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字数:4463 更新时间:09-09-26 10:51
问道武当(6):道法自然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习武之人的心中,此时,阳气充足,正是吐故纳新的最好时候。庄子曰:“吐故纳新,才能修真养性、延年益寿。
春日的清晨,太子坡的道人似乎在和着阳光的节奏起舞。这样一个具有生气的环境,武当内家功夫的养生特性也就随自然而生长。
600年前的明永乐十年,也有一位道人站在这里。面对无限春光,他却心事重重,思绪万千。
这一年,接到诏书时,孙碧云已经68岁高龄了。永乐皇帝令他前往仙山的同时也给了他一个令人羡慕的特许:自由往来于天下福地,修行云游。在众人眼中,皇帝的特许大概是对孙碧云多年劳苦功高的恩赐。但孙碧云知道,此次武当之行并不轻松,永乐皇帝让他将武当山规划为大明王朝的皇家道场。
如何规划这座大山才符合皇帝的心意呢?孙碧云思量良久。
他想起了不久前永乐皇帝曾急召武当山道士简中阳进宫,这次跨越千里的召见只为了一个从宋朝开始流传的道经故事——那是关于武当山主神玄武的传说。
在道经故事中,玄武神本是净乐国的太子,天资聪颖,异于常人。他无意继承王位,十五岁时便辞别父母入武当山潜心修道。在乌鸦神的指引下,玄武在武当修行了四十二个春秋,终于得道成仙,成为一代天帝。简中阳告诉永乐皇帝这个真武是北方一个神灵,历尽千辛万苦到南方来修炼,最后修成正果,成为天地的亚帝,而且每当人间发生动乱的时候,真武神是在变化下界拯救黎民百姓水火之中。
或许,朱棣从这些故事中得到了某种启发。作为一个从侄儿手中夺得皇权的帝王,朱棣常常会在深夜被噩梦惊醒。与玄武神的相似之处成为朱棣灵魂的出口。
史书记载,简中阳入宫不久,朱棣下诏书给孙碧云,让他前往武当“相其广狭,定其规制,朕将卜日营建”。
今天的武当山依然生活着许多道人,而孙碧云是历代武当道士中接受皇帝圣旨最多的一位。他曾被朱元璋召至皇宫谈论道法,从清晨到黄昏,君臣相谈甚欢,龙颜大悦。作为张三丰的高徒,孙碧云对道家思想的领悟使两代皇帝都对他赞赏有嘉。求仙心切的朱棣还曾请孙碧云充当信使传递他对张三丰的仰慕之情。于是,当朱棣想要敕建皇家道场的时候,造诣深厚又久伴君侧的孙碧云成为了最佳人选。
当孙碧云来到武当时,他已十分了解皇帝的心意。可是,该如何在一座大山身上体现“君权神授”呢?在一遍又一遍的攀爬和思索中,一个原本抽象的构想在孙碧云的脑海中逐渐清晰。站在巍巍山顶,他决定,将玄武修仙的故事融进武当的山水之中。
史书记载,太子15岁入山之后,在一块云烟雾涌的山崖上开始了寂寞修行。孙碧云在无数次的寻找中,发现了故事的依托。
今天,从空中俯瞰,太子坡背依陡岩,面临九渡涧深壑,地势狭窄,很难像平原地带那样展开横向铺陈。在此修宫建观,似乎违背了皇家道场应有的“皇权中轴”形制。该如何取舍呢?孙碧云想到了修习多年的《道德经》。整个道德经贯穿的道家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就是道法自然,道德经里边讲,道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治人,道德核心就是以自然为法则。
孙碧云豁然开朗,或许只有顺应自然之道,尊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讲求天人之间相互协调,和谐统一才是规划皇家道场应该遵循的根本。也正是当年的这个奇思妙想,给日后的武当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如今,南来北往的游客们都是从这里出发,开始了问道之旅。
在道经故事中,静乐国太子入山后,他的母后不舍与儿子分别一路追随而来,在一段曲折的山路上,她喊了太子十八声,却下了十八步,太子在对面山上应了十八声,却又上了十八步。
这是太子脱离凡尘最依依不舍的一幕,该如何来表现母子的惜别之情呢?当年的孙碧云在久久的寻觅后发现了这段蜿蜒的山路。它是登山的必经之处,山路徘徊曲折恰似太子入山时的心境。于是,孙碧云将这里作为母子分别的“上下十八盘”。
传说中,母后继续追赶,终于抓住了太子的衣角。太子却拔出宝剑,将衣角割断,却不想劈山成河,皇后被隔在了对岸。孙碧云便将与“十八盘”紧紧依偎的这条河称作“剑河”。后来国王令大臣领五百亲兵入山寻找太子。当他们入山之后,准备渡过涧水时,突然涧水陡涨,九渡不能入山。这条山涧因此又被称为“九渡涧”。皇后见此情景,伤心欲绝,泪如龙泉。
自此之后,无数个春去冬来,静乐国太子在武当山踏上了修道之路。
漫长的问道生涯中,太子也曾灰心沮丧想要放弃,但在神灵的点化下终又回头。穿过复真桥,太子脚步坚定,再次回到太子坡之后不言放弃。于是,太子坡又名复真观。
这一刻,孙碧云紧绷的神经终于得到了舒缓,在他的想像中,太子就是应该在这样的环境中无论寒暑,潜心修道的。
四百年的桂花树陪伴了太子的年少时光。或许,正是太子多年的辛劳,终成正果。香火旺盛的太子读书殿,千百年来,寄托了朝拜者内心的渴望,希望莘莘学子们多年的苦读能够功成名就。
公元1412年的初秋,孙碧云终于将太子入山修道的故事融入了山水之间。然而,多年的宫廷生活,让孙碧云清楚的知道,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让这座大山体现至高无上的皇权,才是永乐皇帝的真正意图。
每当道人在这里习武时,剑气似乎穿越弯弯曲曲的宫墙,变得悠长而神秘。人们说:它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有异曲同工效果。于是,它有了个特殊的名字,九曲黄河墙。
如何在方寸之地体现如故宫般宏伟的规制,孙碧云颇费心机。他在九曲黄河墙
之间,设立了重重宫门,故有“一里四道门“之说。也正因为此,太子坡形成了主体建筑向东,而大门却朝北的奇特现象。
中国人是讲究朝向,这是两个意义,向是固定的,朝是变化的,它这个向只能向东向西向北,固定的,因为山势那么长的,不能够跟地形闹别扭,可是朝开门的可以变化。
山门旁的五云楼地处悬崖之上,是武当山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当年,为了不
破坏自然山势,经过无数次的测量和勾画,工匠们在一根直立的木柱上重叠交叉起12根横梁,以此支撑高达五层的建筑。直到今天,这仍是建筑学家和力学专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从远处望去,太子坡依山造势、重叠错落。宫观采用了极尊的红墙绿瓦,是仅次于故宫的等级。它成为了道教宫观中皇家建筑法式与江南园林建筑完美结合的典范。
明朝修建的那么多非常规模大的建筑,都非常重视如何来跟自然相协调,不要破坏自然,所以在武当山的建筑里面,破坏山体的建筑几乎没有。
历经四个月的精心规划,孙碧云给朱棣递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永乐十年的七月一日,朱棣用黄榜诏告天下,他决心大修武当宫观,以答谢玄武神多年的护佑。
武当山黄榜亭下顿时聚集了众多的妇孺百姓、达官贵人。昔日寂静的大山将要开始历史上最高规格的修建。
永乐十年的这道圣旨里面,保存了相当多口语色彩的东西,跟远代的白话文非常相似:毕竟黄榜亭是立在了武当山,所以工匠们看到它的机会是比较多的,就说你们好好干,干完之后就让你们很快回家。
这是一道没有期限的承诺。从此,三十万工匠汇集武当,开始了浩大的营建工程。他们在崇山峻岭和沟壑溪流中,或搬砖运木、或树栋架梁、或凿石开道,或炼铁冶铜。没有任何史料记载下他们的名字。在长达十二年的修建中,正是他们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用汗水和智慧营造了一个个巍峨的宫观。
玄帝从15岁到这来已经修行了42年了,一天正在梳妆打扮之时,他有一种感觉,认为自己离天越来越近了,就在这个时候,他面前突然出现了一位妙龄女子,要许身于他,他直接就拒绝这位女子,最后这位女子纵身而跳,而接着玄帝随着她的足迹,因为他要救人,也跟着跳下去,这个时候,腾云驾雾,五条灵龙,五龙捧圣,得道成仙。
至此,玄武修仙的故事在南岩宫完美收场。
从太子坡一路行至南岩,孙碧云也如太子般历经了磨难。或许,武当山的修建让孙碧云更深刻的理解了《道德经》。一句简单的“道法自然”,却让他体味良多。
自然山水与道经故事巧妙融合,构成了仙山琼阁的意境。每一建筑单元都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因此,各宫观都恰好的融入峰、峦、坡、崖、涧之间。故宫是在平地上,这个是在山上,而且是根据山形的特点来加以布局的。这是在古建筑里可能是规模最大,而且保持完整、跟自然的山形结合最完整的一个。
1994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武当山做出了这样的的评价:武当古建筑群在明代期间逐渐形成规模,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600年前,当各宫观的规划完成,来到武当整整一年的孙碧云是否也有同样的感慨呢?公元1413年,他接到了明永乐皇帝特赐给南岩宫的供器。显然,孙碧云的苦心规划甚得朱棣的欢心。永乐皇帝不仅为南岩赐宫名“大圣南岩宫”,还深情地说到:此名山胜境,必得高人羽士看守。于是,命孙碧云为南岩宫住持,统领全山道教事宜。
现在,孙碧云开始考虑另一个问题。如何管理众多的道众,才能与这座大山同生共荣。这一年,武当山接到了一块由永乐皇帝下令颁发的圣旨牌。它是一道特意颁发给武当山道士的圣旨。朱棣严肃的写到:大岳太和山各宫观有修炼之士,不许生事喧聒,伤坏祖风者,治以重罪。
武当山当时朝廷是派了400多名道士,在武当山负责办道修道,这400多名道士是需要有人来供养的,当时朝廷想到拨犯人来供养。
史书记载,在听完孙碧云的奏请后,永乐皇帝为此下发圣旨:拨徒流犯人五百名去那里做佃户,专一供赡。更为特殊的是,前往武当的犯人并不是普通的徒流犯。武当山这样一个被称为大岳的圣地,明成祖肯定不会把杀人放火重刑犯放在武当山,他发配过来的犯人是政治犯还有一些经济犯还有一些艺术家,还包括医生,这些人都是武当山也需要的。武当山的道士是全国选派过来的高道,这些道人在这个地方生活,也需要周围的人的文化素质比较高。
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的怀抱中,当年离乡背井的忧伤早已远去,在甜美的歌声中,武当人安居乐业,享受着如桃花源般的田园生活。
道人们心中的“道法自然”便是遵循自然的法则。在孙碧云的构想中,它不仅是指宫观营造中的依山就势,还有道人们之间的和谐共处。如今,在佃户的辛勤耕种下农田肥沃,物种丰富。一片生机盎然中,孙碧云体会到了“道法自然”的真正含义。从此,武当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皇家道场。
武当山有一个提点任自垣在奉天门上奏时称:“龙虎山,茅山,阁皂山,洪武年间都有印信管领,今武当山天下第一名山,提点有了,未有印。”明成祖朱棣当即表示:“礼部铸了印,着人送去”。这表明皇帝已默认了武当山为“天下第一名山”的说法。
几乎与此同时,永乐皇帝赐给了武当山五龙宫一枚铁质如意磬。不同寻常的是,磬的两面多出了两行铭文——“大明永乐十三年,敕建大岳太和山兴圣五龙宫”。
公元1417年,孙碧云来到武当山已整整5年。武当山五大宫及其它20多处主要项目完工,对天柱峰金顶的修建即将开始。
阳春三月,正是当年孙碧云初入武当时的季节。他对门徒说:“如今教门已兴,吾将往也。”第二天,沐浴更衣后,孙碧云在南岩宫龙头香处遥对金顶焚香礼谢,那里是他神往而又遗憾的地方。随后,端坐而逝,享年72岁。
这一年冬天,大雪后的武当万木肃静,仿佛在恭送孙碧云得道升仙。5年间,孙碧云完成了一件他一生从未尝试过的事情。
太子坡是孙碧云梦想开始的地方,从这里启程,他一步一步圆满着自己的心愿。如今,他把自己融入大山。在他的注视下,远方,那座最高的山峰,将有怎样的奇迹发生呢?
搜索关注 连城读书 公众号,微信也能看小说!或下载 连城读书 APP,每天签到领福利。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