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再见故人

章节字数:6783  更新时间:08-07-08 12:45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我开始了在琅声苑的生活,几天后侍槐才偷偷的告诉我,府里分炊了,现在各园子自己做饭,大小姐和二小姐处都已经找妥了人,内厨房原只供老爷夫人的膳食,但琅声苑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厨子,少爷也吃惯了胖子刘的手艺,因而也还是由内厨房供应。我问为什么要这样,侍槐摇头说只知道这是少爷的主意,几边都同意。侍槐还嘱我不要在府里乱走动,尤其是不要到那几个园子里去,省得惹事。

    我不明白这君家在搞的什么戏法儿,总觉得他们怪怪的,但再怎么怪,和我无关,我终是要出府的,这里不过是我打工的一个地方。自从进了琅声苑,引兰只偷偷来过一次,而听荷更像消失了一样,影子都不见,我也不敢偷着跑出去。侍槐说引兰过的还是那样,至于听荷,他也不常见,只听园里的其他下人说,眠芍使唤的更厉害,澧歌苑新添了厨丁,听荷反倒更累了,我听着,也只有在心里叹气的份儿。

    我费了很大的事才熟悉了我现在的工作,还挨了君闻书不少的骂。君闻书对书非常挑剔,我曾怀疑是不是他老爹给他起名起的,闻书、琅声,全都跟书有关。他除了要书,还时不时到书库检查,看是不是蒙尘、生虫,他的书房,也摆满了书,那也是我的“责任范围”,我要随时的清点、整理,有些书他只是翻阅一下,而有一些是常读的,我得分清、码好,该归书库的归书库,该摆清的摆清,什么书该在书库里,什么书该在书房里,我真是闹不清。最可怕的是他要书,我根本做不到随要随找到,因为书太多了,放的也没什么规律,有一次他要一本书,我一连找了二天都没找到,他脸阴沉的我的心都不敢跳了。我悄悄问过侍槐,他说以前就这样,他也找不到,最后一般都是少爷自己动手找的。他连我都不如,字都认不全,不知道君闻书是怎么忍受的。

    就这样,夏天不知不觉的过去了,我就是爬上爬下的找书,不停的东擦西擦,东翻西翻,不停的到君闻书面前领命令受训,世界突然就那么点儿了,他、我和书,每天我都拖着沉重的腿回到我的那间小屋,倒头便睡,府里是不是还有别的事发生,没人和我说,我更无暇顾及。

    慢慢的,挨训挨的次数多了,我也开始开动脑筋。我好歹也算读书人,曾经连续蝉联校图书馆年度借阅冠军,自认对书还有些感情和热情,为了书让人骂,前世我作梦都未曾想到,什么是世事颠倒?这就是。

    怎么办呢?我首先当然想到的是中图分类法,这个办法我很熟悉,虽然隔了前世,这辈子又隔了几年,但还是能记住从A到Z所代表的类别。我先按照这个思路整了几天,发现不太实用。古人的书和我们今日不同,根本没有政治、经济、文学的分别,一个人的论著里面既有政治又有文学还有哲学,怎么划分?那些个政客,本身又是文人,亦文学亦论道,真是没有办法区分。我又试着按古人的经、史、子、集的传统分类来分,也是很快的败下阵来。

    我也算读过吕思勉的《经子解题》,可就是搞不明白怎么分类。经当然就是《诗》、《书》、《礼》、《春秋》那些,那研究这些经的算什么呢?算经?算集?还有,什么才叫史?这个很难分清。我左思右想,决定试验下现代的笨办法,什么都不分,只按书名第一个字的英文字母排序。可是这又出来一个问题,君闻书有时进书库并不找书,而只是浏览,同一类的书放在一起,他容易瞧见,如果只按字母分,就缺少了“触书旁见”的方便。我自己也是个爱读书的人,知道有些书并不是查的,而是碰的。怎么办呢?

    我想啊想啊,对于工作,我一向追求完美,能做到八分,绝不做到七分。而且,我本身也是爱书的人,面对这么一书库的书,我由衷的生发出感情,我很希望自己能做好,不是为了君闻书,是为了这些书,是为了我自己。

    我终于想到一个折衷的办法,分门别类的按字母排序。比如说,合集全放在一起,按姓氏首个字母排列。而不成集的书,综合按照中图分类法和经史子集分开,大类下面有小类,小类中再以书名的第一个字母排序。

    我决定实施,这样就意味着我不仅要把全部的书挪动开,更意味着我首先要把书都匆匆看过。过去的书没有目录,要看只能将全部内容都翻一遍,我怀着对书的热爱,开始干了。

    我先倒腾空一排书架,准备按我的标准重新放书,好在有空书架可供挪腾,否则堆在地上,君闻书见了非疯不可。这项工作非常巨大,几万册书,我要逐一检视,而且要不停的搬、插、放,有时放错了,还要再抽出重来,但和书打交道是我乐意的事,少了与人的交道,天天只与书相对,很清静。唯一不好的是,君闻书时常来找事,而且,我进出书库必定要穿过他的书房,他又喜静,害的我时不时的提心吊胆。

    最让我烦的还是抄书。其实所谓的抄书,更有点类似于在前世中的做笔记,君闻书把需要我抄的部分作上标记,由我抄下来,注明出处及页码。在前世,毛笔字被视为书法,属艺术的范畴,我这应试人才没用过几笔。而今世,没上过几天学,毛笔字写的也少,每次一拿起那软沓沓的笔我便犯怵,用硬笔用惯了,在纸上一划就是一堆大墨滴,比我的大腿都要粗,更别提什么蝇头、小楷了。

    起初,君闻书见我纸上画的几个好似蛇爬过的字,眉头都要拧上天,好在他修养还不错,只让我重抄,并不曾当面给我难堪。慢慢的,我也有了自己的办法。所谓办法,其实也挺丢人,还是回到硬笔的老套路上,只是我始终无法参透前世用的签字笔的原理,没办法造个珠儿能让墨流出来,索性自创了个铅笔、毛笔的结合——把槐杨木削尖,蘸着墨汁写,虽然写几下就要重新蘸墨,但比写毛笔强多了。我还自鸣得意的给这种笔起名叫“幸笔”,因为它的主要功能是帮我对付君闻书。君大公子第一次见我用幸笔的成果,那惊讶之情不是笔墨所能形容的,然后我们就有了如下对话:

    “这,这是什么?”他抖着那几张纸。

    “回少爷,您要奴婢抄的书。”我毕恭毕敬。

    “我是问,你这是用什么涂的?”

    “回少爷,不是涂,是一笔一划抄出来的。工具嘛,”我停了停,不敢说是幸笔,“是奴婢自己作的。”

    “拿来我看。”

    我不情愿的回到我的工作台把幸笔拿过去,君闻书扫了一眼,举着它说“这算什么?木棍?”

    “少爷,您当初只说要字迹清楚,不准讹误,您可没说非要用什么笔,前次奴婢倒是用毛笔写了,您却看不清,可见,用什么笔不重要,您要看的也只是内容不是?”

    “……,强言狡辩,对待书字要恭敬,你居然用木棍,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少爷,伯乐相马只见马而不见色,君不闻欧阳母以荻划地而教子乎?”狡辩就狡辩,反正我不会写毛笔字。

    君闻书张口结舌了一阵儿,终于挥挥手让我去了,我取得了小小的胜利,从此之后,我便用我的幸笔工作。

    书的防蛀工作我也做的十分上手,我经过观察发现,书之所以生虫,一是不常动,主要是通风不好,因此一定要常晒。于是我每过十天就取一格书,搬到外面晒,收时擦干架子,洒上一层艾蒿粉,再把书摆上去。

    搬书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我照着前世平板手推车的样子让侍槐帮我做了个车——其实很简单,两根木棍钉在一块宽木板上,棍子两端安上又粗又矮的木头轮子,木板上面再钉上两根粗木棍,中间再横过一根,手推车就做成了。虽然我做的车比较简陋,笨木头轮子也不会灵活转向,但比起手抱,已经省事不少了。君闻书第一次看到这车也是惊奇万分,盯着车和我看了老半天。我又用湖草做了个草帘挂在窗上,只要天气不冷,就只上草帘而不关窗,这样书库即可保证常通风了。

    做了这一切,我终于歇了点气,坐在我小小的工作台前,环视四周,觉得很有成就感。嘿嘿,这些书,都要听我的指挥!

    君闻书平日并不常出门,人也甚木,除了对侍槐有时还有点表情,对剩下我们这几个,一无例外的冷漠——冷漠,冷漠就好,我也不想做“贴身丫环”,在宋朝,主人占了丫环白占,他越君子越冷漠,我越觉得安全,反正除了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我也不打算和他走的更近,到点出府,君闻书怎么样,与我无关。君闻书似乎也没什么爱好,带着饰物也和他的性格一样——一个小乌龟,真是什么人爱什么。他有一个称其为林先生的老师,中年,严肃,很少和我们说笑,幸笔之事刚发时,他曾颇奇怪的看了我几眼,只是本姑娘向来不怕人看,越看我我头仰的越高。我暗中觉得他和君府的作风还真很像,真是东家如此,找的西席也意气相投,难有例外。他并不住在府里,每隔十天来府里一次,常听见他们二人一起谈书论道,每到这时,我也竖起耳朵听着,觉得受益不少,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我不知这林先生究竟是什么来头?科举成功的才子?还是科举失意的背运儿?而且,我也不明白,这君闻书明明是要继承君家的产业的,怎么不学着做生意,反倒天天读书?

    我天天泡在书库里,日子过的飞快,转眼到了年底,天气很冷,我住处前的树木早已落光了叶子,我住的又是只朝东的厢房,格外更冷些。当下人的,没有厚被子盖,更没有炭火可烤,我宁愿天天呆在书库里。听侍槐说,府里忙着过年,李二娘也每天穿梭不停,我什么气息都感受不到,无论这君府如何,我只在我这一方小天地与书相对。虽然挨点骂,也很清静,只是没人说话,有时觉得自己像一个被世界遗忘的人,没有人牵挂,死了,也许也没人知道。偶尔也托着腮想想萧靖江,不知他怎么样了?要考试了吧。

    过了年,我十二岁了。正月里,君闻书总算休息了下,我也趁机继续整理书。算来君闻书有十三岁了,依我看,他三十岁都有,天天紧闭着嘴,好像我们能从他嘴里撬点什么珠玉。他看书也很杂,不仅是传统的经部、子部,似乎更注意看各家的评论,宋朝的理学冠绝后代,这是由当时的大氛围决定的,整个学术水平都很高。虽然我没份儿收拾书桌,但偶尔路过瞟瞟,也发现他似乎在研究什么,从借书的偏向及要我整理的材料来看,也是这样,难道他要做学者?君家可就他一个独苗儿,他不子承父业,君家的家业怎么办?君家的二位大小姐,大的十五、小的十四,都到了该出阁的年纪了,不知她们的夫君争夺战如何了?那个得意洋洋、自以为是的杨聘风会娶哪个?嘿嘿,一个君家,还挺热闹。我碰碰两只脚,晃晃悠悠的想。

    过了年,萧靖江十六了,不知他怎么样?参加解试了吧?也许他早忘了我,毕竟一年多了。

    我除了整书,闲下来就是想想这些事,也只有在想这些事的时候,我才会觉得,自己还生活在这个世上,和这个世界有联系。

    二月二,龙抬头,吹面不寒。二月十二,花朝节,游春赏花之时。三月三,上巳日,春风骀荡,一年开始了。

    随着我的日夜努力,我的书开始整的有点上道了,君闻书要的书我基本上能比较快的找到。我曾花了点时间给他介绍码书的规律,当然,我省略了按英文字母排序的部分,他对我的工作似乎也比较满意,对我的训责也少了。后来我发现他随手抽走的书我总要费点力气才能找到原来的位置,我就借鉴了前世的代书板制度,刻了几张白木板让他抽书时插上,这样我的搜寻打击面就小很多了。

    虽然我过着书库、卧房二点一线的生活,对琅声苑慢慢的也有点熟悉了。琅声苑的人员简单,李二娘相当于总管家,四个小厮,侍槐伺侯君闻书的起居并充书僮角色,锄桑、看榆、栽桐是三个小喽罗,主要是跑个腿儿,做点杂活儿,一个时常走动的西席林先生。庭院由小厮们收拾,而屋里的洒扫是府里的老妈子来做,我是唯一一个年轻女性,当然,每天就是在暗无天日的书库里工作,除此以外,再无别人。李二娘还住在内厨房那边,侍槐住君闻书的外间,锄桑几个住在苑里的西南角,我住在西边,门前的小径是通往荷花池——圆珠湖的必经之路。圆珠湖是君闻书每天黄昏要去散步的地方,到底什么样儿,我没见过,不是我们能去的。君闻书好静,苑子里整天静悄悄的,只有我们这几个小毛头在一起时才会发出点笑声。我虽然也是好静之人,但总觉得,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这么好静,未必是好事,无论是博功名,还是承家业,哪个不需要点魄力,像他这么文文弱弱的,将来如何担当?

    五月,琅声苑虽地处西边也听得见临松轩那边似乎人来人往很热闹。侍槐偷偷的告诉我,二小姐订婚了,我问是谁,他说是大理寺少卿的公子,我一惊,到底是大小姐争不过二小姐,可这有违纲常啊。我问他听荷是否陪嫁,他摇头说府里不让下人议论这回事,叫我不要声张。侍槐走后,我一个人坐了好半天,说实话,谁嫁谁与我并无影响,只是可怜我们这些做下人的,为了他们的斗争,应了多少景儿,比如我,我一个内厨房的小丫环,无故挨了两次打,听荷更不必说了,而他们之间本是姐妹,更别提有什么手足骨肉情了,所谓大户豪门,不过如此!

    炎热的夏天终于尽了,我终日窝在闷热的书库,气也透不过来。好在工作上了手,君闻书也难为不到我,我闲的时候越来越多,于是就动念头想看看书。起先,我是偷偷摸摸的,唯恐君闻书发现了,又暴发他的主仆观念,责斥我一通,因此我提高警惕,竖起一只耳朵,只要书房有点动静,立刻就掩上书,趴在那里装作发呆。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快神经质了,就又想出一个办法:磨蹭,要领是抄书时尽量放慢速度,边抄边看,什么时候看完了什么时候交差,但又太受制于人,特别是无书可抄时,就只能干坐着。于是,我权衡了一下利弊,终于找了一个他看似还比较高兴的机会,请他允许我看书。

    “哦?”君闻书的眉轻轻一挑,“你要读书?”

    “呃,”我突然想到,如果我说闲着看看,他一定会想办法找事情给我做,那我就得不偿失了,可什么理由呢,我也想不出来。果然,君闻书下面来话儿了:

    “你是不是无事可做?”

    “呃,这个……”我不知怎么回答。

    他接着说:“既然无事可做,二娘事忙,以后收拾屋子由你来做吧。”

    什么?屋里的洒扫本来就是老妈子做的,哪里是二娘做的?那么大的屋子,我不干。于是我笑吟吟的说:“少爷,那么大的屋子,寻常老妈子也得来两个才做的完,若是奴婢一人,又要管书库,恐怕会做的不精细,少爷整洁惯了,使不到的地儿,就不便意了。”

    “你倒会说,帐算的恁快,”君闻书倚在椅背上,像一只青色的猫,“我不曾说你什么,你倒先编排我一阵儿。谁让你做洒扫了?只不过让你跟着二娘收拾收拾屋子。”

    “少爷,奴婢手笨,怕是收拾不好,有二娘就好了,奴婢还是做些粗活吧。”洒扫这种事我做不来,我宁愿做做粗活,将来跑路时也少些瓜葛。

    “笨?我不知道你?得闲了就跑去和锄桑他们嘻嘻哈哈——若是这些事情你做完了,可以看书,前提是,”他停了下来,充满寒意的望着我,“不准把书弄脏弄破,更要保证我随找随在。”

    我在心里扁了扁嘴,你自己做木头,还要别人和你一起?我和锄桑嘻哈怎么了?这都不让——收拾就收拾,给你弄的乱七八糟。

    所谓跟二娘收拾屋子,说白了,就是收拾他那间睡房。平常那屋子是由老妈子打扫的,二娘说少爷大了,不愿意外人到他房里,况且是一群老妈子。我打趣二娘,这么说,我是内人喽?二娘说你别胡说,正经是少爷看得起你,园里多少丫环想来也来不了。我说算了吧,谁不知道是夫人不愿意。二娘警觉的问我是谁说的,我自知说漏了嘴,便吱唔过去。

    君闻书的房里确实有点富家公子的样子,宽大的暗色浮雕花檀木床,石青色银丝绣花帐子,淡青色的厚绸缎被,屋里陈设简单,绝少金物,装饰以玉石为主,只是玉石的颜色并不似常见的碧绿,靠近床前的几上摆着一个鸡血石雕就的胖娃娃,娃娃胖乎乎的躺在那里,两只圆胖胖的手抓着两只圆胖胖的脚,裂着嘴,憨态可掬,我不禁心说果然人不可貌相,雕像一样的君闻书也有感情。

    收拾屋子倒也不是多大的事,无非就是擦擦抹抹扫扫的,费不多长时间,最麻烦的是给君闻书收拾衣服。二娘说,君闻书爱干净,什么都要求清清爽爽、整整齐齐,折个衣服都要求板板儿的,不能有别的褶子。在二娘的训练下,我折衣服的水平逐渐上长,不过,我只拣着折中衣,中衣的要求相对不那么高,磨蹭着实在捱不过再折外衣,小衣我是怎么都不折,我是两世的黄花闺女,连恋爱都没和人谈过,男人的内衣,我不折,我又不是、也不想做他的贴身丫环,这种事,我不做,二娘看出来了,笑笑也没说话。

    余下的时间,我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呆在书库里我那张小桌子前。宋代的印刷业已经很发达,书籍不难求,小说这个题材已初具雏形,君闻书是正统公子,读书也只读正统书,书库里的小说少之又少,很快就被我翻完了,我只好去翻那些类似于小说的史书,心里一边暗自抱怨——君闻书真是毫无情趣。

    这样尽了一年,哪里都没什么音讯。己酉年,我十三岁了。正月尽,二月来,梅花吐蕊,青草发芽,正是令人神思的季节。一天,我正坐在工作台前算计着自己十三了,怎么能够出府,忽听书房里传来锄桑的声音:“少爷,李二娘吩咐叫司杏过内厨房一趟。”

    “哦?有事?”

    “小的不知。”

    “那去吧。”

    李二娘这个时候找我?什么事?不会又有什么祸事了吧?我心怀忐忑的跟着锄桑出了琅声苑,他却并没有带我上内厨房,反倒一拐,往外走了。

    “锄桑,你带我去哪里?”

    “你快走吧,别让少爷看见。二娘让你去外厨房,怕少爷不肯,我就说了内厨房。”

    去外厨房做甚?莫非谁要暗算我?谁知是不是二娘找我,我不去,我停下不走了。锄桑着急了,“你别这么多疑,我们这也相处大半年了,你还不相信我?真是二娘叫你。”看着锄桑的样子,也是,锄桑平时挺老实的,我将信将疑的跟了去。

    外厨房只是普通的一溜儿房子,锄桑将我带到后门,叫了声“二娘,司杏来了”,就转身走了。李二娘从屋里应了声,挑了帘子,喜气洋洋的看着我:“司杏,快看,是谁来了!”

    我一伸头,呆住了,布帘里露了一张瘦瘦的脸,是萧靖江!

    

    搜索关注 连城读书 公众号,微信也能看小说!或下载 连城读书 APP,每天签到领福利。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