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字数:2238 更新时间:09-07-01 11:05
1972年,郑明德终于离开了农场。
学军工专业的郑明德因为家庭出身问题,不能进入军工行业,这让他深感遗憾。
怎么办呢?他只好另外寻求其他单位。
但当时的汉中,除了军工,还真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
最后,郑明德被分配到了汉中无线电厂,做了一名普通工人。
与现在不同,当年大学生毕业后,一开始并不是国家干部,只能先当工人,然后根据个人表现,再考虑提拔为干部。郑明德分到汉中无线电厂,就意味着有了一份工作,有了一份工资。可以和妻子团聚,专业还基本对口,他就已经非常满足了,于是马上积极投入到了工作中。
汉中无线电厂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生产扩大机,郑明德的工作是组装机器。所以每天上班,他都拿着烙铁搞焊接。有时候也帮铸工搞铸造,抬着滚烫的铁水浇到沙模里。他经常加班加点,白天晚上连轴干,工资却只有46元!不过,经受过农场磨练的郑明德,什么脏活累活苦活,在他眼里都算不了什么了。
也许,郑明德一辈子都跟农村有着不解的缘分。
197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热潮。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的一个大队,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合作化后,社员们开山凿坡,粮食亩产增加了7倍。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写的一篇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并发表了《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的社论,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精神。此后,便在全国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一直到七十年代末才告结束。
作为工人的郑明德,本来跟这事扯不上关系。但当时出于政治的需要,厂里要派人参加农村工作组。
显然,这是一份苦差事,谁都不愿去。
但这事最后让郑明德给摊上了。
当时,汉中是陕西省政府学大寨的三个样板之一,所以省里非常重视这事,组织了1000多个农村工作队员到汉中工作。工作队的成员来自各个阶层,有中央的,省政府的,还有县里和村里的。这些工作队遍布汉中的每一个公社、每个村庄。
当时一个村派一个工作组,一般是三五个人组成一个工作组,个别的工作组也有七八个人的,分组长和副组长。成员中有负责妇女工作的,有负责共青团工作的。总之,工作组规模虽小,却任务艰巨,工作繁多。
郑明德所在的工作组被分到了张寨公社范寨大队八小队。这是一个重点扶持的地方,在郑明德他们去之前,这里农民的人均口粮只有300斤左右,当然无法填饱肚子。
当时,工作组深入到农村去,还不仅仅是一个形式。工作组是带着任务去的,上面对工作组规定了很多硬性指标,比如,粮食每年一定要增产多少,修梯田多少等等。很不巧,那一年,汉中受了点小灾,粮食减产,这对本来就不够吃的农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对带着任务去的工作组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郑明德来到范寨大队八小队后,面对那些处于半饥饿状态中的农民,心情非常复杂,好长时间都很难平静下来。这些勤劳的农民,一年四季辛勤劳动,到头来竟养活不了自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因究竟在哪里?
他想,平时我们喊这个口号,喊那个口号,其实全都是假的,全都是虚假的害人的形式主义!要想真心帮助农民,让他们真正得到实惠,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带领他们把粮食搞上去!说千道万,让农民吃饱,这才是真理!
郑明德还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事,有一天,老师带着他们去参观一个示范农场,这个农场因为科学种田,那里的庄稼长得非常好。
对,科学!科学可以改变一切!
郑明德坚信一条,只要认真、科学地种田,农民绝不会挨饿!
可怎么样才能做到科学种田呢?
郑明德决定带领农民进行科学种植。
郑明德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信心。但隔行如隔山啊,他毕竟不是学农业专业的。不过,这也难不倒他,工作组同伴中有的是农业技术人员,于是他虚心向农业技术员们讨教,还从他们那里借来有关书籍,细心研读;同时,他走村串户,勘察实情,对队里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很快,郑明德就发现,这里有很多山坡地都闲在那里。他想,与其荒在那里,不如广种薄收,把土地充分利用起来。
他把自己的想法与当地的农民谈了后,得到大家的支持。
但春种季节,刚刚过去,郑明德失去了最好的播种季节。于是他又去请教农业技术员,并和农民商量,看还有别的什么庄稼,既适应这里的土质,又能赶上季节的?大家向他介绍了情况后,他又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只有种土豆还来得及。
可土豆怎么个种法呢?
这对学军工出身的郑明德来说,又是个难题。后来,通过书本学习和到别的地方请教,郑明德还是解决了这个难题。
过去那些荒废的山坡地上,很快就种上了土豆。
就这样,白天,郑明德带领着农民干活;晚上,就把自己学到的科学种田的知识,一点一点地讲给农民兄弟们听,然后再组织大家围坐在一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进行具体讨论。比如,秧怎么插?秧苗之间的间距应该是多少?小麦怎么管理?怎么施肥?扬花期怎么管?什么庄稼到什么时候应该怎么弄?等等。
郑明德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这一年,汉中全县农业都减产,但郑明德所在的八小队却获得了大丰收,夺得全县第一名!八小队的仓库里,粮食堆得满满的,农民人均粮食由原来的300斤,一下增加到人均700斤!
对此,张寨公社的书记深有感触,他对手下的人说,瞧,人家郑明德是个大学生,还不是搞农业的,却把庄稼种得这么好,让粮食增产了!而我们在农村干了几十年,为什么就不如人家搞得好?我们要好好总结总结,向有文化的人学习学习!郑明德科学种田的故事,在汉中一时传为佳话。
于是,因此而出了名的郑明德,到处有人请他去介绍科学种田的先进经验。
一年后,郑明德才随同工作组一起回到城里,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
搜索关注 连城读书 公众号,微信也能看小说!或下载 连城读书 APP,每天签到领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