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乡村故事  第一节 爱捅马蜂窝的少年

章节字数:4665  更新时间:09-07-01 10:40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在陕西秦岭的北麓,有一个县,叫户县。

    户县横卧着东西两条弯弯的河道,东边的叫太平河,西边的叫涝河,东西两条河道,共同滋润着一片多情而肥沃的土地,这就是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

    户县有一个村,叫灵山寺村。这里四季祥和,土地肥沃,旱涝保收,风调雨顺。日后靠一个“神针”打天下的郑明德,便出生在这个叫灵山寺的村庄里。

    户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同兴平县隔河相望,地势南高北低,总面积为125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为551平方公里。户县名称的来源,可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夏朝时,这里为扈氏国,这是户县地区最早的方国,商为崇国,周朝称作丰邑,到了西汉,设置为县,以后历代延续。户县属西安市市郊,与西安仅相距38公里。

    户县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属于暖热带湿润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境内有36条大小河流。这些河流,全都源自于秦岭北麓。故此,户县的光、热、水资源,极其丰富。

    自古以来,户县人民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勤勤恳恳,埋头耕耘,过着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悠闲生活。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从关中到西安的途中,在游记中写下了沿途见闻。他在游记中这样写道:“沿途所见城村皆有墙垣。工商发达,树木园林既美且众,田野桑树遍布……土产种种禽鸟不少,可供猎捕畜养之用。”虽简略几笔,却隐约可见当时的繁荣景象。

    今天说到户县,不得不提及户县的绘画。这个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的户县,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户县不仅风景美丽,而且人人皆爱画画,曾涌现了2000多位具有专业水准的农民画家,累计创作作品多达30000余件,其中1500件作品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428件作品在国内各美术展览中获奖,4500多件应邀在48个国家和地区展出,18700件作品被国际友人及国外博物馆收藏。

    郑明德,就是在这样一种人文地理环境中渐渐长大的。

    儿时的郑明德,最喜欢的是春天。灵山寺村的春天来得格外早,也格外迷人,满山遍野,到处都是盛开的鲜花,微风过处,花枝招展,香气扑鼻。

    喜欢春天的郑明德,喜欢春天的花,喜欢春天的草;喜欢春天的天,喜欢春天的地;喜欢春天的清晨朝霞满天、万木复苏时那种生机勃勃的情景;喜欢春天的傍晚迎着落山的太阳疯狂奔跑时那种无拘无束的感觉。当然,顽皮的郑明德最喜欢的,还是在春波荡漾的小河里摸鱼捉蟹,戏水打闹。

    灵山寺村依山傍水,郑明德站在自家门口,向南远眺,便能见到有名的终南山。终南山离村子也就十来里路,天气晴朗的时候,看上去就像近在眼前。但郑明德最喜欢的,还是村口前那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每到傍晚,灵山寺村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河边乘凉、聊天。这条小河对灵山寺村的村民而言,是一条真正的母亲河。它悄然流来,又默然流去,静静地抚育着这里的人们。村民们用水,灌田、浇地,甚至洗澡、洗衣、洗菜、淘米等等一切与水有关的事情,全都离不开这条小河;而对郑明德来说,这条小河则是儿时的乐园,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小河里游泳、洗澡、摸鱼。

    有一天,弟弟病了,母亲决定到灵山寺去拜拜菩萨。郑明德早就听村里的大人们说了,灵山寺的菩萨很灵,平常谁家要有个小灾小难,都到寺里去烧上一炷香,请求保佑。但郑明德从来没去过,所以见母亲刚要出门,便跑过去拉住母亲的手,恳求带他一起去。见他一副很诚恳的样子,母亲便同意了。

    灵山寺就在村子东边不远的地方。灵山寺看起来虽然又破又旧,寺庙却很大,有好几个院子,每个院子都绿树成林,草木环绕。但在郑明德的感觉中,这里的空气好像有一股浓浓的香火的味道,其中还混夹杂着草木的清香味,风一吹,这味儿便穿过鼻孔,漂向很远很远的地方。

    好奇的郑明德随着母亲走进一个大殿,大殿又高又大,正中央是一尊高大的佛像,仅是头部,就有一米多高,郑明德要高高地仰起头,才能看到佛像的头部。郑明德并不知道这就是佛祖像。母亲把燃着的香插到香炉里,然后走到佛祖像前,跪在地上,虔诚地磕头,嘴里还低声地念叨着什么。

    母亲烧完香,郑明德指着那尊巨大的佛祖雕像问:妈妈,他是谁呀?

    母亲说:是佛。

    郑明德问:妈妈,佛是什么?

    孩子,佛就是善。母亲说。

    那善又是什么呢?郑明德望着母亲,一副很不解的样子。虽然平常母亲和父亲总是教育他,要做一个勤劳善良的人,但这个“善”到底是什么意思?小小年纪的郑明德,一直不明白。

    母亲弯下腰,指着佛像,耐心地对郑明德说:孩子,“善”就是要像佛祖那样慈悲,不坑人害人,做一个勤劳、诚实、善良的好人。

    郑明德还是似懂非懂,但他却把母亲的话默默记在了心上。

    回到家中,郑明德本想让父亲给他讲讲佛祖的故事,可父亲外出给弟弟抓药去了。而这时的天空却突然飘起了小雨,雨越下越急,越下越大,不时还有隆隆的雷声滚过。于是一场小雨,很快演变成了这个春天的第一场大雨!

    郑明德最害怕的,就是下雨了。郑明德家说是瓦房,其实还不如毛草屋呢!由于年久失修,屋顶上的瓦早就破烂不堪,根本无法阻挡风雨的侵袭。所以只要一下雨,家里就得遭殃,雨打在瓦片上,打在接雨的脸盆里,就会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也许有钱家的孩子听着这滴答、滴答的雨水声,就像是听有人在弹奏着一串串动人的音符,可郑明德听着这滴答、滴答的雨水声,却像是有人用勺子在敲打着他的脊骨。尤其是冬季,在寒冷的雪夜,除了风,就是雪,除了寒,便是冷,五口人挤在一铺炕上,共用一床棉被,那棉被早已破旧不堪,根本起不到保暖的作用,更何况落到每个人身上的面积,只有巴掌那么大一点点。所以冻得浑身哆嗦的郑明德,只好将瘦弱的身体紧紧蜷缩成一团。郑明德是家中老大,他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大弟弟正在生病,二弟还在母亲怀里。一家五口人,长年就拥挤在这间下雨就漏水的瓦房里。而即便是这样一间破瓦房,所有权还不完全属于郑明德家——还有一半归他的叔父。当初分家时,郑明德父亲被国民党抓了壮丁,这间瓦房就他叔父一个人住。等父亲偷偷跑回来时,叔父又被拉走了。于是一间又破又旧的瓦房,兄弟俩就这样交替住着,一住就是几十年。

    其实,往上追溯,郑明德的祖上也是显赫人家,据说还在朝廷里做过大官。郑家祖上本在浙江省,因为犯了王法,被朝廷发配到了西安。刚到西安时,郑家祖上买了许多店铺,家底还相当殷实。由于户县离西安很近,祖上就在户县也买了很多地。在户县,子孙繁衍了两个郑姓村落,两个村之间也就相隔10来里路。这其中的一个村,便是现在的灵山寺村。从郑明德爷爷那辈开始,富裕的家境便逐渐衰败下来。因为爷爷的弟弟吸食鸦片,把家产全都吸食光了,等到了郑明德父亲这辈手上,家业已经彻底凋零了!

    父亲直到黄昏时分,才抱着一大堆中药回到家中。可弟弟吃了父亲为他煎熬的中药后,病情非但不见好转,反而一天比一天严重。父母成天阴沉着脸,一副焦急不安的样子。父亲隔三差五地请医生来为弟弟看病,还是不见起色。

    一转眼,清明节就要到了。

    在灵山寺村,每年清明节这天,两个村的郑氏家族都要到山里去祭祀祖先。清明节的前一天,村民们就开始忙乎了,主要是忙着写悼词祭祀祖先,甚至还要在山上插上各种各样旗帜,在旗帜上写上各种各样的悼词,简直比过春节还要忙碌,还要热闹。而每年的这个时候,全村数郑明德的家里最热闹,郑明德的父亲最忙碌。因为父亲是村里远近闻名的“秀才”,是当地少有的高中毕业生。父亲年轻时,曾去参加过国民党中央大学的入学考试,可惜因为没有路费,不得不中途跑了回来,从此与大学失之交臂,命运也就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而与他结伴同去的那个同学,却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后来做到农业部机械局总工程师。

    但父亲因为有文化,能写一手漂亮的好字,所以在村里颇受村人们的尊敬。逢年过节,农家人都要在自家门上贴些对联、春联之类的东西,以示喜庆,村里人便几乎都会不约而同地来找父亲,父亲也总是欣然答应。清明节到来时,父亲更是如此,不是给张家写一幅,就是给李家写一条,从早到晚,父亲成了全村最忙的人。父亲写字时,郑明德便趴在桌子前,好奇地看着父亲龙飞凤舞。虽然他看不懂父亲到底写的是什么,却知道父亲写的那些字无论对活着的人还是死去的人,都很重要。

    清明节这天,也会有集市和庙会,对村里的孩子来说,是最好玩的一天,也是充满刺激的一天。他们总是缠着大人,要跟着去看热闹。郑明德也是如此,对清明节这天的祭祀活动怀有浓厚的兴趣,总盼着有一天父亲能带他去看一看。

    但不知为什么,父亲从来不带他去。

    这次清明节同样如此。这天郑明德一早醒来,发现父亲早就走了。他便独自一人,按自己想像的路线,悄悄跟了出去。他要去亲眼看看,这清明节到底都有哪些名堂!不知走了多久,正当他不知该往哪里去的时候,一抬头,看到路边有一个马蜂窝,而且个头还不小呢!郑明德是一个胆大顽皮的犟小子!他有一个一般孩子没有的爱好——爱捅马蜂窝!一见到马蜂窝,就像烟鬼见到鸦片,格外兴奋,就非把它捅下来不可。眼前这么大的马蜂窝,他已经好久没见过了。他很快找到一根长竹竿,而且观察好地形,选择好隐蔽的位置,垫着脚尖,轻轻走过去,然后举起竹竿,向着马蜂窝突然捅过去。“嗡!”马蜂窝立即像炸了锅似的,马蜂们顿时狂飞乱舞起来,随后开始寻找攻击者。

    郑明德捅了马蜂窝后拔腿就跑。但马蜂们很快发现了他,蜂拥而上,穷追不舍。尽管他跑得比哪个孩子都快,但脸上还是被马蜂蜇了个包。

    郑明德回到家里时,已是中午时分。父亲见他气喘吁吁,头部红肿的样子,问他是怎么了?他没有说。

    父亲问,我给你讲的那个故事,还记得吗?

    郑明德当然记得。那个故事父亲给他讲过无数次了,而且每讲一遍,父亲都要让他重述一遍。那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个老板,每新来一个学徒,老板都要考验一番。老板考验的办法是,故意掉两块银元在地上,然后再看这个学徒怎么办?是自己揣腰包呢?还是捡起来交还老板?自己揣腰包的,老板统统赶走;凡交还老板的,老板一律留下。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父亲问。

    做人要诚实。郑明德答。

    给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许捅马蜂窝,不许捅马蜂窝,你为什么就是不听呢?父亲斥问道。

    郑明德看着父亲,发现父亲眼窝里浸满了泪水。在他的记忆中,父亲从未流过眼泪。直感告诉他,家里一定是出事了!会是什么事呢?

    突然,父亲一把抱住他,想说什么,却哽咽着说不出来。他感到父亲的手在剧烈颤抖着。

    终于,母亲啜泣着说话了,明德,你再也见不着你弟弟了!

    郑明德的脑袋嗡的一声,一下挣脱父亲的手臂,扑进母亲的怀里。

    原来,昨天半夜,弟弟的病突然加重,父亲还没有来得及把弟弟送到县医院,弟弟便死在了父亲的怀抱里。医生说,弟弟这点头痛脑热的病,本来是常见的小病,不该死人的,是乡里的医生把药给用反了,才让弟弟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导致死亡。

    此后,郑明德发现父亲变了,变得比以前更爱看书了。一有点空闲,父亲就捧着一本又一本有关医学方面的书,拼命地看,拼命地学。到后来,家里不仅多了许多奇怪的医书,而且墙壁上,到处被父亲挂上了像骷髅一样的人体骨骼图。再后来,墙壁上就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经络图。父亲经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望着这些奇奇怪怪的图形潜心钻研、思考,或者发呆。而郑明德对这些乱七八糟的人体结构图,却一点没有兴趣。他对父亲的行为也不理解。后来从母亲的口中他才知道,父亲因为弟弟病故的原因,决定自己学医。几年后,父亲果然成了当地一名医生。村里不管是谁,无论大病还是小病,都来找父亲看。找父亲看病的人,就像找父亲写悼词、春联的人一样多。

    然而,成为医生的父亲,对少年的郑明德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郑明德依然故我,我行我素,村里村外,到处都是他调皮的脚印,整天不是下河摸鱼抓虾、捕蝉捉知了,就是外出鼓捣马蜂窝。尽管无数次被马蜂蜇得鼻红脸肿,但捅马蜂窝还是他的最爱。

    搜索关注 连城读书 公众号,微信也能看小说!或下载 连城读书 APP,每天签到领福利。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