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字数:3047 更新时间:18-12-26 11:01
按谢无极所说,高县令连夜写了函文送上去,好在州官回应迅速,不但给了种子,还另外拨了两万斤米面过来应急。
同时也下文来申斥高县令管理不善,高县令觉得如果不是有韩王罩着,他这乌纱帽肯定一撸到底了。
不几天,下了场大雨,把干涸的地浇得透透的,谢无极站在院子里让雨淋得浑身冰凉,被韩毅好一顿责怪。
怀揣着对韩王的敬谢和对上峰体恤的顺应,高县令做事越发用心,农历六月底,许多作物收上来,县令发了许多菜种子下去,而原种在弘济寺周围的芋奶地,全部收上来了。
有了这个,灾民们终于吃了一顿饱饭,谢无极将煮半熟的芋奶去了皮,切成块状,猪油煎半熟后,加酱油和汤一起焖熟,让韩毅直呼吃撑了。
灾民们得到安抚,就在县近郊自己开荒种地,有抢种水稻的,有抢种秋小麦的,还有种菜籽种芥蓝,总之忙得不亦乐乎。
谢无极拿着两千两银票独自去了弘济寺,这一回是住持真应大师亲自接见。
对于佛家人,谢无极出于一种尊敬的态度,“真应大师随喜!”
真应回礼后,二人坐下,真应说话与普通的出家人云山雾罩的方法不太一样。
他首先感谢捐粮捐物的谢无极无私奉献的精神,再者,也感谢他为了弘济寺将来的经济发展而给出的一个办法——三伏酱油。
而谢无极觉得一个出家人,慈悲为怀,能从和尚口中省下口粮救济灾民,这在灾荒年月,是件非常高尚的事情。
“这次,无极想讨些菩萨果去种。”谢无极也不想打马虎眼,他先奉上了银票,“这些银两,还请大师收下,寺内有众多武僧,想必每日里米面的消耗也是很大的。”
真应含笑应道:“万般俱是修行。”
“说得也是。来年风调雨顺,民间富了,当然就能募得资财,为菩萨重塑金身了。”谢无极也笑着说道:“现如今,要保证灾民们先活下去,才能展望明年。”
在活不下去的时候,一切美梦都是句笑话。
真应连连称是,命一位小沙弥送来了蕃茄种子,也就是这里的人们所称呼的菩萨果,不想考究这菩萨果名头的由来,谢无极辞别真应大师回了韩宅。
虽然每日里都去给韩老太太请安,但韩老太太从来都免了他的晨昏定醒,因为韩宅如今的吃喝拉撒,完全靠着这位男孙媳妇。
“无极啊,回来啦?外头兵荒马乱的,你可小心着点儿。”韩老太太知道自己孙子相中他,确实无极很争气,事先预计到了旱灾,换成大豆种植,可以说家里米面是不缺的。
韩忠如今被举孝廉,要去邻县去出任个芝麻小官,虽然只有八品,但总算是个官身了。
唯一就是汪氏身怀有身孕,,如今出怀了,颖哥儿还不到两岁,又正是闹人的时候。
韩老太太虽说对于小女儿的去世依旧感到悲痛,但韩毅说起凶手伏株一事,韩老太太当即在佛堂供了一炷高香。
百日重丧过后,韩老太太心情渐渐平复,又有瑛儿和颖哥养在跟前,倒也每日里有些事情分担。
谢无极宽慰老太太,“这些日子,兵乱加上灾荒,韩家的人倒是聚得很齐全。”
本来仅是韩家两个儿子,现在是邻县的,还有子侄辈的,全部投奔韩老太太而来,没吃的,就回家找妈妈,这无论是在任何一个年龄层次都俱备的本能?
都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韩老太太岂有不心疼的?
当然就留下来了。
“老太太,咱们韩家已经住不下这么多人了,所以无极跟旁边的邻居谈了谈,将他们的屋子也买下来,隔壁宅子,跟咱们的布局也接近,他家子女都在南边做生意,房主人不也说要投奔儿子去,您意下如何?”
其实不管老太太应不应的,无极都想着要把房子买下来,一家人宽敞着住多好,到底他们是“新婚燕尔”,所以外头来的亲戚没有住到尹知院。
可是,其他的院子都塞得满满当当,下人们倒是挤到尹知院了。
韩宅本来就不是什么很发达的大家庭,所以屋子又小又挤。
也难为了这么一大家子人。
韩老太太想了想就答应了,“你们年轻人说了算,我老太婆也管不上那些啦,不过一笔写不出两个韩字,家和才能万事兴啊!”
不指手划脚的老人,最好了!
谢无极从怀里捧出一盒菩提糕,笑得眉眼弯弯:“奶奶,这是真应大师让我给您吃的!”
老太太一见糕点,眼睛就亮了:“哎哟,真是罪过罪过,老身还得大师惦记着,无极,你香火钱捐了没,没有的话,老太太这里还有。”
说着就要去袖中掏,谢无极慌忙拦住:“奶奶,看您说的,无极怎么可能没钱花呀?”
老太太打开盒子咬了一口:“唔,味道不错,是今早儿才做的。”说着还让站在一旁的喜嬷嬷和秦妈妈一起吃。
说着说着,韩老太太说道:“前儿你大嫂的娘家兄长过来,说是家中遭灾巨变,老身想着帮一把,给了五十两银子并两百斤米面过去,唉,谁能想到呢,汪秀才一家连饱饭都吃不上了。”
无极觉得很奇怪,问个究竟,这才知道汪秀才一家没有听从县令劝告,一意孤行让佃农种了水稻,结果真的被蝗虫吃得渣都没留下,而种大豆和果树的百姓,一点没事,因为谢无极身边没有从事农耕的人,所以得到的消息不多,他对此事毫不知情。
他有点难以理解,“这汪秀才不是读书人吗?”有知识了还不知道怎么对抗天灾?
老太太把口中的糕点咽下去才说道:“谁说不是呢?以前给忠儿说亲,祖母想着秀才女儿能知书识礼,将来忠儿走入仕途,也好有个贤内助,这才跟汪家结亲的。”
“大嫂确实是知书识礼。”谢无极对汪氏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屋里屋外操持得很整齐。
老太太哼了一声:“他女儿识礼知书不假,可是他呢?好端端一个读书人,连十斤米都提不动。祖母是想着不管怎么着,还是文武双全的好,所以孙儿辈的,都要求他们识字习武。”
怪不得呢,看韩家儿郎个个都有一副好身板,身上没有闲肉,哪怕是韩大老爷,有了年纪,身材还是很好的。
看来老太太对那种文弱书生有种本能的抗拒。
这亲家在她眼里不值一提呀!
韩老太太又说道:“咱们跟韩王也算是过命的交情,不过祖母有句话要嘱咐你。”
谢无极忙正襟而坐,“无极恭听奶奶教诲。”
韩老太太语气和霭:“不管怎么说,韩王都是皇家的人,我们韩家虽然对他有救命之恩,但这是咱们应尽的本份,切不可以此为要胁,让韩王帮我们做这做那,事情过去就是过去了,别总担在心里头,明白?”
意思就是我们跟韩王不是一条船上的,救过韩王这事,以后不要提起,最好忘记。
谢无极笑道:“奶奶说的是,无极记在心里了!”
韩家田地里收了豆,另外一些地里种的是果树,给那些佃农米面过冬,也免了他们的租粮,这是无极直接去下的令,谁让汪氏不方便,二嫂侍疾未归呢?
因与马氏绣庄有来往,谢无极本着人道主义精神送去了五百斤大米,两百斤面粉并一些果蔬。
马氏绣庄如今只有马敬山的大姐守着一群绣女度日,马敬山派人送钱粮过来之时,恰逢吴王围城,东西送不进来,只得无功而返,因此主要靠着韩家接济才存活下来。
马敬山得知姐姐安然无恙的消息,亲自携妻女上门拜访,也算作通家之好。
韩老爷倒是心里有底,“马掌柜,不知道京城里的马望山与您是否相识?”
马敬山捋捋胡须,笑道:“是鄙人的二弟,算算有三年多未见了。”
“原来是工部侍郎的长兄,失敬失敬!”韩老爷心下明白,对方是官亲,自家是普通小老百姓,而且人家也不是因为韩氏门第,而是冲着自己的三儿子的内人谢无极而来。
韩老太太倒是对马夫人特别喜欢,当知道马夫人的娘家跟自己娘家仅隔一条街的时候,不禁叹道:“真是有缘呐马夫人,谁能想到一个地方出来的,几十年后会在定远相见呀!”
“可不是嘛韩老夫人,这也是咱们的缘份,应当说是谢家弟弟牵来的,不然咱们就错过了!”马夫人咯咯笑道,声音清脆爽朗,谢无极在前世工作中常常能碰到这样的女性,精明能干,里外一把手,快人快话,做事有担当。
谢无极不禁笑道:“我倒是想着马掌柜去了南面未归,马氏绣庄兴许没什么人在,没想到绣女们还一直在赶活计。”
马敬山叹口气:“家兄进了工部,这上上下下都要打点,越州适逢涝灾,贡品送不到京城,这也是赶巧的事,也多亏谢小兄弟送来的小猫扑蝶,不然呐,这溃堤之过,怕要家兄来承担了。”
搜索关注 连城读书 公众号,微信也能看小说!或下载 连城读书 APP,每天签到领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