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秦末风云之谁定天下  第二章 长平之战

章节字数:7105  更新时间:09-08-05 12:16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以下为长平大战的背景交代,小秋认为有了解的必要,不感兴趣的书友可一眼略过,不过小秋对史料做了些加工,有一些趣味性的语言在里面,不至于看起来太枯燥,推荐耐心阅读)

    说起来,秦昭襄王可是秦国乃至整个战国时期屈指可数的雄才伟略之君,他采纳了丞相范雎(读ju)“远交近攻”的战略构思,从公元前268年起,先后出兵攻占了魏国的怀、邢丘,迫使魏国亲附于己。接着又大举进攻韩,先后攻取了陉、少曲等地。

    公元前263年(赵惠文王三十七年、秦昭襄王四十四年),秦昭襄王攻取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将韩国拦腰截为两段,一举切断了韩国上党郡(今山西长治一带)和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之间的联系,使上党郡完全和韩国本土隔绝,孤悬在外。

    韩国一看上党郡成了一块飞地,想要去救援恐怕是不可能了,于是干脆想做个顺水人情,献出上党郡向秦国求和。

    然而秦国人品不好,上党郡的守将冯亭不愿降秦,自作主张把上党郡十七县献给了赵国。

    上党郡在赵国都城邯郸以西,太行山脉西侧,对于赵国来说,一旦上党落入秦国的手中,秦军则可居高临下,威胁邯郸。冯亭主动献出上党,赵国上下自然皆大欢喜,于是赵惠文王在平原君赵胜的劝说下欣然接受,派出赵国名将廉颇率大军前去接收上党,并计划就地构筑防线,抵御秦军。

    秦国自然不甘心到嘴的肥肉被别人叼了去,随即向赵国开战,兵锋直指上党。

    秦军不愧是战力超强的虎狼之师,还没等廉颇的大军到达上党,上党郡十七座城池便已全部沦陷,廉颇的大军到达上党边境之时,迎接他的,却只有冯亭带出的残兵败将。

    战况出现了变化,几十万秦军驻扎在上党,随时都有可能乘势进攻赵国,廉颇必须找到一个地方来抵御秦军。最终,他选择了长平这个地方,于是赵国驻兵三十五万于长平,以抵御秦军。

    说来这秦赵二国也算是世仇了,几十年来,双方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不计其数,基本上胜负相当。

    秦国位于中原以西,即今天陕西一带,而赵国位于今山西一带,往东就是燕国和齐国,其中齐国盐铁富甲天下,但军事实力不强,秦国做梦都想灭齐国以收其财富,但中间夹了个赵国,这赵国可不好惹,燕赵之地多豪杰,而且赵地北接匈奴,民风自古彪悍,尤其是经历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赵国军事实力大增,曾一度和秦国势均力敌,是东方六国中唯一可以与强秦抗衡的国家。赵国又多出名将,老一辈如赵奢、廉颇,小一辈如李牧、庞援、乐乘等,随便派出哪一个就够秦国喝一壶了,因此秦国对赵国那是恨之甚深,又忌之甚深。

    此次统帅赵国大军抵抗秦军的廉颇,就是赵国出产的名将之一。

    廉颇,今山东德州陵县人。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却被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率领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震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跃居东方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当时最高级的文官,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天下,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敢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

    尤其是在廉颇和蔺相如将相交和(这词儿用的—-—)后,赵国内部团结一致,赵国一度强盛,蔺相如和廉颇一文一武把赵国打造得如铁桶般,成为东方诸侯阻挡秦国东进最坚实的屏障,秦国甚至在此十年间末敢攻赵。

    然而那都是以前的情况了,这场战争开始的时候,赵国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事务的只有廉颇。战争一开始就对赵军很不利,秦军南取野王,北略上党,士气正旺,而赵国外与诸侯交恶,内有奸臣当政,这场仗对赵国来说十分不好打。

    但是论打仗,廉颇还真没怕过谁,公元前263年,廉颇统率大军进入长平战区,然后由此分兵布防。

    同年七月,秦左庶长王龁(读he)开始攻赵。

    王龁,号梁盖,战国末期秦国上将,初为战神白起的锋芒所掩盖,白起死后也未有大的功绩,但是王龁经历三代秦王,与蒙骜、王陵交替为秦国征战,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秦国宿将了。

    初,秦军士气正高,锐不可当,很快就突破了赵军空仓岭一带的防卫体系,先后占领东鄣城、西鄣城和光狼城(今山西康营),驻守的赵军先后败走,东西二鄣城的守将先后阵亡,秦军由此进入长平地区。

    王龁突破了赵军的空仓岭,即廉颇所构筑的赵军第一道防线,一不做二不休,王龁长驱直进,触角深入丹水河一线,即赵军所构筑的第二道防线,这条当初廉颇借助天然水道构筑的纵深主体防线,便为秦赵所共有,即赵军据丹水河东,秦军据丹水河西,互为屏障,隔岸对峙。

    在之前的战斗中,赵军先后损失了将近五万人,但到了这个时候,廉颇充分利用占据的有利地形,固守阵脚,以不变应万变,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成功地将秦军牵制在长平的预设阵地前,开始了长期的坚守。

    秦赵两国近百万大军在长平地区相持了近三年,使急于求战的秦军一筹莫展,始终不能跨越丹水河一步。

    于是,秦国想到了换将,换将不仅仅是要换掉王龁,而且最好是将对手廉颇也换掉。

    战争好看,就在于它经常会出现戏剧性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而变化无穷。

    在这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赵惠文王说死就死了,虽然赵惠文王没有秦昭襄王那般的雄才伟略,但起码他对廉颇能够给予充分的信任,这就足够了。而现在糟糕的是,比赵惠文王还昏庸无能的赵孝成王继位,他比他老子更不如,连起码的知人善任都做不到。

    于是,也算是秦国一代名相的范雎,在这关键时刻使出了孙子兵法中最狠毒、最龌龊的一招——反间计。

    范雎秘密派人携千金向赵国权臣行贿,让他们散布流言。

    当时的赵孝成王年少气躁,军事知识贫乏,方一继位就急于建立功业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自然对廉颇死守不出,打持久战的策略大为不满,指责、发难,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失三城损二将,士卒伤亡惨重,又认为廉颇后发制敌的战略是不敢战,早已是忍无可忍。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谣言无中生有、随风而起,像病毒般迅速传播开来,感染了民众,感染了官员,感染了赵王。

    谣言说,廉颇已不是当年的廉颇了,他老了、怯了、惧敌、惧死,不仅损兵折将、困守壁垒,还武断霸道、不听谏言,长平的赵军已军心大乱、斗志尽失,早晚都要毁在秦军手里。

    谣言还宣扬,秦国人还是最佩服当年的马服君赵奢,当年赵奢在阙与之战大败秦军,着实厉害,但他的儿子赵括比他老子更厉害,赵括秉承其父,通晓兵法,智勇双全,论起兵法来,他爹赵奢也不是对手,秦国一直犹豫不决,就是怕赵括担任主帅,要是赵括担任主帅,秦军怕是退都退不回去了。

    本就已对廉颇大为不满,再加上惑于秦国所施反间计的谣言,赵孝成王终于开始认真考虑起一个问题,换将。

    最后,心中还有些犹豫的赵王召来赵括,询问他的意见。

    只听赵括说:秦若使武安君白起为将,我兴许要思量一下,眼下这个王龁,不足道也。白起,那家伙了得,战功赫赫,几无败绩,我与他胜负居半,各占五成。至于王龁,他不过是看廉老将军老而保守、老而怯战,才占了一些便宜,对他我只需要稍稍发力,便如同秋风扫落叶般,让他连滚带爬地回老家去!

    赵括年轻气盛,赵孝成王也年轻气盛,对于任赵括为将,老相国蔺相如乃至赵括的母亲都做出了强烈的反对,但对于他们的话,赵孝成王却不以为然,作为一个刚刚继位的国君,这些老人的话只能让赵孝成王觉得累赘和啰嗦,倒是赵括这样的少壮派军官更合赵王的胃口。

    所以,当赵王听完赵括这一番年轻气盛的高谈阔论之后,立刻像被打了一针强心剂一样,兴奋异常,似乎已经看到了秦军狼狈逃窜的情景。赵孝成王当即拍板,决定拜赵括为将。

    于是,这场战争出现了重大的转折。

    公元前260年,赵孝成王任命赵括为赵军最高统帅,替换了已经扼守长平近三年的廉颇,并命令赵括率兵主动出击秦军。同时,对长平增兵二十万,长平的赵军人数一下子达到了恐怖的五十余万。

    赵括上任之后,一反廉颇的部署,对廉颇的军队纪律以及号令全部进行了更改,撤换了一大批各级军官将领,并把廉颇分散成列星状的军垒合并成大营。赵括还豪气冲天地命令,秦兵若来,各军都要奋勇争先,坚决予以还击,若胜,各军都要奋勇追击,让秦军不得一兵一卒生还!

    临战更改部队的制度,而且大批的撤换将领乃兵家之大忌,赵军中一时间人心惶惶,战力直线下降。

    于是,阴谋得逞的秦昭襄王也立刻换将,暗中命武安君白起为上将,降王龁为副将,并且下令,有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

    就这样,赵国一步步走入了秦国狞笑着设下的圈套。

    时间到了这里,历经五百余年的春秋战国即将发生一场重大的历史转折,并将彻底结束奴隶制的割据时代,使得中华大地进入了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在这个名为长平之战的大舞台上,秦昭襄王和赵孝成王这两位君主代表各自的国家,联袂上演了一幕耗资极其庞大的鸿篇巨制,惊心动魄而又轰烈、激烈、壮烈与惨烈的历史大片!

    书归正传,传奇由此开始。

    公元前260年,七月,长平东南,韩王山西麓,赵军营。

    西风烈,残阳斜。

    辕门外,一道尘土飞扬,一队骑兵如风驰电掣般飞驰而来,一路踏碎了满地烟尘。

    领首一年轻男子,估摸有二十二三岁的年纪。身贯轻甲,左腰佩长剑,马鞍前右侧挂着一支单手弩,左侧插着一把长弓,右手靠近马臀处挂着一壶羽箭。面无须,肤色略浅,长方形的脸庞,线条刚毅而充满英气。嘴唇不大不小,不薄不厚,鼻梁挺拔且中间略凸。浓黑剑眉,双眼不大却较细长。眉宇间不时透露着一股淡淡的杀气,非长年征战沙场的人不会有这种气质。

    这队骑兵径直奔到辕门口,值哨士兵认得是骑兵斥候千骑长——姜魁,便立刻放行。

    所谓的斥候,就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侦察兵。不要小看这侦察兵,在现代军队的训练中,侦察兵是唯一可以和特种部队相抗衡的兵种,因为他们也要承担许多非常考验单兵作战能力的任务,比如侦查、反侦查、破坏、暗杀等,所以侦察兵要掌握狙击、格斗、伪装,以及熟练运用各种机械器物、电子装备、交通用具等技能,在军队中也算是全能型的人才。

    姜魁的这支斥候部队虽然比不上现代的侦察兵,但性质却是相同的,侦查敌情,破坏敌军哨卡,消灭敌军落单部队,甚至有时还要混入敌军军营,或是放火配合大部队攻营,或是暗杀敌军将领让敌军不战自乱。论单兵作战能力,姜魁的一个部下打普通士卒三四个也是毫无问题,因此姜魁率领麾下三千斥候军屡立战功,在赵军中颇有威望。

    姜魁带领五名亲卫部属直奔帅帐。姜魁在帐外下马,把战马交给亲兵队长韩章,一人昂首挺胸的走了进去。

    进得帐内,姜魁双脚并拢挺身肃立,双手一抱拳,朗声说道,

    “报!骑兵斥候千骑长姜魁奉命察看敌情,现来复命。”

    帅案之后,一名白衣男子正襟而坐,此人白面少须,眉梢细长,双眼有神,嘴鼻略小,下巴略尖,正伏案察看地图,元让、苏射、王容、傅豹等几位贯甲武将按剑肃立,围于案前,皆形容冷峻,不时的向着案上的地图指指点点。而帅案后低头端详地图的白衣男子,正是新任的赵军最高统帅——赵括。

    赵括听闻来报,也不抬头,说声,

    “讲。”

    “前方探知,有大批秦军在丹水西岸集结,人数约有十万,领兵的是秦国大将王贲(读ben),不日即将渡河攻击!”

    “嗯”,赵括点头哼了一声,“知道了。”

    “末将告退。”

    姜魁走后,赵括蓦的发出一声冷笑,

    “秦狗终于耐不住了,想强行突破我军丹水河的防线?哼哼,哪有这么容易!王贲?他也算是个人物?”

    赵括的左手摸了摸下巴上略显稀疏的胡子,右手在地图前一指,朗声说道,

    “秦赵之争,必争上党。这上党嘛,党者,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也。又曰,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其意即此。”

    赵括小小的卖弄了一下学识,几位赵将纷纷马屁拍上,无非是说什么赵括学富五车、博闻强识之类的,只有原上党守将冯亭微微皱了皱眉,而另有两人没有任何反应。

    赵括马屁被拍,顿时神清气爽,微微扬起脸继续说道,

    “要争上党则必取长平,长平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诸位将军请看,我军现在设防北起长平、长子交界的丹朱岭,南达高平、晋城交界处的丹水河东岸一线。而秦军则在丹水以西的光狼城一带。”说到这里,赵括顿了一下,拿眼角瞥了一下旁边的冯亭。

    本来,这光狼城和东鄣城、西鄣城共为赵军第一道防线,即空仓岭防线的三个重要据点,其中冯亭驻守光狼城,结果却被赵括眼中的庸才王龁一顿胖揍,连下三城,东西二鄣城的守将全部阵亡,只有光狼城的冯亭跑了出来,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光狼城扔给了秦军,现在成了王龁的大本营。赵括心想,丢三城损二将,涨秦军威风灭自家锐气,廉颇也真是老了。不过如今换成自己来指挥,几场交锋下来,已经让王龁知道了我赵括的厉害。赵括心中坚信,用不了多久,必叫那个王龁把先前占的便宜连本带利的吐出来!

    赵括见冯亭低着头,脸上没有任何羞愧之情,不禁略带不满的哼了一声,接着说道,

    “如今秦军在丹水西岸大规模集结,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强行突破我军设在丹水东岸的防线,长驱直入,进攻长平,只要拿下了长平,我军第二道防线就此丧失,秦军便可直扑故关,拿下第三道防线,赵国的腹地便全都敞露在了秦军的面前,邯郸旦夕可破。十万大军,哼哼,这次秦狗也算下足本钱了,秦军在丹西憋了两年多,如今不顾伤亡想要强行突破丹水河防线,看来秦狗真的是憋不住,要和我们鱼死网破了。”

    “嗯,没错。。。。。。”其余将领诸如傅豹、王容等将纷纷点头。开玩笑,眼前这位爷可是高傲的很,代替廉颇为将后,他就将对自己的号令有异议的将领统统撤掉,自己敢说个不字么?况且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赵括说的也确实没错。

    赵括看旁人没意见,便很是意气风发的说,

    “哼哼,他们想得倒是挺美,可惜本帅怎能让他们如愿!”

    傅豹有些讨好的说道,

    “大帅高见,可是要迎头痛击?我军士卒都已经憋闷很久了,这此定要出一口恶气!将军旦有指处,全军将士无不赴汤蹈火,奋勇争先!”

    赵括嘿嘿笑笑,略带自傲地说道,

    “等着敌人打上门来,这不是我赵括的风格!秦军此次进攻给了本帅一个绝佳的机会,本帅要利用这次机会一举击垮秦军主力,结束这场战争!”

    赵括有此自信也不是毫无根据的,赵括到任之后,立即命令赵军向秦军主动攻击。赵军休整了快三年,而秦军三年来不管如何挑战,赵军就是坚守不出,多少有些懈怠,因此一上来抵挡不住赵军凶猛的攻势,一连输了几仗,赵括的傲气更是膨胀得没了边儿,以为王龁早晚必成自己的阶下囚。

    旗开得胜使得赵括踌躇满志,而这次秦军大举反攻早在赵括意料之中,因此赵括心中便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赵军大将元让皱皱眉说,

    “不知道大帅有何妙策?可是要半渡而击?”

    这元让是赵括留下的赵军将领之中,为数不多的智勇双全的人物,虽然用兵中规中矩,没什么突然爆发的可能,但好在老成持重,带兵十分稳健,而且兵法娴熟,从来不犯什么错误,在赵军中有着相当高的威信,也是刚才不屑拍赵括马屁的二人之一。只见这元让长着一副宽厚的身板,方脸长须,虎目剑眉,一双深沉的眸子光华内敛,冷静而又稳重,双手粗大而布满硬茧,此时正摸着地图发出沙沙的响声。

    “哈哈哈哈,元将军想得太简单了,半渡而击旨在出其不意,秦军既然明目张胆的要渡河,必然早有准备,就算半渡而击也未必会有多大的收获,而且,本帅要的不仅仅是吃掉这股秦军,本帅还要顺势夺回光狼城!”

    “大帅妙计,但不知该如何实行?这光狼城一带四山环卫而三水汇流,是一处可进可退、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冲,要拿下恐怕很难。”赵军大将苏射在一旁道。

    苏射长得身体健硕,胡须浓密,大黑脸,双目炯炯有神,看起来强横而又彪悍。

    苏射乃邯郸人氏,年少时就孔武有力,能徒手摔倒一头壮牛,从军后每战必身先士卒,能打硬仗,立功无数,是赵军中有名的悍将。更难得是,苏射绝对不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将领,多年的领兵生涯让苏射具有了一定的军事智慧,而正是因为这点,苏射才能在以往战役的关键时刻,经常出人意料,扭转战局。一直以来,苏射和元让都是好搭档,一攻一守,配合默契,以他的性子,自然也不会拍赵括这个小子的马屁。

    “嘿嘿,张将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赵括此时也不计较苏射不客气的话语,双眼发亮,指着地图的一处大声说道,“诸位请看这里。在长子西北方,仙公山至秋裕这一带以西的秦川水河道较高,雨水少的年份甚至可能会断流,这几天本帅秘密派人查探过,现在也不过是刚逾膝而已。

    本帅的计划就是,派一部骑军过此向西南,可直达秦军丹水西岸集结处,突袭之!秦军怎么也想不到我军会出现在他们的北面,而且丹水东岸地形广阔,适合我军铁骑大规模冲锋,秦军毫无防备之下必然一战而溃!秦军势败,必向光狼城一带逃窜,我军可紧随之,同时我军丹水东岸之主力迅速渡过丹水,汇合前军,待秦军败兵冲乱光狼城之防御,坠其士气,我大军可一鼓而下!”

    众人低头沉吟,心中不得不承认此策可行性很高。苏射和元让不禁想到,这赵括虽然有些书生意气,但只要多加磨练,日后或许能成为一代名将也未可知。

    赵括见众人都看好自己的计策,尤其是自己最为看重的元让和苏射也无意见,更是兴奋的说,

    “如若对面是武安君白起为将,此计本帅还无十足的把握,但既是那王龁,嘿嘿,本帅有十层把握一战而定!”

    元让还是有些不放心,开口问道,

    “如若我军一时无法夺下光狼城,而秦军也顺着秦川水河道向东北进攻长子一线,我军岂不是被堵在丹水西岸而无法得回?”

    “元将军过虑了,且不说光狼城被我大军压境,朝不保夕,哪来的力量去抄我军后路?就算有也不过是一两万兵力而已,长子、长平一线我军固守多时,哪有那么容易就被夺去?退一万步讲,就算长子真的被秦军拿下,到时赵王必派援兵夺回长子一线,以保我大军后路,我军只要在丹水西岸固守几天,待援兵一至,我们就可汇往一处,再攻光狼城,必破之!”

    “大帅考虑周详,我等不及。”元让想不出什么破绽,遂点头同意。

    赵括嘿嘿笑着,看着苏射说道,

    “此次领军突袭西岸秦军之人选,非苏将军莫属!”

    苏射有些兴奋的一搓手,嘿嘿笑着说,

    “大帅放心,末将必不辱命!”

    “哈哈哈。。。。。。那本帅就在东岸等将军的好消息了!”赵括眉开眼笑的说道。

    “来人!”赵括随即对帐外喊道,“传本帅将令,即刻埋锅造饭,吃完饭让士卒带足干粮,半个时辰后大军集结,随时准备出兵!”

    

    搜索关注 连城读书 公众号,微信也能看小说!或下载 连城读书 APP,每天签到领福利。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