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八章 “青马”的覆亡(一)

章节字数:3159  更新时间:18-03-16 10:25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凉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东接兰州、西通新疆,山脉前隔,沙漠后绕,“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古浪峡被称为中国西部的“金关银锁”,最窄处宽仅数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相传宋代的杨门女将,征西夏时,退到古浪峡,走投无路,跳崖自尽,留下了“十二寡妇滴泪崖”的传说。

    中国历史上的“凉州”,不仅仅是今天的甘肃凉州区。自汉朝建郡以来,“凉州”的名字换了多次,有时叫“武威”,有时叫“姑臧”,有时叫“西凉”,有时叫“前凉”……,其疆域,也时大时小。最大时,把大半个甘肃都占了,还扩延到周围几省,史称“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不过,凉州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能以其地盘的大小来衡量。要研究中国文化,你不可能绕过凉州。比如:佛教传入中原时,凉州是最关键的一站,佛光西来,自此扩散,才有后来的格局;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就在凉州住过十多年,他对中国汉文化的了解,就是在凉州完成的。至今,他那个著名的焚不烂的舌头还埋在凉州,接受着历代过客的朝拜;要是你研究中国的建筑,那就更绕不开凉州了,北京西安等旧都城的模式,最初的源头,就是凉州。……总之,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其发祥地就在凉州。陈寅恪的《隋唐制度渊源论稿》里,有许多相应的证据。

    凉州历史悠久,据考证,原始氏族公社时期,人类就在这儿活动。四千多年前,这儿就开始使用铜器。春秋时,为西戎属地。当周幽王宠幸褒姒,烽火戏诸侯后,攻入酆镐之地的西戎兵中,就有凉州人的祖先。战国后,凉州为月氏住地,后为匈奴休屠王所占。汉时,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袭击匈奴,取得胜利,河西走廊哭声动天:“亡我祁连山,使我牲畜无繁息;亡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此后,汉武帝设河西四郡,凉州始名为“武威”,归属中央版图。

    铁大帅哥指挥“飞虎军”在古浪城外消灭了“马家军”步骑总指挥马元海率领的“马家军”主力部队之后,没有停留,一百五十多辆“装甲战车”带着“飞虎军”一千多名战士穿过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边沿,来到了距离凉州四十里铺大约20里地的一处荒山野岭隐蔽起来。

    第二天,亲自带着几十名侦查员前往凉州等地进行侦查的“老北风”张海天风风火火地跑回了营地,向铁骏报告说看到大队红军用驮马带着大批物资到了四十里铺。铁骏立刻判断这是古浪城红九军带着缴获的战利品前来和徐向钱的总指挥部会和来了,看来中央的战略意图并没有改变,估计还是让西路军固守永昌、凉州,以掩护河东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同时开辟永昌、凉州根据地。

    既然如此,铁骏制定的下一步行动计划就没有改变的必要了,不过他想看看得到了武器弹药以及其他补充的红军主力的战斗力到底如何。所以他命令“飞虎军”严密监视“马家军”的动向,做好警戒、隐蔽队伍,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身处西宁的青海省政府代主席、西北“剿匪”第二防区司令兼第五纵队司令官马步芳,接到自己的堂兄、爱将,自己亲自任命的“马家军”步骑总指挥马元海及其所率领的两万多“马家军”主力部队在古浪城外全军覆没的消息以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怎么可能?几千个缺枪少弹、缺衣少食的疲惫之师,竟然能一战消灭自己两万多“马家军”主力?他们要是有这种实力,也不会被中央军撵得跑到鸟不拉屎的大西北的戈壁滩来了。马步芳马上致电另一个前线指挥官马彪,命其立刻查明马元海所部被红军消灭之真相,同时电告马步青,让他派出主力部队和马彪的部队一起消灭古浪城的红军,为马元海报仇。

    马彪接到马步芳的命令,不敢怠慢,亲率手下主力两个骑兵旅、一个步兵旅以及两个地方民团将近两万人马扑向古浪城。可是等他杀到古浪城下,才发现红军已经离开古浪城撤往永昌、凉州去了。他找到被打散的那些民团士兵一问,这才知道“马家军”步骑总指挥马元海及其所率领的两万多“马家军”主力竟然都是被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大量“装甲战车”上的上千挺机枪(逃兵门把“索米冲锋枪”也当成了机枪,谁让它火力猛射程远呢)给消灭的。

    根本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军队的马彪,让亲兵将这些“逃兵”吊到树上严刑拷打,得到的答案竟然还是如此。这可让马彪犯难了:这些“逃兵”的口供当中全都提到了一点儿,那就是那些“装甲战车”上的人有一部分看上去都是金发碧眼的“长毛”(洋鬼子),难道是北边的红北极熊军队偷偷越过边境前来支援红军来了?这可是一个重要的情况,感到十分棘手的马彪慌忙将查到的情况上报马步芳,而马步芳接到电报根本不相信红北极熊会派出装甲部队偷越国境来袭击自己的部队。他马上命令马彪率军向永昌、凉州进行追击,会同马步青的主力部队围歼红军,如有差池,提头来见!

    现在双方的态势已经渐趋明朗:按照工党中央的要求,西路军总指挥部对所属部队的作战部署进行了调整,西路军总指挥部及五军两个团移驻永昌县城,九军以及三十军一部进占山丹城,五军移至凉州(武威)西四十里铺,三十军一部监视凉州。“马家军”方面是:马彪的两万人马扑向山丹城,而马步青的主力部队约三万人马准备和凉州守军合围四十里铺的红五军。铁骏将“飞虎军”隐蔽到距离凉州四十里铺大约20里地的这一片荒山野岭的目的,就是为了救援红五军,更确切地来说是为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红五军军长董振堂。

    董振堂(1895-1937),字绍仲,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人。董绍仲自幼跟父亲习武,练就了一身好武艺。1913年高小毕业考入冀县中学,毕业时获得"优秀模范"的称号。1917年考入清河陆军预备学校。1921秋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参加冯焕章的国民军。参加了冯焕章与1924年发动的北京政变。1926年9月,任国民联军第14师第12旅旅长。

    中原大战后,冯焕章下野,冯部黄河以南的残余部队被蒋委员长收编调往山东济宁地区,董绍仲任改编后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第25师73旅旅长。1931年春,蒋委员长下令调26路军南下江西进攻红军,企图让这支杂牌军和红军相互拼杀两败俱伤。第三次"围剿"失败后,26路军移到被红色区域包围的宁都县城。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1931年12月14日,26路军1。7万名官兵在赵博生、董绍仲的指挥下,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投奔苏区后被编入华夏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董振堂任第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1932年5月升任第五军团总指挥(1933年1月改称军团长)。

    从1932年7月到1934年9月,董绍仲率部参加了赣州战役、漳州战役以及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的几乎所有战斗。1932年4月,董绍仲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以及李德的所谓“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战略的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董绍仲指挥红五军团担任全军的后卫。1936年6月,红五军团在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并得到"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1934年11月底,根据中央“掩护部队应不顾一切阻止及部分地扑灭尾追之敌”的命令,董振堂率部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残酷的血战。他们掩护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渡过湘江后,第34师包括师长陈树湘、师政委程翠琳以及5000名红军战士全部阵亡。董绍仲所率红五军团以惨重的代价为红军渡湘江做出了英勇悲壮的贡献。1935年4月底,红军渡金沙江时,董绍仲率部在防御阵地一直坚守了9天9夜,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保障红军主力渡江的任务。

    1936年10月,董绍仲率领红五军加入“西路军”,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937年1月,攻占甘肃省高台县城后,被国民党马步芳部2万余人包围,激战9昼夜,后于20日与3000将士一起壮烈牺牲。

    铁骏在读民国历史的时候,多次感叹董绍仲的勇武,这位“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高材生绝对是一员文武双全的悍将。而铁骏所谓的“救国义勇军”最为缺少的就是真正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将领,所以铁骏就产生了一个“天马行空”般的想法——把自己十分欣赏的董绍仲“撬过来”。

    搜索关注 连城读书 公众号,微信也能看小说!或下载 连城读书 APP,每天签到领福利。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