复燕云,还要继续等待时机。朕决定,暂时不再讨论此事。”
时间转眼又过去了一年。
公元1117年(政和七年)二月,雄州知州和诜获得辽国一个重要情报,说易州涞水人董庞儿聚众起兵,攻陷城邑,声势非常浩大。
和诜立即上报,在奏章中说:
“董庞儿名叫董才,出身贫贱,号董庞儿。他见辽国爆发内乱,遂在老家易州招募了一千多乡兵,赶赴东北,与女真人交战。他本想以此取得功名,谁知刚与女真人交战,队伍便败绩逃窜。辽军主将想治其罪,欲擒之斩杀。他于是亡命山谷,聚众为盗,剽掠州县,已达万人。……”
与此同时,定州路安抚使兼中山府知府张杲,也得到同样情报。张杲觉得董庞儿这只队伍可以利用,于是一面上报朝廷,一面派人去辽国,秘密联络董庞儿,试图让其归顺宋朝。
真定路安抚使赵遹闻讯后,当即撰写奏章,反对接纳董庞儿。身边人劝说道:“不要多管闲事,定州路的事,与我们真定路有何相干?”
赵遹很严肃地说:“我与张杲都是帅臣,虽辖区不同,但职责一致。况且,向皇上陈述自己的见解,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真定路与定州路都是边防地区,一旦开战,我们真定路能不参与吗?”
然而,赵遹的奏章上报到枢密院后,被童贯悄悄扣压了下来。宋徽宗压根儿就没看到这份奏章。此时,童贯已经接替邓洵武,担任知枢密院事。
蔡京和童贯都认为,董庞儿这只队伍可以利用,建议宋徽宗接纳董庞儿。蔡京说:
“借助于辽人之手收复燕云,乃是上上之策。董庞儿起事,就是一个绝好机会,不可错失。如果张杲能成功劝其归顺,可将这支队伍接收,纳入我军编制。”
童贯建议道:“如果董庞儿肯归顺,我们也可以支持董庞儿为由,直接出兵北上,直接收复燕云。”
宋徽宗又考虑了半天,觉得收复燕云的时机似乎已经到了,于是同意招纳董庞儿,并许诺:“如果董庞儿能收复燕云,日后可以考虑封其为燕王。”
蔡京当即给有关部门下令:赶紧给董庞儿的军队准备战袍冠带,以及战旗等物品,一旦接收,就将他们纳入我军编制,全部换上我军装备。
不久,董庞儿派人来东京,送来了降表,表示愿意归顺宋朝,并且斩了辽国牛栏军的一名监军,“函其首来献”。在降表中,董庞儿自称“抚宋破虏大将军董才”,决心攻取燕云旧地,报效宋朝,并请求宋朝出兵支援。
童贯担心赵遹再次上书,反对接纳董庞儿,坏了大事,于是建议宋徽宗将赵遹调离真定路,调到熙州(今甘肃临洮)任职。理由是,一旦对辽开战,西夏很可能会蠢蠢欲动。因此,必须派一强将镇守西部边陲。宋徽宗并没多想,立即表示同意。
童贯又考虑到,赵遹上任时路过东京,很可能会趁机进宫,向宋徽宗当面陈述反对接纳董庞儿的意见。于是,令赵遹不必进京,即刻从便道,直接赶赴熙州上任。
那些日子里,宋徽宗很兴奋,也很忙碌,每天与蔡京、童贯等人紧锣密鼓地筹划着出兵北伐诸事。他经常工作到深夜,有时半夜三更,崇政殿大殿里还灯火通明。
宋徽宗令童贯从东京禁军中抽调出一部分精锐,组成北伐前军,又令河北各路做好战时后勤保障准备,还计划以换防为名,将战斗力最强的西军主力,秘密调往河北边境,集结待命。
公元1117年(北宋政和七年)三月初三黎明,迎着凉丝丝的初春的晨风,由八千京师禁军精锐组成的北伐前军,从东京悄悄出发,向河北边防重镇雄州前进。
搜索关注 连城读书 公众号,微信也能看小说!或下载 连城读书 APP,每天签到领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