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高自云请战被斥 陈浩明被逼上山(2)

章节字数:2036  更新时间:16-12-13 20:45

背景颜色文字尺寸文字颜色鼠标双击滚屏 滚屏速度(1最快,10最慢)

    留守在大别山坚持游击战的各路红军部队,大多数是各自为政,有很大的独立性和地方性。如今在新的大好形势下,这些留守部队的将领们都感到需要协调联合,统一指挥,否则,很难适应新形势。原先地下党的赤南、赤城县委,现在也已经改制合编成商南县。

    为了适应新形势,鄂豫皖三省边区军事联席会议,在罗田县靠近斑竹园的一个小山村里及时召开。

    会议上,郭亮果然提出红军各部联合起来,一起攻打商城,扬我军威的意见。

    他这个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建议,被大多数清醒的红军将领否决了。方面军主力败走西逃血的教训,历历在目,将领们不愿意再去重蹈覆辙。

    会议通过了罗青山关于收复,巩固,扩大苏维埃根据地,进一步发展军事力量,重建红独立师、统一扩编红军留守部队的提案。

    这次会议,罗青山占尽风头,郭亮却弄了个没鼻子没脸。

    散会回到汤家汇没几天,陈浩明来到笔架山农校找郭亮。

    汤家汇镇笔架山,因其山势象个笔架而得名。而山形像笔架的地点很多,地貌特征,并没有什么特色。因此,叫笔架山的地方,大大小小在国内可能不计其数。

    高敬斋没有在这儿办学校前,这里是一片荒芜人烟的深山野林。笔架山农校成立后,这里不仅有了一个相当规模的农业技术中学,而且笔架山四周的自然环境也得到改造。学生们修了下山的路,也就近开垦出许多农田与桑园、茶林。丁家埠暴动后,这个学校的师生几乎全部当了红军,其中,很多人后来都成为红军的著名将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笔架山都是红独立师师部。红军主力撤离大别山后,原来的校舍大部分被地方民团毁坏。学校实际上已经早不存在,只遗留下几间破房子。先锋团离开金刚台打回汤家汇后,团部设在汤家汇镇。郭亮与他的肃反工作委员会,不愿意在镇子里住,他带人把笔架山农校残存的房屋修整一番,和特务连的人一起住在笔架山农校。

    陈浩明找郭亮,是说要给施春兰分配工作的事,他把施春兰写的“关于在十八盘战斗后脱离部队这三个多月经过的情况说明”的文字汇报交给郭亮,并向郭亮建议,由施春兰担任先锋团的政治部主任。

    郭亮认真看了一遍,冷冷地说:“施春兰的工作问题先放一放,暂时不安排。”

    陈浩民不解地问:“为什么?”

    郭亮说:“她被俘过,有没有变节谁也不知道。”

    陈浩明说:“她要是变节,她就不会再回部队。”

    “可她要是不变节,敌人就不会释放她!”郭亮说。

    “施春兰不是敌人释放的,是她的小叔子高自云把她营救出来的。”陈浩明据理力争。

    郭亮把眼一瞪,说:“她小叔子高自云跟他是亲人关系,跟我们就是敌我关系!你这个政治委员考虑问题,是站在党性立场?还是站在资产阶级的人性立场上?嗯?”

    陈浩明不敢说话了。

    郭亮不容置疑地说:“施春兰被俘又被敌人释放这件事情,是大事,不能由她自己说了算。组织上要进行调查,真没有问题,再给她安排工作也不迟。”

    陈浩明明白,郭亮是有意刁难施春兰。郭亮在军事联席会议上碰了一鼻子灰,心里有气,迁怒于施春兰。他心里冷笑,怎么调查?难道我们能到国民党魏崇武部队去调查?

    郭亮何止是心里有气呢?

    陈浩明根本想不到,军事联席会议后,恼羞成怒的郭亮就暗下决心要坚决除掉罗青山!

    被红军独立团收复后的汤家汇镇一片喜气洋洋。

    镇上小街的墙上,到处写的都是“打倒还乡团!”“讨还血债!”“苏维埃万岁!”的标语。镇边空地上临时搭建了一个戏台,戏台上表演的不是那种传统的“公子遭难,小姐养汉”的戏剧,正在上演的是红军战士自编自演的歌曲“送郎当红军”和“八月桂花遍地开”。

    值得一提的是“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曲。

    很多年来,“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曲在中国广为流传,特别是解放后通过广播,这首歌曲已成为著名的革命歌曲。但歌曲的作者是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江西民歌;一说是河南商城县的一位革命烈士所作;还有一说是金寨县斑竹园镇沙堰乡大西冲罗银卿所作。

    罗银卿一九二六年考入武汉农民讲习所,第二年回乡秘密担任漆家店党支部书记,利用用教书办学来从事革命活动。

    “八月桂花遍地开”歌词中的“今日是解放的第一天”,证明时间在农历八月间建立的苏维埃政权。立夏节起义后不久,金寨县南溪、汤家汇、泗道河、斑竹园,果子园一带,均成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时间正是中秋。据《中国共产党安徽省金寨县组织史资料》第十七页记载,中共于一九二九年九月在佛堂坳成立了区苏维埃政府,此时农历正是八月。正是金寨桂花遍地开的季节,同时,罗银卿当时正是佛堂坳小学的校长,时间均与歌词的内容吻合。中国人民解放少将漆远渥与方子翼当年一起在佛堂坳小学(即赤南模范小学)读书。漆远渥回忆录中有“当时正是我的老师写的这首歌并教会我们”的话,可为直接佐证。曾在该校读书的其他人,也谈到这首歌是吴家店苏维埃成立时传唱的。罗荣桓元帅夫人、南溪小街人林月琴也证明此说无误(见《红军女战士》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俱都是当事人亲历。从方言习惯用语看,此歌是依据大别山民间小调《八段锦》填词而来,其中“呀”“啊”等虚词帮腔,为大别山民间小调习惯用语与手法。

    因此,“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曲,为金寨县斑竹园镇沙堰乡大西冲(旧属商城)罗银卿所作,应可信。

    

    搜索关注 连城读书 公众号,微信也能看小说!或下载 连城读书 APP,每天签到领福利。

标题:
内容:
评论可能包含泄露剧情的内容
* 长篇书评设有50字的最低字数要求。少于50字的评论将显示在小说的爽吧中。
* 长评的评分才计入本书的总点评分。

Copyright 2024 lcread.com All Rit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请所有作者发布作品时务必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我们拒绝任何反动、影射政治、黄色、暴力、破坏社会和谐的内容,读者如果发现相关内容,请举报,连城将立刻删除!
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果因此产生任何法律纠纷或者问题,连城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